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

關燈
北狄突厥突厥之先,平涼雜胡也,姓阿史那氏。

    後魏太武滅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鐵作。

    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為“突厥”,因以為号。

    或雲,其先國于西海之上,為鄰國所滅,男女無少長盡殺之。

    至一兒,不忍殺,刖足斷臂,棄于大澤中。

    有一牝狼,每銜肉至其所,此兒因食之,得以不死。

    其後遂與狼交,狼有孕焉。

    彼鄰國者,複令人殺此兒,而狼在其側。

    使者将殺之,其狼若為神所憑,欻然至于海東,止于山上。

    其山在高昌西北,下有洞穴,狼入其中,遇得平壤茂草,地方二百餘裡。

    其後狼生十男,其一姓阿史那氏,最賢,遂為君長,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本也。

    有阿賢設者,率部落出于穴中,世臣茹茹。

    至大葉護,種類漸強。

    當後魏之末,有伊利可汗,以兵擊鐵勒,大敗之,降五萬餘家,遂求婚于茹茹。

    茹茹主阿那瑰大怒,遣使罵之。

    伊利斬其使,率衆襲茹茹,破之。

    卒,弟逸可汗立,又破茹茹。

    病且卒,舍其子攝圖,立其弟俟鬥,稱為木杆可汗。

    木杆勇而多智,遂擊茹茹,滅之,西破挹怛,東走契丹,北方戎狄悉歸之,抗衡中夏。

    後與西魏師入侵東魏,至于太原。

     其俗畜牧為事,随逐水草,不恆厥處。

    穹廬氈帳,被發左衽,食肉飲酪,身衣裘褐,賤老貴壯。

    官有葉護,次設特勤,次俟利發,次吐屯發,下至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為之。

    有角弓、鳴镝、甲、槊、刀、劍。

    善騎射,性殘忍。

    無文字,刻木為契。

    候月将滿,辄為寇抄。

    謀反叛殺人者皆死,淫者割勢而腰斬之。

    鬥傷人目者償之以女,無女則輸婦财,折支體以輸馬,盜者則償贓十倍。

    有死者,停屍帳中,家人親屬多殺牛馬而祭之,繞帳号呼,以刀劃面,血淚交下,七度而止。

    于是擇日置屍馬上而焚之,取灰而葬。

    表木為茔,立屋其中,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經戰陣之狀。

    嘗殺一人,則立一石,有至千百者。

    父兄死,子弟妻其群母及嫂。

    五月中,多殺羊馬以祭天,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飲馬酪取醉,歌呼相對。

    敬鬼神,信巫觋,重兵死而恥病終,大抵與匈奴同俗。

     木杆在位二十年,卒,複舍其子大邏便而立其弟,是為佗缽可汗。

    佗缽以攝圖為爾伏可汗,統其東面,又以其弟褥但可汗子為步離可汗,居西方。

    時佗缽控弦數十萬,中國憚之,周、齊争結姻好,傾府藏以事之。

    佗缽益驕,每謂其下曰:“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齊有沙門惠琳,被掠入突厥,因謂佗缽曰:“齊國富強者,為有佛法耳。

    ”遂說以因緣果報之事。

    佗缽聞而信之,建一伽藍,遣使聘于齊氏,求《淨名》、《涅槃》、《華嚴》等經,并《十誦律》。

    佗缽亦躬自齋戒,繞塔行道,恨不生内地。

    在位十年,病且卒,謂其子菴羅曰:“吾聞親莫過于父子。

     吾兄不親其子,委地于我。

    我死,汝當避大邏便也。

    ”及佗缽卒,國中将立大邏便,以其母賤,衆不服。

    菴羅母貴,突厥素重之。

    攝圖最後至,謂國中曰:“若立菴羅者,我當率兄弟以事之;如立大邏便,我必守境,利刃長矛以相待矣。

    ”攝圖長而且雄,國人皆憚,莫敢拒者,竟以菴羅為嗣。

    大邏便不得立,心不服菴羅,每遣人罵辱之。

    菴羅不能制,因以國讓攝圖。

    國中相與議曰:“四可汗之子,攝圖最賢。

    ”  因迎立之,号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一号沙缽略。

    治都斤山。

    菴羅降居獨洛水,稱第二可汗。

    大邏便乃請沙缽略曰:“我與爾俱可汗子,各承父後。

    爾今極尊,我獨無位,何也?”沙缽略患之,以為阿波可汗,還領所部。

     沙缽略勇而得衆,北夷皆歸附之。

    及高祖受禅,待之甚薄,北夷大怨。

    會營州刺史高寶甯作亂,沙缽略與之合軍,攻陷臨渝鎮。

    上敕緣邊修保鄣,峻長城,以備之,仍命重将出鎮幽、并。

    沙缽略妻,宇文氏之女,曰千金公主,自傷宗祀絕滅,每懷複隋之志,日夜言之于沙缽略。

    由是悉衆為寇,控弦之士四十萬。

    上令柱國馮昱屯乙弗泊,蘭州總管叱李長叉守臨洮,上柱國李崇屯幽州,達奚長儒據周盤,皆為虜所敗。

    于是縱兵自木硖、石門兩道來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鹹盡。

    天子震怒,下诏曰:往者魏道衰敝,禍難相尋,周、齊抗衡,分割諸夏。

    突厥之虜,俱通二國。

    周人東慮,恐齊好之深,齊氏西虞,懼周交之厚。

    謂虜意輕重,國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敵之憂,思減一邊之防。

    竭生民之力,供其來往,傾府庫之财,棄于沙漠,華夏之地,實為勞擾。

    猶複劫剝烽戍,殺害吏民,無歲月而不有也。

    惡積禍盈,非止今日。

    朕受天明命,子育萬方,愍臣下之勞,除既往之弊。

    以為厚斂兆庶,多惠豺狼,未嘗感恩,資而為賊,違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

    節之以禮,不為虛費,省徭薄賦,國用有餘。

    因入賊之物,加賜将士,息道路之民,務于耕織。

    清邊制勝,成策在心。

     兇醜愚暗,未知深旨,将大定之日,比戰國之時,乘昔世之驕,結今時之恨。

    近者盡其巢窟,俱犯北邊,朕分置軍旅,所在邀截,望其深入,一舉滅之。

    而遠鎮偏師,逢而摧翦,未及南上,遽已奔北,應弦染锷,過半不歸。

    且彼渠帥,其數凡五,昆季争長,父叔相猜,外示彌縫,内乖心腹,世行暴虐,家法殘忍。

    東夷諸國,盡挾私仇,西戎群長,皆有宿怨。

    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齒磨牙,常伺其便。

    達頭前攻酒泉,其後于阗、波斯、挹怛三國一時即叛。

    沙缽略近趣周盤,其部内薄孤、束纥羅尋亦翻動。

    往年利稽察大為高麗、靺鞨所破,娑毗設又為纥支可汗所殺。

    與其為鄰,皆願誅剿。

    部落之下,盡異純民,千種萬類,仇敵怨偶,泣血拊心,銜悲積恨。

    圓首方足,皆人類也,有一于此,更切朕懷。

    彼地咎徵妖作,年将一紀,乃獸為人語,人作神言,雲其國亡,訖而不見。

    每冬雷震,觸地火生,種類資給,惟藉水草。

    去歲四時,竟無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燒盡,饑疫死亡,人畜相半。

    舊居之所,赤地無依,遷徙漠南,偷存晷刻。

    斯蓋上天所忿,驅就齊斧,幽明合契,今也其時。

    故選将治兵,赢糧聚甲,義士奮發,壯夫肆憤,願取名王之首,思撻單于之背,雲歸霧集,不可數也。

    東極滄海,西盡流沙,縱百勝之兵,橫萬裡之衆,亘朔野之追蹑,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