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列傳第六 高颎

關燈
之,威當上前不去。

    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

    上拂衣而入。

    良久,乃召威謝曰:“公能若是,吾無憂矣。

    ”于是賜馬二匹,錢十餘萬。

    尋複兼大理卿、京兆尹、禦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書侍禦史梁毗以威領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

    上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阙,何遽迫之!”顧謂威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因謂朝臣曰:“蘇威不值我,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

    蘇威若逢亂世,南山四皓,豈易屈哉!”其見重如此。

      未幾,拜刑部尚書,解少保、禦史大夫之官。

    後京兆尹廢,檢校雍州别駕。

    時高颎與威同心協贊,政刑大小,無不籌之,故革運數年,天下稱治。

    俄轉民部尚書,納言如故。

    屬山東諸州民饑,上令威赈恤之。

    後二載,遷吏部尚書。

    歲餘,兼領國子祭酒。

    隋承戰争之後,憲章踳駁,上令朝臣厘改舊法,為一代通典。

    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為能。

    九年,拜尚書右仆射。

    其年,以母憂去職,柴毀骨立。

    上敕威曰:“公德行高人,情寄殊重,大孝之道,蓋同俯就。

    必須抑割,為國惜身。

    朕之于公,為君為父,宜依朕旨,以禮自存。

    ”未幾,起令視事,固辭,優诏不許。

     明年,上幸并州,命與高颎同總留事。

    俄追詣行在所,使決民訟。

     威子夔,少有盛名于天下,引緻賓客,四海士大夫多歸之。

    後議樂事,夔與國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

    于是夔、妥俱為一議,使百僚署其所同。

    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

    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也!”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為朋黨,省中呼王弘為世子,李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

    複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等罔冒為官。

    又國子學請蕩陰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威屬盧恺,以為其府參軍。

     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治之,事皆驗。

    上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

    威惶懼,免冠頓首。

    上曰:“謝已晚矣。

    ”于是免威官爵,以開府就第。

     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未幾,上曰:“蘇威德行者,但為人所誤耳。

    ”命之通籍。

    歲餘,複爵邳公,拜納言。

    從祠太山,坐不敬免。

    俄而複位。

    上謂群臣曰:“世人言蘇威詐清,家累金玉,此妄言也。

    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從己則悅,違之必怒,此其大病耳。

    ”尋令持節巡撫江南,得以便宜從事。

    過會稽,逾五嶺而還。

    時突厥都藍可汗屢為邊患,複使威至可汗所,與結和親。

    可汗即遣使獻方物。

    以勤勞,進位大将軍。

    仁壽初,複拜尚書右仆射。

    上幸仁壽宮,以威總留後事。

    及上還,禦史奏威職事多不理,請推之。

    上怒,诘責威。

    威拜謝,上亦止。

     後上幸仁壽宮,不豫,皇太子自京師來侍疾,诏威留守京師。

     炀帝嗣位,加上大将軍。

    及長城之役,威谏止之。

    高颎、賀若弼等之誅也,威坐與相連,免官。

    歲餘,拜魯郡太守。

    俄召還,參預朝政。

    未幾,拜太常卿。

    其年從征吐谷渾,進位左光祿大夫。

    帝以威先朝舊臣,漸加委任。

    後歲餘,複為納言。

     與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禦史大夫裴蘊、内史侍郎虞世基參掌朝政,時人稱為“五貴”。

    及遼東之役,以本官領左武衛大将軍,進位光祿大夫,賜爵甯陵侯。

    其年,進封房公。

    威以年老,上表乞骸骨。

    上不許,複以本官參掌選事。

    明年,從征遼東,領右禦衛大将軍。

      楊玄感之反也,帝引威帳中,懼見于色,謂威曰:“此小兒聰明,得不為患乎?”  威曰:“夫識是非,審成敗者,乃所謂聰明。

    玄感粗疏,非聰明者,必無所慮。

    但恐浸成亂階耳。

    ”威見勞役不息,百姓思亂,微以此諷帝,帝竟不寤。

    從還至涿郡,诏威安撫關中。

    以威孫尚辇直長儇為副。

    其子鴻胪少卿夔,先為關中簡黜大使,一家三人,俱奉使關右,三輔榮之。

    歲餘,帝下手诏曰:“玉以潔潤,丹紫莫能渝其質;松表歲寒,霜雪莫能凋其采。

    可謂溫仁勁直,性之然乎!房公威器懷溫裕,識量弘雅,早居端揆,備悉國章,先皇舊臣,朝之宿齒。

    棟梁社稷,弼諧朕躬,守文奉法,卑身率禮。

    昔漢之三傑,輔惠帝者蕭何;周之十亂,佐成王者邵奭。

    國之寶器,其在得賢,參燮台階,具瞻斯允。

    雖複事藉論道,終期獻替,铨衡時務,朝寄為重,可開府儀同三司,餘并如故。

    ”威當時見尊重,朝臣莫與為比。

     後從幸雁門,為突厥所圍,朝廷危憚。

    帝欲輕騎潰圍而出,威谏曰:“城守則我有餘力,輕騎則彼之所長。

    陛下萬乘之主,何宜輕脫!”帝乃止。

    突厥俄亦解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