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

關燈
東夷高麗高麗之先,出自夫餘。

    夫餘王嘗得河伯女,因閉于室内,為日光随而照之,感而遂孕,生一大卵,有一男子破殼而出,名曰硃蒙。

    夫餘之臣以硃蒙非人所生,鹹請殺之,王不聽。

    及壯,因從獵,所獲居多,又請殺之。

    其母以告硃蒙,硃蒙棄夫餘東南走。

    遇一大水,深不可越。

    硃蒙曰:“我是河伯外孫,日之子也。

    今有難,而追兵且及,如何得渡?”于是魚鼈積而成橋,硃蒙遂渡,追騎不得濟而還。

    硃蒙建國,自号高句麗,以高為氏。

    硃蒙死,子闾達嗣。

    至其孫莫來興兵,遂并夫餘。

     至裔孫位宮,以魏正始中入寇西安平,毌丘儉拒破之。

    位宮玄孫之子曰昭列帝,為慕容氏所破,遂入丸都,焚其宮室,大掠而還。

    昭列帝後為百濟所殺。

    其曾孫琏,遣使後魏。

    琏六世孫湯,在周遣使朝貢,武帝拜湯上開府、遼東郡公、遼東王。

    高祖受禅,湯複遣使詣阙,進授大将軍,改封高麗王。

    歲遣使朝貢不絕。

     其國東西二千裡,南北千餘裡。

    都于平壤城,亦曰長安城,東西六裡,随山屈曲,南臨浿水。

    複有國内城、漢城,并其都會之所,其國中呼為“三京”。

    與新羅每相侵奪,戰争不息。

    官有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對盧,次意侯奢,次烏拙,次太大使者,次大使者,次小使者,次褥奢,次翳屬,次仙人,凡十二等。

    複有内評、外評、五部褥薩。

    人皆皮冠,使人加插鳥羽。

    貴者冠用紫羅,飾以金銀。

    服大袖衫,大口袴,素皮帶,黃革屦。

    婦人裙襦加襈。

    兵器與中國略同。

    每春秋校獵,王親臨之。

    人稅布五匹,谷五石。

    遊人則三年一稅,十人共細布一匹,租戶一石,次七鬥,下五鬥。

    反逆者縛之于柱,爇而斬之,籍沒其家。

    盜則償十倍。

    用刑既峻,罕有犯者。

    樂有五弦、琴、筝、筚篥、橫吹、箫、鼓之屬,吹蘆以和曲。

    每年初,聚戲于浿水之上,王乘腰輿,列羽儀以觀之。

    事畢,王以衣服入水,分左右為二部,以水石相濺擲,喧呼馳逐,再三而止。

    俗好蹲踞。

    潔淨自喜,以趨走為敬,拜則曳一腳,立各反拱,行必搖手。

    性多詭伏。

    父子同川而浴,共室而寝。

    婦人淫奔,俗多遊女。

    有婚嫁者,取男女相悅,然即為之,男家送豬酒而已,無财聘之禮。

    或有受财者,人共恥之。

    死者殡于屋内,經三年,擇吉日而葬。

    居父母及夫之喪,服皆三年,兄弟三月。

    初終哭泣,葬則鼓舞作樂以送之。

    埋訖,悉取死者生時服玩車馬置于墓側,會葬者争取而去。

    敬鬼神,多淫祠。

     開皇初,頻有使入朝。

    及平陳之後,湯大懼,治兵積谷,為守拒之策。

    十七年,上賜湯玺書曰:朕受天命,愛育率土,委王海隅,宣揚朝化,欲使圓首方足,各遂其心。

    王每遣使人,歲常朝貢,雖稱籓附,誠節未盡。

    王既人臣,須同朕德,而乃驅逼靺鞨,固禁契丹。

    諸籓頓颡,為我臣妾,忿善人之慕義,何毒害之情深乎?太府工人,其數不少,王必須之,自可聞奏。

    昔年潛行财貨,利動小人,私将弩手,逃竄下國。

     豈非修理兵器,意欲不臧,恐有外聞,故為盜竊?時命使者,撫尉王籓,本欲問彼人情,教彼政術。

    王乃坐之空館,嚴加防守,使其閉目塞耳,永無聞見。

    有何陰惡,弗欲人知,禁制官司,畏其訪察?又數遣馬騎,殺害邊人,屢馳奸謀,動作邪說,心在不賓。

    朕于蒼生,悉如赤子,賜王土宇,授王官爵,深恩殊澤,彰著遐迩。

    王專懷不信,恆自猜疑,常遣使人,密觇消息,純臣之義,豈若是也?蓋當由朕訓導不明,王之愆違,一已寬恕,今日以後,必須改革。

    守籓臣之節,奉朝正之典,自化爾籓,勿忤他國,則長享富貴,實稱朕心。

    彼之一方,雖地狹人少,然普天之下,皆為朕臣。

    今若黜王,不可虛置,終須更選官屬,就彼安撫。

    王若灑心易行,率由憲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勞别遣才彥也?昔帝王作法,仁信為先,有善必賞,有惡必罰,四海之内,具聞朕旨。

    王若無罪,朕忽加兵,自餘籓國,謂朕何也!王必虛心,納朕此意,慎勿疑惑,更懷異圖。

    往者陳叔寶代在江陰,殘害人庶,驚動我烽候,抄掠我邊境。

    朕前後誡敕,經曆十年,彼則恃長江之外,聚一隅之衆,昏狂驕傲,不從朕言。

    故命将出師,除彼兇逆,來往不盈旬月,兵騎不過數千,曆代逋寇,一朝清蕩,遐迩乂安,人神胥悅。

    聞王歎恨,獨緻悲傷,黜陟幽明,有司是職,罪王不為陳滅,賞王不為陳存,樂禍好亂,何為爾也?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