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關燈
禋術窮,乃妄請得希世珍異與古之寶器,乞歸書藝局,京主其言。

    安中獨論禋欺上擾下,宜令九路監司覆之,禋竟得罪。

     時上方鄉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術見,朝臣戚裡寅緣關通。

    安中疏請自今招延山林道術之士,當責所屬保任,宣召出入,必令察視其所經由,仍申嚴臣庶往還之禁;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數事。

    上悚然納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甯節,俟過此,當為卿罷京。

    ”京伺知之,大懼,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懇祈。

    上為遷安中翰林學士,又遷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書右丞;三年,為左丞。

    金人來歸燕,謀帥臣,安中請行。

    王黼贊于上,授慶遠軍節度使、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使、知燕山府,遼降将郭藥師同知府事。

    藥師跋扈,府事皆專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藥師愈驕。

    俄加檢校少保,改少師。

    時山後諸州俱陷,唯平州為張覺所據。

    金人入燕,以覺為臨海軍節度使。

    其後叛金,金人攻之,覺敗奔燕。

    金人來索急,安中不得已,缢殺之,函其首送金。

    郭藥師宣言曰:“金人欲覺即與,若求藥師,亦将與之乎?”安中懼,奏其言,因力求罷。

    藥師自是解體,金人終以是啟釁。

    安中以上清寶菉宮使兼侍讀召還,除檢校太保、建雄軍節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言者論其締合王黼、童貫及不幾察郭藥師叛命,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又責授朝議大夫、秘書少監、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貶單州團練副使,像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尋放自便。

    紹興初,複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幾卒,年五十九。

      安中為文豐潤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嘗宴睿谟殿,命安中賦詩百韻以紀其事。

    詩成,嘗歎不已,令大書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賜之。

    其見重如此。

    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傳于世。

     王襄,初名甯,鄧州南陽人,擢進士第。

    崇甯二年,以軍器監主簿言事稱旨,擢庫部員外郎,改光祿少卿,出察訪陝西。

    還,為顯谟閣待制、權知開封府。

    府事浩穰,訟者株蔓千餘人,缧系滿獄。

    襄晝夜決遣,四旬俱盡;又閱月,獄再空。

    遷龍圖閣直學士、吏部侍郎,出知杭州;未至,改海州;又改應天府,徙郓州。

    召為禮部尚書,移兵部,出知穎州,改永興軍。

    。

    蒲城妖賊王甯适同姓名,請更名宓。

    為左司谏石公弼所劾,徙汝州,俄奪學士,提舉南京鴻慶宮。

      大觀三年,以集賢殿修撰知潭州,改兵部侍郎,使高麗。

    還對稱旨,诏賜名襄。

    曆工部、吏部尚書,拜同知樞密院事。

    坐薦引近侍,以延康殿學士罷知亳州;又坐交通郭天信落職,提舉嵩山崇福宮。

    久之,起知郢州,複學士秩,尋加資政殿學士,徙知淮甯府。

    以言事忤王黼,複提舉崇福宮。

     宣和六年,起為河南尹。

    金人再入,出為西道都總管,張杲副之。

    高宗開大元帥府,襄以所部兵會于虞城縣。

    即位,命襄知河南府。

    襄初與趙野分總西北道諸軍,金人圍京師,征兵入援,二人故迂道宿留。

    至是,降甯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卒。

     趙野,開封人。

    登政和二年進士第。

    曆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試起居舍人兼太子舍人,俄遷中書舍人、給事中、大司成,拜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時蔡京、王黼更秉政,植黨相擠,一進一退,莫有能兩全者,野處之皆得其心,京、黼亦待之不疑。

    宣和七年,拜尚書右丞,升左丞。

     靖康初,為門下侍郎。

    徽宗東幸,诏野為行宮奉迎使。

    以左司谏陳公輔言,罷野行,出為北道都總管,顔岐副之。

    已而落職,提舉嵩山崇福宮。

    元帥府建,命與範讷為宣撫司,守東京,尋帥師屯宛亭,以待王師。

    王襄既責,野亦降安遠軍節度副使,邵州安置。

      建炎元年,複起知密州。

    時盜賊充斥山東,車駕如淮南,命令阻絕,野棄城去。

    軍校杜彥等乘間作亂,追野以歸。

    彥坐堂上數之曰:“汝知州而攜家先遁,此州之人,誰其為主?”野不能應,遂見殺。

    家屬悉為賊所分,唯子學老得免。

      曹輔,字載德,南劍州人。

    第進士。

    政和二年,以通仕郎中詞學兼茂科,曆秘書省正字。

     自政和後,帝多微行,乘小轎子,數内臣導從。

    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謂之有排當,次日未還,則傳旨稱瘡痍,不坐朝。

    始,民間猶未知。

    及蔡京謝表有“輕車小辇,七賜臨幸”,自是邸報聞四方,而臣僚阿順,莫敢言。

    輔上疏略曰: 陛下厭居法宮,時乘小輿,出入廛陌之中、郊垧之外,極遊樂而後反。

    道塗之言始猶有忌,今乃談以為帝某日由某路适某所,某時而歸;又雲輿飾可辨而辟。

    臣不意陛下當宗廟社稷付托之重,玩安忽危,一至于此。

    夫君之與民,本以人合,合則為腹心,離則為楚、越,畔服之際在于斯須,甚可畏也。

    昔者仁祖視民如子。

    憫然惟恐其或傷。

    一旦宮闱不禁,衛士辄逾禁城,幾觸寶瑟。

    荷天之休,帝躬保佑。

    俚語有之,‘盜憎主人’,主人何負于盜哉?況今革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