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關燈
、遂安、鄱陽、九江、臨川、廬陵、南康、宜春,其俗又頗同豫章,而廬陵人厖淳,率多壽考。

    然此數郡,往往畜蠱,而宜春偏甚。

    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

    因食入人腹内,食其五藏,死則其産移入蠱主之家。

    三年不殺他人,則畜者自鐘其弊。

    累世子孫相傳不絕,亦有随女子嫁焉。

    幹寶謂之為鬼,其實非也。

    自侯景亂後,蠱家多絕,既無主人,故飛遊道路之中則殒焉。

      自嶺已南二十餘郡,大率土地下濕,皆多瘴厲,人尤夭折。

    南海、交趾,各一都會也,并所處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異珍玮,故商賈至者,多取富焉。

    其人性并輕悍,易興逆節,椎結踑踞,乃其舊風。

    其俚人則質直尚信,諸蠻則勇敢自立,皆重賄輕死,唯富為雄。

    巢居崖處,盡力農事。

    刻木以為符契,言誓則至死不改。

     父子别業,父貧,乃有質身于子。

    諸獠皆然。

    并鑄銅為大鼓,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類。

    來者有豪富子女,則以金銀為大钗,執以叩鼓,竟乃留遺主人,名為銅鼓钗。

    俗好相殺,多構仇怨,欲相攻則鳴此鼓,到者如雲。

    有鼓者号為“都老”,群情推服。

    本之舊事,尉陀于漢,自稱“蠻夷大酋長、老夫臣”,故俚人猶呼其所尊為“倒老”也。

    言訛,故又稱“都老”雲。

     南郡舊置荊州。

    西魏以封梁為蕃國,又置江陵總管府。

    開皇初府廢。

    七年并梁,又置江陵總管,二十年改為荊州總管。

    大業初廢。

    統縣一十,戶五萬八千八百三十六。

     江陵帶南郡。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置郡。

    長楊開皇八年置,并立睦州,十七年州廢。

    有宜陽山。

    宜昌開皇九年置松州,又省歸化、受陵二縣入。

    十一年州廢,又省宜都縣入。

    有丹山,、黃牛山。

    枝江當陽後周置平州,領漳川、安遠二郡,屬梁蕃。

    開皇七年改為玉州,九年州郡并廢。

    梁又置安居縣,開皇十八年改曰昭丘,大業初改曰荊台,尋廢入。

    有清溪山。

    松滋江左舊置河東郡。

    平陳,郡廢。

    有涔水。

     長林舊曰長甯縣。

    開皇十一年省長林縣入,十八年改曰長林。

    公安陳置荊州。

    開皇九年省孱陵、永安二縣入。

    有黃山。

    有靈溪水。

    安興舊置廣牧縣,開皇十一年省安興縣入,仁壽初改曰安興。

    又有定襄縣,大業初廢入。

    紫陵西魏置華陵縣,後周改名焉。

    其城南面,梁置都州,又置雲澤縣。

    大業初州縣俱廢入焉。

    有硖石山。

     夷陵郡梁置宜州,西魏改曰拓州,後周改曰硖州。

    統縣三,戶五千一百七十九。

     夷陵帶郡。

    有馬穴。

    夷道舊置宜都郡,開皇七年廢。

    有女觀山。

    遠安舊曰高安,置汶陽郡。

    又周改縣曰安遠。

    開皇七年郡廢。

     竟陵郡舊置郢州。

    統縣八,戶五萬三千三百八十五。

     長壽後周置石城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竟陵郡。

    又梁置北新州及梁甯等八郡,後周保定中,州及八郡總管廢入焉。

    有敖山。

    藍水宋僑立馮翊郡,蓮勺縣,西魏改郡為漢東,縣為藍水。

    又宋置高陸縣,西魏改曰滶水。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省滶水入焉。

    有唐水。

    棨川後周置,及置滶川郡。

    又置清縣,西魏改曰滶陂。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省滶陂入焉。

    漢東齊置,曰上蔡,及置齊興郡。

    後周郡廢。

    開皇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東溫山。

    清騰梁置,曰梁安,又立崇義郡。

    後周廢郡。

    後周又有遂安郡。

    開皇初廢,七年改名焉。

    有清騰山。

    樂鄉舊置武甯郡,西魏置鄀州。

    又梁置旌陽縣,後改名惠懷,西魏又改曰武山。

    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州廢,又廢武山入焉。

    有武陵山。

    豐鄉西魏置,又置基州及章山郡。

    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州廢。

    章山西魏置,曰祿麻,及立上黃郡。

    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縣改名焉。

     沔陽郡後周置複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統縣五,戶四萬一千七百一十四。

     沔陽梁置沔陽、營陽、州城三郡。

    西魏省州陵、惠懷二縣,置縣曰建興。

    後周置複州,後又省營陽、州城二郡入建興。

    開皇初州移郡廢,仁壽三年複置州。

    大業初改建興曰沔陽,州廢,複置沔陽郡焉。

    監利竟陵舊曰霄城,置竟陵郡。

    後周改縣曰竟陵。

    開皇初置複州,仁壽三年州複徙建興。

    又有京山縣,齊置建安郡,西魏改曰光川,後周郡廢。

    大業初京山縣又廢入焉。

    甑山梁置梁安郡。

    西魏改曰魏安郡,置江州,尋改郡曰汶川。

    後周置甑山縣,建德二年州廢。

    開皇初郡廢。

    有陽台山。

     漢陽開皇十七年置,曰漢津,大業初改焉。

    有沌水。

      沅陵郡開皇九年置辰州。

    統縣五,戶四千一百四十。

     沅陵舊置沅陵郡。

    平陳,郡廢,大業初複。

    大鄉梁置。

    鹽泉梁置。

    龍檦梁置。

      有武山。

    辰溪舊曰辰陽。

    平陳,改名;并廢故夜郎郡,置靜人縣,尋廢。

    又梁置南陽郡,建昌縣,陳廢縣。

    開皇初廢郡,置壽州,十八年改為充州,大業初州廢。

    有郎溪。

     武陵郡梁置武州,後改曰沅州。

    平陳,為朗州。

    統縣二,戶三千四百一十六。

     武陵舊置武陵郡。

    平陳,郡廢,并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置武陵縣。

    大業初複置武陵郡。

    有望夷山、龍山。

    龍陽有白查湖。

      清江郡後周置亭州,大業初改為庸州。

    統縣五,戶二千六百五十八。

     鹽水後周置縣,并置資田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置清江郡。

    巴山梁置宜都郡、宜昌縣,後周置江州。

    開皇初置清江縣,十八年改江州為津州,大業初廢州,省清江入焉。

    清江後周置施州及清江郡。

    開皇初郡廢,五年置清江縣,大業初州廢。

    在陽瞿水。

    開夷後周置,曰烏飛,開皇初改焉。

    建始後周置業州及軍屯郡。

    開皇初郡廢,五年置縣,大業初州廢。

     襄陽郡江左并僑置雍州。

    西魏改曰襄州,置總管府。

    大業初府廢。

    統縣十一,戶九萬九千五百七十七。

      襄陽帶襄陽郡。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置。

    有鐘山、岘山、鳳林山。

    安養西魏置河南郡,後周廢樊城。

    山都二縣入,開皇初郡廢焉。

    谷城舊曰義城,置義城郡。

     後周廢郡,開皇十八年改縣名焉。

    又梁有築陽,開皇初廢,又梁有興國,義城二郡,并西魏廢。

    有谷城山、阙林山。

    上洪宋僑立略陽縣,梁又立德廣郡。

    西魏改縣曰上洪。

    開皇初郡廢。

    又梁置新野郡,西魏改曰威甯,後周廢。

    有亞山。

    率道梁置。

    漢南宋曰華山,置華山郡。

    西魏改縣為漢南,屬宜城郡。

    後周廢武建郡及惠懷、石梁、歸仁、鄢等四縣入,後省宜城郡入武泉。

    又梁置秦南郡,後周并武泉縣俱廢。

    有石梁山。

    陰城西魏置酂城郡,後周廢。

    又梁置南陽郡,西魏改為山都郡,後周省。

    義清梁置,曰穰縣。

    西魏改為義清,屬歸義郡。

    後周廢郡及左安、開南、歸仁三縣入焉。

    又有武泉郡,開皇初廢。

    有柤山、靈山。

    有檀溪水、襄水。

    南漳西魏并新安、武昌、武平、安武、建平五縣置,初曰重陽,又立南襄陽郡。

    後周置沮州,尋廢,複改重陽縣曰思安。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縣曰南漳。

    有荊山。

    常平西魏置,曰義安,置長湖郡,後改縣曰常平。

    開皇初郡廢。

    又後魏置旱停縣,大業初廢。

    鄀舂陵郡後魏置南荊州,西魏改曰昌州。

    統縣六,戶四萬二千八百四十七。

      棗陽舊曰廣昌,并置廣昌郡。

    開皇初郡廢,仁壽元年縣改名焉。

    大業初置舂陵郡。

    又西魏置東荊州,尋廢。

    有霸山。

    有溲水。

    舂陵舊置安昌郡,開皇初郡廢。

    又後魏置豐良縣,大業初廢。

    有石鼓山。

    有四望水。

    清潭有大洪山。

    有淯水。

    湖陽後魏置西淮安郡及南襄州,後郡廢,州改為南平州。

    西魏改曰升州,後又改曰湖州。

     後周改置升平郡。

    開皇初郡廢。

    仁壽初改曰升州,大業初州廢。

    又後魏置順陽郡,西魏改為柘林郡。

    後周省郡,改縣曰柘林。

    大業初縣廢入焉。

    有蓼山。

    上馬後魏置,曰石馬,後訛為上馬,因改焉。

    有鐘離縣,置洞州、洞川郡。

    後周州廢,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改鐘離曰洞川縣,大業初廢入焉。

    蔡陽梁置蔡陽郡,後魏置南雍州。

    西魏改曰蔡州,分置南陽縣,後改曰雙泉;又置千金郡、瀴源縣。

    開皇初郡并廢,大業初州廢,雙泉、瀴源二縣并廢入焉。

    有唐子山、大鼓山。

    有瀴水。

     漢東郡西魏置并州,後改曰隋州。

    統縣八,戶四萬七千一百九十三。

     隋舊置随郡,西魏又析置氵厥西郡及氵厥西縣。

    梁又置曲陵郡。

    開皇初郡并廢。

     大業初廢氵厥西縣,尋置漢東郡。

    土山梁曰龍巢,置土州、東西二永甯、真陽三郡,及置石武縣。

    後周廢三郡為齊郡,改龍巢曰左陽;又有阜陵縣,改為漳川縣。

    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改左陽為真陽,石武為宜人。

    大業初又改真陽為土山,州及宜人、漳川并廢入焉。

    唐城後魏曰氵厥西,置義陽郡。

    西魏改氵厥西為下溠,又立肆州,尋曰唐州。

    後周省均、款、涢、歸四州入,改曰唐州。

    又有東魏南豫州,至是改為氵厥川郡,又置清嘉縣。

    開皇初郡并廢。

    十六年改下溠曰唐城,大業初州及諸縣并廢入焉。

    有清台山。

    有氵厥水。

    安貴梁置,曰定陽,又置北郢州。

    西魏改定陽曰安貴,改北郢州為款州,又尋廢為涢水郡,别置戟城郡及戟城縣。

    後廢戟城郡,改戟城縣曰橫山。

    開皇初涢水郡廢,大業初又廢橫山縣入焉。

    順義梁置北随郡。

    西魏改為南陽,析置淮南郡;以厲城、順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