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列傳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綸

關燈
梁安縣千戶。

    六年,複為元帥,步騎十五萬,出合川。

    突厥遁逃而返。

    明年,征為納言。

    高祖甚重之。

     未幾,爽寝疾,上使巫者薛榮宗視之,雲衆鬼為厲。

    爽令左右驅逐之。

    居數日,有鬼物來擊榮宗,榮宗走下階而斃。

    其夜爽薨,時年二十五。

    贈太尉、冀州刺史。

     子集嗣。

     集字文會,初封遂安王,尋襲封衛王。

    炀帝時,諸侯王恩禮漸薄,猜防日甚。

     集憂懼不知所為,乃呼術者俞普明章醮以祈福助。

    有人告集咒詛,憲司希旨,鍛成其獄,奏集惡逆,坐當死。

    天子下公卿議其事,楊素等曰:“集密懷左道,厭蠱君親,公然咒詛,無慚幽顯。

    情滅人理,事悖先朝,是君父之罪人,非臣子之所赦,請論如律。

    ”時滕王綸坐與相連,帝不忍加誅,乃下诏曰:“綸、集以附萼之華,猶子之重,縻之好爵,匪由德進。

    正應與國升降,休戚是同,乃包藏妖禍,誕縱邪僻。

    在三之義,愛敬俱淪;急難之情,孔懷頓滅。

    公卿議既如此,覽以潸然。

    雖複王法無私,恩從義斷,但法隐公族,禮有親親。

    緻之極辟,情所未忍。

    ”于是除名為民,遠徙邊郡。

    遇天下大亂,不知所終。

     蔡王智積蔡王智積,高祖弟整之子也。

    整周明帝時,以太祖軍功,賜爵陳留郡公。

    尋授開府、車騎大将軍。

    從武帝平齊,至并州,力戰而死。

    及高祖作相,贈柱國、大司徒、冀定瀛相懷衛趙貝八州刺史。

    高祖受禅,追封蔡王,谥曰景。

    以智積襲焉。

    又封其弟智明為高陽郡公,智才為開封縣公。

    尋拜智積為開府儀同三司,授同州刺史,儀衛資送甚盛。

    頃之,以修謹聞,高祖善之。

    在州未嘗嬉戲遊獵,聽政之暇,端坐讀書,門無私谒。

    有侍讀公孫尚儀,山東儒士,府佐楊君英、蕭德言,并有文學,時延于座,所設唯餅果,酒才三酌。

    家有女妓,唯年節嘉慶,奏于太妃之前,其簡靜如此。

    昔高祖龍潛時,景王與高祖不睦,其太妃尉氏又與獨孤皇後不相諧,以是智積常懷危懼,每自貶損。

    高祖知其若是,亦哀憐之。

    人或勸智積治産業者,智積曰:“昔平原露朽财帛,苦其多也。

    吾幸無可露,何更營乎?”有五男,止教讀《論語》、《孝經》而已,亦不令交通賓客。

    或問其故,智積答曰:“卿非知我者。

    ” 其意恐兒子有才能,以緻禍也。

    開皇二十年,征還京第,無他職任,阖門自守,非朝觐不出。

      炀帝即位,滕王綸、衛王集并以讒構得罪,高陽公智明亦以交遊奪爵,智積逾懼。

    大業七年,授弘農太守,委政僚佐,清靜自居。

    及楊玄感作亂,自東都引軍而西,智積謂官屬曰:“玄感聞大軍将至,欲西圖關中。

    若成其計,則根本固矣。

    當以計縻之,使不得進。

    不出一旬,自可擒耳。

    ”及玄感軍至城下,智積登陴詈辱之,玄感怒甚,留攻之。

    城門為賊所燒,智積乃更益火,賊不得入。

    數日,宇文述等援軍至,合擊破之。

     十二年,從駕江都,寝疾。

    帝時疏薄骨肉,智積每不自安,及遇患,不呼醫。

      臨終,謂所親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于地矣。

    ”時人哀之。

    有子道玄。

     史臣曰:周建懿親,漢開盤石,内以敦睦九族,外以輯甯億兆,深根固本,崇獎王室。

    安則有以同其樂,衰則有以恤其危,所由來久矣。

    魏、晉以下,多失厥中,不遵王度,各徇所私。

    抑之則勢齊于匹夫,抗之則權侔于萬乘,矯枉過正,非一時也。

    得失詳乎前史,不複究而論焉。

    高祖昆弟之恩,素非笃睦,閨房之隙,又不相容。

    至于二世承基,其弊愈甚。

    是以滕穆暴薨,人皆竊議;蔡王将沒,自以為幸。

     唯衛王養于獻後,故任遇特隆,而諸子遷流,莫知死所,悲夫!其錫以茅土,稱為盤石,行無甲兵之衛,居與氓隸為伍。

    外内無虞,颠危不暇,時逢多難,将何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