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列傳第六 高颎
關燈
小
中
大
朝之後,唯齋居讀佛經而已。
雖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納室,非臣所願。
”上乃止。
至是,颎愛妾産男,上聞之極歡,後甚不悅。
上問其故,後曰:“陛下當複信高颎邪?始陛下欲為颎娶,颎心存愛妾,面欺陛下。
今其詐已見,陛下安得信之!”上由是疏颎。
會議伐遼東,颎固谏不可。
上不從,以颎為元帥長史,從漢王征遼東,遇霖潦疾疫,不利而還。
後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
”又上以漢王年少,專委軍于颎。
颎以任寄隆重,每懷至公,無自疑之意。
諒所言多不用,甚銜之。
及還,諒泣言于後曰:“兒幸免高颎所殺。
”上聞之,彌不平。
俄而上柱國王世積以罪誅,當推核之際,乃有宮禁中事,雲于颎處得之。
上欲成颎之罪,聞此大驚。
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彌、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明颎無罪,上逾怒,皆以之屬吏。
自是朝臣莫敢言者。
颎竟坐免,以公就第。
未幾,上幸秦王俊第,召颎侍宴。
颎歔欷悲不自勝,獨狐皇後亦對之泣,左右皆流涕。
上謂颎曰:“朕不負公,公自負也。
”因謂侍臣曰:“我于高颎勝兒子,雖或不見,常似目前。
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無高颎。
不可以身要君,自雲第一也。
” 頃之,颎國令上颎陰事,稱:“其子表仁謂颎曰:‘司馬仲達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
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上大怒,囚颎于内史省而鞫之。
憲司複奏颎他事,雲:“沙門真覺嘗謂颎雲:‘明年國有大喪。
’尼令晖複雲:‘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
十九年不可過。
’上聞而益怒,顧謂群臣曰:“帝王豈可力求! 孔子以大聖之才,作法垂世,甯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
颎與子言,自比晉帝,此何心乎?”有司請斬颎。
上曰:“去年殺虞慶則,今茲斬王世積,如更誅颎,天下其謂我何?”于是除名為民。
颎初為仆射,其母誡之曰:“汝富貴已極,但有一斫頭耳,爾宜慎之!”颎由是常恐禍變。
及此,颎歡然無恨色,以為得免于禍。
炀帝即位,拜為太常。
時诏收周、齊故樂人及天下散樂。
颎奏曰:“此樂久廢。
今或征之,恐無識之徒棄本逐末,遞相教習。
”帝不悅。
帝時侈靡,聲色滋甚,又起長城之役。
颎甚病之,謂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樂而亡,殷鑒不遙,安可複爾!”時帝遇啟民可汗恩禮過厚,颎謂太府卿何稠曰:“此虜頗知中國虛實、山川險易,恐為後患。
”複謂觀王雄曰:“近來朝廷殊無綱紀。
”有人奏之,帝以為謗讪朝政,于是下诏誅之,諸子徙邊。
颎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
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
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等,皆颎所推薦,各盡其用,為一代名臣。
自餘立功立事者,不可勝數。
當朝執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
治緻升平,颎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
及其被誅,天下莫不傷惜,至今稱冤不已。
所有奇策密謀及損益時政,颎皆削稿,世無知者。
其子盛道,官至莒州刺史,徙柳城而卒。
次弘德,封應國公,晉王府記室。
次表仁,封渤海郡公,徙蜀郡。
蘇威子夔蘇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也。
父綽,魏度支尚書。
威少有至性,五歲喪父,哀毀有若成人。
周太祖時,襲爵美陽縣公,仕郡功曹。
大冢宰宇文護見而禮之,以其女新興主妻焉。
見護專權,恐禍及己,逃入山中,為叔父所逼,卒不獲免。
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諷讀為娛。
未幾,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改封懷道縣公。
武帝親總萬機,拜稍伯下大夫。
前後所授,并辭疾不拜。
有從父妹者,适河南元雄。
雄先與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請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
周遂遣之。
威曰:“夷人昧利,可以賂動。
”遂标賣田宅,罄家所有以贖雄,論者義之。
宣帝嗣位,就拜開府。
高祖為丞相,高颎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
及至,引入卧内,與語大悅。
居月餘,威聞禅代之議,遁歸田裡。
高颎請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預吾事,且置之。
”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
追贈其父為邳國公,邑三千戶,以威襲焉。
俄兼納言、民部尚書。
威上表陳讓,诏曰:“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
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
既而歎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
後之君子,誰能弛乎?”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
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上悉從之。
漸見親重,與高颎參掌朝政。
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鈎,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谕上。
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
上嘗怒一人,将殺之,威入閤進谏,不納。
上怒甚,将自出斬
雖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納室,非臣所願。
”上乃止。
至是,颎愛妾産男,上聞之極歡,後甚不悅。
上問其故,後曰:“陛下當複信高颎邪?始陛下欲為颎娶,颎心存愛妾,面欺陛下。
今其詐已見,陛下安得信之!”上由是疏颎。
會議伐遼東,颎固谏不可。
上不從,以颎為元帥長史,從漢王征遼東,遇霖潦疾疫,不利而還。
後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強遣之,妾固知其無功矣。
”又上以漢王年少,專委軍于颎。
颎以任寄隆重,每懷至公,無自疑之意。
諒所言多不用,甚銜之。
及還,諒泣言于後曰:“兒幸免高颎所殺。
”上聞之,彌不平。
俄而上柱國王世積以罪誅,當推核之際,乃有宮禁中事,雲于颎處得之。
上欲成颎之罪,聞此大驚。
時上柱國賀若弼、吳州總管宇文彌、刑部尚書薛胄、民部尚書斛律孝卿、兵部尚書柳述等明颎無罪,上逾怒,皆以之屬吏。
自是朝臣莫敢言者。
颎竟坐免,以公就第。
未幾,上幸秦王俊第,召颎侍宴。
颎歔欷悲不自勝,獨狐皇後亦對之泣,左右皆流涕。
上謂颎曰:“朕不負公,公自負也。
”因謂侍臣曰:“我于高颎勝兒子,雖或不見,常似目前。
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無高颎。
不可以身要君,自雲第一也。
” 頃之,颎國令上颎陰事,稱:“其子表仁謂颎曰:‘司馬仲達初托疾不朝,遂有天下。
公今遇此,焉知非福!’”于是上大怒,囚颎于内史省而鞫之。
憲司複奏颎他事,雲:“沙門真覺嘗謂颎雲:‘明年國有大喪。
’尼令晖複雲:‘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厄。
十九年不可過。
’上聞而益怒,顧謂群臣曰:“帝王豈可力求! 孔子以大聖之才,作法垂世,甯不欲大位邪?天命不可耳。
颎與子言,自比晉帝,此何心乎?”有司請斬颎。
上曰:“去年殺虞慶則,今茲斬王世積,如更誅颎,天下其謂我何?”于是除名為民。
颎初為仆射,其母誡之曰:“汝富貴已極,但有一斫頭耳,爾宜慎之!”颎由是常恐禍變。
及此,颎歡然無恨色,以為得免于禍。
炀帝即位,拜為太常。
時诏收周、齊故樂人及天下散樂。
颎奏曰:“此樂久廢。
今或征之,恐無識之徒棄本逐末,遞相教習。
”帝不悅。
帝時侈靡,聲色滋甚,又起長城之役。
颎甚病之,謂太常丞李懿曰:“周天元以好樂而亡,殷鑒不遙,安可複爾!”時帝遇啟民可汗恩禮過厚,颎謂太府卿何稠曰:“此虜頗知中國虛實、山川險易,恐為後患。
”複謂觀王雄曰:“近來朝廷殊無綱紀。
”有人奏之,帝以為謗讪朝政,于是下诏誅之,諸子徙邊。
颎有文武大略,明達世務。
及蒙任寄之後,竭誠盡節,進引貞良,以天下為己任。
蘇威、楊素、賀若弼、韓擒等,皆颎所推薦,各盡其用,為一代名臣。
自餘立功立事者,不可勝數。
當朝執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無異議。
治緻升平,颎之力也,論者以為真宰相。
及其被誅,天下莫不傷惜,至今稱冤不已。
所有奇策密謀及損益時政,颎皆削稿,世無知者。
其子盛道,官至莒州刺史,徙柳城而卒。
次弘德,封應國公,晉王府記室。
次表仁,封渤海郡公,徙蜀郡。
蘇威子夔蘇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也。
父綽,魏度支尚書。
威少有至性,五歲喪父,哀毀有若成人。
周太祖時,襲爵美陽縣公,仕郡功曹。
大冢宰宇文護見而禮之,以其女新興主妻焉。
見護專權,恐禍及己,逃入山中,為叔父所逼,卒不獲免。
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諷讀為娛。
未幾,授使持節、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改封懷道縣公。
武帝親總萬機,拜稍伯下大夫。
前後所授,并辭疾不拜。
有從父妹者,适河南元雄。
雄先與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請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
周遂遣之。
威曰:“夷人昧利,可以賂動。
”遂标賣田宅,罄家所有以贖雄,論者義之。
宣帝嗣位,就拜開府。
高祖為丞相,高颎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
及至,引入卧内,與語大悅。
居月餘,威聞禅代之議,遁歸田裡。
高颎請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預吾事,且置之。
”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
追贈其父為邳國公,邑三千戶,以威襲焉。
俄兼納言、民部尚書。
威上表陳讓,诏曰:“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
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
”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
既而歎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
後之君子,誰能弛乎?”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
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上悉從之。
漸見親重,與高颎參掌朝政。
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鈎,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谕上。
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
上嘗怒一人,将殺之,威入閤進谏,不納。
上怒甚,将自出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