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一百四 輿服三
關燈
小
中
大
圭所約之組,令可系之。
哲宗元佑元年,禮部言:“元豐新禮,皇帝祀天,搢大圭,其制圓首前诎,于禮未合。
今欲仿西魏、隋、唐玉笏之制,方而不折,上下皆博三寸,長尺二寸,其厚以鎮圭為約。
”從之。
政和二年,宦者譚稹獻玄圭。
其制,兩旁刻十二山,若古山尊,上銳下方。
上有雷雨之文,下無□彖飾,外黑内赤,中一小好,可容指,其長尺有二寸。
诏付廷議。
議官以為周王執鎮圭,緣飾以四鎮之山,其中有好,為受組之地,其長尺有二寸,周人仿古為之,而王執以鎮四方也。
徽宗乃以是歲冬禦大慶殿受圭焉。
三年,又诏曰:“先王以類而求祀,圜丘以象形,蒼玉以象色,冬日以至取其時,大裘而冕法其幽,而未有以體其道,天玄而地黃,今大圭内赤外黑,于以體之,冬祀可搢大圭,執玄圭,永為定制。
”中興仍舊制,大祭祀則執大圭以為笏,上太上皇、皇太後冊寶亦如之。
皇太子之服。
一曰衮冕,二曰遠遊冠、朱明衣,三曰常服。
衮冕:青羅表、绯羅紅绫裡、塗金銀钑花飾,犀簪導,紅絲組,前後白珠九旒,二纩貫水晶珠。
青羅衣,繡山、龍、雉、火、虎蜼五章;紅羅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
紅羅蔽膝,繡山、火二章。
白紗中單,青褾、□、裾。
革帶,塗金銀鈎,瑜玉雙佩。
四采織成大绶,結二玉環,金塗銀钑花飾。
青羅襪帶,紅羅勒帛。
玉具劍,金塗銀钑花,玉镖首。
白羅襪,朱履,金塗銀扣。
從祀則服之。
遠遊冠:十八梁,青羅表,金塗銀钑花飾,犀簪導,紅絲組為纓,博山,政和加附蟬。
朱明服:紅花金條紗衣,紅紗裡,皂褾、□。
紅紗裳,紅紗蔽膝,并紅紗裡。
白花羅中單,皂褾、□,白羅方心曲領。
羅襪,黑舄,革帶,劍,佩,绶。
餘同衮服。
襪帶,勒帛。
執桓圭。
受冊、谒廟、朝會則服之。
常服:皂紗折上巾,紫公服,通犀金玉帶。
太宗至道元年,太常禮院言:“南郊,皇太子充亞獻,合着祭祀服。
準制度,衮冕以組為纓,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玄衣纁裳,凡九章,每章一行,重以為等,皆織為之。
白紗中單,黻領,青褾、□、裾。
革帶,金鈎。
大帶,素帶不朱裡,亦纰以朱綠,紐約用組。
黻随裳色,二章。
朱組,雙大绶四采,赤白缥绀,純朱質,長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廣九寸。
小雙绶,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間施二玉環。
朱襪赤舄,舄加金飾,餘同舊制。
侍從祭祀及竭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
”诏依上制造。
政和議禮局更上皇太子服制,衮冕惟青纩充耳,餘并同國初之制。
加元服、從祀、納妃、釋奠文宣王服之。
中興并同。
其皇子之服,紹興三十二年十月,禮官言:“皇子鄧、慶、恭三王,遇行事服朝服,則七梁額花冠,貂蟬籠巾,金塗銀立筆,真玉佩,绶,金塗銀革帶,烏皮履。
若服祭服,則金塗銀八旒冕,真玉佩,绶,绯羅履襪。
”诏文思院制造。
後妃之服。
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
皇後首飾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鬓。
寇飾以九龍四鳳。
祎之衣,深青織成,翟文赤質,五色十二等。
青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
大帶随衣色,朱裡,纰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黑組,雙大绶,小绶三,間施玉環三,青襪、舄,舄加金飾。
受冊、朝谒景靈宮服之。
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革舄随衣色,餘同祎衣,唯無翟文,親蠶服之。
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鬓,冠飾以九翚、四鳳。
褕翟,青羅繡為搖翟之形,編次于衣,青質,五色九等。
素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以搖翟為章,二等。
大帶随衣色,不朱裡,纰其外,餘仿皇後冠服之制,受冊服之。
皇太子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鬓。
褕翟,青織為搖翟之形,青質,五色九等。
素紗中單,黼領,羅縠褾示巽,皆以朱色,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以搖翟為章,二等。
大帶随衣色,不朱裹,纰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
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純朱雙大绶,章采尺寸與皇太子同。
受冊、朝會服之。
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革帶随衣色,餘與褕翟同,唯無翟,從蠶服之。
中興,仍舊制。
其龍鳳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梁之數,博鬓,冠飾同皇太後,皇後服之,紹興九年所定也。
花钗冠,小大花十八株,應皇太子冠梁之數,施兩博鬓,去龍鳳,皇太子妃服之,乾道七年所定也。
其服,後惟備祎衣、禮衣,妃備褕翟,凡三等。
其常服,後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绛羅,蓋與臣下不異。
命婦服。
政和議禮局上:花钗冠,皆施兩博鬓,寶钿飾。
翟衣,青羅繡為翟,編次于衣及裳。
第一品,花钗九株,寶钿準花數,翟九等;第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钗五株,翟五等。
并素紗中單,黼領,朱褾、□,通用羅縠,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加文繡重雉,為章二等。
二品以下準此。
大帶,革帶,青襪、舄,佩,绶。
受冊、從蠶服之。
七年,臣僚言:“今文臣九品,殊以三品之服,至于命婦,已厘八等之号,而服制未有名稱。
诏有司視其夫之品秩,而定其服飾。
”诏送禮制局定之。
其儀阙焉。
哲宗元佑元年,禮部言:“元豐新禮,皇帝祀天,搢大圭,其制圓首前诎,于禮未合。
今欲仿西魏、隋、唐玉笏之制,方而不折,上下皆博三寸,長尺二寸,其厚以鎮圭為約。
”從之。
政和二年,宦者譚稹獻玄圭。
其制,兩旁刻十二山,若古山尊,上銳下方。
上有雷雨之文,下無□彖飾,外黑内赤,中一小好,可容指,其長尺有二寸。
诏付廷議。
議官以為周王執鎮圭,緣飾以四鎮之山,其中有好,為受組之地,其長尺有二寸,周人仿古為之,而王執以鎮四方也。
徽宗乃以是歲冬禦大慶殿受圭焉。
三年,又诏曰:“先王以類而求祀,圜丘以象形,蒼玉以象色,冬日以至取其時,大裘而冕法其幽,而未有以體其道,天玄而地黃,今大圭内赤外黑,于以體之,冬祀可搢大圭,執玄圭,永為定制。
”中興仍舊制,大祭祀則執大圭以為笏,上太上皇、皇太後冊寶亦如之。
皇太子之服。
一曰衮冕,二曰遠遊冠、朱明衣,三曰常服。
衮冕:青羅表、绯羅紅绫裡、塗金銀钑花飾,犀簪導,紅絲組,前後白珠九旒,二纩貫水晶珠。
青羅衣,繡山、龍、雉、火、虎蜼五章;紅羅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
紅羅蔽膝,繡山、火二章。
白紗中單,青褾、□、裾。
革帶,塗金銀鈎,瑜玉雙佩。
四采織成大绶,結二玉環,金塗銀钑花飾。
青羅襪帶,紅羅勒帛。
玉具劍,金塗銀钑花,玉镖首。
白羅襪,朱履,金塗銀扣。
從祀則服之。
遠遊冠:十八梁,青羅表,金塗銀钑花飾,犀簪導,紅絲組為纓,博山,政和加附蟬。
朱明服:紅花金條紗衣,紅紗裡,皂褾、□。
紅紗裳,紅紗蔽膝,并紅紗裡。
白花羅中單,皂褾、□,白羅方心曲領。
羅襪,黑舄,革帶,劍,佩,绶。
餘同衮服。
襪帶,勒帛。
執桓圭。
受冊、谒廟、朝會則服之。
常服:皂紗折上巾,紫公服,通犀金玉帶。
太宗至道元年,太常禮院言:“南郊,皇太子充亞獻,合着祭祀服。
準制度,衮冕以組為纓,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玄衣纁裳,凡九章,每章一行,重以為等,皆織為之。
白紗中單,黻領,青褾、□、裾。
革帶,金鈎。
大帶,素帶不朱裡,亦纰以朱綠,紐約用組。
黻随裳色,二章。
朱組,雙大绶四采,赤白缥绀,純朱質,長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廣九寸。
小雙绶,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間施二玉環。
朱襪赤舄,舄加金飾,餘同舊制。
侍從祭祀及竭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
”诏依上制造。
政和議禮局更上皇太子服制,衮冕惟青纩充耳,餘并同國初之制。
加元服、從祀、納妃、釋奠文宣王服之。
中興并同。
其皇子之服,紹興三十二年十月,禮官言:“皇子鄧、慶、恭三王,遇行事服朝服,則七梁額花冠,貂蟬籠巾,金塗銀立筆,真玉佩,绶,金塗銀革帶,烏皮履。
若服祭服,則金塗銀八旒冕,真玉佩,绶,绯羅履襪。
”诏文思院制造。
後妃之服。
一曰祎衣,二曰朱衣,三曰禮衣,四曰鞠衣。
皇後首飾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數,并兩博鬓。
寇飾以九龍四鳳。
祎之衣,深青織成,翟文赤質,五色十二等。
青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
大帶随衣色,朱裡,纰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黑組,雙大绶,小绶三,間施玉環三,青襪、舄,舄加金飾。
受冊、朝谒景靈宮服之。
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革舄随衣色,餘同祎衣,唯無翟文,親蠶服之。
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鬓,冠飾以九翚、四鳳。
褕翟,青羅繡為搖翟之形,編次于衣,青質,五色九等。
素紗中單,黼領,羅縠褾□,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以搖翟為章,二等。
大帶随衣色,不朱裡,纰其外,餘仿皇後冠服之制,受冊服之。
皇太子妃首飾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鬓。
褕翟,青織為搖翟之形,青質,五色九等。
素紗中單,黼領,羅縠褾示巽,皆以朱色,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以搖翟為章,二等。
大帶随衣色,不朱裹,纰其外,上以朱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
革帶以青衣之,白玉雙佩,純朱雙大绶,章采尺寸與皇太子同。
受冊、朝會服之。
鞠衣,黃羅為之,蔽膝、大帶、革帶随衣色,餘與褕翟同,唯無翟,從蠶服之。
中興,仍舊制。
其龍鳳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應乘輿冠梁之數,博鬓,冠飾同皇太後,皇後服之,紹興九年所定也。
花钗冠,小大花十八株,應皇太子冠梁之數,施兩博鬓,去龍鳳,皇太子妃服之,乾道七年所定也。
其服,後惟備祎衣、禮衣,妃備褕翟,凡三等。
其常服,後妃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背子、生色領皆用绛羅,蓋與臣下不異。
命婦服。
政和議禮局上:花钗冠,皆施兩博鬓,寶钿飾。
翟衣,青羅繡為翟,編次于衣及裳。
第一品,花钗九株,寶钿準花數,翟九等;第二品,花钗八株,翟八等;第三品,花钗七株,翟七等;第四品,花钗六株,翟六等;第五品,花钗五株,翟五等。
并素紗中單,黼領,朱褾、□,通用羅縠,蔽膝随裳色,以緅為領緣,加文繡重雉,為章二等。
二品以下準此。
大帶,革帶,青襪、舄,佩,绶。
受冊、從蠶服之。
七年,臣僚言:“今文臣九品,殊以三品之服,至于命婦,已厘八等之号,而服制未有名稱。
诏有司視其夫之品秩,而定其服飾。
”诏送禮制局定之。
其儀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