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列傳第二 李穆子渾 穆兄子詢 詢弟崇 崇子敏
關燈
小
中
大
李三王等守通谷,睿使張威擊破之,擒數千人,進至龍門。
謙将趙俨、秦會擁衆十萬,據嶮為營,周亘三十裡。
睿令将士銜枚出自間道,四面奮擊,力戰破之。
蜀人大駭,睿鼓行而進。
謙将敬豪守劍閣,梁岩拒平林,并懼而來降。
謙又令高阿那肱、達奚惎等以盛兵攻利州。
聞睿将至,惎分兵據開遠。
睿顧謂将士曰:“此虜據要,欲遏吾兵勢,吾當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遣上開府拓拔宗趣劍閣,大将軍宇文夐詣巴西,大将軍趙達水軍入嘉陵。
睿遣張威、王倫、賀若震、于義、韓相貴、阿那惠等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
惎奔歸于謙。
睿進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率精兵五萬,背城結陣。
睿擊之,謙不利,将入城,惎、虔以城降,拒謙不内。
謙将麾下三十騎遁走,新都令王寶執之。
睿斬謙于市,劍南悉平。
進位上柱國,總管如故。
賜物五千段,奴婢一千口,金二千兩,銀三千兩,食邑千戶。
睿時威振西川,夷、獠歸附,唯南甯酋帥爨震恃遠不賓。
睿上疏曰:“竊以遠撫長駕,王者令圖,易俗移風,有國恆典。
南甯州,漢世?柯之地,近代已來,分置興古、雲南、建甯、硃提四郡。
戶口殷衆,金寶富饒,二河有駿馬、明珠,益甯出鹽井、犀角。
晉太始七年,以益州曠遠,分置甯州。
至僞梁南甯州刺史徐文盛,被湘東征赴荊州,屬東夏尚阻,未遑遠略。
土民爨瓚遂竊據一方,國家遙授刺史。
其子震,相承至今。
而震臣禮多虧,貢賦不入,每年奉獻,不過數十匹馬。
其處去益,路止一千,硃提北境,即興戎州接界。
如聞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風。
伏惟大丞相匡贊聖朝,甯濟區宇,絕後光前,方垂萬代,辟土服遠,今正其時。
幸因平蜀士衆,不煩重興師旅,押獠既訖,即請略定南甯。
自盧、戎已來,軍糧須給,過此即于蠻夷征稅,以供兵馬。
其甯州、硃提、雲南、西爨,并置總管州鎮。
計彼熟蠻租調,足供城防食儲。
一則以肅蠻夷,二則裨益軍國。
今謹件南甯州郡縣及事意如别。
有大都督杜神敬,昔曾使彼,具所谙練,今并送往。
”書未答,又請曰:“竊以柔遠能迩,著自前經,拓土開疆,王者所務。
南甯州,漢代?柯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漢人,既饒寶物,又出名馬。
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則遠振威名,二則有益軍國。
其處與交、廣相接,路乃非遙。
漢代開此,本為讨越之計。
伐陳之日,複是一機,以此商量,決謂須取。
”高祖深納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許。
後竟遣史萬歲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
睿威惠兼著,民夷悅服,聲望逾重,高祖陰憚之。
薛道衡從軍在蜀,因入接宴,說睿曰:“天下之望,已歸于隋。
”密令勸進,高祖大悅。
及受禅,顧待彌隆。
睿複上平陳之策,上善之,下诏曰:“公英風震動,妙算縱橫,清蕩江南,宛然可見。
循環三複,但以欣然。
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舉大定,固在不疑。
但朕初臨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窮武事,未為盡善。
昔公孫述、隗嚣,漢之賊也,光武與其通和,稱為皇帝。
尉佗之于高祖,初猶不臣。
孫晧之答晉文,書尚雲白。
或尋款服,或即滅亡。
王者體大,義存遵養,雖陳國來朝,未盡籓節,如公大略,誠須責罪,尚欲且緩其誅,宜知此意。
淮海未滅,必興師旅,若命永襲,終當相屈。
想以身許國,無足緻辭也。
”睿乃止焉。
睿時見突厥方強,恐為邊患,複陳鎮守之策十餘事,上書奏之曰:“竊以戎狄作患,其來久矣。
防遏之道,自古為難。
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雲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
今皇祚肇興,宇内甯一,唯有突厥種類,尚為邊梗。
此臣所以廢寝與食,寤寐思之。
昔匈奴未平,去病辭宅,先零尚在,充國自劾。
臣才非古烈,而志追昔士。
謹件安置北邊城鎮烽候,及人馬糧貯戰守事意如别,謹并圖上呈,伏惟裁覽。
”上嘉歎久之,答以厚意。
睿時自以周代舊臣,久居重鎮,内不自安,屢請入朝,于是征還京師。
及引見,上為之興,命睿上殿,握手極歡。
睿退謂所親曰:“功遂身退,今其時也。
”遂謝病于家,阖門自守,不交當代。
上賜以版輿,每有朝觐,必令三衛輿上殿。
睿初平王謙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為時所忌,遂大受金賄以自穢。
由是勳簿多不以實,詣朝堂稱屈者,前後百數。
上令有司案驗其事,主者多獲罪。
睿惶懼,上表陳謝,請歸大理。
上慰谕遣之。
十五年,從上至洛陽而卒,時年六十五。
谥曰襄。
子洋嗣,官曆嵩、徐二州刺史、武贲郎将。
大業六年,诏追改封睿為戴公,命以洋襲焉。
史臣曰:李穆、梁睿,皆周室功臣,高祖王業初基,俱受腹心之寄。
故穆首登師傅,睿終膺殊寵,觀其見機而動,抑亦民之先覺。
然方魏朝之貞烈,有愧王陵,比晉室之忠臣,終慚徐廣。
穆之子孫,特為隆盛,硃輪華毂,凡數十人,見忌當時,禍難遄及,得之非道,可不戒欤!
謙将趙俨、秦會擁衆十萬,據嶮為營,周亘三十裡。
睿令将士銜枚出自間道,四面奮擊,力戰破之。
蜀人大駭,睿鼓行而進。
謙将敬豪守劍閣,梁岩拒平林,并懼而來降。
謙又令高阿那肱、達奚惎等以盛兵攻利州。
聞睿将至,惎分兵據開遠。
睿顧謂将士曰:“此虜據要,欲遏吾兵勢,吾當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遣上開府拓拔宗趣劍閣,大将軍宇文夐詣巴西,大将軍趙達水軍入嘉陵。
睿遣張威、王倫、賀若震、于義、韓相貴、阿那惠等分道攻惎,自午及申,破之。
惎奔歸于謙。
睿進逼成都,謙令達奚惎、乙弗虔城守,親率精兵五萬,背城結陣。
睿擊之,謙不利,将入城,惎、虔以城降,拒謙不内。
謙将麾下三十騎遁走,新都令王寶執之。
睿斬謙于市,劍南悉平。
進位上柱國,總管如故。
賜物五千段,奴婢一千口,金二千兩,銀三千兩,食邑千戶。
睿時威振西川,夷、獠歸附,唯南甯酋帥爨震恃遠不賓。
睿上疏曰:“竊以遠撫長駕,王者令圖,易俗移風,有國恆典。
南甯州,漢世?柯之地,近代已來,分置興古、雲南、建甯、硃提四郡。
戶口殷衆,金寶富饒,二河有駿馬、明珠,益甯出鹽井、犀角。
晉太始七年,以益州曠遠,分置甯州。
至僞梁南甯州刺史徐文盛,被湘東征赴荊州,屬東夏尚阻,未遑遠略。
土民爨瓚遂竊據一方,國家遙授刺史。
其子震,相承至今。
而震臣禮多虧,貢賦不入,每年奉獻,不過數十匹馬。
其處去益,路止一千,硃提北境,即興戎州接界。
如聞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風。
伏惟大丞相匡贊聖朝,甯濟區宇,絕後光前,方垂萬代,辟土服遠,今正其時。
幸因平蜀士衆,不煩重興師旅,押獠既訖,即請略定南甯。
自盧、戎已來,軍糧須給,過此即于蠻夷征稅,以供兵馬。
其甯州、硃提、雲南、西爨,并置總管州鎮。
計彼熟蠻租調,足供城防食儲。
一則以肅蠻夷,二則裨益軍國。
今謹件南甯州郡縣及事意如别。
有大都督杜神敬,昔曾使彼,具所谙練,今并送往。
”書未答,又請曰:“竊以柔遠能迩,著自前經,拓土開疆,王者所務。
南甯州,漢代?柯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漢人,既饒寶物,又出名馬。
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則遠振威名,二則有益軍國。
其處與交、廣相接,路乃非遙。
漢代開此,本為讨越之計。
伐陳之日,複是一機,以此商量,決謂須取。
”高祖深納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許。
後竟遣史萬歲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
睿威惠兼著,民夷悅服,聲望逾重,高祖陰憚之。
薛道衡從軍在蜀,因入接宴,說睿曰:“天下之望,已歸于隋。
”密令勸進,高祖大悅。
及受禅,顧待彌隆。
睿複上平陳之策,上善之,下诏曰:“公英風震動,妙算縱橫,清蕩江南,宛然可見。
循環三複,但以欣然。
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舉大定,固在不疑。
但朕初臨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窮武事,未為盡善。
昔公孫述、隗嚣,漢之賊也,光武與其通和,稱為皇帝。
尉佗之于高祖,初猶不臣。
孫晧之答晉文,書尚雲白。
或尋款服,或即滅亡。
王者體大,義存遵養,雖陳國來朝,未盡籓節,如公大略,誠須責罪,尚欲且緩其誅,宜知此意。
淮海未滅,必興師旅,若命永襲,終當相屈。
想以身許國,無足緻辭也。
”睿乃止焉。
睿時見突厥方強,恐為邊患,複陳鎮守之策十餘事,上書奏之曰:“竊以戎狄作患,其來久矣。
防遏之道,自古為難。
所以周無上算,漢收下策,以其倏來忽往,雲屯霧散,強則騁其犯塞,弱又不可盡除故也。
今皇祚肇興,宇内甯一,唯有突厥種類,尚為邊梗。
此臣所以廢寝與食,寤寐思之。
昔匈奴未平,去病辭宅,先零尚在,充國自劾。
臣才非古烈,而志追昔士。
謹件安置北邊城鎮烽候,及人馬糧貯戰守事意如别,謹并圖上呈,伏惟裁覽。
”上嘉歎久之,答以厚意。
睿時自以周代舊臣,久居重鎮,内不自安,屢請入朝,于是征還京師。
及引見,上為之興,命睿上殿,握手極歡。
睿退謂所親曰:“功遂身退,今其時也。
”遂謝病于家,阖門自守,不交當代。
上賜以版輿,每有朝觐,必令三衛輿上殿。
睿初平王謙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為時所忌,遂大受金賄以自穢。
由是勳簿多不以實,詣朝堂稱屈者,前後百數。
上令有司案驗其事,主者多獲罪。
睿惶懼,上表陳謝,請歸大理。
上慰谕遣之。
十五年,從上至洛陽而卒,時年六十五。
谥曰襄。
子洋嗣,官曆嵩、徐二州刺史、武贲郎将。
大業六年,诏追改封睿為戴公,命以洋襲焉。
史臣曰:李穆、梁睿,皆周室功臣,高祖王業初基,俱受腹心之寄。
故穆首登師傅,睿終膺殊寵,觀其見機而動,抑亦民之先覺。
然方魏朝之貞烈,有愧王陵,比晉室之忠臣,終慚徐廣。
穆之子孫,特為隆盛,硃輪華毂,凡數十人,見忌當時,禍難遄及,得之非道,可不戒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