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
關燈
小
中
大
郝質賈逵窦舜卿劉昌祚盧政燕達姚兕弟麟子雄古楊燧劉舜卿宋守約子球
郝質,字景純,汾州介休人。
少從軍,挽強為第一。
充殿前行門,換供奉官,為府州駐泊都監,主管麟府軍馬,與田朏将兵護軍須饋麟州,道遇西夏數千騎寇鈔,質先驅力戰,斬首、獲馬數百。
又與朏行邊,至柏谷,敵塹道以阻官軍,質禦之于寒嶺下,轉鬥逐北,遂修複甯遠諸栅,以扼賊沖。
宣撫使杜衍、安撫使明鎬連薦之,且條上前後功狀,超遷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監。
大名賈昌朝又薦為路钤轄。
使讨貝州,文彥博至,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
”千去而亭焚。
彥博将斬千,質趨至帳下曰:“千之去,質實使之,罪乃在質,願代千死。
”彥博壯其義,兩釋之。
質自此益知名。
賊平,遷六宅使,曆高陽關、定州、并代钤轄,駐泊副都部署,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加領賀州刺史、英州團練、眉州防禦使。
奉诏城豐州,進步軍副都指揮使、宿州觀察使。
召還宿衛,改馬軍。
英宗立,遷武昌軍節度觀察留後,加安德軍節度使,為殿前副指揮使。
神宗立,易節安武軍,為都指揮使。
元豐元年,卒,帝親臨其喪,贈侍中,谥曰武莊。
質禦軍有紀律,犯者不貸,而享犒豐渥,公錢不足,出己奉助之。
平居自奉簡儉,食不重肉,笃于信義。
田朏不振而死,為表揭前功,官其一孫。
在并州,與朝士董熙善,約為婚姻。
熙死,家貧無依,質已為節度使,竟以女歸董氏。
自為官,不上伐閱,從微至貴,皆以功次遷雲。
賈逵,真定蒿城人。
隸拱聖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換西染院副使。
從狄青征侬智高,戰于歸仁驿。
既陳,青誓衆曰:“不待令而舉者斬!”時左将孫節戰死,逵為右将軍先鋒将,私念所部兵數困易衄,兵法先據高者勝,苟複待命而賊乘勝先登,吾事去矣。
即日引軍趨山。
既定,賊至,逵麾衆馳下,仗劍大呼,斷賊為二。
賊首尾不相救,遂潰。
逵詣青請罪,青拊其背勞謝之。
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遺墜,固辭。
是時,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竊金寶,獨逵無所犯。
遷西染院使、嘉州刺史、秦鳳路钤轄。
初,逵少孤,厚賂繼父,得其母奉以歸。
至是,以母老辭,不許,而賜母冠帔。
秦山多巨木,與夏人錯壤,逵引輕兵往采伐。
羌酋馳至,畫地立表約決勝負。
逵引弓連三中的,酋下馬拜伏,從逵取盈而歸。
徙并代路,專主管麟府軍馬。
熟戶散處邊關,苦于寇略,逵差度遠近,聚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
畫鐵為的,激種豪使射,久皆成勁兵。
一夕,烽火屢發,左右白當起,逵卧不應。
旦而謂人曰:“此必妄也。
脫有警,可夜出乎?”徐問之,果邊人燭遺物也。
複徙秦鳳,去之十日,而代者郭恩敗。
朝廷以逵為能,連擢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馬步殿前都虞候,曆泾原、高陽關、鄜延路副都總管,以利州觀察使入為步軍副都指揮使。
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門,都水監以急變聞。
英宗遣逵督護,亟囊土塞門,水乃止。
議者欲穴堤以洩其勢,逵請觀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後決之。
軍校營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曉啟門鑰,或辍朝失報,啟鑰如平時。
逵言:“禁城當謹啟閉,不宜憑報者。
”乃冶鐵鑄“常朝”字,俾持以示信。
遷馬軍副都指揮使,複總鄜延兵。
延州舊有夾河兩城,始,元吳入寇據險,城幾不能守。
逵相伏龍山、九州台之間可容窺觇,請于其地築保障,與城相望,延人以為便。
轉昭信軍節度觀察留後。
逵言:“種谔處綏州降人于東偏,初雲萬三千戶,今乃千一百戶耳,逋逃之餘,所存才八百。
蕃漢兩下殺傷,皆不啻萬計。
自延州運粟至懷甯,率以四百錢緻一石。
而緣邊居人,壯者但日給一升,罔冒何至大半。
谔徒欲妄興邊事以自為功,不可不察也。
”元豐初,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請不俟郊赦賜三世官,神宗曰:“逵武人,能有念親之志,其特許之。
”數月而卒,年六十九。
贈侍中,谥曰武恪。
窦舜卿,字希元,相州安陽人。
以蔭為三班奉職,監平鄉縣酒稅。
有僧欲授以化汞為白金之術,謝曰:“吾祿足養親,不願學也。
”辟府州兵馬監押。
夏人犯塞,舜卿欲襲擊,舉烽求援于大将王凱,凱弗應。
舜卿度事急,提州兵出戰,勝之。
明日,經略使問狀,凱懼,要以同出為報。
舜卿歡然相許,不自以為功。
為青淄路都監。
海盜行劫,執博昌鎮官吏,肆剽掠,舜卿募士三百,悉擒之。
使契丹,主客馬佑言:“昔先公客省善射,君當傳家法。
”置酒請射,舜卿發辄中。
佑使奴持二弓示之,一挽皆折。
湖北蠻徭彭仕羲叛,徙為钤轄,兼知辰州。
建請築州城,不擾而辦。
帥師取富州,蠻将萬年州據石狗崖。
舜卿選壯卒奮擊,蠻矢石交下,卒蒙盾直前,發強弩射,萬年州斃于崖下,遂拔之。
左右欲盡剿其衆,舜卿不許,曰:“仕羲願内附,特為此輩所脅,今死矣,何以多殺為?”引兵入北江,仕羲降。
擢康州刺史,加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三遷邕州觀察使,曆邠甯環慶路副都總管。
熙甯中,十上章求退,且丐易
少從軍,挽強為第一。
充殿前行門,換供奉官,為府州駐泊都監,主管麟府軍馬,與田朏将兵護軍須饋麟州,道遇西夏數千騎寇鈔,質先驅力戰,斬首、獲馬數百。
又與朏行邊,至柏谷,敵塹道以阻官軍,質禦之于寒嶺下,轉鬥逐北,遂修複甯遠諸栅,以扼賊沖。
宣撫使杜衍、安撫使明鎬連薦之,且條上前後功狀,超遷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監。
大名賈昌朝又薦為路钤轄。
使讨貝州,文彥博至,命部城西。
回河上有亭甚壯,彥博慮為賊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質使千往他營度戰具,千辭,質曰:“亭焚,吾任其責。
”千去而亭焚。
彥博将斬千,質趨至帳下曰:“千之去,質實使之,罪乃在質,願代千死。
”彥博壯其義,兩釋之。
質自此益知名。
賊平,遷六宅使,曆高陽關、定州、并代钤轄,駐泊副都部署,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加領賀州刺史、英州團練、眉州防禦使。
奉诏城豐州,進步軍副都指揮使、宿州觀察使。
召還宿衛,改馬軍。
英宗立,遷武昌軍節度觀察留後,加安德軍節度使,為殿前副指揮使。
神宗立,易節安武軍,為都指揮使。
元豐元年,卒,帝親臨其喪,贈侍中,谥曰武莊。
質禦軍有紀律,犯者不貸,而享犒豐渥,公錢不足,出己奉助之。
平居自奉簡儉,食不重肉,笃于信義。
田朏不振而死,為表揭前功,官其一孫。
在并州,與朝士董熙善,約為婚姻。
熙死,家貧無依,質已為節度使,竟以女歸董氏。
自為官,不上伐閱,從微至貴,皆以功次遷雲。
賈逵,真定蒿城人。
隸拱聖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換西染院副使。
從狄青征侬智高,戰于歸仁驿。
既陳,青誓衆曰:“不待令而舉者斬!”時左将孫節戰死,逵為右将軍先鋒将,私念所部兵數困易衄,兵法先據高者勝,苟複待命而賊乘勝先登,吾事去矣。
即日引軍趨山。
既定,賊至,逵麾衆馳下,仗劍大呼,斷賊為二。
賊首尾不相救,遂潰。
逵詣青請罪,青拊其背勞謝之。
邕州城空,青使逵入括公私遺墜,固辭。
是時,将校多以搜城故匿竊金寶,獨逵無所犯。
遷西染院使、嘉州刺史、秦鳳路钤轄。
初,逵少孤,厚賂繼父,得其母奉以歸。
至是,以母老辭,不許,而賜母冠帔。
秦山多巨木,與夏人錯壤,逵引輕兵往采伐。
羌酋馳至,畫地立表約決勝負。
逵引弓連三中的,酋下馬拜伏,從逵取盈而歸。
徙并代路,專主管麟府軍馬。
熟戶散處邊關,苦于寇略,逵差度遠近,聚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
畫鐵為的,激種豪使射,久皆成勁兵。
一夕,烽火屢發,左右白當起,逵卧不應。
旦而謂人曰:“此必妄也。
脫有警,可夜出乎?”徐問之,果邊人燭遺物也。
複徙秦鳳,去之十日,而代者郭恩敗。
朝廷以逵為能,連擢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馬步殿前都虞候,曆泾原、高陽關、鄜延路副都總管,以利州觀察使入為步軍副都指揮使。
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門,都水監以急變聞。
英宗遣逵督護,亟囊土塞門,水乃止。
議者欲穴堤以洩其勢,逵請觀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後決之。
軍校營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曉啟門鑰,或辍朝失報,啟鑰如平時。
逵言:“禁城當謹啟閉,不宜憑報者。
”乃冶鐵鑄“常朝”字,俾持以示信。
遷馬軍副都指揮使,複總鄜延兵。
延州舊有夾河兩城,始,元吳入寇據險,城幾不能守。
逵相伏龍山、九州台之間可容窺觇,請于其地築保障,與城相望,延人以為便。
轉昭信軍節度觀察留後。
逵言:“種谔處綏州降人于東偏,初雲萬三千戶,今乃千一百戶耳,逋逃之餘,所存才八百。
蕃漢兩下殺傷,皆不啻萬計。
自延州運粟至懷甯,率以四百錢緻一石。
而緣邊居人,壯者但日給一升,罔冒何至大半。
谔徒欲妄興邊事以自為功,不可不察也。
”元豐初,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請不俟郊赦賜三世官,神宗曰:“逵武人,能有念親之志,其特許之。
”數月而卒,年六十九。
贈侍中,谥曰武恪。
窦舜卿,字希元,相州安陽人。
以蔭為三班奉職,監平鄉縣酒稅。
有僧欲授以化汞為白金之術,謝曰:“吾祿足養親,不願學也。
”辟府州兵馬監押。
夏人犯塞,舜卿欲襲擊,舉烽求援于大将王凱,凱弗應。
舜卿度事急,提州兵出戰,勝之。
明日,經略使問狀,凱懼,要以同出為報。
舜卿歡然相許,不自以為功。
為青淄路都監。
海盜行劫,執博昌鎮官吏,肆剽掠,舜卿募士三百,悉擒之。
使契丹,主客馬佑言:“昔先公客省善射,君當傳家法。
”置酒請射,舜卿發辄中。
佑使奴持二弓示之,一挽皆折。
湖北蠻徭彭仕羲叛,徙為钤轄,兼知辰州。
建請築州城,不擾而辦。
帥師取富州,蠻将萬年州據石狗崖。
舜卿選壯卒奮擊,蠻矢石交下,卒蒙盾直前,發強弩射,萬年州斃于崖下,遂拔之。
左右欲盡剿其衆,舜卿不許,曰:“仕羲願内附,特為此輩所脅,今死矣,何以多殺為?”引兵入北江,仕羲降。
擢康州刺史,加龍神衛、捧日天武四廂指揮使、馬軍殿前都虞候,三遷邕州觀察使,曆邠甯環慶路副都總管。
熙甯中,十上章求退,且丐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