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以是媒怨。
”神宗曰:“免行錢所收細瑣,市易鬻及果實,大傷國體。
”安石僞辨自解,至譏神宗為叢脞,不知帝王大略,且曰:“非嘉問,執敢不避左右近習?非臣,孰為嘉問辨?”神宗曰:“即如是,士大夫何故以為不便?”安石請言者姓名,令嘉問條析。
七年,旱,帝憂心恻怛,語韓維、孫永集市人問之,減坐賈錢千萬。
安石遂持嘉問條析奏曰:“此皆百姓所願,不如人言也。
”嘉問言:“朝廷所以許民輸錢免行者,蓋人情安于樂業,厭于追擾,若一切罷去,則無人祗承。
又吏胥祿廪薄,勢不得不求于民,非重法莫禁。
以薄廪申重法,則法有時而不行。
縣官為給事,則三司經費有限,今取民于鮮,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
議者乃欲除去,是殆不然。
民未嘗不畏吏,方其以行役觸罪,雖欲出錢,亦不可得。
今吏祿可謂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市易所收免行錢,亦未足以償倉法所增之祿,以此推窮,則利害立見矣。
” 初,市易隸三司,嘉問恃勢陵使薛向,出其上。
曾布代向,懷不能平。
會神宗出手劄詢布,布訪于魏繼宗,繼宗憤嘉問掠其功,列其與初議異者。
布得實,具上嘉問多收息幹賞,挾官府而為兼并之事。
神宗将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忿,于是诏布與呂惠卿同治。
惠卿故憾布,至三司,召繼宗及市賈問狀,其辭同,乃脅繼宗使誣布語言增加,繼宗不從。
布言惠卿不可共事,神宗欲聽之,安石不可。
神宗遂诏中書曰:“朝廷設市易,本為平準以便民,若《周官》泉府者。
今顧使中人之家失業,宜厘定其制。
”布見神宗曰:“臣每聞德音,欲以王道治天下,今所為骎骎乎間架、除陌矣。
嘉問又請販鹽鬻帛,豈不诒四方笑?”神宗颔之。
事未決,安石去位,嘉問持之以泣,安石勞之曰:“吾已薦惠卿矣。
”惠卿既執政,前獄遂成,布得罪,嘉問亦出知常州。
明年,安石複相,召檢正中書戶房。
安石罷,以知江甯府。
歲餘,轉運使何琬劾嘉問營繕越法,徙潤州,複坐免。
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
言者交論市易之患,被于天下。
本錢無慮千二百萬缗,率二分其息,十有五年之間,子本當數倍,今乃僅足本錢。
蓋買物入官,未轉售而先計息取賞;至于物貨苦惡,上下相蒙,虧折日多,空有虛名而已。
于是削嘉問三秩,黜知淮陽軍,悉罪前被賞者。
紹聖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
專附章惇、蔡卞,多殺不辜,焚去案牍以滅口。
嘗薦鄒浩,浩南遷,坐罷知懷州。
徽宗時,屢暴其宿惡,至分司南京,光州居住,郢州安置。
然為蔡氏所右,其婿劉逵蹇序辰、其死友鄧洵武羽翼之,故不久辄起。
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贈資政殿學士。
初,嘉問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稿,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于外,呂氏号為“家賊”,故不得與呂氏同傳。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人。
進士及第,調浦江令。
郡猾吏恃守以陵縣,不輸負租,南公捕系之。
守怒,通判為謝曰:“能按郡吏,健令也。
”卒置諸法。
知長沙縣,有嫠婦攜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于官。
南公問兒年,族曰九歲,婦曰七歲。
問其齒,曰:“去年毀矣。
”南公曰:“男八歲而龀,尚何争?”命歸兒族。
熙甯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陝西河北刑獄、京西轉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
南公有女皆适人,而同産女弟年三十不嫁,寄他妹家,為禦史所論,罷主管崇福宮。
為河北轉運副使。
先是,知澶州王令圖請開迎陽埽舊河,于孫村置約回水東注,南公與範子奇以為可行,且欲于大吳北進鋸牙約河勢歸故道。
朝廷命使者行視,兩人複以前議為非,雲:“迎陽下瞰京師,孫村水勢不便。
”又為禦史所論,诏罰金。
加直秘閣、知延安府。
夏人犯泾原,南公出師搗其虛,夏人解去。
進直龍閣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
曆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
初,哲宗主入廟,南公修奉,希執政指,請祔東夾室,禮官争之不得。
及更建廟室,坐前議弗當,奪學士,未幾,複之,遂緻仕。
卒,年八十三。
南公為吏六十年,幹局明銳,然反複詭随,無特操,識者非之。
子譓。
譓字智甫。
第進士。
紹聖間,知章丘縣。
陝西麥熟,朝廷議遣官諸州,令民平償逋負,譓與餘景在選中。
将賜對,曾布言于哲宗曰:“豐兇未可知,言惠、景皆刻薄,必因此暴斂,為民之憂。
陛下臨政以來,延見人士未多,如兩人者,懼不足以辱大對。
”乃喻使戒饬。
使還,為河東轉運判官,徙陝西。
進築京師,訖役,除秘閣校理。
以母憂去。
方建永泰陵,起使京西。
谏官任伯雨言:“祖宗之世,朝廷有大事,邊鄙有兵革,将相大臣召為侍從,乃不得已奪情。
今山陵事人皆可辦,何至以一譓隳事體哉?”命遂格。
終制,以直龍圖閣知熙州。
蔡京使王厚複河湟,譓與之異,召為光祿卿。
厚奏功,罷譓守虢。
坐嘗言招納未便,停官。
後數年,為陝西轉運使。
京兆麥價踴貴,譓與府縣議從民和市,民弗肯損價。
譓移府勒上戶閉籴,府帥徐處仁不聽,且責之。
譓怒,上章言處仁沮格诏令,陵毀使者。
诏黜處仁,而擢譓顯谟閣待制,代其任。
鄜延帥錢昂奏:“處仁本以官籴麥損價,與譓争,乃為民久長之論,不當黜。
”诏以昂違道幹譽,谪永州。
譓又代任鄜延,複徙永興。
僞為蟾芝以獻,徽宗疑曰:“蟾,動物也,安得生芝?”命漬盆水,一夕而解。
坐罔上,貶散官安置,三年複之。
曆數郡,卒。
董必,字子強,宣州南陵人。
嘗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許。
登進士第。
紹聖中,提舉湖南常平。
時相章惇方置衆君子于罪。
孔平仲在衡州,以倉粟腐惡,乘饑歲,稍損價發之。
必即劾其戾常平法,置鞫長沙,以承惇意,無辜系訊多死者。
平仲坐徙韶州。
惇與蔡卞将大誅流人,遣呂升卿往廣東,必往廣西察訪。
哲宗既止不治,然必所至,猶以慘刻按脅立威,為五書歸奏。
除工部員外郎,中書舍人郭知章封還其命;诏以付趙挺之,權給事中陳次升複封駁不下。
必于是訟知章、次升為元佑黨人。
坐不當訟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河北刑獄,召為左司員外郎。
初,舒但守荊南,起邊事,一切詐誕,雲徭人款附,實亦
”神宗曰:“免行錢所收細瑣,市易鬻及果實,大傷國體。
”安石僞辨自解,至譏神宗為叢脞,不知帝王大略,且曰:“非嘉問,執敢不避左右近習?非臣,孰為嘉問辨?”神宗曰:“即如是,士大夫何故以為不便?”安石請言者姓名,令嘉問條析。
七年,旱,帝憂心恻怛,語韓維、孫永集市人問之,減坐賈錢千萬。
安石遂持嘉問條析奏曰:“此皆百姓所願,不如人言也。
”嘉問言:“朝廷所以許民輸錢免行者,蓋人情安于樂業,厭于追擾,若一切罷去,則無人祗承。
又吏胥祿廪薄,勢不得不求于民,非重法莫禁。
以薄廪申重法,則法有時而不行。
縣官為給事,則三司經費有限,今取民于鮮,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
議者乃欲除去,是殆不然。
民未嘗不畏吏,方其以行役觸罪,雖欲出錢,亦不可得。
今吏祿可謂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市易所收免行錢,亦未足以償倉法所增之祿,以此推窮,則利害立見矣。
” 初,市易隸三司,嘉問恃勢陵使薛向,出其上。
曾布代向,懷不能平。
會神宗出手劄詢布,布訪于魏繼宗,繼宗憤嘉問掠其功,列其與初議異者。
布得實,具上嘉問多收息幹賞,挾官府而為兼并之事。
神宗将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忿,于是诏布與呂惠卿同治。
惠卿故憾布,至三司,召繼宗及市賈問狀,其辭同,乃脅繼宗使誣布語言增加,繼宗不從。
布言惠卿不可共事,神宗欲聽之,安石不可。
神宗遂诏中書曰:“朝廷設市易,本為平準以便民,若《周官》泉府者。
今顧使中人之家失業,宜厘定其制。
”布見神宗曰:“臣每聞德音,欲以王道治天下,今所為骎骎乎間架、除陌矣。
嘉問又請販鹽鬻帛,豈不诒四方笑?”神宗颔之。
事未決,安石去位,嘉問持之以泣,安石勞之曰:“吾已薦惠卿矣。
”惠卿既執政,前獄遂成,布得罪,嘉問亦出知常州。
明年,安石複相,召檢正中書戶房。
安石罷,以知江甯府。
歲餘,轉運使何琬劾嘉問營繕越法,徙潤州,複坐免。
久之,入為吏部郎中、光祿卿。
言者交論市易之患,被于天下。
本錢無慮千二百萬缗,率二分其息,十有五年之間,子本當數倍,今乃僅足本錢。
蓋買物入官,未轉售而先計息取賞;至于物貨苦惡,上下相蒙,虧折日多,空有虛名而已。
于是削嘉問三秩,黜知淮陽軍,悉罪前被賞者。
紹聖中,擢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加直學士、知開封府。
專附章惇、蔡卞,多殺不辜,焚去案牍以滅口。
嘗薦鄒浩,浩南遷,坐罷知懷州。
徽宗時,屢暴其宿惡,至分司南京,光州居住,郢州安置。
然為蔡氏所右,其婿劉逵蹇序辰、其死友鄧洵武羽翼之,故不久辄起。
以龍圖閣學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贈資政殿學士。
初,嘉問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稿,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于外,呂氏号為“家賊”,故不得與呂氏同傳。
李南公,字楚老,鄭州人。
進士及第,調浦江令。
郡猾吏恃守以陵縣,不輸負租,南公捕系之。
守怒,通判為謝曰:“能按郡吏,健令也。
”卒置諸法。
知長沙縣,有嫠婦攜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于官。
南公問兒年,族曰九歲,婦曰七歲。
問其齒,曰:“去年毀矣。
”南公曰:“男八歲而龀,尚何争?”命歸兒族。
熙甯中,提舉京西常平、提點陝西河北刑獄、京西轉運副使,入為屯田員外郎。
南公有女皆适人,而同産女弟年三十不嫁,寄他妹家,為禦史所論,罷主管崇福宮。
為河北轉運副使。
先是,知澶州王令圖請開迎陽埽舊河,于孫村置約回水東注,南公與範子奇以為可行,且欲于大吳北進鋸牙約河勢歸故道。
朝廷命使者行視,兩人複以前議為非,雲:“迎陽下瞰京師,孫村水勢不便。
”又為禦史所論,诏罰金。
加直秘閣、知延安府。
夏人犯泾原,南公出師搗其虛,夏人解去。
進直龍閣閣,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拜戶部吏部侍郎、戶部尚書。
曆知永興軍、成都、真定、河南府、鄭州,擢龍圖閣直學士。
初,哲宗主入廟,南公修奉,希執政指,請祔東夾室,禮官争之不得。
及更建廟室,坐前議弗當,奪學士,未幾,複之,遂緻仕。
卒,年八十三。
南公為吏六十年,幹局明銳,然反複詭随,無特操,識者非之。
子譓。
譓字智甫。
第進士。
紹聖間,知章丘縣。
陝西麥熟,朝廷議遣官諸州,令民平償逋負,譓與餘景在選中。
将賜對,曾布言于哲宗曰:“豐兇未可知,言惠、景皆刻薄,必因此暴斂,為民之憂。
陛下臨政以來,延見人士未多,如兩人者,懼不足以辱大對。
”乃喻使戒饬。
使還,為河東轉運判官,徙陝西。
進築京師,訖役,除秘閣校理。
以母憂去。
方建永泰陵,起使京西。
谏官任伯雨言:“祖宗之世,朝廷有大事,邊鄙有兵革,将相大臣召為侍從,乃不得已奪情。
今山陵事人皆可辦,何至以一譓隳事體哉?”命遂格。
終制,以直龍圖閣知熙州。
蔡京使王厚複河湟,譓與之異,召為光祿卿。
厚奏功,罷譓守虢。
坐嘗言招納未便,停官。
後數年,為陝西轉運使。
京兆麥價踴貴,譓與府縣議從民和市,民弗肯損價。
譓移府勒上戶閉籴,府帥徐處仁不聽,且責之。
譓怒,上章言處仁沮格诏令,陵毀使者。
诏黜處仁,而擢譓顯谟閣待制,代其任。
鄜延帥錢昂奏:“處仁本以官籴麥損價,與譓争,乃為民久長之論,不當黜。
”诏以昂違道幹譽,谪永州。
譓又代任鄜延,複徙永興。
僞為蟾芝以獻,徽宗疑曰:“蟾,動物也,安得生芝?”命漬盆水,一夕而解。
坐罔上,貶散官安置,三年複之。
曆數郡,卒。
董必,字子強,宣州南陵人。
嘗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許。
登進士第。
紹聖中,提舉湖南常平。
時相章惇方置衆君子于罪。
孔平仲在衡州,以倉粟腐惡,乘饑歲,稍損價發之。
必即劾其戾常平法,置鞫長沙,以承惇意,無辜系訊多死者。
平仲坐徙韶州。
惇與蔡卞将大誅流人,遣呂升卿往廣東,必往廣西察訪。
哲宗既止不治,然必所至,猶以慘刻按脅立威,為五書歸奏。
除工部員外郎,中書舍人郭知章封還其命;诏以付趙挺之,權給事中陳次升複封駁不下。
必于是訟知章、次升為元佑黨人。
坐不當訟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河北刑獄,召為左司員外郎。
初,舒但守荊南,起邊事,一切詐誕,雲徭人款附,實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