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列傳第四 于義子宣道 宣敏

關燈
于義,字慈恭,河南洛陽人也。

    父謹,從魏武帝入關,仕周,官至太師,因家京兆。

    義少矜嚴,有操尚,笃志好學。

    大統末,以父功,賜爵平昌縣伯,邑五百戶。

     起家直閤将軍。

    其後改封廣都縣公。

    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戶。

    累遷安武太守,專崇德教,不尚威刑。

    有郡民張善安、王叔兒争财相訟,義曰:“太守德薄不勝任之所緻,非其罪也。

    ”于是取家财,倍與二人,喻而遣去。

    善安等各懷恥愧,移貫他州。

    于是風教大洽。

    其以德化人,皆此類也。

    進封建平郡公。

    明、武世,曆西京、瓜、邵三州刺史。

    數從征伐,進位開府。

    宣帝嗣位,政刑日亂,義上疏谏。

    時鄭譯、劉昉以恩幸當權,謂義不利于己,先惡之于帝。

    帝覽表色動,謂侍臣曰:“于義謗讪朝廷也。

    ”禦正大夫顔之儀進曰:“古先哲王立诽謗之木,置敢谏之鼓,猶懼不聞過。

    于義之言,不可罪也。

    ”帝乃解。

    及高祖作相,王謙構逆,高祖将擊之,問将于高颎。

    颎答曰:“于義素有經略,可為元帥。

    ”高祖初然之。

    劉昉進曰:“梁睿位望素重,不可居義之下。

    ”高祖乃止。

    于是以睿為元帥,以義為行軍總管。

    謙将達奚惎擁衆據開遠,義将左軍擊破之。

    尋拜潼州總管,賜奴婢五百口,雜彩三千段,超拜上柱國。

    時義兄翼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國,大将軍已上十餘人,稱為貴戚。

    歲餘,以疾免職,歸于京師。

    數月卒,時年五十。

    贈豫州刺史,谥曰剛。

      赙物千段,粟米五百石。

    子宣道、宣敏,并知名。

     宣道字元明,性謹密,不交非類。

    仕周,釋褐左侍上士。

    以父功,賜爵成安縣男,邑二百戶。

    後轉小承禦上士。

    高祖為丞相,引為外兵曹,尋拜儀同。

    及踐阼,遷内史舍人,進爵為子。

    丁父憂,水漿不入口者累日。

    獻皇後命中使敦谕,歲餘,起令視事。

    免喪,拜車騎将軍,兼左衛長史,舍人如故。

    後六歲,遷太子左衛副率,進位上儀同。

    卒,年四十二。

    子志甯,早知名,出繼叔父宣敏。

     宣敏字仲達,少沉密,有才思。

    年十一,詣周趙王招,王命之賦詩。

    宣敏為詩,甚有幽貞之志。

    王大奇之,坐客莫不嗟賞。

    起家右侍上士,遷千牛備身。

    高祖踐阼,拜奉車都尉,奉使撫慰巴蜀。

    及還,上疏曰:臣聞開盤石之宗,漢室于是惟永;建維城之固,周祚所以靈長。

    昔秦皇置牧守而罷諸侯,魏後昵谄邪而疏骨肉,遂使宗社移于他族,神器傳于異姓。

    此事之明,甚于觀火。

    然山川設險,非親勿居。

    且蜀土沃饒,人物殷阜,西通邛僰,南屬荊巫。

      周德之衰,茲土遂成戎首;炎政失禦,此地便為禍先。

    是以明者防于無形,治者制其未亂,方可慶隆萬世,年逾七百。

    伏惟陛下日角龍顔,膺樂推之運,參天貳地,居揖讓之期,億兆宅心。

    百神受職,理須樹建籓屏,封植子孫,繼周、漢之宏圖,改秦、魏之覆軌,抑近習之權勢,崇公族之本枝。

    但三蜀、三齊,古稱天險,分王戚屬,今正其時。

    若使利建合宜,封樹得所,巨猾息其非望,奸臣杜其邪謀。

    盛業洪基,同天地之長久;英聲茂實,齊日月之照臨。

    臣雖學謝多聞,然情深體國,辄申管見,戰灼惟深。

     帝省表嘉之,謂高颎曰:“于氏世有人焉。

    ”竟納其言,遣蜀王秀鎮于蜀。

    宣敏常以盛滿之誡,昔賢所重,每懷靜退,著《述志賦》以見其志焉。

    未幾,卒官,時年二十九。

     陰壽子世師骨儀陰壽,字羅雲,武威人也。

    父嵩,周夏州刺史。

    壽少果烈,有武幹,性謹厚,敦然諾。

    周世屢以軍功,拜儀同。

    從武帝平齊,進位開府,賜物千段,奴婢百口,女樂二十人。

    及高祖為丞相,引壽為掾。

    尉迥作亂,高祖以韋孝寬為元帥擊之,令壽監軍。

    時孝寬有疾,不能親總戎事,每卧帳中,遣婦人傳教命。

    三軍綱紀,皆取決于壽。

    以功進位上柱國。

    尋以行軍總管鎮幽州,即拜幽州總管,封趙國公。

    時有高寶甯者,齊氏之疏屬也,為人桀黠,有籌算,在齊久鎮黃龍。

    及齊滅,周武帝拜為營州刺史,甚得華夷之心。

    高祖為丞相,遂連結契丹、靺鞨舉兵反。

    高祖以中原多故,未遑進讨,以書喻之而不得。

    開皇初,又引突厥攻圍北平。

    至是,令壽率步騎數萬,出盧龍塞以讨之。

    寶甯求救于突厥。

    時衛王爽等諸将數道北征,突厥不能援。

    寶甯棄城奔于碛北,黃龍諸縣悉平。

    壽班師,留開府成道昂鎮之。

    寶甯遣其子僧伽率輕騎掠城下而去。

    尋引契丹、靺鞨之衆來攻,道昂苦戰連日乃退。

    壽患之,于是重購寶甯,又遣人陰間其所親任者趙世模、王威等。

    月餘,世模率其衆降,寶甯複走契丹,為其麾下趙修羅所殺,北邊遂安。

    賜物千段。

    未幾,卒官,贈司空。

     子世師嗣。

      世師少有節概,性忠厚,多武藝。

    弱冠,以功臣子拜儀同,累遷骠騎将軍。

    炀帝嗣位,領東都瓦工監。

    後三歲,拜張掖太守。

    先是,吐谷渾及黨項羌屢為侵掠,世師至郡,有來寇者,親自捕擊,辄擒斬之,深為戎狄所憚。

    入為武贲郎将。

    遼東之役,出襄平道。

    明年,帝複擊高麗,以本官為涿郡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