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

關燈
○毛碩李上達曹望之大懷貞盧孝儉盧庸李偲徒單克甯本名習顯 毛碩,字仲權,甘陵人。

    宋末,試弓馬子弟,碩中選,調高陽關路安撫司準備差使。

    尋辟河間尉,再辟兵馬都監。

    宗望軍至,碩以本部迎降。

    齊國建,由淮東路第一副将擢知滑州。

    劉麟伐宋,充行營中軍統制軍馬。

    天眷間,曆汴京路、山東西路兵馬都監。

    皇統元年,權知拱州。

    宋将張俊據亳州,而柘城酒監房人傑叛以應俊,碩發兵讨之。

    至柘城,躬扣城門,呼耆老以谕意。

    縣人縛人傑以降。

    碩徑入縣署,召百姓慰安之,衆皆感悅,刻石紀其事。

    四年,真授拱州刺史。

    元帥梁王宗弼承制超武義将軍,改知曹州。

    有書生投書于碩,辭涉謗讪,僚屬皆不能堪。

    碩延之上座,謝曰:“使碩常聞斯言,庶乎寡過。

    ”士論以故嘉之。

    遷鄭州防禦使,尋改通州。

    天德二年,充陝西路轉運使。

    碩以陝右邊荒,種藝不過麻、粟、荞麥,賦入甚薄,市井交易惟川絹、幹姜,商賈不通,酒稅之入耗減,請視汴京、燕京例給交鈔通行。

    而鞏、會、德順道路多險,鹽引斤數太重,請一引分作三四,以從輕便。

    朝廷皆從之。

    秦州倉粟陳積,而百姓有支移者,止就本州折納其直,公私便之。

    改河東南路轉運使。

    上言:“頃者,定立商酒課,不量土産厚薄、戶口多寡及今昔物價之增耗,一概理責之,故監官被系,失身破家,折傭逃竄。

    或為奸吏盜有實錢,而以賒券輸官,故河東有積負至四百餘萬貫,公私苦之。

    請自今禁約酒官,不得折準賒貸,惟許收用實錢,則官民俱便。

    ”至今行之。

    秩滿,除南京路都轉運使。

    大定六年緻仕,卒于家。

    碩文雅好事,性謹饬,每見古人行事有益于時者,常書置座右,以為莅官之戒雲。

     李上達,字達道,曹州濟陰人。

    在宋時以廕補官,累東平府司戶參軍。

    撻懶取東平,上達給軍須,号辦治。

    齊國建,為吏部員外郎,攝戶部事。

    劉豫行什一之法,樂歲輸多,歉歲寡取之,蓋古人助法也。

    收斂之時,蓄積蓋藏,民或不以實輸官,官亦不肯盡信,于是告讦起而獄訟繁,公私苦之。

    上達論其弊,豫改定為五等之制。

    齊國廢,以河南與宋人,上達随地入宋。

    宗弼複取河南,上達為同知大名尹,按察陝西、河南。

    是時,關、陝、蒲、解、汝、蔡民饑,上達辄以便宜發倉粟赈百姓。

    累遷知山東西路轉運使。

    上達到官再期,比舊增三十餘萬貫。

    戶部以其法頒之鄰路。

    上達長于吏事,能治繁劇,猾吏不能欺,所至稱之。

    卒官,年六十一。

     曹望之,字景蕭,其先臨潢人,遼季移家宣德。

    天會間,以秀民子選充女直字學生。

    年十四,業成,除西京教授。

    為元帥府書令史,補正令史,轉行台省令史。

    錄教授資,補修武校尉,除右司都事。

    吏部侍郎田珏素薄望之,望之願交不肯納,遂與蔡松年、許霖構緻黨獄。

    改行台吏部員外郎。

     海陵為相,嘗以書緻其私,望之不從。

    天德元年,調同知石州軍州事,坐事免。

    丁母憂,久之,除绛陽軍節度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

    诏買牛萬頭給按出虎八猛安徙居南京者,望之主給之。

    撒八反,轉緻甲仗八萬自洺州輸燕子城。

    運米八十萬斛由蔡水入淮,饋伐宋諸軍,期以一日。

    望之如期集事。

    進本部郎中,特賜進士及第。

     大定初,讨窩斡,望之主軍食,給與有節,凡省糧三十萬石,省剉草五十萬石。

    帥府以捷入告,議者欲遂罷轉輸,望之以為元惡未誅,不可弛備。

    既而大軍追讨,果賴以濟。

    以勞進一階,兼同修國史。

    請于大鹽泺設官榷鹽,聽民以米貿易,民成聚落,可以固邊圉,其利無窮。

    從之。

    其後凡貯米二十餘萬石。

    及東北路歲饑,賴以濟者不可勝數。

     三年,上曰:“自正隆兵興,農桑失業,猛安謀克屯田多不如法。

    ”诏遣戶部侍郎魏子平、大興少尹同知中都轉運事李滌、禮部侍郎李願、禮部郎中移剌道、戶部員外郎完顔兀古出、監察禦史夾谷阿裡補及望之分道勸農,廉問職官臧否。

    望之還言,乞汰諸路胥吏,可減其半。

    诏胥吏如故。

    于是始禁用貼書雲。

    遷本部侍郎,領複實繕修大内财用,費用大省。

    複以勞進階,上召見谕勉之。

     望之家奴袁一言涉妖妄,大興府鞫治。

    望之恐,使戶部令史劉公輔問其事于大興少尹王全,全具其事語公輔,公輔以語望之。

    禦史台劾奏劉公輔言洩獄情。

    上曰:“妖妄之言,交相傳說何也?”于是,望之決杖一百,王全杖八十,劉公輔杖一百五十,除名。

     頃之,運河堙塞,世宗出郊見之,問其故。

    主者奏曰:“戶部不肯經畫,歲久以緻如此。

    ”上責望之曰:“有水運不浚治,乃用陸運,煩費民力,罪在汝等,其往治之。

    ”尚書省奏當用夫役數萬人。

    上曰:“方春耕作,不可勞民。

    以宮籍監戶及摘東宮、諸王人從充役,若不足即以五百裡内軍夫補之。

    ” 《太宗實錄》成,監修國史纥石烈良弼賜金帶一、重彩二十端。

    同修國史張景仁、劉仲淵、望之皆賜銀币有差。

    望之歎賞薄,謂人曰:“栽花接本乃加爵命,勤勞者不遷官。

    ”無何,張景仁遷翰林學士,望之又曰:“止與他人便遣,獨不及我哉。

    ”世宗聞之,出望之德州防禦使,謂之曰:“汝為人能幹而心不忠實。

    朕前往安州春水,人言汝無事君之義。

    朕敕臣下,有過即當谏争。

    汝但面從,退則謗議,此不忠不孝也。

    汝自五品起遷四品,《太宗皇帝實錄》成,優賜銀币,不思盡心竭力,惟官賞是觊。

    今出汝于外,宜改心滌慮。

    不然,則身亦莫保。

    ”望之到德州,有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