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國貿易,诏許之。
平陳之後,上以陳叔寶屏風賜大義公主,主心恆不平,因書屏風為詩,叙陳亡自寄。
其辭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恆無樂,弦歌讵有聲!餘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上聞而惡之,禮賜益薄。
公主複與西面突厥泥利可汗連結,上恐其為變,将圖之。
會主與所從胡私通,因發其事,下诏廢黜之。
恐都藍不從,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
時沙缽略子曰染幹,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
上令裴矩謂之曰:“當殺大義主者,方許婚。
”突利以為然,複谮之,都藍因發怒,遂殺公主于帳。
都藍與達頭可汗有隙,數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而去。
十七年,突利遣使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
上欲離間北夷,故特厚其禮,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輩。
突利本居北方,以尚主之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赉優厚。
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幹!”于是朝貢遂絕,數為邊患。
十八年,诏蜀王秀出靈州道以擊之。
明年,又遣漢王諒為元帥,左仆射高颎率将軍王詧、上柱國趙仲卿并出朔州道,右仆射楊素率柱國李徹、韓僧壽出靈州,上柱國燕榮出幽州,以擊之。
雍虞闾與玷厥舉兵攻染幹,盡殺其兄弟子侄,遂度河,入蔚州。
染幹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
上令染幹與雍虞闾使者因頭特勤相辯诘,染幹辭直,上乃厚待之。
雍虞闾弟都速六棄其妻子,與突利歸朝,上嘉之。
敕染幹與都速六樗蒲,稍稍輸以寶物,用慰其心。
夏六月,高煩、楊素擊玷厥,大破之。
拜染幹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華言“意智健”也。
啟民上表謝恩曰:“臣既蒙豎立,複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違法。
”上于朔州築大利城以居之。
是時安義主已卒,上以宗女義成公主妻之,部落歸者甚衆。
雍虞闾又擊之,上複令入塞。
雍虞闾侵掠不已,遷于河南,在夏、勝二州之間,發徒掘塹數百裡,東西拒河,盡為啟民畜牧之地。
于是遣越國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将軍姚辯出河州,以擊都藍。
師未出塞,而都藍為其麾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迦可汗,其國大亂。
遣太平公史萬歲出朔州以擊之,遇達頭于大斤山,虜不戰而遁,追斬首虜二千餘人。
晉王廣出靈州,達頭遁逃而去。
尋遣其弟子俟利伐從碛東攻啟民。
上又發兵助啟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碛。
啟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
諸姓蒙威恩,赤心歸服,并将部落歸投聖人可汗來也。
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馬,遍滿山谷。
染幹譬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 仁壽元年,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所敗于恆安,廢為庶人。
诏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率啟民北征。
斛薛等諸姓初附于啟民,至是而叛。
素軍河北,值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度,掠啟民男女六千口、雜畜二十餘萬而去。
素率上大将軍梁默輕騎追之,轉戰六十餘裡,大破俟斤,悉得人畜以歸啟民。
素又遣柱國張定和、領軍大将軍劉升别路邀擊,并多斬獲而還。
兵既渡河,賊複掠啟民部落,素率骠騎範貴于窟結谷東南奮擊,複破之,追奔八十餘裡。
是歲,泥利可汗及葉護俱被鐵勒所敗。
步迦尋亦大亂,奚、?五部内徙,步迦奔吐谷渾。
啟民遂有其衆,歲遣朝貢。
大業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啟民及義成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
帝大悅,賜物萬二千段。
啟民上表曰:“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在之日,憐臣,賜臣安義公主,種種無少短。
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上看隻見天,下看隻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
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死命養活,勝于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
其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作百姓也。
至尊今還如聖人先帝,捉天下四方坐也。
還養活臣及突厥百姓,實無少短。
臣今憶想聖人及至尊養活事,具奏不可盡,并至尊聖心裡在。
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
臣今率部落,敢以上聞,伏願天慈,不違所請。
”表奏,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
帝以為不可,乃下诏曰:“先王建國,夷夏殊風,君子教民,不求變俗。
斷發文身,鹹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
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豈遂性之至理,非包含之遠度。
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叙,庶類區别,彌見天地之情。
”仍玺書答啟民,以為碛北未靜,猶須征戰,但使好心孝順,何必改變衣服也。
帝法駕禦千人大帳,享啟民及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十萬段,其下各有差。
複下诏曰:“德合天地,覆載所以弗遣,功格區宇,聲教所以鹹洎。
至于梯山航海,請受正朔,襲冠解辮,同彼臣民。
是故《王會》納貢,義彰前冊,呼韓入臣,待以殊禮。
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志懷沈毅,世修籓職。
往者挺身違難,拔足歸仁,先朝嘉此款誠,授以徽号。
資其甲兵之衆,收其破滅之餘,複祀于既亡之國,繼絕于不存之地。
斯固施均亭育,澤漸要荒者矣。
朕以薄德,祗奉靈命,思播遠猷,光融今緒,是以親巡朔野,撫甯籓服。
啟民深委誠心,入奉朝觐,率其種落,拜首軒墀,言念丹款,良以嘉尚。
宜隆榮數,式優恆典。
可賜路車、乘馬、鼓吹、幡旗,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
”帝親巡雲内,氵斥金河而東,北幸啟民所居。
啟民奉觞上壽,跪伏甚恭。
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辇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颡至,屠耆接踵來。
索辮擎膻肉,韋韝獻酒杯。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帝賜啟民及主金甕各一,及衣服被褥錦彩,特勤以下各有差。
先是,高麗私通使啟民所,啟民推誠奉國,不敢隐境外之交。
是日,将高麗使人見,敕令牛弘宣旨謂之曰:“朕以啟民誠心奉
平陳之後,上以陳叔寶屏風賜大義公主,主心恆不平,因書屏風為詩,叙陳亡自寄。
其辭曰:“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
榮華實難守,池台終自平。
富貴今何在?空事寫丹青。
杯酒恆無樂,弦歌讵有聲!餘本皇家子,飄流入虜庭。
一朝睹成敗,懷抱忽縱橫。
古來共如此,非我獨申名。
唯有《明君曲》,偏傷遠嫁情。
”上聞而惡之,禮賜益薄。
公主複與西面突厥泥利可汗連結,上恐其為變,将圖之。
會主與所從胡私通,因發其事,下诏廢黜之。
恐都藍不從,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
時沙缽略子曰染幹,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
上令裴矩謂之曰:“當殺大義主者,方許婚。
”突利以為然,複谮之,都藍因發怒,遂殺公主于帳。
都藍與達頭可汗有隙,數相征伐,上和解之,各引兵而去。
十七年,突利遣使來逆女,上舍之太常,教習六禮,妻以宗女安義公主。
上欲離間北夷,故特厚其禮,遣牛弘、蘇威、斛律孝卿相繼為使,突厥前後遣使入朝三百七十輩。
突利本居北方,以尚主之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赉優厚。
雍虞闾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幹!”于是朝貢遂絕,數為邊患。
十八年,诏蜀王秀出靈州道以擊之。
明年,又遣漢王諒為元帥,左仆射高颎率将軍王詧、上柱國趙仲卿并出朔州道,右仆射楊素率柱國李徹、韓僧壽出靈州,上柱國燕榮出幽州,以擊之。
雍虞闾與玷厥舉兵攻染幹,盡殺其兄弟子侄,遂度河,入蔚州。
染幹夜以五騎與隋使長孫晟歸朝。
上令染幹與雍虞闾使者因頭特勤相辯诘,染幹辭直,上乃厚待之。
雍虞闾弟都速六棄其妻子,與突利歸朝,上嘉之。
敕染幹與都速六樗蒲,稍稍輸以寶物,用慰其心。
夏六月,高煩、楊素擊玷厥,大破之。
拜染幹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華言“意智健”也。
啟民上表謝恩曰:“臣既蒙豎立,複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違法。
”上于朔州築大利城以居之。
是時安義主已卒,上以宗女義成公主妻之,部落歸者甚衆。
雍虞闾又擊之,上複令入塞。
雍虞闾侵掠不已,遷于河南,在夏、勝二州之間,發徒掘塹數百裡,東西拒河,盡為啟民畜牧之地。
于是遣越國公楊素出靈州,行軍總管韓僧壽出慶州,太平公史萬歲出燕州,大将軍姚辯出河州,以擊都藍。
師未出塞,而都藍為其麾下所殺,達頭自立為步迦可汗,其國大亂。
遣太平公史萬歲出朔州以擊之,遇達頭于大斤山,虜不戰而遁,追斬首虜二千餘人。
晉王廣出靈州,達頭遁逃而去。
尋遣其弟子俟利伐從碛東攻啟民。
上又發兵助啟民守要路,俟利伐退走入碛。
啟民上表陳謝曰:“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
諸姓蒙威恩,赤心歸服,并将部落歸投聖人可汗來也。
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馬,遍滿山谷。
染幹譬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 仁壽元年,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所敗于恆安,廢為庶人。
诏楊素為雲州道行軍元帥,率啟民北征。
斛薛等諸姓初附于啟民,至是而叛。
素軍河北,值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度,掠啟民男女六千口、雜畜二十餘萬而去。
素率上大将軍梁默輕騎追之,轉戰六十餘裡,大破俟斤,悉得人畜以歸啟民。
素又遣柱國張定和、領軍大将軍劉升别路邀擊,并多斬獲而還。
兵既渡河,賊複掠啟民部落,素率骠騎範貴于窟結谷東南奮擊,複破之,追奔八十餘裡。
是歲,泥利可汗及葉護俱被鐵勒所敗。
步迦尋亦大亂,奚、?五部内徙,步迦奔吐谷渾。
啟民遂有其衆,歲遣朝貢。
大業三年四月,炀帝幸榆林,啟民及義成公主來朝行宮,前後獻馬三千匹。
帝大悅,賜物萬二千段。
啟民上表曰:“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在之日,憐臣,賜臣安義公主,種種無少短。
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上看隻見天,下看隻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
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死命養活,勝于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
其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作百姓也。
至尊今還如聖人先帝,捉天下四方坐也。
還養活臣及突厥百姓,實無少短。
臣今憶想聖人及至尊養活事,具奏不可盡,并至尊聖心裡在。
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至尊臣民,至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
臣今率部落,敢以上聞,伏願天慈,不違所請。
”表奏,帝下其議,公卿請依所奏。
帝以為不可,乃下诏曰:“先王建國,夷夏殊風,君子教民,不求變俗。
斷發文身,鹹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因而利之,其道弘矣。
何必化諸削衽,縻以長纓,豈遂性之至理,非包含之遠度。
衣服不同,既辨要荒之叙,庶類區别,彌見天地之情。
”仍玺書答啟民,以為碛北未靜,猶須征戰,但使好心孝順,何必改變衣服也。
帝法駕禦千人大帳,享啟民及其部落酋長三千五百人,賜物二十萬段,其下各有差。
複下诏曰:“德合天地,覆載所以弗遣,功格區宇,聲教所以鹹洎。
至于梯山航海,請受正朔,襲冠解辮,同彼臣民。
是故《王會》納貢,義彰前冊,呼韓入臣,待以殊禮。
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志懷沈毅,世修籓職。
往者挺身違難,拔足歸仁,先朝嘉此款誠,授以徽号。
資其甲兵之衆,收其破滅之餘,複祀于既亡之國,繼絕于不存之地。
斯固施均亭育,澤漸要荒者矣。
朕以薄德,祗奉靈命,思播遠猷,光融今緒,是以親巡朔野,撫甯籓服。
啟民深委誠心,入奉朝觐,率其種落,拜首軒墀,言念丹款,良以嘉尚。
宜隆榮數,式優恆典。
可賜路車、乘馬、鼓吹、幡旗,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
”帝親巡雲内,氵斥金河而東,北幸啟民所居。
啟民奉觞上壽,跪伏甚恭。
帝大悅,賦詩曰:“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辇回。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呼韓頓颡至,屠耆接踵來。
索辮擎膻肉,韋韝獻酒杯。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帝賜啟民及主金甕各一,及衣服被褥錦彩,特勤以下各有差。
先是,高麗私通使啟民所,啟民推誠奉國,不敢隐境外之交。
是日,将高麗使人見,敕令牛弘宣旨謂之曰:“朕以啟民誠心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