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關燈
十六年置。

    饒安舊置滄州、浮陽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無棣開皇六年置。

    鹽山舊曰高成。

    開皇十六年又置浮水縣。

    十八年改高成曰鹽山。

    大業初省浮水入焉。

    有鹽山、峽山。

    南皮清池舊曰浮陽,開皇十八年改。

     平原郡開皇九年置德州。

    統縣九,戶十三萬五千八百二十二。

     安樂舊置平原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又開官皇十六年置繹幕縣,至是廢入焉。

    又有後魏鬲縣,後齊廢,有關官。

    平原後齊并鄃縣入焉。

    有關官。

    又後魏置東青州,置未久而為。

    将陵開皇十六年置。

    平昌後魏置東安郡,後齊廢,并以重平縣入焉。

    般後齊省,開皇十六年複。

    長河舊曰廣川。

    後齊省,開皇六年複置,仁壽初改名焉。

    弓高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東光舊置渤海郡,開皇初郡廢。

    九年置觀州,大業初州廢,又并安陵入焉。

    有天胎山。

    胡蘇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兗州于《禹貢》為濟、河之地。

    其于天官,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為壽星,于辰在辰,鄭之分野。

    兗州蓋取沇水為名,亦曰兗,兗之為言端也,言陽精端端,故其氣纖殺也。

    東郡、東平、濟北、武陽、平原等郡,得其地焉。

    兼得鄒、魯、齊、衛之交。

    舊傳太公唐叔之教,亦有周孔遺風。

    今此數郡,其人尚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

      信都郡舊置冀州。

    統縣十二,戶十六萬八千七百一十八。

     長樂舊曰信都,帶長樂郡,後齊廢扶柳縣入焉。

    開皇初郡廢,分信都置長樂縣。

     十六年又分長樂置澤城縣。

    大業初廢信都及澤城入焉,置信都郡。

    堂陽舊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衡水開皇十六年置。

    棗強舊縣,後齊廢索蘆、廣川二縣入焉。

     武邑舊縣,後齊廢。

    開皇六年置,并得後齊觀津縣地。

    十六年分武強置昌亭縣,大業初廢入焉。

    武強舊置武邑郡,後齊郡廢,又廢武遂縣入焉。

    南宮舊縣,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斌強鹿城舊曰枭阝,後齊改曰安國。

    開皇六年改為安定,十八年改。

     開皇十六年又置晏城,大業初廢入。

    下博,蓚舊曰脩,開皇五年改。

    十六年分置觀津縣,大業初廢。

    阜城清河郡後周置貝州。

    統縣十四,戶三十萬千六五百四十四。

     清河舊曰武城,置清河郡。

    開皇初郡廢,改名焉,仍别置武城縣。

    十六年置夏津縣,大業初廢入,置清河郡。

    清陽舊曰清河縣,後齊省貝丘入焉,改為貝丘,開皇六年改為清陽。

    又有後魏候城縣,後齊省以入武城,亦入焉。

    武城舊曰上城。

    開皇初改武城為清河縣,于此置武城。

    曆亭開皇十六年分武城置焉。

    漳南開皇六年置,曰東陽,十八年改為漳南。

    有後魏故索盧城,後齊以入棗強,至是入。

    鄃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臨清後齊廢,開皇六年年複。

    又十六年置沙丘縣,大業初廢入焉。

    清泉後齊廢千童縣入。

    開皇十六年置貝丘縣,大業二年廢入。

    清平開皇六年置,曰貝丘,十六年改曰清平。

    高唐後魏置南清河郡,後齊郡廢。

    經城後齊廢,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府城縣,大業初省入焉。

    宗城舊曰廣宗,仁壽元年改。

    博平開皇六年置靈縣,大業初省入。

    茌平後齊廢,開皇初複。

     魏郡後魏置相州,東魏改曰司州牧。

    後周又改曰相州,置六府。

    宣政初府移洛,以置總管府,未幾,府廢。

    統縣十一,戶十二萬二百二十七。

     安陽周大象初,置相州及魏郡,因改名鄴,開皇初郡廢,十年複,名安陽,分置相縣,鄴還複舊。

    大業初廢相入焉,置魏郡有韓陵山。

    鄴東魏都。

    後周平齊,置相州。

    大象初縣随州徙安陽,此改為靈芝縣。

    開皇十年又改焉。

    臨漳東魏置。

    成安後齊置。

    靈泉後周置。

    有龍山。

    堯城開皇十年置,名長樂,十八年改焉。

    洹水後周置。

    滏陽後周置。

    開皇十年置慈州,大業初州廢。

    臨水有慈石山、鼓山、滏山。

    林慮後魏置林慮郡,後齊郡廢,後又置。

    開皇初郡廢,又分置淇陽縣。

    十六年置岩州。

      大業初州廢,又廢淇陽入焉。

    有林慮谼、仙人台、洹水。

    臨淇東魏置,尋廢,開皇十六年複。

    有淇水。

     汲郡東魏置義州,後周為衛州。

    統縣八,戶十一萬一千七百二十一。

      衛舊曰朝歌,置汲郡。

    後周又分置修武郡。

    開皇初郡并廢,十六年又置清淇縣。

      大業初置汲郡,改朝歌縣曰衛,廢清淇入焉。

    有朝陽山、同山。

    有纣朝歌城、比幹墓。

    汲東魏僑置七郡十八縣。

    後齊省,以置伍城郡,後周廢為伍城縣,開皇六年改焉。

    隋興開皇六年置。

    後析置陽源縣,大業初并入焉。

    有倉岩山。

    黎陽後魏置黎陽郡,後置黎州。

    開皇初州郡并廢。

    十六年又置黎州,大業初,罷。

    有倉。

    有關官。

     有大伾山、枉人山。

    内黃舊廢,開皇六年置。

    十六年分置繁陽縣,大業初廢入。

    湯陰舊廢,開皇六年又置。

    有博望岡。

    臨河開皇六年置。

    澶水開皇十六年置。

      河内郡舊置懷州。

    統縣十,戶十三萬三千六百六。

     河内舊曰野王,置河内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縣改焉。

    有轵縣,大業初廢入,尋置郡。

    有大行,有丹水。

    有絺城。

    溫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古溫城。

    濟源開皇十六年置。

    舊有沁水縣,後齊廢入。

    有孔山、母山。

    有濟水、濝水、古原城。

    河陽,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有盟津。

    有古河陽城治。

    安昌舊曰州縣,置武德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為邢丘。

    大業初改名安昌,又廢懷縣入焉。

    舊有平高縣,後齊廢。

     王屋舊曰長平,後周改焉,後又置懷州。

    及平齊,廢州置王屋郡。

    開皇初郡廢。

    有王屋山、齊子嶺。

    有轵關。

    獲嘉後周置修武郡,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殷州,大業初州廢。

    新鄉開皇初年置。

    有關官。

    舊有獲嘉縣,後齊廢。

    修武後魏置修武,後齊并入焉。

    開皇十六年析置武陟,大業初并入焉。

    又有東魏廣甯郡,後周廢。

    共城舊曰共,後齊廢。

    開皇六年複署,曰共城。

    有共山、白鹿山。

     長平郡舊曰建州。

    開皇初改為澤州。

    統縣六,戶五萬四千九百一十三。

     丹川舊曰高都。

    後齊置長平、高都二郡,後周并為高平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丹川,大業初置長平郡。

    有太行山。

    沁水舊置廣甯郡。

    後齊郡廢,縣改為永甯。

    開皇十八年改焉。

    有輔山。

    端氏後魏置安平郡,開皇初郡廢。

    有巨峻山、秦川水。

    濩澤有嶕峣山,濩澤山。

    高平舊曰平高,齊末改焉,又并玄氏縣入焉。

    有關官。

      陵川開皇十六年置。

     上黨郡後周置潞州。

    統縣十,戶十二萬五千五十七。

     上黨舊置上黨郡,開皇初郡廢。

    有壺關縣。

    大業初複置郡,廢壺關入焉。

    有羊頭山、抱犢山。

    長子後齊廢。

    開皇九年置,曰寄氏縣。

    十八年改為長子。

    舊有屯留、樂陽二縣,後齊廢。

    有濁漳水、堯水。

    潞城開皇十六年置。

    有黃阜山。

    屯留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襄垣舊置襄垣郡,後齊郡廢。

    後周置韓州,大業初州廢。

    有鹿台山。

     黎城後魏以潞縣被誅遺人置,十八年改名黎城。

    有積布山、松門嶺。

    涉後魏廢,開皇十八年複。

    有崇山。

    鄉石勒置武鄉郡,後魏去武字。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榆社縣,大業初廢。

    又有後魏南垣州,尋改豐州,後周廢。

    銅鞮有舊涅縣,後魏改為陽城。

    開皇十八年改為甲水,大業初省入。

    有銅鞮水。

    沁源後魏置縣及義甯郡,開皇初廢。

    十六年置沁州。

    又義甯縣十八年改為和川。

    大業初州廢,又廢和川縣入。

     河東郡後魏曰秦州,後周改曰蒲州。

    統縣十,戶十五萬七千七十八。

     河東舊曰蒲坂縣,置河東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析置河東縣。

    大業初置河東郡,并蒲坂入。

    有酒官。

    有首山。

    有妫、汭水。

    桑泉開皇十六年置。

    有三疑山。

    汾陰舊置汾陰郡,開皇初郡廢。

    有龍門山。

    龍門後魏置,并置龍門郡。

    開皇初郡廢。

     芮城舊置,曰安戎。

    後周改焉,又置永樂郡,後省入焉。

    有關官。

    安邑開皇十六年置虞州,大業初州廢。

    有鹽池、銀冶。

    夏舊置安邑郡,開皇初郡廢。

    有巫鹹山、稷山、虞坂。

    河北舊置河北郡,開皇初郡廢。

    有關官。

    有砥柱山。

    有傅岩。

    猗氏西魏改曰桑泉,後周複焉。

    虞鄉後魏曰安定,西魏改曰南解,又改曰綏化,又曰虞鄉。

     有石錐山、百梯山、百徑山。

     绛郡後魏置東雍州,後周改曰绛州。

    統縣八,戶七萬一千八百七十六。

     正平舊曰臨汾,置正平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大業初置绛郡。

    又有後魏南绛郡,後周廢郡,又并南绛縣入小鄉縣。

    開皇十八年改曰汾東,大業初省入焉。

    翼城後魏置,曰北绛縣,并置北绛郡。

    後齊廢新安縣,并南绛郡入焉。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翼城。

    有烏嶺山、東泾山。

    有浍水。

    绛舊置绛郡,開皇初郡廢。

     後周置晉州,建德五年廢。

    曲沃後周置,建德六年廢。

    有绛山、橋山。

    稷山後魏曰高涼,開皇十八年改焉。

    有後魏龍門郡,開皇初廢。

    又有後周勳州,置總管,後改曰绛州,開皇初移。

    聞喜有景山。

    有董澤陂。

    垣後魏置邵郡及白水縣。

    後周置邵州,改白水為亳城。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州廢,縣改為垣縣,又省後魏所置清廉縣及後周所置蒲原縣入焉。

    有黑山。

    太平後魏置,後齊省臨汾縣入焉。

    有關官。

     文城郡東魏置南汾州,後周改為汾州,後齊為西汾州。

    後周平齊,置總管府。

     開皇四年府廢,十六年改為耿州,後複為汾州。

    統縣四,戶二萬二千三百。

     吉昌後魏曰定陽縣,并置定陽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大業初,置文城郡。

    有風山。

    文城後魏置。

    有石門山。

    伍城後魏置,曰刑軍縣,後改為伍城,後又置伍城郡。

    開皇初郡廢,又廢後魏平昌縣入焉。

    大業初又廢大甯縣入焉。

    昌甯後魏置,并内陽郡。

    開皇初郡廢。

    有壺口山,崿山。

     臨汾郡後魏置唐州,改曰晉州。

    後周置總管府,開皇初府廢。

    統縣七,戶七萬一千八百七十四。

     臨汾後魏曰平陽,并置平陽郡。

    開皇初改郡為平河,改縣為臨汾,尋郡廢。

    又有東魏西河、敷城、伍城、北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