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

關燈
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

    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

    ”母曰:“不然,吾聞谏官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

    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複前抗辭。

    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家居未嘗有惰容,久坐身不傾倚,作字不草書,不好聲色貨利。

    其忠孝正直,皆則象司馬光。

    年既老,群賢凋喪略盡,巋然獨存,而名望益重。

    梁師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賢,求得小吏吳默嘗趨走前後者,使持書來,啖以即大用,默因勸為子孫計,安世笑謝曰:“吾若為子孫計,不至是矣。

    吾欲為元佑全人,見司馬光于地下。

    ”還其書不答。

    死葬祥符縣。

    後二年,金人發其冢,貌如生,相驚語曰:“異人也!”為之蓋棺乃去。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

    第進士,調揚州、穎昌府教授。

    呂公着、範純仁為守,皆禮遇之。

    純仁屬撰樂語,浩辭。

    純仁曰:“翰林學士亦為之。

    ”浩曰:“翰林學士則可,祭酒、司業則不可。

    ”純仁敬謝。

      元佑中,上疏論事,其略曰:“人材不振,無以成天下之務。

    陛下視今日人材,果有餘邪,果不足邪?以為不足,則中外之百執事未嘗不備。

    以為有餘,則自任以天下之重者幾人?正色昌言不承望風旨者幾人?持刺舉之權以肅清所部者幾人?承流宣化而使民安田裡者幾人?民貧所當富也,則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當澄也,則曰民情不可擾;人物所當求也,則曰從古不乏材;風俗所當厚也,則曰不切于時變,是皆不明義理之過也。

    ” 蘇頌用為太常博士,來之邵論罷之。

    後累歲,哲宗親擢為右正言。

    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題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

    陝西奏邊功,中外皆賀,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

    然兵家之事,未戰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

    苟為不然,将棄前功而招後患。

    願申敕将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 京東大水,浩言:“頻年水異繼作,雖盈虛之數所不可逃,而消複之方尤宜緻謹。

    《書》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不以為數之當然,此消複之實也。

    ” 蹇序辰看詳元佑章奏,公肆诋欺,輕重不平。

    浩言:“初旨但分兩等,謂語及先帝并語言過差而已;而今所施行,混然莫辨。

    以其近似難分之迹,而典刑輕重随以上下,是乃陛下之威福操柄下移于近臣。

    願加省察,以為來事之監。

    ” 章惇獨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其不忠侵上之罪,未報。

    而賢妃劉氏立,浩言: 立後以配天子,安得不審。

    今為天下擇母,而所立乃賢妃,一時公議,莫不疑惑,誠以國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爾。

    蓋郭後與尚美人争寵,仁祖既廢後,并斥美人,所以示公也。

    及立後,則不選于妃嫔而蔔于貴族,所以遠嫌,所以為天下萬世法也。

    陛下之廢孟氏,與郭後無以異。

    果與賢妃争寵而緻罪乎,抑其不然也?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孟氏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立賢妃為後。

    及讀诏書,有“别選賢族”之語;又聞陛下臨朝慨歎,以為國家不幸;至于宗景立妾,怒而罪之,于是天下始釋然不疑。

    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 臣觀白麻所言,不過稱其有子,及引永平、祥符事以為證。

    臣請論其所以然,若曰有子可以為後,則永平貴人未嘗有子也,所以立者,以德冠後宮故也。

    祥符德妃亦未嘗有子,所以立者,以鐘英甲族故也。

    又況貴人實馬援之女,德妃無廢後之嫌,迥與今日事體不同。

    頃年冬,妃從享景靈宮,是日雷變甚異。

    今宣制之後,霖雨飛雹,自奏告天地宗廟以來,陰淫不止。

    上天之意,豈不昭然!考之人事既如彼,求之天意又如此,望不以一時改命為難,而以萬世公議為可畏,追停冊禮,如初诏行之。

     帝謂:“此亦祖宗故事,豈獨朕邪?”對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疵,臣恐後世之責人無已者紛紛也。

    ”帝變色,猶不怒,持其章躊躇四顧,凝然若有所思,付外。

    明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

    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祖送者王回等,語在他傳。

     徽宗立,亟召還,複為右正言,遷左司谏。

    上疏謂:“孟子曰:‘左右諸大夫皆曰賢,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