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列傳第五 梁士彥子剛 梁默
關燈
小
中
大
斯之盛也。
昨日破城,将士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
丈夫當死中求生,敗中取勝。
今者破竹,其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帝納其言,明日複戰,遂拔晉陽。
及齊平,進位大将軍,賜物千段。
尋與烏丸軌破陳将吳明徹于呂梁,進位柱國,賜奴婢二百口,除豫州總管。
高祖龍潛時,與忻情好甚協,及為丞相,恩顧彌隆。
尉迥作亂,以忻為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
時兵屯河陽,諸軍莫敢先進。
帝令高颎馳驿監軍,與颎密謀進取者,唯忻而已。
迥遣子惇,盛兵武陟,忻先鋒擊走之。
進臨相州,迥遣精甲三千伏于野馬岡,欲邀官軍。
忻以五百騎襲之,斬獲略盡。
進至草橋,迥又拒守,忻率奇兵擊破之,直趨鄴下。
迥背城結陣,與官軍大戰,官軍不利。
時鄴城士女觀戰者數萬人,忻與高颎、李詢等謀曰:“事急矣,當以權道破之。
”于是擊所觀者,大嚣而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
忻乃傳呼曰:“賊敗矣!”衆軍複振,齊力急擊之,迥軍大敗。
及平鄴城,以功加上柱國,賜奴婢二百口,牛馬羊萬計。
高祖顧謂忻曰:“尉迥傾山東之衆,運百萬之師,公舉無遺策,戰無全陣,誠天下之英傑也。
”進封英國公,增邑三千戶。
自是以後,每參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際,忻有力焉。
後拜右領軍大将軍,恩顧彌重。
忻妙解兵法,馭戎齊整,當時六軍有一善事,雖非忻所建,在下辄相謂曰:“此必英公法也。
”其見推服如此。
後改封?巳國公。
上嘗欲令忻率兵擊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異志,不可委以大兵。
”乃止。
忻既佐命功臣,頻經将領,有威名于當世。
上由是微忌焉,以譴去官。
忻與梁士彥昵狎,數相往來,士彥時亦怨望,陰圖不軌。
忻謂士彥曰:“帝王豈有常乎?相扶即是。
公于蒲州起事,我必從征。
兩陣相當,然後連結,天下可圖也。
”謀洩伏誅,年六十四,家口籍沒。
忻兄善,弘厚有武藝。
仕周,官至上柱國、許國公。
高祖受禅,遇之甚厚,拜其子穎為上儀同。
及忻誅,并廢于家。
善未幾卒。
穎至大業中為司農少卿。
及李密逼東都,叛歸于密。
忻弟恺,别有傳。
王誼王誼,字宜君,河南洛陽人也。
父顯,周鳳州刺史。
誼少慷慨,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群言。
周闵帝時,為左中侍上士。
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勢傾王室,帝拱默無所關預。
有朝士于帝側微為不恭,誼勃然而進,将擊之。
其人惶懼請罪,乃止。
自是朝士無敢不肅。
歲餘,遷禦正大夫。
丁父艱,毀瘁過禮,廬于墓側,負士成墳。
歲餘,起拜雍州别駕,固讓,不許。
武帝即位,授儀同,累遷内史大夫,封楊國公。
從帝伐齊,至并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
誼率麾下骁雄赴之,帝賴以全濟。
時帝以六軍挫衄,将班師。
誼固谏,帝從之。
及齊平,授相州刺史。
未幾,複征為大内史。
汾州稽胡為亂,誼率兵擊之。
帝弟越王盛、谯王儉雖為總管,并受誼節度。
其見重如此。
及平賊而還,賜物五千段,封一子開國公。
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也。
” 皇太子即位,是為宣帝。
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及高祖為丞相,轉為鄭州總管。
司馬消難舉兵反,高祖以誼為行軍元帥,率四總管讨之。
軍次近郊,消難懼而奔陳。
于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餘裡,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雒州為主。
雒州自号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迥。
誼率行軍總管李威、馮晖、李遠等分讨之,旬月皆平。
高祖以誼前代舊臣,甚加禮敬,遣使勞問,冠蓋不絕。
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
誼自以與高祖有舊,亦歸心焉。
及上受禅,顧遇彌厚,上親幸其第,與之極歡。
太常卿蘇威立議,以為戶口滋多,民田不贍,欲減功臣之地以給民。
誼奏曰:“百官者,曆世勳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
如臣所慮,正恐朝臣功德不建,何患人田有不足?”上然之,竟寝威議。
開皇初,上将幸岐州。
誼谏曰:“陛下初臨萬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 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
是行也,震揚威武,欲以服公心耳。
”誼笑而退。
尋奉使突厥,上嘉其稱旨,進封郢國公。
未幾,其子奉孝卒。
逾年,誼上表,言
昨日破城,将士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
丈夫當死中求生,敗中取勝。
今者破竹,其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帝納其言,明日複戰,遂拔晉陽。
及齊平,進位大将軍,賜物千段。
尋與烏丸軌破陳将吳明徹于呂梁,進位柱國,賜奴婢二百口,除豫州總管。
高祖龍潛時,與忻情好甚協,及為丞相,恩顧彌隆。
尉迥作亂,以忻為行軍總管,從韋孝寬擊之。
時兵屯河陽,諸軍莫敢先進。
帝令高颎馳驿監軍,與颎密謀進取者,唯忻而已。
迥遣子惇,盛兵武陟,忻先鋒擊走之。
進臨相州,迥遣精甲三千伏于野馬岡,欲邀官軍。
忻以五百騎襲之,斬獲略盡。
進至草橋,迥又拒守,忻率奇兵擊破之,直趨鄴下。
迥背城結陣,與官軍大戰,官軍不利。
時鄴城士女觀戰者數萬人,忻與高颎、李詢等謀曰:“事急矣,當以權道破之。
”于是擊所觀者,大嚣而走,轉相騰藉,聲如雷霆。
忻乃傳呼曰:“賊敗矣!”衆軍複振,齊力急擊之,迥軍大敗。
及平鄴城,以功加上柱國,賜奴婢二百口,牛馬羊萬計。
高祖顧謂忻曰:“尉迥傾山東之衆,運百萬之師,公舉無遺策,戰無全陣,誠天下之英傑也。
”進封英國公,增邑三千戶。
自是以後,每參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際,忻有力焉。
後拜右領軍大将軍,恩顧彌重。
忻妙解兵法,馭戎齊整,當時六軍有一善事,雖非忻所建,在下辄相謂曰:“此必英公法也。
”其見推服如此。
後改封?巳國公。
上嘗欲令忻率兵擊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異志,不可委以大兵。
”乃止。
忻既佐命功臣,頻經将領,有威名于當世。
上由是微忌焉,以譴去官。
忻與梁士彥昵狎,數相往來,士彥時亦怨望,陰圖不軌。
忻謂士彥曰:“帝王豈有常乎?相扶即是。
公于蒲州起事,我必從征。
兩陣相當,然後連結,天下可圖也。
”謀洩伏誅,年六十四,家口籍沒。
忻兄善,弘厚有武藝。
仕周,官至上柱國、許國公。
高祖受禅,遇之甚厚,拜其子穎為上儀同。
及忻誅,并廢于家。
善未幾卒。
穎至大業中為司農少卿。
及李密逼東都,叛歸于密。
忻弟恺,别有傳。
王誼王誼,字宜君,河南洛陽人也。
父顯,周鳳州刺史。
誼少慷慨,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群言。
周闵帝時,為左中侍上士。
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勢傾王室,帝拱默無所關預。
有朝士于帝側微為不恭,誼勃然而進,将擊之。
其人惶懼請罪,乃止。
自是朝士無敢不肅。
歲餘,遷禦正大夫。
丁父艱,毀瘁過禮,廬于墓側,負士成墳。
歲餘,起拜雍州别駕,固讓,不許。
武帝即位,授儀同,累遷内史大夫,封楊國公。
從帝伐齊,至并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
誼率麾下骁雄赴之,帝賴以全濟。
時帝以六軍挫衄,将班師。
誼固谏,帝從之。
及齊平,授相州刺史。
未幾,複征為大内史。
汾州稽胡為亂,誼率兵擊之。
帝弟越王盛、谯王儉雖為總管,并受誼節度。
其見重如此。
及平賊而還,賜物五千段,封一子開國公。
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也。
” 皇太子即位,是為宣帝。
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及高祖為丞相,轉為鄭州總管。
司馬消難舉兵反,高祖以誼為行軍元帥,率四總管讨之。
軍次近郊,消難懼而奔陳。
于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餘裡,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雒州為主。
雒州自号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迥。
誼率行軍總管李威、馮晖、李遠等分讨之,旬月皆平。
高祖以誼前代舊臣,甚加禮敬,遣使勞問,冠蓋不絕。
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
誼自以與高祖有舊,亦歸心焉。
及上受禅,顧遇彌厚,上親幸其第,與之極歡。
太常卿蘇威立議,以為戶口滋多,民田不贍,欲減功臣之地以給民。
誼奏曰:“百官者,曆世勳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
如臣所慮,正恐朝臣功德不建,何患人田有不足?”上然之,竟寝威議。
開皇初,上将幸岐州。
誼谏曰:“陛下初臨萬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 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
是行也,震揚威武,欲以服公心耳。
”誼笑而退。
尋奉使突厥,上嘉其稱旨,進封郢國公。
未幾,其子奉孝卒。
逾年,誼上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