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
關燈
小
中
大
傅楫沉畸蕭服附徐績張汝明黃葆光石公弼張克公附毛注洪彥升鐘傅陶節夫毛漸王祖道張莊趙遹
傅楫,字符通,興化軍仙遊人。
少自刻厲,從孫覺、陳襄學。
第進士,調揚州司戶參軍,攝天長令,發擿隐伏,奸猾屏迹。
轉福清丞,知龍泉縣。
孫覺為禦史中丞,語之曰:“朝廷欲用君,盍少留?”楫曰:“仕宦所以樂居中者,免外台督責耳,今俯首權門,觡外台奚擇?且外官,己所當得也。
”遂去不顧。
道除太學博士,居四年,未嘗一迹大臣門。
既滿,徑赴铨曹。
楫丞福清時,受知郡守曾鞏,鞏弟布方執政,由是薦為太常博士。
徽宗以端王就資善堂學,擇師傅為說書,升楫記室參軍,進侍講、翊善,中人輗事于府者,多與宮僚狎,楫獨漠然不可親,一府嚴憚之。
五年不遷。
鄒浩得罪貶,楫以赆行免官。
徽宗即位,召為司封員外郎,曆監察禦史、國子司業、起居郎,拜中書舍人。
時曾布當國,自以于楫有汲引恩,冀為之用。
楫略無所傾下,凡命令有不當,用人有未厭,悉極論之,雖屢卻不為奪,布大失望。
帝以舊學故,多所延訪,楫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靜自然為言。
他日,李清臣勸帝清心省事,帝曰:“近臣中唯傅楫嘗道此。
” 楫在朝歲餘,見時事浸異,竊歎曰:“禍其始此乎!”聞者甚之,楫笑曰:“後當信吾言。
”遂上疏丐去,以龍圖待制知亳州。
卒,年六十一。
帝念其蕃邸舊臣,賜絹三百匹。
沉畸,字德侔,湖州德清人。
第進士,曆官州、縣。
崇甯中,為尚書議禮編修官,召對,擢監察禦史。
畸至台,欲有所論建,而六察無言事法,乃詣匦上十事,言花石擾民,土木弊國,冗費多,恩澤濫,議論異同,下情睽隔。
其論當十、夾錫錢最為剀當,略曰:“小錢之便于民,久矣。
古者軍興用之,或以一當百,至于當千,此權時之術,非可行于無事之世。
今當十之議,固足纾目前,然使遊手鼓鑄,無故有倍稱之息,何憚而不為?雖日加斷斬,勢不可止。
恐未能期歲,東南小錢輕,錢輕則物重,物重則民愈困,此盜賊所由起也。
陝西舊無銅錢,故以夾錫為貴,一切改鑄,則猶前日鐵錢耳。
今東南方私鑄,又将使西北效之,是導民犯法也。
” 進殿中侍禦史。
嘗經國子監門,有小内侍從數騎絕道突過,驺卒追問不為止,台檄諸司捕之不獲。
畸曰:“風憲之地,可但已乎?”入言之,徽宗下内省迹治,竟抵罪。
蔡京興蘇州錢獄,欲陷章綖兄弟,遣開封尹李孝壽、禦史張茂直鞫之。
株逮至千百,強抑使承盜鑄罪,死者甚衆,京猶以為緩。
帝獨意其非辜,遣畸及禦史蕭服往代。
京将啖以顯仕,白為左正言,及擢侍禦史。
畸至蘇,即日決釋無左證者七百人,歎曰:“為天子耳目司,而可傅會權要,殺人以苟富貴乎?”遂閱實平反以聞。
京大怒,削畸三秩,貶監信州酒稅,未幾,卒。
既而獄事竟,複羁管明州。
使者持敕至家,将發棺驗實,畸子浚泣訴,乃止。
建炎初,贈龍圖閣直學士。
浚官至右正言。
蕭服,字昭甫,廬陵人。
第進士,調望江令,治以教化為本。
訪古迹,得王祥卧冰池、孟宗泣筍台,皆為築亭。
又刻唐縣令鞠信陵文于石,俾民知所向。
已而邑人朱氏女刲股愈母疾,人頌傳之,以為治化所緻。
知高安縣,尉獲兇盜,獄具矣,服審其辭,疑之,且視其刀室不與刃合,頃之而殺人者得,囚蓋平民也。
徙知康州,未行,改親賢宅教授。
提舉淮西常平,召為将作少監。
以使事得入對,論人主聽言之要,以謂唐、虞盛世,猶畏巧言而SW讒說。
纚纚數百言,徽宗謂有争臣風,擢監察禦史。
奉诏作《崇甯備官記》,帝稱善,诏輔臣曰:“服文辭勁麗,宜居翰苑。
朕愛其鲠谔,顧台谏中何可阙此人?”俄偕沉畸使鞫獄,坐羁管處州,逾歲得歸。
張商英當國,引為吏部員外郎。
送遼使,得疾于道,遂緻仕。
既愈,還舊職,以父老,得請知蕲州。
卒,年五十六。
徐績,字符初,宣州南陵人。
舉進士,調吳江尉,選桂州教授。
王師讨交址,轉運使檄績從軍。
饷路瘴險,民當役者多避匿,捕得千餘人,使者使績杖之,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饑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績,績力争不變,使者不能奪。
郭逵宿留不進,績謂副使趙離曰:“師出淹時,而主帥無讨賊意,何由成功?”因具蠻人情狀疏于朝,謂斷者人主之利器,今諸将首鼠不進,惟斷自上意而已。
既而逵、離果皆以無功貶。
舒但聞其名,将以禦史薦,績惡但為人,辭不答。
求知建平縣,入為諸王宮教授,通判通州。
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
績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複教授廣陵、申王院,改諸王府記室參軍。
哲宗見其文,谕獎之,欲俟滿歲以為左右史,未及用。
徽宗立,擢寶文閣待制兼侍講,遷中書舍人,修《神宗史》。
時紹聖黨與尚在朝,人懷異意,以沮新政。
帝謂績曰:“朕每聽臣僚進對,非詐則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賴。
”因論擇相之難,雲已召範純仁、韓忠彥。
績頓首賀曰:“得人矣!”诏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
績不肯與京聯職,固辭,奏京之惡,引盧杞為喻。
遷給事中、翰林學士。
上疏陳六事:曰時要,曰任賢,曰求谏,曰選用,曰破朋黨,曰明功罪。
國史久不成,績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
蓋由元佑、紹聖史臣好惡不同,範祖禹等專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用王安石《日錄》,各為之說,故論議紛然。
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錄,何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參讨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績草诏戒史官,俾盡心去取,毋使失實。
帝之初政,銳欲損革新法之害民,曾布始以為然,已乃密陳紹述之說。
帝不能決,以問績,績曰:“聖意得非欲兩存乎?今是非未定,政事未一,若不考其實,姑務兩存,臣未見其可也。
”又因論棄湟州,請“自今勿妄興邊事,無邊事則朝廷之福,有邊事則臣下之利。
自古失于輕舉以贻後悔,皆此類也。
” 績與何執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宮僚之舊,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
谒歸視親病,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績谒告歸爾,非去朝廷也,奈何輕欲奪之!”俄而遭憂。
京入輔,執中亦預政,擿績行章惇詞,以為诋先烈。
服阕,以主管靈仙觀,入黨籍中。
起知江甯府,言者複論為元佑奸朋,必不能推行學政,罷歸。
大觀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極論茶鹽法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對曰:“生财有道,理财有義,用财有法。
今國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講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見卿久,今日乃聞嘉言。
”加龍圖閣直學士,留守南京。
蔡京自錢
少自刻厲,從孫覺、陳襄學。
第進士,調揚州司戶參軍,攝天長令,發擿隐伏,奸猾屏迹。
轉福清丞,知龍泉縣。
孫覺為禦史中丞,語之曰:“朝廷欲用君,盍少留?”楫曰:“仕宦所以樂居中者,免外台督責耳,今俯首權門,觡外台奚擇?且外官,己所當得也。
”遂去不顧。
道除太學博士,居四年,未嘗一迹大臣門。
既滿,徑赴铨曹。
楫丞福清時,受知郡守曾鞏,鞏弟布方執政,由是薦為太常博士。
徽宗以端王就資善堂學,擇師傅為說書,升楫記室參軍,進侍講、翊善,中人輗事于府者,多與宮僚狎,楫獨漠然不可親,一府嚴憚之。
五年不遷。
鄒浩得罪貶,楫以赆行免官。
徽宗即位,召為司封員外郎,曆監察禦史、國子司業、起居郎,拜中書舍人。
時曾布當國,自以于楫有汲引恩,冀為之用。
楫略無所傾下,凡命令有不當,用人有未厭,悉極論之,雖屢卻不為奪,布大失望。
帝以舊學故,多所延訪,楫每以遵祖宗法度、安靜自然為言。
他日,李清臣勸帝清心省事,帝曰:“近臣中唯傅楫嘗道此。
” 楫在朝歲餘,見時事浸異,竊歎曰:“禍其始此乎!”聞者甚之,楫笑曰:“後當信吾言。
”遂上疏丐去,以龍圖待制知亳州。
卒,年六十一。
帝念其蕃邸舊臣,賜絹三百匹。
沉畸,字德侔,湖州德清人。
第進士,曆官州、縣。
崇甯中,為尚書議禮編修官,召對,擢監察禦史。
畸至台,欲有所論建,而六察無言事法,乃詣匦上十事,言花石擾民,土木弊國,冗費多,恩澤濫,議論異同,下情睽隔。
其論當十、夾錫錢最為剀當,略曰:“小錢之便于民,久矣。
古者軍興用之,或以一當百,至于當千,此權時之術,非可行于無事之世。
今當十之議,固足纾目前,然使遊手鼓鑄,無故有倍稱之息,何憚而不為?雖日加斷斬,勢不可止。
恐未能期歲,東南小錢輕,錢輕則物重,物重則民愈困,此盜賊所由起也。
陝西舊無銅錢,故以夾錫為貴,一切改鑄,則猶前日鐵錢耳。
今東南方私鑄,又将使西北效之,是導民犯法也。
” 進殿中侍禦史。
嘗經國子監門,有小内侍從數騎絕道突過,驺卒追問不為止,台檄諸司捕之不獲。
畸曰:“風憲之地,可但已乎?”入言之,徽宗下内省迹治,竟抵罪。
蔡京興蘇州錢獄,欲陷章綖兄弟,遣開封尹李孝壽、禦史張茂直鞫之。
株逮至千百,強抑使承盜鑄罪,死者甚衆,京猶以為緩。
帝獨意其非辜,遣畸及禦史蕭服往代。
京将啖以顯仕,白為左正言,及擢侍禦史。
畸至蘇,即日決釋無左證者七百人,歎曰:“為天子耳目司,而可傅會權要,殺人以苟富貴乎?”遂閱實平反以聞。
京大怒,削畸三秩,貶監信州酒稅,未幾,卒。
既而獄事竟,複羁管明州。
使者持敕至家,将發棺驗實,畸子浚泣訴,乃止。
建炎初,贈龍圖閣直學士。
浚官至右正言。
蕭服,字昭甫,廬陵人。
第進士,調望江令,治以教化為本。
訪古迹,得王祥卧冰池、孟宗泣筍台,皆為築亭。
又刻唐縣令鞠信陵文于石,俾民知所向。
已而邑人朱氏女刲股愈母疾,人頌傳之,以為治化所緻。
知高安縣,尉獲兇盜,獄具矣,服審其辭,疑之,且視其刀室不與刃合,頃之而殺人者得,囚蓋平民也。
徙知康州,未行,改親賢宅教授。
提舉淮西常平,召為将作少監。
以使事得入對,論人主聽言之要,以謂唐、虞盛世,猶畏巧言而SW讒說。
纚纚數百言,徽宗謂有争臣風,擢監察禦史。
奉诏作《崇甯備官記》,帝稱善,诏輔臣曰:“服文辭勁麗,宜居翰苑。
朕愛其鲠谔,顧台谏中何可阙此人?”俄偕沉畸使鞫獄,坐羁管處州,逾歲得歸。
張商英當國,引為吏部員外郎。
送遼使,得疾于道,遂緻仕。
既愈,還舊職,以父老,得請知蕲州。
卒,年五十六。
徐績,字符初,宣州南陵人。
舉進士,調吳江尉,選桂州教授。
王師讨交址,轉運使檄績從軍。
饷路瘴險,民當役者多避匿,捕得千餘人,使者使績杖之,績曰:“是固有罪,然皆饑羸病乏,不足勝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績,績力争不變,使者不能奪。
郭逵宿留不進,績謂副使趙離曰:“師出淹時,而主帥無讨賊意,何由成功?”因具蠻人情狀疏于朝,謂斷者人主之利器,今諸将首鼠不進,惟斷自上意而已。
既而逵、離果皆以無功貶。
舒但聞其名,将以禦史薦,績惡但為人,辭不答。
求知建平縣,入為諸王宮教授,通判通州。
瀕海有捍堤,廢不治,歲苦漂溺。
績躬督防卒護築之,堤成,民賴其利。
複教授廣陵、申王院,改諸王府記室參軍。
哲宗見其文,谕獎之,欲俟滿歲以為左右史,未及用。
徽宗立,擢寶文閣待制兼侍講,遷中書舍人,修《神宗史》。
時紹聖黨與尚在朝,人懷異意,以沮新政。
帝謂績曰:“朕每聽臣僚進對,非詐則谀;惟卿鲠直,朕所倚賴。
”因論擇相之難,雲已召範純仁、韓忠彥。
績頓首賀曰:“得人矣!”诏與蔡京同校《五朝寶訓》。
績不肯與京聯職,固辭,奏京之惡,引盧杞為喻。
遷給事中、翰林學士。
上疏陳六事:曰時要,曰任賢,曰求谏,曰選用,曰破朋黨,曰明功罪。
國史久不成,績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閏矣,未能成書。
蓋由元佑、紹聖史臣好惡不同,範祖禹等專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用王安石《日錄》,各為之說,故論議紛然。
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錄,何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參讨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績草诏戒史官,俾盡心去取,毋使失實。
帝之初政,銳欲損革新法之害民,曾布始以為然,已乃密陳紹述之說。
帝不能決,以問績,績曰:“聖意得非欲兩存乎?今是非未定,政事未一,若不考其實,姑務兩存,臣未見其可也。
”又因論棄湟州,請“自今勿妄興邊事,無邊事則朝廷之福,有邊事則臣下之利。
自古失于輕舉以贻後悔,皆此類也。
” 績與何執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宮僚之舊,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
谒歸視親病,或言翰林學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績谒告歸爾,非去朝廷也,奈何輕欲奪之!”俄而遭憂。
京入輔,執中亦預政,擿績行章惇詞,以為诋先烈。
服阕,以主管靈仙觀,入黨籍中。
起知江甯府,言者複論為元佑奸朋,必不能推行學政,罷歸。
大觀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極論茶鹽法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
”對曰:“生财有道,理财有義,用财有法。
今國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講而力行之耳。
”帝曰:“不見卿久,今日乃聞嘉言。
”加龍圖閣直學士,留守南京。
蔡京自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