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列傳第四 于義子宣道 宣敏
關燈
小
中
大
守。
于時盜賊蜂起,世師逐捕之,往往克捷。
及帝還,大加賞勞,拜樓煩太守。
時帝在汾陽宮,世師聞始畢可汗将為寇,勸帝幸太原。
帝不從,遂有雁門之難。
尋遷左翊衛将軍,與代王留守京師。
及義軍至,世師自以世荷隋恩,又籓邸之舊,遂勒兵拒守。
月餘,城陷,與京兆郡丞骨儀等見誅,時年五十三。
骨儀,京兆長安人也。
性剛鲠,有不可奪之志。
開皇初,為侍禦史,處法平當,不為勢利所回。
炀帝嗣位,遷尚書右司郎。
于時朝政漸亂濁,貨賂公行,凡當樞要之職,無問貴賤,并家累金寶。
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而儀勵志守常,介然獨立。
帝嘉其清苦,超拜京兆郡丞,公方彌著。
時刑部尚書衛玄兼領京兆内史,頗行詭道,辄為儀所執正。
玄雖不便之,不能傷也。
及義兵至,而玄恐禍及己,遂稱老病,無所幹預。
儀與世師同心協契,父子并誅,其後遂絕。
世師有子弘智等,以年幼獲全。
窦榮定窦榮定,扶風平陵人也。
父善,周太仆。
季父熾,開皇初,為太傅。
榮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偉,美須髯,便弓馬。
魏文帝時,為千牛備身。
周太祖見而奇之,授平東将軍,賜爵宜君縣子,邑三百戶。
後從太祖與齊人戰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二千邀擊之,齊師乃卻。
以功拜上儀同。
後從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齊之并州,賜物三百段。
襲爵永富縣公,邑千戶,進位開府,除忠州刺史。
從武帝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将軍、佽飛中大夫。
其妻則高祖姊安成長公主也。
高祖少小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
及高祖作相,領左右宮伯,使鎮守天台,總統露門内兩箱仗衛,常宿禁中。
遇尉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乃拜榮定為洛州總管以鎮之。
前後賜缣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
高祖受禅,來朝京師。
上顧謂群臣曰:“朕少惡輕薄,性相近者,唯窦榮定而已。
”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十戶而遣之。
坐事除名,高祖以長公主之故,尋拜右武候大将軍。
上數幸其第,恩賜甚厚。
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稱是。
以佐命功,拜上柱國、甯州刺史。
未幾,複為右武候大将軍。
尋除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
突厥沙缽略寇邊,以為行軍元帥,率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
與虜戰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其地無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有二三。
榮定仰天太息。
俄而澍雨,軍乃複振。
于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
賜缣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
複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缣五千匹。
歲餘,拜右武衛大将軍,俄轉左武衛大将軍。
上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曰:“臣每觀西朝衛、霍,東都梁、鄧,幸托葭莩,位極台铉,寵積驕盈,必緻傾覆。
向使前賢,少自貶損,遠避權勢,推而不居,則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覽前修,實為畏懼。
”上于是乃止。
前後賞賜,不可勝計。
開皇六年卒,時年五十七。
上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将軍元旻監護喪事,赙缣三千匹。
上謂侍臣曰:“吾每欲緻榮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
今欲贈之,重違其志。
”于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谥曰懿。
子抗嗣。
抗美容儀,性通率,長于巧思。
父卒之後,恩遇彌隆,所賜錢帛金寶,亦以巨萬。
抗官至定州刺史,複檢校幽州總管。
炀帝即位,漢王諒構逆,以為抗與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襲封陳公焉。
慶亦有姿儀,性和厚,頗工草隸。
初封永富郡公,官至河東太守、衛尉卿。
大業之末,出為南郡太守,為盜賊所害。
慶弟璇,亦工草隸,頗解鐘律。
官曆颍川、南郡、扶風太守。
元景山元景山,字珤嶽,河南洛陽人也。
祖燮,魏安定王。
父琰,宋安王。
景山少有器局,幹略過人。
周闵帝時,從大司馬賀蘭祥擊吐谷渾,以功拜撫軍将軍。
其後數從征伐,累遷儀同三司,賜爵文昌縣公,授亹川防主。
後與齊人戰于北邙,斬級居多,加開府,遷建州刺史,進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戶。
從武帝平齊,每戰有功,拜大将軍,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戶,賜女樂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數千。
治亳州總管。
先是,州民王回洛、張季真等聚結亡命,每為劫盜。
前後牧守不能制。
景山下車,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
禽其黨與數百人,皆斬之。
法令明肅,盜賊屏迹,稱為大治。
陳人張景遵以淮南内屬,為陳将任蠻奴所攻,破其數栅。
景山發谯、颍兵援之,蠻奴引軍而退。
征為候正。
宣帝嗣位,從上柱國韋孝寬經略淮南。
鄖州總管宇文亮謀圖不軌,以輕兵襲孝寬。
孝寬窘迫,未得整陣,為亮所薄。
景山率鐵騎三百出擊,破之,斬亮傳首。
以功拜亳州總管。
高祖為丞相,尉迥稱兵作亂。
荥州刺史宇文胄與迥通謀,陰以書諷動景山。
景山執其使,封書詣相府。
高祖甚嘉之,進位上大将軍。
司馬消難之以鄖州入陳也,陳遣将樊毅、馬傑等來援。
景山率輕騎五百馳赴之。
毅等懼,掠居民而遁。
景山
于時盜賊蜂起,世師逐捕之,往往克捷。
及帝還,大加賞勞,拜樓煩太守。
時帝在汾陽宮,世師聞始畢可汗将為寇,勸帝幸太原。
帝不從,遂有雁門之難。
尋遷左翊衛将軍,與代王留守京師。
及義軍至,世師自以世荷隋恩,又籓邸之舊,遂勒兵拒守。
月餘,城陷,與京兆郡丞骨儀等見誅,時年五十三。
骨儀,京兆長安人也。
性剛鲠,有不可奪之志。
開皇初,為侍禦史,處法平當,不為勢利所回。
炀帝嗣位,遷尚書右司郎。
于時朝政漸亂濁,貨賂公行,凡當樞要之職,無問貴賤,并家累金寶。
天下士大夫莫不變節,而儀勵志守常,介然獨立。
帝嘉其清苦,超拜京兆郡丞,公方彌著。
時刑部尚書衛玄兼領京兆内史,頗行詭道,辄為儀所執正。
玄雖不便之,不能傷也。
及義兵至,而玄恐禍及己,遂稱老病,無所幹預。
儀與世師同心協契,父子并誅,其後遂絕。
世師有子弘智等,以年幼獲全。
窦榮定窦榮定,扶風平陵人也。
父善,周太仆。
季父熾,開皇初,為太傅。
榮定沈深有器局,容貌瑰偉,美須髯,便弓馬。
魏文帝時,為千牛備身。
周太祖見而奇之,授平東将軍,賜爵宜君縣子,邑三百戶。
後從太祖與齊人戰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二千邀擊之,齊師乃卻。
以功拜上儀同。
後從武元皇帝引突厥木杆侵齊之并州,賜物三百段。
襲爵永富縣公,邑千戶,進位開府,除忠州刺史。
從武帝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将軍、佽飛中大夫。
其妻則高祖姊安成長公主也。
高祖少小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高祖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
及高祖作相,領左右宮伯,使鎮守天台,總統露門内兩箱仗衛,常宿禁中。
遇尉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乃拜榮定為洛州總管以鎮之。
前後賜缣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
高祖受禅,來朝京師。
上顧謂群臣曰:“朕少惡輕薄,性相近者,唯窦榮定而已。
”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十戶而遣之。
坐事除名,高祖以長公主之故,尋拜右武候大将軍。
上數幸其第,恩賜甚厚。
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稱是。
以佐命功,拜上柱國、甯州刺史。
未幾,複為右武候大将軍。
尋除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
突厥沙缽略寇邊,以為行軍元帥,率九總管,步騎三萬,出涼州。
與虜戰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其地無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有二三。
榮定仰天太息。
俄而澍雨,軍乃複振。
于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
賜缣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增邑千六百戶。
複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缣五千匹。
歲餘,拜右武衛大将軍,俄轉左武衛大将軍。
上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曰:“臣每觀西朝衛、霍,東都梁、鄧,幸托葭莩,位極台铉,寵積驕盈,必緻傾覆。
向使前賢,少自貶損,遠避權勢,推而不居,則天命可保,何覆宗之有!臣每覽前修,實為畏懼。
”上于是乃止。
前後賞賜,不可勝計。
開皇六年卒,時年五十七。
上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将軍元旻監護喪事,赙缣三千匹。
上謂侍臣曰:“吾每欲緻榮定于三事,其人固讓不可。
今欲贈之,重違其志。
”于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谥曰懿。
子抗嗣。
抗美容儀,性通率,長于巧思。
父卒之後,恩遇彌隆,所賜錢帛金寶,亦以巨萬。
抗官至定州刺史,複檢校幽州總管。
炀帝即位,漢王諒構逆,以為抗與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襲封陳公焉。
慶亦有姿儀,性和厚,頗工草隸。
初封永富郡公,官至河東太守、衛尉卿。
大業之末,出為南郡太守,為盜賊所害。
慶弟璇,亦工草隸,頗解鐘律。
官曆颍川、南郡、扶風太守。
元景山元景山,字珤嶽,河南洛陽人也。
祖燮,魏安定王。
父琰,宋安王。
景山少有器局,幹略過人。
周闵帝時,從大司馬賀蘭祥擊吐谷渾,以功拜撫軍将軍。
其後數從征伐,累遷儀同三司,賜爵文昌縣公,授亹川防主。
後與齊人戰于北邙,斬級居多,加開府,遷建州刺史,進封宋安郡公,邑三千戶。
從武帝平齊,每戰有功,拜大将軍,改封平原郡公,邑二千戶,賜女樂一部,帛六千匹,奴婢二百五十口,牛羊數千。
治亳州總管。
先是,州民王回洛、張季真等聚結亡命,每為劫盜。
前後牧守不能制。
景山下車,逐捕之,回洛、季真挺身奔江南。
禽其黨與數百人,皆斬之。
法令明肅,盜賊屏迹,稱為大治。
陳人張景遵以淮南内屬,為陳将任蠻奴所攻,破其數栅。
景山發谯、颍兵援之,蠻奴引軍而退。
征為候正。
宣帝嗣位,從上柱國韋孝寬經略淮南。
鄖州總管宇文亮謀圖不軌,以輕兵襲孝寬。
孝寬窘迫,未得整陣,為亮所薄。
景山率鐵騎三百出擊,破之,斬亮傳首。
以功拜亳州總管。
高祖為丞相,尉迥稱兵作亂。
荥州刺史宇文胄與迥通謀,陰以書諷動景山。
景山執其使,封書詣相府。
高祖甚嘉之,進位上大将軍。
司馬消難之以鄖州入陳也,陳遣将樊毅、馬傑等來援。
景山率輕騎五百馳赴之。
毅等懼,掠居民而遁。
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