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

關燈
之,大敗,乃請降。

    師還,拜榮州防禦使。

    以主帥得罪而獨蒙賞,乞同責,不聽。

     元豐中,遷金州觀察使,加步軍都虞候,改馬軍,超授副都指揮使。

    以訓閱精整,除一子閣門祗候。

    數被诏獎,進殿前副都指揮使、武康軍節度使。

    哲宗立,遷為使,徙節武信。

    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谥曰毅敏。

      達起行伍,喜讀書,神宗以其忠實可任,每燕見,未嘗不從容。

    嘗問:“用兵當何先?”對曰:“莫如愛。

    ”帝曰:“威克厥愛可乎?”達曰:“威非不用,要以愛為先耳。

    ”帝善之。

     姚兕,字武之,五原人。

    父寶,戰死定川,兕補右班殿直,為環慶巡檢。

    與夏人戰,一矢斃其酋,衆潰,因乘之,遂破蘭浪。

    敵大舉寇邊,諸砦皆受圍。

    兕時駐荔原堡,先羌未至,據險張疑兵,伺便辄出。

    有悍酋臨陣甚武,兕前射中其目,斬首還,一軍歡呼。

    明日,來攻益急,兕手射數百人,裂指流血。

    又遣子雄引壯騎馳掩其後,所向必克。

    敵度不可破,乃退攻大順城。

    兕複往救,轉鬥三日,凡斬級數千,卒全二城。

    慶軍叛,兕以親兵守西關,盜衆不得入而奔。

    兕追及,下馬與語,皆感泣羅拜,誓無複為亂。

     神宗聞其名,召入觐,試以騎射,屢中的,賜銀槍、袍帶。

    遷為路都監,徙鄜延、泾原。

    從攻河州,飛矢貫耳,戰益力。

    河州既得,又為鬼章所圍,兕曰:“解圍之法,當攻其所必救。

    ”乃往擊隴宗,圍遂解。

    累遷皇城使,進钤轄。

    從攻交址有功,領雅州刺史。

    破乞弟,領忠州團練使,進副總管,遷東上閣門使,徙熙河。

    與種誼合兵讨鬼章于洮州,破六逋宗城,夜斷浮橋,援兵不得度,遂擒鬼章。

    真拜通州團練使。

    卒于鄜延總管,贈忠州防禦使。

     兕幼失父,事母孝,凡圖畫器用,皆刻“仇雠未報”字。

    力學兵法,老不廢書,尤喜顔真卿翰墨,曰:“吾慕其人耳。

    ”弟麟,亦有威名,關中号“二姚”。

    子雄、古。

      麟字君瑞,兄兕攻河州時,俱在兵間。

    中矢透骨,镞留不去,以強弩出之,笑語自若。

    積功至皇城使,為秦鳳副總管。

    從李憲讨生羌,擒泠雞樸。

    再轉東上閣門使、英州刺史。

    元豐西讨,以泾原副總管從劉昌祚出戰,勝于磨□移隘。

    轉戰向鳴沙,趨靈州,而高遵裕敗還,降為皇城使、永興軍路钤轄,複為泾原副總管。

    夏人修貢,且乞蘭會壤土,麟言:“夏人囚其主,王師是征。

    今秉常不廢,即為順命,可因以息兵矣。

    獨蘭會不可與。

    願戒将帥饬邊備,示進讨之形,以絕其望。

    ”從之。

    督諸将讨堪哥平,經略使盧秉上其功狀,賜金帛六百。

     元佑初,擢成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曆步軍殿前都虞候、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

    紹聖三年,以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出知渭州。

    安焘請留之,曾布曰:“臣嘗訪麟禦邊之策及熙河疆域,俱不能知。

    願加敕儆,使之盡力。

    ”韓忠彥曰:“奏對語言,非所以責此輩。

    ”哲宗乃留麟不遣。

    尋拜武康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王贍取青唐,麟以為朝廷讨伐方息肩,奈何複生此大患。

    已而贍果敗。

    徽宗立,進都指揮使,節度建雄、定武軍,檢校司徒。

    卒,帝詣其第臨奠,贈開府儀同三司。

     麟為将沉毅持重,不少縱舍。

    宿衛士嘗犯法,诏釋之,麟杖之于庭而後請拒诏之罪,故所至肅然。

     雄字毅夫,少勇鸷有謀,年十八即佐父征伐。

    從讨金湯,以百騎先登奪隘,又成荔原之功。

    韓绛薦其材,閱試延和殿。

    安南、泸川之役,皆在軍行。

    曆泾原、秦鳳将,駐甘谷城,知通遠鎮戎軍、岷州,官累左骐骥使。

    紹聖中,渭帥章楶城平夏,雄部熙河兵策援,夏人傾國來,與之鏖鬥,流矢注肩,戰E厲,賊引卻,追蹑大破之,斬首三千級,俘虜數萬。

    先五日,折可适敗于沒煙,士氣方沮,雄賈勇得隽,諸道始得并力。

    城成,擢東上閣門使、秦州刺史。

     明年,虜攻平夏,勢銳甚,城幾不守。

    雄與弟古合兵卻之。

    徙知會州,領熙河钤轄。

    王贍略地青唐,羌人攻湟、鄯,诏雄與苗履援之。

    邈川方急,雄适至,羌望見塵起,驚而潰。

    圍既解,遂趨鄯州,履後期乃至,贍言蘭溪宗有遺寇,宜悉蕩平之。

    履即往,雄谏不聽,戒所部嚴備以待。

    俄而履師退,賊追及,雄整衆迎擊,破之,獻馘二千。

    哲宗遣中使持诏勞問,徙河州。

    種樸戰沒,王贍軍陷敵中,雄自鄯至湟,四戰皆捷,拔出之。

    遂築安鄉關,夾河立堡,以護浮梁,通湟水漕運,商旅負販入湟者,始絡繹于道。

    加複州防禦使。

     建中靖國初,議棄湟州,诏訪雄利害。

    雄以為可棄,遂以賜趙懷德,徙雄知熙州,進華州觀察使。

    蔡京用王厚複河湟,治棄地罪,停雄官,光州居住。

    三年,得自便。

    後論為責輕,複竄金州。

    明年,乃聽歸。

    高永年死,西甯諸戍阻絕,起雄權經略熙河、安輯複新邊使。

    知滄州,加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複為熙州,遷安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步軍副都指揮使,拜武康軍節度使。

    召詣阙,為中太一宮使。

    引疾納節钺,改左金吾衛上将軍,又以武康節知熙州。

    熙河十八年間更十六帥,唯雄三至,凡六年。

    未幾,以檢校司空、奉甯軍節度使緻仕。

    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谥武憲。

     古亦以邊功,官累熙河經略。

    靖康元年,金兵逼京城,古與秦鳳經略種師中及折彥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