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列傳第十 文四子
關燈
小
中
大
谮毀,甚疑之。
皇後又遣人伺觇東宮,纖介事皆聞奏,因加媒蘖,構成其罪。
高祖惑于邪議,遂疏忌勇。
乃于玄武門達至德門量置候人,以伺動靜,皆随事奏聞。
又東宮宿衛之人,侍官已上,名藉悉令屬諸衛府,有健兒者,鹹屏去之。
晉王又令段達私于東宮幸臣姬威,遺以财貨,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楊素。
于是内外喧謗,過失日聞。
段達脅姬威曰:“東宮罪過,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當廢立。
君能靠之,則大富貴。
”威遂許諾。
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仁壽宮,翌日,禦大興殿,謂侍臣曰:“我新還京師,應開懷歡樂,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吏部尚書牛弘對曰:“由臣等不稱職,故至尊憂勞。
”高祖既數聞讒谮,疑朝臣皆具委,故有斯問,冀聞太子之愆。
弘為此對,大乖本旨。
高祖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
我為患利,不脫衣卧。
昨夜欲得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
豈非爾輩欲壞我國家邪?”于是執唐令則等數人,付所司訊鞫。
令楊素陳東宮事狀,以告近臣。
素顯言之曰:“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檢校劉居士餘黨。
太子奉诏,乃作色奮厲,骨肉飛騰,語臣雲:‘居士黨盡伏法,遣我何處窮讨?爾作右仆射,委寄不輕,自檢校之,何關我事?’又雲:‘若大事不遂,我先被誅。
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諸弟。
一事以上,不得自由。
’因長歎回視雲:‘我大覺身妨。
’”高祖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
皇後恆勸我廢之,我以布素時生,複是長子,望其漸改,隐忍至今。
勇昔從南兗州來,語衛王雲:“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
”因指皇後侍兒曰:“是皆我物。
”此言幾許異事。
其婦初亡,即以鬥帳安餘老妪。
新婦初亡,我深疑使馬嗣明藥殺。
我曾責之,便怼曰:“會殺元孝矩。
” 此欲害我而遷怒耳。
初,長甯誕育,朕與皇後共抱養之,自懷彼此,連遣來索。
且雲定興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來,何必是其體胤!昔晉太子取屠家女,其兒即好屠割。
今傥非類,便亂宗社。
又劉金驎谄佞人也,呼定興作親家翁,定興愚人,受其此語。
我前解金驎者,為其此事。
勇嘗引曹妙達共定興女同燕,妙達在外說雲:‘我今得勸妃酒。
”直以其諸子偏庶,畏人不服,故逆縱之,欲收天下之望耳。
我雖德慚堯、舜,終不以萬姓付不肖子也。
我恆畏其加害,如防大敵,今欲廢之,以安天下。
” 左衛大将軍、五原公元旻谏曰:“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诏旨若行,後悔無及。
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旻辭直争強,聲色俱厲,上不答。
是時姬威又抗表告太子非法。
高祖謂威曰:“太子事迹,宜皆盡言。
”威對曰:“皇太子由來共臣語,唯意在驕奢,欲得從樊川以至于散關,總規為苑。
兼雲:‘昔漢武帝将起上林苑,東方朔谏之,賜朔黃金百斤,幾許可笑。
我實無金辄賜此等。
若有谏者,正當斬之,不過殺百許人,自然永息。
’前蘇孝慈解左衛率,皇太子奮髯揚肘曰:‘大丈夫會當有一日,終不忘之,決當快意。
’又宮内所須,尚書多執法不與,便怒曰:‘仆射以下,吾會戮一二人,使知慢我之禍。
’又于苑内築一小城,春夏秋冬,作役不辍,營起亭殿,朝造夕改。
每雲:‘至尊嗔我多側庶,高緯、陳叔寶豈是孽子乎?’嘗令師姥蔔吉兇,語臣曰:‘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
’”高祖泫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舊使婦女,令看東宮,奏我雲:‘勿令廣平王至皇太子處。
東宮憎婦,亦廣平教之。
’元贊亦知其陰惡,勸我于左藏之東,加置兩隊。
初平陳後,宮人好者悉配春坊,如聞不知厭足,于外更有求訪。
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效尤邪!”于是勇及諸子皆被禁锢,部分收其黨與。
楊素舞文巧诋,鍛煉以成其獄。
勇由是遂敗。
居數日,有司承素意,奏言左衛元旻身備宿衛,常曲事于勇,情存附托,在仁壽宮,裴弘将勇書于朝堂與旻,題封雲勿令人見。
高祖曰:“朕在仁壽宮,有纖小事,東宮必知,疾于驿馬。
怪之甚久,豈非此徒耶?”遣武士執旻及弘付法治其罪。
先是,勇嘗從仁壽宮參起居還,途中見一枯槐,根幹蟠錯,大且五六圍,顧左右曰:“此堪作何器用?”或對曰:“古槐尤堪取火。
”于時衛士皆佩火燧,勇因令匠者造數千枚,欲以分賜左右。
至是,獲于庫。
又藥藏局貯艾數斛,亦搜得之。
大将為怪,以問姬威。
威曰:“太子此意别有所在。
比令長甯王已下,詣仁壽宮還,每嘗急行,一宿便至。
恆飼馬千匹,雲徑往捉城門,自然餓死。
”素以威言诘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萬匹,勇忝備位太子,有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洩東宮服玩,似加周飾者,悉陳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為太子之罪。
高祖遣将諸物示勇,以诮诘之。
皇後又責之罪。
高祖使使責問勇,勇不服。
太史令袁充進曰:“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
”上曰:“玄象久見矣,群臣無敢言者。
”于是使人召勇。
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耶?”高祖戎服陳兵,禦武德殿,集百官,立于東面,諸親立
皇後又遣人伺觇東宮,纖介事皆聞奏,因加媒蘖,構成其罪。
高祖惑于邪議,遂疏忌勇。
乃于玄武門達至德門量置候人,以伺動靜,皆随事奏聞。
又東宮宿衛之人,侍官已上,名藉悉令屬諸衛府,有健兒者,鹹屏去之。
晉王又令段達私于東宮幸臣姬威,遺以财貨,令取太子消息,密告楊素。
于是内外喧謗,過失日聞。
段達脅姬威曰:“東宮罪過,主上皆知之矣,已奉密诏,定當廢立。
君能靠之,則大富貴。
”威遂許諾。
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仁壽宮,翌日,禦大興殿,謂侍臣曰:“我新還京師,應開懷歡樂,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吏部尚書牛弘對曰:“由臣等不稱職,故至尊憂勞。
”高祖既數聞讒谮,疑朝臣皆具委,故有斯問,冀聞太子之愆。
弘為此對,大乖本旨。
高祖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
我為患利,不脫衣卧。
昨夜欲得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
豈非爾輩欲壞我國家邪?”于是執唐令則等數人,付所司訊鞫。
令楊素陳東宮事狀,以告近臣。
素顯言之曰:“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檢校劉居士餘黨。
太子奉诏,乃作色奮厲,骨肉飛騰,語臣雲:‘居士黨盡伏法,遣我何處窮讨?爾作右仆射,委寄不輕,自檢校之,何關我事?’又雲:‘若大事不遂,我先被誅。
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諸弟。
一事以上,不得自由。
’因長歎回視雲:‘我大覺身妨。
’”高祖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
皇後恆勸我廢之,我以布素時生,複是長子,望其漸改,隐忍至今。
勇昔從南兗州來,語衛王雲:“阿娘不與我一好婦女,亦是可恨。
”因指皇後侍兒曰:“是皆我物。
”此言幾許異事。
其婦初亡,即以鬥帳安餘老妪。
新婦初亡,我深疑使馬嗣明藥殺。
我曾責之,便怼曰:“會殺元孝矩。
” 此欲害我而遷怒耳。
初,長甯誕育,朕與皇後共抱養之,自懷彼此,連遣來索。
且雲定興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來,何必是其體胤!昔晉太子取屠家女,其兒即好屠割。
今傥非類,便亂宗社。
又劉金驎谄佞人也,呼定興作親家翁,定興愚人,受其此語。
我前解金驎者,為其此事。
勇嘗引曹妙達共定興女同燕,妙達在外說雲:‘我今得勸妃酒。
”直以其諸子偏庶,畏人不服,故逆縱之,欲收天下之望耳。
我雖德慚堯、舜,終不以萬姓付不肖子也。
我恆畏其加害,如防大敵,今欲廢之,以安天下。
” 左衛大将軍、五原公元旻谏曰:“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诏旨若行,後悔無及。
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
”旻辭直争強,聲色俱厲,上不答。
是時姬威又抗表告太子非法。
高祖謂威曰:“太子事迹,宜皆盡言。
”威對曰:“皇太子由來共臣語,唯意在驕奢,欲得從樊川以至于散關,總規為苑。
兼雲:‘昔漢武帝将起上林苑,東方朔谏之,賜朔黃金百斤,幾許可笑。
我實無金辄賜此等。
若有谏者,正當斬之,不過殺百許人,自然永息。
’前蘇孝慈解左衛率,皇太子奮髯揚肘曰:‘大丈夫會當有一日,終不忘之,決當快意。
’又宮内所須,尚書多執法不與,便怒曰:‘仆射以下,吾會戮一二人,使知慢我之禍。
’又于苑内築一小城,春夏秋冬,作役不辍,營起亭殿,朝造夕改。
每雲:‘至尊嗔我多側庶,高緯、陳叔寶豈是孽子乎?’嘗令師姥蔔吉兇,語臣曰:‘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
’”高祖泫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于此!我有舊使婦女,令看東宮,奏我雲:‘勿令廣平王至皇太子處。
東宮憎婦,亦廣平教之。
’元贊亦知其陰惡,勸我于左藏之東,加置兩隊。
初平陳後,宮人好者悉配春坊,如聞不知厭足,于外更有求訪。
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效尤邪!”于是勇及諸子皆被禁锢,部分收其黨與。
楊素舞文巧诋,鍛煉以成其獄。
勇由是遂敗。
居數日,有司承素意,奏言左衛元旻身備宿衛,常曲事于勇,情存附托,在仁壽宮,裴弘将勇書于朝堂與旻,題封雲勿令人見。
高祖曰:“朕在仁壽宮,有纖小事,東宮必知,疾于驿馬。
怪之甚久,豈非此徒耶?”遣武士執旻及弘付法治其罪。
先是,勇嘗從仁壽宮參起居還,途中見一枯槐,根幹蟠錯,大且五六圍,顧左右曰:“此堪作何器用?”或對曰:“古槐尤堪取火。
”于時衛士皆佩火燧,勇因令匠者造數千枚,欲以分賜左右。
至是,獲于庫。
又藥藏局貯艾數斛,亦搜得之。
大将為怪,以問姬威。
威曰:“太子此意别有所在。
比令長甯王已下,詣仁壽宮還,每嘗急行,一宿便至。
恆飼馬千匹,雲徑往捉城門,自然餓死。
”素以威言诘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萬匹,勇忝備位太子,有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洩東宮服玩,似加周飾者,悉陳之于庭,以示文武群官,為太子之罪。
高祖遣将諸物示勇,以诮诘之。
皇後又責之罪。
高祖使使責問勇,勇不服。
太史令袁充進曰:“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
”上曰:“玄象久見矣,群臣無敢言者。
”于是使人召勇。
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耶?”高祖戎服陳兵,禦武德殿,集百官,立于東面,諸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