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 經籍一(經)

關燈
》一卷蜀丞相蔣琬撰。

    梁有《喪服變除圖》五卷,吳齊王傅射慈撰,亡。

     《喪服要集》二卷晉征南将軍杜預撰。

    又有《喪服要記》二卷,晉侍中劉逵撰,亡。

      《喪服儀》一卷晉太保衛瓘撰。

    梁有《喪服要記》六卷,晉司空賀循撰;《喪服要問》六卷,劉德明撰;《喪服》三十一卷,宋員外郎散騎庾蔚之撰;《喪服要問》二卷,張耀撰;《喪服難問》六卷,崔凱撰;《喪服雜記》二十卷,伊氏撰;《喪服釋疑》二十卷,劉智撰。

    亡。

      《漢荊州刺史劉表新定禮》一卷《喪服要略》一卷晉太學博士環濟撰。

     《喪服要略》二卷《喪服制要》一卷徐氏撰。

     《喪服譜》一卷鄭玄注。

     《喪服譜》一卷晉開府儀同三司蔡谟撰。

     《喪服譜》一卷賀循撰。

     《喪服變除》一卷晉散騎常侍葛洪撰。

     《兇禮》一卷晉廣陵相孔衍撰。

      《喪服要記》十卷賀循撰。

    梁有《喪服要記》,宋員外常侍庾蔚之注;又《喪服世要》一卷,庾蔚之撰;《喪服集議》十卷,宋撫軍司馬費沈撰。

     《喪服古今集記》三卷齊太尉王儉撰。

     《喪服世行要記》十卷齊光祿大夫王逡撰。

     《喪服答要難》一卷袁祈撰。

     《喪服記》十卷王氏撰。

      《喪服五要》一卷嚴氏撰。

      《駁喪服經傳》一卷蔔氏傳。

     《喪服疑問》一卷樊氏撰。

     《喪服圖》一卷王儉撰。

     《喪服圖》一卷賀遊撰。

     《喪服圖》一卷崔逸撰。

    梁有《喪服祥禫雜議二十九卷,《喪服雜議故事》二十一卷,又《戴氏喪服五家要記圖譜》五卷,《喪服君臣圖儀》一卷,亡。

     《五服圖》一卷《五服圖儀》一卷《喪服禮圖》一卷《五服略例》一卷《喪服要問》一卷《喪服問答目》十三卷皇侃撰。

     《喪服假甯制》三卷《喪禮五服》七卷大将軍袁憲撰。

     《論喪服決》一卷《喪禮鈔》三卷王隆伯撰。

     《大戴禮記》十三卷漢信都王太傅戴德撰。

    梁有《谥法》三卷,後漢安南太守劉熙注,亡。

     《夏小正》一卷戴德撰。

     《禮記》十卷漢北中郎将盧植注。

     《禮記》二十卷漢九江太守戴聖撰,鄭玄注。

     《禮記》三十卷王肅注。

    梁有《禮記》十二卷,業遵注,亡。

     《禮記甯朔新書》八卷王懋約注。

    梁有二十卷。

      《月令章句》十二卷漢左中郎将蔡邕撰。

     《禮記音義隐》一卷謝氏撰。

     《禮記音》二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梁有鄭玄、王肅、射慈、射貞、孫毓、缪炳音各一卷,蔡谟、東晉安北谘議參軍曹耽、國子助教尹毅、李軌、員外郎範宣音各二卷,徐邈音三卷,劉昌宗音五卷,亡。

     《禮記音義隐》七卷《禮記》三十卷魏秘書監孫炎注。

     《禮略》二卷《禮記要鈔》十卷缑氏撰。

    梁有禮義四卷,魏侍中鄭小同撰;《摭遺别記》一卷,樓幼瑜撰,亡。

     《禮記新義疏》二十卷賀瑒撰。

    梁有《義疏》三卷,宋豫章郡丞雷肅之撰,亡。

     《禮記講疏》九十九卷皇侃撰。

     《禮記義疏》四十八卷皇侃撰。

     《禮記義疏》四十卷沈重撰。

     《禮記義》十卷何氏撰。

     《禮記義疏》三十八卷。

     《禮記疏》十一卷《禮記大義》十卷梁武帝撰。

      《禮記文外大義》二卷秘書學士褚晖撰。

     《禮大義》十卷《禮記義證》十卷劉芳撰。

      《禮大義章》七卷《喪禮雜義》三卷《禮記中庸傳》二卷宋散騎常侍戴颙撰。

      《中庸講疏》一卷梁武帝撰。

     《私記制旨中庸義》五卷《禮記略解》十卷庚氏撰。

     《禮記評》十一卷劉隽撰。

     《石渠禮論》四卷戴聖撰。

    梁有《群儒疑義》十二卷,戴聖撰。

      《禮論》三百卷宋禦史中丞何承天撰。

      《禮論條牒》十卷宋太尉參軍任預撰。

      《禮論帖》三卷任預撰。

    梁四卷。

     《禮論鈔》二十卷庾蔚之撰。

      《禮論要鈔》十卷王儉撰。

    梁三卷。

     《禮論要鈔》一百卷賀瑒撰。

     《禮論鈔》六十九卷《禮論要鈔》十卷梁有齊禦史中丞荀萬秋《鈔略》二卷;尚書儀曹郎丘季彬論五十八卷,議一百三十卷,統六卷。

    亡。

     《禮論答問》八卷宋中散大夫徐廣撰。

     《禮論答問》十三卷徐廣撰。

     《禮答問》二卷徐廣撰,殘缺。

    梁十一卷。

     《禮答問》六卷庾蔚之撰。

     《禮答問》三卷王儉撰。

    梁有晉益陽令吳商《禮難》十二卷,《雜議》十二卷,又《禮議雜記故事》十三卷,《喪雜事》二十卷;宋光祿大夫傅隆議二卷,《祭法》五卷。

    亡。

     《禮答問》十二卷《禮雜問》十卷範甯撰。

      《禮答問》十卷何佟之撰。

    梁二十卷。

     《禮雜問》十卷《禮雜答問》八卷《禮雜答問》六卷《禮雜問答鈔》一卷何佟之撰。

     《問禮俗》十卷董勳撰。

     《問禮俗》九卷董子弘撰。

     《答問雜儀》二卷任預撰。

     《禮義答問》八卷王儉撰。

      《禮疑義》五十二卷梁護軍周舍撰。

     《制旨革牲大義》三卷梁武帝撰。

     《禮樂義》十卷《禮秘義》三卷《三禮目錄》一卷鄭玄撰。

    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

      《三禮義宗》三十卷崔靈恩撰。

     《三禮宗略》二十卷元延明撰。

     《三禮大義》十三卷《三禮大義》四卷《三禮雜大義》三卷梁有《司馬法》三卷,《李氏訓記》三卷;又《郊丘議》三卷,魏太尉蔣濟撰;《祭法》五卷,又《明堂議》三卷,王肅撰;《雜祭法》六卷,晉司空中郎盧谌撰;《祭典》三卷,晉安北将軍範汪撰;《七廟議》一卷,又《後養議》五卷,幹寶撰;《雜鄉射等議》三卷,晉太尉庾亮撰;《逆降義》三卷,宋特進延顔之撰;《逆降義》一卷,田僧紹撰;《分明士制》三卷,何承天撰;《釋疑》二卷,郭鴻撰;《答問》四卷,徐廣撰;《答問》五十卷,何胤撰;又《答問》十卷。

    亡。

     《三禮圖》九卷鄭玄及後漢侍中阮谌等撰。

      《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一卷祁谌撰。

    梁又有《冠服圖》一卷,《五宗圖》一卷,《月令圖》一卷,亡。

    右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卷。

    通計亡書,二百一十一郎,二千一百八十六卷。

      自大道既隐,天下為家,先王制其夫婦、父子、君臣、上下、親疏之節。

    至于三代,損益不同。

    周衰,諸侯僭忒,惡其害己,多被焚削。

    自孔子時,已不能具,至秦而頓滅。

    漢初,有高堂生傳十七篇,又有古經,出于淹中,而河間獻王好古愛學,收集餘燼,得而獻之,合五十六篇,并威儀之事。

    而又得《司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陰陽》之記,并無敢傳之者。

    唯古經十七篇與高堂生所傳不殊,而字多異。

    自高堂生至宣帝時後蒼,最明其業,乃為《曲台記》。

    蒼授梁人戴德,及德從兄子聖、沛人慶普,于是有大戴、小戴、慶氏,三家并立。

    後漢唯曹元傳慶氏,以授其子褒。

    然三家雖存并微,相傳不絕。

    漢末,鄭玄傳小戴之學,後以古經校之,取其于義長者作注,為鄭氏學。

    其《喪服》一篇,子夏先傳之,諸儒多為注解,今又别行。

    而漢時有李氏得《周官》。

    《周官》蓋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間獻王,獨阙《冬官》一篇。

    獻王購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記》以補其處,合成六篇奏之。

    至王莽時,劉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

    河南缑氏及杜子春受業于歆,因以教授。

    是後馬融作《周官傳》,以授鄭玄,玄作《周官注》。

    漢初,河間獻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後學者所記一百三十一篇獻之,時亦無傳之者。

    至劉向考校經籍,檢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

    而又得《明堂陰陽記》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記》七篇、《王史氏記》二十一篇、《樂記》二十三篇,凡五種,合二百十四篇。

    戴德删其煩重,合而記之,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記》。

    而戴聖又删大戴之書,為四十六篇,謂之《小戴記》。

    漢末馬融,遂傳小戴之學。

    融又定《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樂記》一篇,合四十九篇;而鄭玄受業于融,又為之注。

    今《周官》六篇、古經十七篇、《小戴記》四十九篇,凡三種。

    唯《鄭注》立于國學,其餘并多散亡,又無師說。

     《樂社大義》十卷梁武帝撰。

     《樂論》三卷梁武帝撰。

    梁有《樂義》十一卷,武帝集朝臣撰,亡。

     《樂論》一卷衛尉少卿蕭吉撰。

      《古今樂錄》十二卷陳沙門智匠撰。

     《樂書》七卷後魏丞相士曹行參軍信都芳撰。

     《樂雜書》三卷《樂元》一卷魏僧撰。

     《管弦記》十卷淩秀撰。

     《樂要》一卷何妥撰。

     《樂部》一卷《春官樂部》五卷梁有《宋元嘉正聲伎錄》一卷,張解撰,亡。

     《樂府聲調》六卷岐州刺史、沛國公鄭譯撰。

     《樂府聲調》三卷鄭譯撰。

     《樂經》四卷《琴操》三卷晉廣陵相孔衍撰。

     《琴操鈔》二卷《琴操鈔》一卷《琴譜》四卷戴氏撰。

     《琴經》一卷《琴說》一卷《琴曆頭簿》一卷《新雜漆調弦譜》一卷《樂譜》四卷《樂譜集》二十卷蕭吉撰。

     《樂略》四卷《樂律義》四卷沈重撰。

     《鐘律義》一卷《樂簿》十卷《齊朝曲簿》一卷《大隋總曲簿》一卷《推七音》二卷并尺法。

      《樂論事》一卷《樂事》一卷《正聲伎雜等曲簿》一卷《太常寺曲名》一卷《太常寺曲簿》十一卷《歌曲名》五卷《曆代樂名》一卷《鐘磬志》二卷公孫崇撰。

     《樂懸》一卷何晏等撰議。

      《樂懸圖》一卷《鐘律緯辯宗見》一卷《當管七聲》二卷魏僧撰。

      《黃鐘律》一卷梁有《鐘律緯》六卷,梁武帝撰,亡。

      右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

    通計亡書,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樂者,先王所以緻神祇,和邦國,諧萬姓,安賓客,悅遠人,所從來久矣。

    周人存六代之樂,曰《雲門》、《鹹池》、《大韶》、《大夏》、《大護》、《大武》。

     其後衰微崩壞,及秦而頓滅。

    漢初,制氏雖紀其铿锵彭儛,而不能通其義。

    其後窦公、河間獻王、常山王、張禹,鹹獻《樂書》。

    魏、晉已後,雖加損益,去正轉遠,事在《聲樂志》。

    今錄其見書,以補樂章之阙。

     《春秋經》十一卷吳衛将軍士燮注。

      《春秋左氏長經》二十卷漢侍中賈逵章句。

      《春秋左氏解诂》三十卷賈逵撰。

     《春秋左氏傳解誼》三十一卷漢九江太守服虔注。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王肅注。

     《春秋左氏傳》三十卷董遇章句。

     《春秋左氏傳義注》十八卷孫毓注。

     《春秋左氏傳》十二卷魏司徒王朗撰。

     《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杜預撰。

      《春秋杜氏》、《服氏注春秋左傳》十卷殘缺。

     《春秋左氏傳音》三卷魏中散大夫嵇康撰。

    梁有服虔、杜預音三卷,魏高貴鄉公《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曹軀音、尚書左人郎荀讷等音四卷,亡。

     《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李軌撰。

      《春秋左氏傳音》三卷徐邈撰。

     《春秋釋訓》一卷賈逵撰。

     《春秋左氏經傳硃墨列》一卷賈逵撰。

     《春秋釋例》十卷漢公車徵士穎容撰。

    梁有《春秋左氏傳條例》九卷,漢大司農鄭衆撰。

     《春秋左氏膏肓釋疴》十卷服虔撰。

    梁有《春秋漢議駁》二卷,服虔撰,亡。

     《駁何氏漢議》二卷鄭玄撰。

     《春秋成長說》九卷服虔撰。

    梁有《春秋左氏達義》一卷,漢司徒掾王玢撰,亡。

     《春秋塞難》三卷服虔撰。

    梁有《春秋雜議難》五卷,漢少府孔融撰;《春秋左氏釋駁》一卷,王朗撰。

    亡。

     《春秋說要》十卷魏樂平太守糜信撰。

     《春秋釋例》十五卷杜預撰。

    梁有《春秋釋例引序》一卷,齊正員郎杜乾光撰,亡。

     《春秋左氏傳評》二卷杜預撰。

     《春秋條例》十一卷晉太尉劉寔撰。

    梁有《春秋公羊達義》三卷,劉寔撰,亡。

     《春秋經例》十二卷晉方範撰。

    梁有《春秋釋滞》十卷,晉尚書左丞殷興撰,《春秋釋難》三卷,晉護軍範堅撰。

    亡。

     《春秋左氏傳條例》二十五卷《春秋義例》十卷《春秋左傳例苑》十九卷梁有《春秋經傳說例疑隐》一卷,吳略撰;《春秋左氏分野》一卷;《春秋十二公名》一卷,鄭玄撰。

    亡。

     《春秋左氏經傳通解》四卷王述之撰。

     《春秋左氏傳賈、服異同略》五卷孫毓撰。

     《春秋左氏函傳義》十五卷幹寶撰。

     《春秋左氏區别》三十卷尚書功論郎何始真撰。

     《春秋文苑》六卷《春秋叢林》十二卷《春秋義林》一卷《春秋大夫辭》三卷《春秋嘉語》六卷《春秋左氏諸大夫世譜》十三卷《春秋五辯》二卷梁五經博士沈宏撰。

      《春秋辯證》六卷《春秋旨通》十卷王述之撰。

     《春秋經傳解》六卷崔靈恩撰。

      《春秋申先儒傳論》十卷崔靈恩撰。

     《春秋左氏傳立義》十卷崔靈恩撰。

     劉寔等《集解春秋序》一卷《春秋序論》二卷幹寶撰。

      《春秋序》一卷賀道養注。

     《春秋序》一卷崔靈恩撰。

     《春秋序一卷田元休注。

     《春秋左傳杜預序集解》一卷劉炫注。

      《春秋左氏經傳義略》二十五卷陳國子博士沈文阿撰。

     《王元規續沈文阿春秋左氏傳義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