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視朝,欲颛竊國命,蓋指此也。
吳執中,字子權,建州松溪人。
登嘉佑進士第,曆官州縣。
同門婿呂惠卿方貴盛,不肯附以取進。
凡三十餘年,始提舉河南常平,連徙河東、淮南、江東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刑獄,入為庫部、吏部、右司郎中。
大觀初,擢兵部侍郎。
二年,進禦史中丞,論開封府、内侍省、京畿、秦鳳違法幹請,诏獎其得風憲體。
又言:“開封之治事,大理之決獄,将作之營繕,榷貨之入中,皆職所當為,乃妄以為功,一歲遷官至五六,宜行抑損。
”遂诏自今但賜束帛。
鄭居中知樞密院,執中言外戚不宜在政地,帝還其章,而谕所以用居中之意。
初,蔡京忌張康國,故引執中居言路。
執中先劾劉炳兄弟、宋喬年父子,皆京客也。
帝嘗語執政,嘉其不阿。
康國曰:“是乃為逐臣地耳。
”已而章果至。
帝怒,黜知滁州。
未幾,徙越州。
石公弼以為執中反複得罪,未宜殿大府。
改提舉洞霄宮,以集賢殿修撰知揚州,加顯谟閣待制、知河南府。
道過都,複拜中丞。
帝以星變逐蔡京,言者未已,執中謂進退大臣,當全體貌,于是為京下诏,京得不重貶。
龐恭孫、趙遹适開梓、夔諸夷州,執中乞正其罪。
又言:“八行之舉,所得皆鄉曲常人,不足以為士,願下太學,考其道藝而進退之。
”所論多施行。
遷禮部尚書。
張商英罷,禦史張克公言,執中與商英皆由郭天信以進,除樞密直學士、知越州。
尋降待制,又奪職。
卒于家。
吳材,字聖取,處州龍泉人。
中進士第,曆青溪主簿、鹹平尉、知江都縣。
入為太學博士,以趙挺之薦,擢右正言,遷左司谏。
黨論複起,材首論範純禮為朋附黨與,前日大臣變更神考法度,故引之執政,不宜複其職;程之元為蘇轼心腹,不宜亞九卿;張舜民當初政時,猖狂無所顧忌,不宜以從官處鄉郡。
其後受曾布指,與王能甫疏言:“元符之末,變神考之美政,逐神考之人材者,韓忠彥實為之首。
”忠彥遂罷。
材鸷忍,疾視善類,所排逐最多。
進起居郎,以憂去。
蔡京用為給事中、吏部侍郎,陛見,有所陳,京不悅。
以天章閣待制知光州。
挺之作相,召拜工部侍郎,卒。
論曰:紹述說行,權臣颛假以攻元佑正士;網既盡矣,複假以攻異己。
鷹犬外搏,鬼蜮内狙,宜小人得志而空朝廷也。
故劉拯摭實錄以肆诋,錢遹斥孟後以遍刺,石豫指繪像以削諸賢,吳材擿黨論以揃善類;許敦仁五日一朝之請,吳執中體貌大臣之言,俱蔡京腹心計也。
讒說殄行,虞帝攸SW;似是而非,孔聖惡佞。
有國家者,可不監夫! 劉昺,字子蒙,開封東明人,初名炳,賜今名。
元符末,進士甲科,起家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
兄炜,通樂律。
炜死,蔡京擢昺大司樂,付以樂正。
遂引蜀人魏漢津鑄九鼎,作《大晟樂》。
昺撰《鼎書》、《新樂書》,皆漢津妄出己意,而為緣飾,語在《樂志》。
累遷給事中。
京置局議禮,昺又領之。
為翰林學士,改工部尚書。
提舉《紀元曆》,有所損益,為吳執中所論,以顯谟閣直學士知陳州。
昺與弟煥皆侍從,而親喪不葬,坐奪職罷郡,複以事免官。
京再輔政,召為戶部尚書。
昺嘗為京畫策,排鄭居中,故京力援昺,由廢黜中還故班。
禦史中丞俞栗發其奸利事,京徙栗他官。
徽宗所儲三代彜器,诏昺讨定,凡尊爵、俎豆、盤匜之屬,悉改以從古,而載所制器于祀儀,令太學諸生習肄雅樂。
閱試日,昺與大司成劉嗣明奏,有鶴翔宮架之上。
再為翰林學士,東宮建,為太子賓客,又還戶部。
大理議戶絕法,若祖有子未娶而亡,不得養孫為嗣。
昺曰:“計一歲諸路戶絕,不過得錢萬缗。
使歲失萬缗而天下無絕戶,豈不可乎?”诏從其議。
加宣和殿學士,知河南府,積官金紫光祿大夫。
與王寀交通,事敗,開封尹盛章議以死,刑部尚書範緻虛為請,乃長流瓊州。
死,年五十七。
宋喬年,字仙民,宰相庠之孫也。
父充國,刻意問學,以鄉書試禮部;既,自謂宰相子,辄罷舉。
仁宗知之,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簽書河南判官,判登聞鼓院,知太常禮院。
英宗祔廟,議者欲祧僖祖藏夾室,充國請配感生帝為宋始祖,從之。
東西府建,上二箴以戒大臣,大臣不怿。
會廟飨宿齋,其妻遣兩妾至寺,充國自劾,罷禮院,遂緻仕。
充國性剛介,孝于奉親,平居得微物,必先薦家廟,乃敢嘗。
官至太中大夫,卒。
喬年用父蔭監市易,坐與倡女私及私役吏失官,落拓二十年。
女嫁蔡京子攸。
京當國,始複起用。
崇甯中,提舉開封縣鎮、府界常平,改提點京西北路刑獄。
賜進士第,加集賢殿修撰、京畿轉運副使,進顯谟閣待制,為都轉運使,改開封尹,以龍圖閣學士知河南府。
京罷相,谏議大夫毛注、禦史中丞吳執中交擊之,貶保靜軍節度副使,蕲州安置。
京複相,還舊官,知陳州。
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曰忠文。
子忭。
忭字景裕。
崇甯初,由谯縣尉為敕令删定官,數年,至殿中少監。
時喬年尹京,父子依憑蔡氏,陵轹士大夫,陰交谏官蔡居厚,使為鷹犬。
以徽猷閣待制知陳州。
喬年貶,忭亦谪少府少監,分司南京,未幾,知應天府。
喬年卒,起複為京西都轉運使,莅葺西宮及修三山新河,擢至顯谟閣學士,方是時,徽宗議谒諸陵,有司預為西幸之備。
忭治宮城,廣袤十六裡,創廊屋四百四十間,費不可勝。
會髹漆,至灰人骨為胎,斤直錢數千。
盡發洛城外二十裡古冢,凡衣冠壟兆,大抵遭暴掘。
用是遷正議大夫、殿中監,又奉命補治三陵洩水坑澗,計役四百九十萬工。
未幾,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延康殿學士,谥曰恭敏。
強淵明,字隐季,杭州錢塘人。
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
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曆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确山縣,通判保定軍。
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
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交
吳執中,字子權,建州松溪人。
登嘉佑進士第,曆官州縣。
同門婿呂惠卿方貴盛,不肯附以取進。
凡三十餘年,始提舉河南常平,連徙河東、淮南、江東轉運判官,提點廣東刑獄,入為庫部、吏部、右司郎中。
大觀初,擢兵部侍郎。
二年,進禦史中丞,論開封府、内侍省、京畿、秦鳳違法幹請,诏獎其得風憲體。
又言:“開封之治事,大理之決獄,将作之營繕,榷貨之入中,皆職所當為,乃妄以為功,一歲遷官至五六,宜行抑損。
”遂诏自今但賜束帛。
鄭居中知樞密院,執中言外戚不宜在政地,帝還其章,而谕所以用居中之意。
初,蔡京忌張康國,故引執中居言路。
執中先劾劉炳兄弟、宋喬年父子,皆京客也。
帝嘗語執政,嘉其不阿。
康國曰:“是乃為逐臣地耳。
”已而章果至。
帝怒,黜知滁州。
未幾,徙越州。
石公弼以為執中反複得罪,未宜殿大府。
改提舉洞霄宮,以集賢殿修撰知揚州,加顯谟閣待制、知河南府。
道過都,複拜中丞。
帝以星變逐蔡京,言者未已,執中謂進退大臣,當全體貌,于是為京下诏,京得不重貶。
龐恭孫、趙遹适開梓、夔諸夷州,執中乞正其罪。
又言:“八行之舉,所得皆鄉曲常人,不足以為士,願下太學,考其道藝而進退之。
”所論多施行。
遷禮部尚書。
張商英罷,禦史張克公言,執中與商英皆由郭天信以進,除樞密直學士、知越州。
尋降待制,又奪職。
卒于家。
吳材,字聖取,處州龍泉人。
中進士第,曆青溪主簿、鹹平尉、知江都縣。
入為太學博士,以趙挺之薦,擢右正言,遷左司谏。
黨論複起,材首論範純禮為朋附黨與,前日大臣變更神考法度,故引之執政,不宜複其職;程之元為蘇轼心腹,不宜亞九卿;張舜民當初政時,猖狂無所顧忌,不宜以從官處鄉郡。
其後受曾布指,與王能甫疏言:“元符之末,變神考之美政,逐神考之人材者,韓忠彥實為之首。
”忠彥遂罷。
材鸷忍,疾視善類,所排逐最多。
進起居郎,以憂去。
蔡京用為給事中、吏部侍郎,陛見,有所陳,京不悅。
以天章閣待制知光州。
挺之作相,召拜工部侍郎,卒。
論曰:紹述說行,權臣颛假以攻元佑正士;網既盡矣,複假以攻異己。
鷹犬外搏,鬼蜮内狙,宜小人得志而空朝廷也。
故劉拯摭實錄以肆诋,錢遹斥孟後以遍刺,石豫指繪像以削諸賢,吳材擿黨論以揃善類;許敦仁五日一朝之請,吳執中體貌大臣之言,俱蔡京腹心計也。
讒說殄行,虞帝攸SW;似是而非,孔聖惡佞。
有國家者,可不監夫! 劉昺,字子蒙,開封東明人,初名炳,賜今名。
元符末,進士甲科,起家太學博士,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
兄炜,通樂律。
炜死,蔡京擢昺大司樂,付以樂正。
遂引蜀人魏漢津鑄九鼎,作《大晟樂》。
昺撰《鼎書》、《新樂書》,皆漢津妄出己意,而為緣飾,語在《樂志》。
累遷給事中。
京置局議禮,昺又領之。
為翰林學士,改工部尚書。
提舉《紀元曆》,有所損益,為吳執中所論,以顯谟閣直學士知陳州。
昺與弟煥皆侍從,而親喪不葬,坐奪職罷郡,複以事免官。
京再輔政,召為戶部尚書。
昺嘗為京畫策,排鄭居中,故京力援昺,由廢黜中還故班。
禦史中丞俞栗發其奸利事,京徙栗他官。
徽宗所儲三代彜器,诏昺讨定,凡尊爵、俎豆、盤匜之屬,悉改以從古,而載所制器于祀儀,令太學諸生習肄雅樂。
閱試日,昺與大司成劉嗣明奏,有鶴翔宮架之上。
再為翰林學士,東宮建,為太子賓客,又還戶部。
大理議戶絕法,若祖有子未娶而亡,不得養孫為嗣。
昺曰:“計一歲諸路戶絕,不過得錢萬缗。
使歲失萬缗而天下無絕戶,豈不可乎?”诏從其議。
加宣和殿學士,知河南府,積官金紫光祿大夫。
與王寀交通,事敗,開封尹盛章議以死,刑部尚書範緻虛為請,乃長流瓊州。
死,年五十七。
宋喬年,字仙民,宰相庠之孫也。
父充國,刻意問學,以鄉書試禮部;既,自謂宰相子,辄罷舉。
仁宗知之,召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簽書河南判官,判登聞鼓院,知太常禮院。
英宗祔廟,議者欲祧僖祖藏夾室,充國請配感生帝為宋始祖,從之。
東西府建,上二箴以戒大臣,大臣不怿。
會廟飨宿齋,其妻遣兩妾至寺,充國自劾,罷禮院,遂緻仕。
充國性剛介,孝于奉親,平居得微物,必先薦家廟,乃敢嘗。
官至太中大夫,卒。
喬年用父蔭監市易,坐與倡女私及私役吏失官,落拓二十年。
女嫁蔡京子攸。
京當國,始複起用。
崇甯中,提舉開封縣鎮、府界常平,改提點京西北路刑獄。
賜進士第,加集賢殿修撰、京畿轉運副使,進顯谟閣待制,為都轉運使,改開封尹,以龍圖閣學士知河南府。
京罷相,谏議大夫毛注、禦史中丞吳執中交擊之,貶保靜軍節度副使,蕲州安置。
京複相,還舊官,知陳州。
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七,谥曰忠文。
子忭。
忭字景裕。
崇甯初,由谯縣尉為敕令删定官,數年,至殿中少監。
時喬年尹京,父子依憑蔡氏,陵轹士大夫,陰交谏官蔡居厚,使為鷹犬。
以徽猷閣待制知陳州。
喬年貶,忭亦谪少府少監,分司南京,未幾,知應天府。
喬年卒,起複為京西都轉運使,莅葺西宮及修三山新河,擢至顯谟閣學士,方是時,徽宗議谒諸陵,有司預為西幸之備。
忭治宮城,廣袤十六裡,創廊屋四百四十間,費不可勝。
會髹漆,至灰人骨為胎,斤直錢數千。
盡發洛城外二十裡古冢,凡衣冠壟兆,大抵遭暴掘。
用是遷正議大夫、殿中監,又奉命補治三陵洩水坑澗,計役四百九十萬工。
未幾,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延康殿學士,谥曰恭敏。
強淵明,字隐季,杭州錢塘人。
父至,以文學受知韓琦,終祠部郎中。
淵明進士第,調海州司法參軍,曆濟、杭二州教授,知蔡州确山縣,通判保定軍。
入為太府丞、軍器少監、國子司業。
與兄浚明及葉夢得締蔡京為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