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一十

關燈
,執中申言之,且請任在京職秩者皆罷遣。

    辟雍成,執中請開學殿,使都人士女縱觀,大為士論所貶。

     崇甯四年,拜尚書右丞。

    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積官金紫光祿大夫。

    一意謹事京,三年,遂代為尚書左丞,加特進。

    制下,太學諸生陳朝老詣阙上書曰:“陛下知蔡京奸,解其相印,天下之人鼓舞,有若更生。

    及相執中,中外默然失望。

    執中雖不敢肆為非法若京之蠹國害民,然碌碌庸質,初無過人。

    天下敗壞至此,如人一身,髒府受沴已深,豈庸庸之醫所能起乎?執中夤緣攀附,緻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經體贊元,是猶以蚊負山,多見其不勝任也。

    ”疏奏不省,而眷注益異。

    初,賜第信陵坊,以為淺隘,更徙金順坊甲第。

    建嘉會成功閣,帝親書钜額以示寵。

     執中與蔡京并相,凡營立皆預議,略無所建明。

    及張商英任事,執中惡其出己上,與鄭居中合擠之。

    陳瓘在台州,執中起遷人石悈知州事,使脅取《尊堯集》,謀必死瓘,瓘不死,執中怒罷悈。

     政和二年,大長公主喪,罷上元端門觀燈,執中言:“不宜以長主故阏衆情,願特為徙日,以昭與民同樂之意。

    ”帝重逆其請,為申五日期。

    用提舉修《哲宗史紀》恩,加少保。

    入宴太清樓,錫白玉帶。

    會正宰相官名,轉少傅,為太宰;又遷少師,封榮國公。

     執中輔政一紀,年益高。

    五年,卧疾甚,賜寬告。

    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參起居,退治省事。

    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許朝朔望,儀物廪稍,一切如居位時。

    入見,帝曰:“自相位緻為臣,數十年無此矣。

    ”對曰:“昔張士遜亦以舊學際遇,用太傅緻仕,與臣适同。

    ”帝曰:“當時恩禮,恐未必爾。

    ”執中頓首謝。

    其在政府,嘗戒邊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寬民力。

    雖居富貴,未嘗忘貧賤時。

    斥缗錢萬置義莊,以贍宗族。

    性複謹畏,至于迎順主意,贊飾太平,則始終一緻,不能自克。

     卒,年七十四。

    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視其病為恨,辍視朝三日,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谥曰正獻。

     鄭居中,字達夫,開封人。

    登進士第。

    崇甯中,為都官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至中書舍人、直學士院。

    初,居中自言為貴妃從兄弟,妃從蕃邸進,家世微,亦倚居中為重,由是連進擢。

    會妃父紳客祝安中者,上書涉謗讪,言者并及居中,罷知和州,徙穎州。

    明年,歸故官,遷給事中、翰林學士。

    大觀元年,同知樞密院。

    時妃寵冠後宮,于居中無所賴,乃用宦官黃經臣策,以外戚秉政辭。

    改資政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

     蔡京以星文變免,趙挺之相,與劉逵謀盡改京所為政。

    未幾,徽宗頗悔更張之暴,外莫有知者。

    居中往來紳所,知之,即入見言:“陛下建學校、興禮樂,以藻飾太平;置居養、安濟院,以周拯窮困,何所逆天而緻威譴乎?”帝大悟。

    居中退語禮部侍郎劉正夫,正夫繼請對,語同。

    帝意乃複向京。

    京再得政,兩人之助為多。

     居中厚責報,京為言樞密本兵之地,與三省殊,無嫌于用親。

    經臣方恃權,力抗前說,京言不效。

    居中疑不己援,始怨之,乃與張康國比而間京。

    都水使者趙霖得龜兩首于黃河,獻以為瑞。

    京曰:“此齊小白所謂‘象罔’,見之而霸者也。

    ”居中曰:“首豈宜有二?人皆駭異,而京獨主之,殆不可測。

    ”帝命棄龜金明池,謂“居中愛我”,遂申前命,進知院事。

    四年,京又罷。

    居中自許必得相,而帝覺之,不用。

    妃正位中宮,複以嫌,罷為觀文殿學士。

     政和中,再知樞密院,官累特進。

    時京總治三省,益變亂法度。

    居中每為帝言,帝亦惡京專,尋拜居中少保、太宰,使伺察之。

    居中存紀綱,守格令,抑僥幸,振淹滞,士論翕然望治。

    丁母憂,旋诏起複。

    逾年,加少傅,得請終喪。

    服除,以威武軍節度使使佑神觀。

    還領樞密院,加少師。

    連封崇、宿、燕三國公。

     朝廷遣使與金約夾攻契丹,複燕雲,蔡京、童貫主之。

    居中力陳不可,謂京曰:“公為大臣。

    國之元老,不能守兩國盟約,辄造事端,誠非妙算。

    ”京曰:“上厭歲币五十萬,故爾。

    ”居中曰:“公獨不思漢世和戎用兵之費乎?使百萬生靈肝腦塗地,公實為之。

    ”由是議稍寝。

    其後金人數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貫複議舉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災而動,待其自斃可也。

    ”不聽。

    燕山平,進位太保,自陳無功,不拜。

     入朝,暴遇疾歸舍,數日卒,年六十五。

    贈太師、華原郡王,谥文正。

    帝親表其隧曰:“政和寅亮醇儒宰臣文正鄭居中之墓。

    ” 居中始仕,蔡京即薦其有廊廟器。

    既不合,遂因蔡渭理其父确功狀,追治王珪。

    居中,珪婿也,故借是撼之,然卒不能害。

     子修年、億年,皆至侍從。

    億年遭靖康之難,沒入于金。

    後遣事劉豫,晚得南歸,秦桧以婦氏親擢為資政殿大學士,位視執正。

    桧死,亦竄死撫州。

     時又有安堯臣者,亦嘗上書論燕雲之事,其言曰: 宦寺專命,倡為大謀,燕雲之役興,則邊釁遂開;宦寺之權重,則皇綱不振。

     昔秦始皇築長城,漢武帝通西域,隋炀帝遼左之師,唐明皇幽薊之寇,其失如彼。

    周宣王伐玁狁,漢文帝備北邊,元帝納賈捐之之議,光武斥臧宮、馬武之謀,其得如此。

    藝祖撥亂反正,躬擐甲冑,當時将相大臣,皆所與取天下者,豈勇略智力,不能下幽燕哉?蓋以區區之地,契丹所必争,忍使吾民重困鋒镝!章聖澶淵之役,與之戰而勝,乃聽其和,亦欲固本而息民也。

     今童貫深結蔡京,同納趙良嗣以為謀主,故建平燕之議。

    臣恐異時唇亡齒寒,邊境有可乘之釁,狼子蓄銳,伺隙以逞其欲,此臣所以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