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

關燈
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将軍,何待多力!殷勤曉示,許王自新耳。

    宜得朕懷,自求多福。

     湯得書惶恐,将奉表陳謝,會病卒。

    子元嗣立。

    高祖使使拜元為上開府、儀同三司,襲爵遼東郡公,賜衣一襲。

    元奉表謝恩,并賀祥瑞,因請封王。

    高祖優冊元為王。

     明年,元率靺鞨之衆萬餘騎寇遼西,營州總管韋沖擊走之。

    高祖聞而大怒,命漢王諒為元帥,總水陸讨之,下诏黜其爵位。

    時饋運不繼,六軍乏食,師出臨渝關,複遇疾疫,王師不振。

    及次遼水,元亦惶懼,遣使謝罪,上表稱“遼東糞土臣元” 雲雲。

    上于是罷兵,待之如初,元亦歲遣朝貢。

    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啟人可汗并親詣阙貢獻,于是征元入朝。

    元懼籓禮頗阙。

    大業七年,帝将讨元之罪,車駕渡遼水,上營于遼東城,分道出師,各頓兵于其城下。

    高麗率兵出拒,戰多不利,于是皆嬰城固守。

    帝令諸軍攻之,又敕諸将:“高麗若降者,即宜撫納,不得縱兵。

    ”城将陷,賊辄言請降,諸将奉旨不敢赴機,先令馳奏。

    比報至,賊守禦亦備,随出拒戰。

    如此者再三,帝不悟。

    由是食盡師老,轉輸不繼,諸軍多敗績,于是班師。

    是行也,唯于遼水西拔賊武厲邏,置遼東郡及通定鎮而還。

    九年,帝複親征之,乃敕諸軍以便宜從事。

    諸将分道攻城,賊勢日蹙。

    會楊玄感作亂,反書至,帝大懼,即日六軍并還。

    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入高麗,高麗具知事實,悉銳來追,殿軍多敗。

    十年,又發天下兵,會盜賊蜂起,人多流亡,所在阻絕,軍多失期。

    至遼水,高麗亦困弊,遣使乞降,囚送斛斯政以贖罪。

    帝許之,頓于懷遠鎮,受其降款。

     仍以俘囚軍實歸。

    至京師,以高麗使者親告于太廟,因拘留之。

    仍征元入朝,元竟不至。

    帝敕諸軍嚴裝,更圖後舉,會天下大亂,遂不克複行。

     百濟百濟之先,出自高麗國。

    其國王有一侍婢,忽懷孕,王欲殺之,婢雲:“有物狀如雞子,來感于我,故有娠也。

    ”王舍之。

    後遂生一男,棄之廁溷,久而不死,以為神,命養之,名曰東明。

    及長,高麗王忌之,東明懼,逃至淹水,夫餘人共奉之。

    東明之後,有仇台者,笃于仁信,始立其國于帶方故地。

    漢遼東太守公孫度以女妻之,漸以昌盛,為東夷強國。

    初以百家濟海,因号百濟。

    曆十餘代,代臣中國,前史載之詳矣。

    開皇初,其王餘昌遣使貢方物,拜昌為上開府、帶方郡公、百濟王。

     其國東西四百五十裡,南北九百餘裡,南接新羅,北拒高麗。

    其都曰居拔城。

      官有十六品:長曰左平,次大率,次恩率,次德率,次杆率,次奈率,次将德,服紫帶;次施德,皁帶;次固德,赤帶;次李德,青帶;次對德以下,皆黃帶;次文督,次武督,次佐軍,次振武,次克虞,皆用白帶。

    其冠制并同,唯奈率以上飾以銀花。

    長史三年一交代。

    畿内為五部,部有五巷,士人倨焉。

    五方各有方領一人,方佐貳之。

    方有十郡,郡有将。

    其人雜有新羅、高麗、倭等,亦有中國人。

    其衣服與高麗略同。

    婦人不加粉黛,女辮發垂後,已出嫁則分為兩道,盤于頭上。

    俗尚騎射,讀書史,能吏事,亦知醫藥、蓍龜、占相之術。

    以兩手據地為敬。

    有僧尼,多寺塔。

    有鼓角、箜篌、筝、竽、{?虎}、笛之樂,投壺、圍棋、樗蒲、握槊、弄珠之戲。

    行宋《元嘉曆》,以建寅月為歲首。

    國中大姓有八族,沙氏、燕氏、刀氏、解氏、貞氏、國氏、木氏、苗氏。

    婚娶之禮,略同于華。

    喪制如高麗。

    有五谷、牛、豬、雞,多不火食。

    厥田下濕,人皆山居。

    有巨栗。

    每以四仲之月,王祭天及五帝之神。

    立其始祖仇台廟于國城,歲四祠之。

    國西南人島居者十五所,皆有城邑。

     平陳之歲,有一戰船漂至海東牟羅國,其船得還,經于百濟,昌資送之甚厚,并遣使奉表賀平陳。

    高祖善之,下诏曰:“百濟王既聞平陳,遠令奉表,往複至難,若逢風浪,便緻傷損。

    百濟王心迹淳至,朕已委知。

    相去雖遠,事同言面,何必數遣使來相體悉。

    自今以後,不須年别入貢,朕亦不遣使往,王宜知之。

    ”使者舞蹈而去。

    開皇十八年,昌使其長史王辯那來獻方物,屬興遼東之役,遣使奉表,請為軍導。

    帝下诏曰:“往歲為高麗不供職貢,無人臣禮,故命将讨之。

    高元君臣恐懼,畏服歸罪,朕已赦之,不可緻伐。

    ”厚其使而遣之。

    高麗頗知其事,以兵侵掠其境。

     昌死,子餘宣立,死,子餘璋立。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