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列傳第五 梁士彥子剛 梁默
關燈
小
中
大
梁士彥,字相如,安定烏氏人也。
少任俠,不仕州郡。
性剛果,喜正人之是非。
好讀兵書,頗涉經史。
周世以軍功拜儀同三司。
武帝将有事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九曲鎮将,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人甚憚焉。
尋遷熊州刺史。
後從武帝拔晉州,進位柱國,除使持節、晉绛二州諸軍事、晉州刺史。
及帝還後,齊後主親總六軍而圍之。
獨守孤城,外無聲援,衆皆震懼,士彥慷慨自若。
賊盡銳攻之,樓堞皆盡,城雉所存,尋仞而已。
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
士彥謂将士曰:“死在今日,吾為爾先!”于是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一當百。
齊師少卻。
乃令妻妾軍民子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
帝率六軍亦至,齊師解圍,營于城東十餘裡。
士彥見帝,持帝須而泣曰:“臣幾不見陛下!”帝亦為之流涕。
時帝以将士疲倦,意欲班師。
士彥叩馬谏曰:“今齊師遁,衆心皆動,因其懼也而攻之,其勢必舉。
” 帝從之,大軍遂進。
帝執其手曰:“餘之有晉州,為平齊之基。
若不固守,則事不諧矣。
朕無前慮,惟恐後變,善為我守之。
”及齊平,封郕國公,進位上柱國、雍州主簿。
宣帝即位,除東南道行台、使持節、徐州總管、三十二州諸軍事、徐州刺史。
與烏丸軌擒陳将吳明徹、裴忌于呂梁,别破黃陵,略定淮南地。
高祖作相,轉亳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
尉迥之反也,以為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
至河陽,與迥軍相對。
令家僮梁默等數人為前鋒,士彥以其徒繼之,所當皆破。
乘勝至草橋,迥衆複合,進戰,大破之。
及圍鄴城,攻北門而入,馳啟西門,納宇文忻之兵。
及迥平,除相州刺史。
高祖忌之,未幾,征還京師,閑居無事。
自恃元功,甚懷怨望,遂與宇文忻、劉昉等謀作亂。
将率僮仆,于享廟之際,因車駕出,圖以發機。
複欲于蒲州起事,略取河北,捉黎陽關,塞河陽路,劫調布以為牟甲,募盜賊以為戰士。
其甥裴通豫知其謀而奏之。
高祖未發其事,授晉州刺史,欲觀其意。
士彥欣然謂昉等曰:“天也!”又請儀同薛摩兒為長史,高祖從之。
後與公卿朝谒,高祖令左右執士彥、忻、昉等于行間,诘之曰:“爾等欲反,何敢發此意?”初猶不伏,捕薛摩兒适至,于是庭對之。
摩兒具論始末,雲:“第二子剛垂泣苦谏,第三子叔諧曰:作猛獸要須成斑。
”士彥失色,顧謂摩兒曰:“汝殺我!”于是伏誅,時年七十二。
有子五人。
操字孟德,出繼伯父,官至上開府、義鄉縣公、長甯王府骠騎,早卒。
剛字永固,弱冠授儀同,以平尉迥勳,加開府。
擊突厥有功,進位上大将軍、通政縣公、泾州刺史。
士彥之誅也,以谏獲免,徙瓜州。
叔諧官至上儀同、廣平縣公、車騎将軍。
志遠為安定伯,務為建威伯,皆坐士彥誅。
梁默者,士彥之蒼頭,骁武絕人。
士彥每從征伐,常與默陷陣。
仕周,緻位開府。
開皇末,以行軍總管從楊素北征突厥,進位大将軍。
漢王諒之反也,複以行軍總管從楊素讨平之,加授柱國。
大業五年,從炀帝征吐谷渾,遇賊力戰而死,贈光祿大夫。
宇文忻宇文忻,字仲樂,本朔方人,徙京兆。
祖莫豆于,魏安平公。
父貴,周大司馬、許國公。
忻幼而敏慧,為兒童時,與群輩遊戲,辄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有識者見而異之。
年十二,能左右馳射,骁捷若飛。
恆謂所親曰:“自古名将,唯以韓、白、衛、霍為美談,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
若使與仆并時,不令豎子獨擅高名也。
”其少小慷慨如此。
年十八,從周齊王憲讨突厥有功,拜儀同三司,賜爵興固縣公。
韋孝寬之鎮玉壁也,以忻骁勇,請與同行。
屢有戰功,加位開府、骠騎将軍,進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戶。
從武帝伐齊,攻拔晉州。
齊後主親馭六軍,兵勢甚盛,帝憚之,欲旋師。
忻谏曰:“以陛下之聖武,乘敵人之荒縱,何往不克!若使齊人更得令主,君臣協力,雖湯、武之勢,未易平也。
今主暗臣愚,兵無鬥志,雖有百萬之衆,實為陛下奉耳。
” 帝從之,戰遂大克。
及帝攻陷并州,先勝後敗,帝為賊所窘,左右皆殲,帝挺身而遁,諸将多勸帝還。
忻勃然而進曰:“自陛下克晉州,破高緯,乘勝逐北,以至于此。
緻令僞主奔波,關東響振,自古行兵用師,未有若
少任俠,不仕州郡。
性剛果,喜正人之是非。
好讀兵書,頗涉經史。
周世以軍功拜儀同三司。
武帝将有事東夏,聞其勇決,自扶風郡守除九曲鎮将,進位上開府,封建威縣公,齊人甚憚焉。
尋遷熊州刺史。
後從武帝拔晉州,進位柱國,除使持節、晉绛二州諸軍事、晉州刺史。
及帝還後,齊後主親總六軍而圍之。
獨守孤城,外無聲援,衆皆震懼,士彥慷慨自若。
賊盡銳攻之,樓堞皆盡,城雉所存,尋仞而已。
或短兵相接,或交馬出入。
士彥謂将士曰:“死在今日,吾為爾先!”于是勇烈齊奮,呼聲動地,無不一當百。
齊師少卻。
乃令妻妾軍民子女,晝夜修城,三日而就。
帝率六軍亦至,齊師解圍,營于城東十餘裡。
士彥見帝,持帝須而泣曰:“臣幾不見陛下!”帝亦為之流涕。
時帝以将士疲倦,意欲班師。
士彥叩馬谏曰:“今齊師遁,衆心皆動,因其懼也而攻之,其勢必舉。
” 帝從之,大軍遂進。
帝執其手曰:“餘之有晉州,為平齊之基。
若不固守,則事不諧矣。
朕無前慮,惟恐後變,善為我守之。
”及齊平,封郕國公,進位上柱國、雍州主簿。
宣帝即位,除東南道行台、使持節、徐州總管、三十二州諸軍事、徐州刺史。
與烏丸軌擒陳将吳明徹、裴忌于呂梁,别破黃陵,略定淮南地。
高祖作相,轉亳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
尉迥之反也,以為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
至河陽,與迥軍相對。
令家僮梁默等數人為前鋒,士彥以其徒繼之,所當皆破。
乘勝至草橋,迥衆複合,進戰,大破之。
及圍鄴城,攻北門而入,馳啟西門,納宇文忻之兵。
及迥平,除相州刺史。
高祖忌之,未幾,征還京師,閑居無事。
自恃元功,甚懷怨望,遂與宇文忻、劉昉等謀作亂。
将率僮仆,于享廟之際,因車駕出,圖以發機。
複欲于蒲州起事,略取河北,捉黎陽關,塞河陽路,劫調布以為牟甲,募盜賊以為戰士。
其甥裴通豫知其謀而奏之。
高祖未發其事,授晉州刺史,欲觀其意。
士彥欣然謂昉等曰:“天也!”又請儀同薛摩兒為長史,高祖從之。
後與公卿朝谒,高祖令左右執士彥、忻、昉等于行間,诘之曰:“爾等欲反,何敢發此意?”初猶不伏,捕薛摩兒适至,于是庭對之。
摩兒具論始末,雲:“第二子剛垂泣苦谏,第三子叔諧曰:作猛獸要須成斑。
”士彥失色,顧謂摩兒曰:“汝殺我!”于是伏誅,時年七十二。
有子五人。
操字孟德,出繼伯父,官至上開府、義鄉縣公、長甯王府骠騎,早卒。
剛字永固,弱冠授儀同,以平尉迥勳,加開府。
擊突厥有功,進位上大将軍、通政縣公、泾州刺史。
士彥之誅也,以谏獲免,徙瓜州。
叔諧官至上儀同、廣平縣公、車騎将軍。
志遠為安定伯,務為建威伯,皆坐士彥誅。
梁默者,士彥之蒼頭,骁武絕人。
士彥每從征伐,常與默陷陣。
仕周,緻位開府。
開皇末,以行軍總管從楊素北征突厥,進位大将軍。
漢王諒之反也,複以行軍總管從楊素讨平之,加授柱國。
大業五年,從炀帝征吐谷渾,遇賊力戰而死,贈光祿大夫。
宇文忻宇文忻,字仲樂,本朔方人,徙京兆。
祖莫豆于,魏安平公。
父貴,周大司馬、許國公。
忻幼而敏慧,為兒童時,與群輩遊戲,辄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有識者見而異之。
年十二,能左右馳射,骁捷若飛。
恆謂所親曰:“自古名将,唯以韓、白、衛、霍為美談,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
若使與仆并時,不令豎子獨擅高名也。
”其少小慷慨如此。
年十八,從周齊王憲讨突厥有功,拜儀同三司,賜爵興固縣公。
韋孝寬之鎮玉壁也,以忻骁勇,請與同行。
屢有戰功,加位開府、骠騎将軍,進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戶。
從武帝伐齊,攻拔晉州。
齊後主親馭六軍,兵勢甚盛,帝憚之,欲旋師。
忻谏曰:“以陛下之聖武,乘敵人之荒縱,何往不克!若使齊人更得令主,君臣協力,雖湯、武之勢,未易平也。
今主暗臣愚,兵無鬥志,雖有百萬之衆,實為陛下奉耳。
” 帝從之,戰遂大克。
及帝攻陷并州,先勝後敗,帝為賊所窘,左右皆殲,帝挺身而遁,諸将多勸帝還。
忻勃然而進曰:“自陛下克晉州,破高緯,乘勝逐北,以至于此。
緻令僞主奔波,關東響振,自古行兵用師,未有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