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關燈
小
中
大
、定陽等五郡,後周廢為西河、定陽二郡。
開皇初郡并廢。
又有後魏永安縣,開皇初改為西河,大業初省。
又有舊襄城縣,後齊省。
有姑射山。
襄陵後魏太武禽赫連昌,乃分置禽昌縣。
齊并襄陵入禽昌縣。
大業初又改為襄陵。
冀氏後魏置冀氏郡,領冀氏、合陽二縣。
後齊郡廢,又廢合陽入焉。
楊霍邑後魏曰永安,并置永安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汾州,十八年改為呂州,縣曰霍邑。
大業初州廢。
有霍山。
有彘水。
汾西後魏曰臨汾,并置汾西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為汾西。
又有後周新城縣,開皇十年省入。
嶽陽後魏置,曰安澤。
大業初改焉。
龍泉郡後周置汾州。
開皇四年置西汾州總管,五年改為隰州總管。
大業初府廢。
統縣五,戶二萬五千八百三十。
隰川後周置縣,初曰長壽,又置龍泉郡。
開皇初郡廢,縣改曰隰川。
大業初置郡。
永和後周置,曰臨河縣及臨河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關官。
樓山後周置,曰歸化。
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有北石樓山,有孔山。
石樓舊置吐京郡及吐京縣,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
蒲後周置,有伍城郡及石城郡及石城縣,周末并廢。
又有後魏平昌縣,開皇中改曰蒲川,大業初廢入焉。
西河郡後魏置汾州,後齊置南朔州,後周改曰介州。
統縣六,戶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一。
隰城舊置西河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
有隐泉山。
介休後魏置定陽郡、平昌縣。
後周改郡曰介休,以介休縣入焉。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曰介休。
永安有雀鼠谷。
平遙開皇十六年析置清世縣,大業初廢入焉。
又後魏置蔚州,後周廢。
有鹿台山。
靈石開皇十年置。
有介山,有靖岩山。
綿上開皇十六年置。
有沁水。
離石郡後齊置西汾州,後周改為石州。
統縣五,戶二萬四千八十一。
離石後齊曰昌化縣,置懷政郡。
後周改曰離石郡及縣,又置甯鄉縣。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置郡,并甯鄉入焉。
修化後周置,曰窟胡,并置窟胡郡。
開皇初郡廢,後縣改為修化。
又後周置盧山縣,大業初并入焉。
有伏盧山。
定胡後周置,及置定胡郡。
開皇初郡廢。
有關官。
平夷後周置。
太和後周置,曰烏突,及置烏突郡。
開皇初郡廢,縣尋改焉。
有湫水。
雁門郡後周置肆州。
開皇五年改為代州,置總管府。
大業初府廢。
統縣五,戶四萬二千五百二。
雁門舊曰廣武,置雁門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曰雁門。
大業初置雁門郡。
有關官。
有長城。
有摐頭山,有夏屋山。
繁畤後魏置,并置繁畤郡。
後周郡縣并廢。
開皇十八年複置縣。
有東魏武州及吐京、齊、新安三郡,寄在城中。
後齊改為北靈州,尋廢。
有長城、滹沱水、泒水、唐山。
崞後魏置,曰石城縣。
東魏置廓州。
有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寄山城。
後齊廢郡。
改為北顯州。
後周廢。
開皇十年改縣曰平寇。
大業初改為崞縣。
又有雲中城,東魏僑置恆州,尋廢。
有無京山、崞山。
有土城。
五台舊曰慮虎,久廢。
後魏置,曰驢夷。
大業初改焉。
有五台山。
靈丘後魏置靈丘郡,後齊省莎泉縣入焉。
後周置蔚州,又立大昌縣。
開皇初郡廢,縣并入焉。
大業初州廢。
馬邑郡舊置朔州。
開皇初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
統縣四,戶四千六百七十四。
善陽後齊置,縣曰招遠,郡曰廣安。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縣改曰善陽,置代郡,尋曰馬邑。
又有後魏桑乾郡,後齊以置朔州及廣甯郡。
後周郡廢,大業初州廢。
神武後魏置神武郡,後齊改曰太平,後周罷郡。
有桑乾水。
雲内後魏立平齊郡,尋廢。
後齊改曰太平縣,後周改曰雲中,開皇初改曰雲内。
有後魏都,置司州,又有後齊安遠、臨塞、威遠、臨陽等郡屬北恆州,後周并廢。
有純真山、白登山、武周山。
有濕水。
開陽舊曰長甯,後齊置齊德、長甯二郡。
後周廢齊德郡。
開皇初郡廢,十九年縣改曰開陽。
定襄郡開皇五年置雲州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
統縣一,戶三百七十四。
大利大業初置,帶郡。
有長城。
有陰山。
有紫河。
樓煩郡大業四年置。
統縣三,戶二萬四千四百二十七。
靜樂舊曰岢岚。
開皇十八年改為汾源,大業四年改焉。
有長城。
有汾陽宮。
有關官。
有管涔山、天池、汾水。
臨泉後齊置,曰蔚汾。
大業四年改焉。
秀容舊置肆州,後齊又置平寇縣。
後周州徙雁門。
開皇初置新興郡、銅川縣。
郡尋廢。
十年廢平寇縣。
十八年置忻州,大業初州廢,又廢銅川。
有程侯山、系舟山。
有岚水。
太原郡後齊并州,置省,立别宮。
後周置并州六府,後置總管,廢六府。
開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九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府廢。
統縣十五,戶十七萬五千三。
晉陽後齊置,曰龍山。
帶太原郡。
開皇初郡廢,十年改縣曰晉陽,十六年又置清源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龍山、蒙山。
太原舊曰晉陽,帶郡。
開皇十年分置陽真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晉陽宮。
有晉水。
交城開皇十六年置。
汾陽舊曰陽曲。
開皇六年改為陽直,十六年又改名焉,複分置孟縣,大業初廢。
有摩笄山文水舊曰受陽,開皇十年改焉。
有文水、泌水。
祁後齊廢,開皇中複。
壽陽開皇十年改州南受陽縣為文水,分州東故壽陽置壽陽。
有甗岩。
榆次後齊曰中都,開皇中改焉。
太谷舊曰陽邑,開皇十八年改焉。
樂平舊置樂平郡,開皇初廢郡。
十六年分置遼州及東山縣,大業初廢州及東山縣。
有臯洛山。
有清漳水。
和順舊曰梁榆,開皇十年改。
有九京山。
遼山後魏曰遼陽,後齊省。
開皇十年置,改名焉。
十六年屬遼州,并置交漳縣。
大業初廢州,并罷交漳入焉。
有萁??水。
平城開皇十六年置。
有塗水。
石艾有蒙山。
孟開皇十六年置,曰原仇,大業初改焉。
有白鹿山。
襄國郡開皇十六年置邢州。
統縣七,戶十萬五千八百七十三。
龍岡舊曰襄國,開皇九年改名焉。
十六年又置青山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黑山。
有幹水。
南和舊置北廣平郡,後齊省入廣平郡,後周分置南和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任縣,大業初廢入。
平鄉沙河開皇十六置。
有罄山。
钜鹿後齊廢,開皇六年置南栾縣,後廢入焉。
内丘有幹言山。
柏仁有鵲山。
武安郡後周置洛州。
統縣八,戶十一萬八千五百九十五。
永年舊曰廣平,置廣平郡,後齊廢北廣平郡及曲梁、廣平二縣入。
開皇初郡廢,複置廣平,後改曰雞澤。
仁壽元年改廣平為永年。
大業初置武安郡,又并雞澤縣入。
肥鄉東魏省,開皇十年複。
清漳開皇十六年置。
平恩洺水舊曰斥漳,後齊省入平恩。
開皇六年分置曲周,大業初廢入焉。
武安開皇十年分置陽邑縣,大業初廢入焉。
有榆溪,有阏與山,有浸水。
邯鄲東魏廢。
開皇十六年複置陟鄉,大業初省入焉。
臨洺舊曰易陽。
後齊廢入襄國縣,置襄國郡。
後周改為易陽縣,别置襄國縣。
開皇六年改易陽為邯鄲,十年改邯鄲為臨洺。
開皇初郡廢。
有紫山、狗山、塔山。
趙郡開皇十六年置栾州,大業三年改為趙州。
統縣十一,戶十四萬八千一百五十六。
平棘舊置趙郡,開皇初省。
有宋子縣,後齊廢。
大業初置趙郡,廢宋子縣入焉。
高邑贊皇開皇十六年置。
有孔子嶺,有白溝。
元氏舊縣,後齊廢,開皇六年置。
大業初置趙郡,廢宋子縣入焉。
高邑贊皇開皇十六年置。
有孔子嶺,有白溝。
元氏舊縣,後齊廢,開皇六年置。
十六年分置靈山縣,大業初廢入焉。
有靈山。
Y陶舊曰Y遙,開皇六年改為“陶”。
栾城舊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大陸舊曰廣阿,置殷州及南钜鹿郡。
後改為南趙郡,改州為趙州。
開皇十六年分置栾州,仁壽元年改為象城。
大業初州廢,縣改為大陸。
又開皇十六年所置大陸縣,亦廢入焉。
柏鄉開皇十六年置。
有?宣?務山。
房子舊縣,後齊省,開皇六年複。
有贊皇山。
有彭水。
?城後齊廢下曲陽入焉。
改為高城縣,置钜鹿郡。
開皇初郡廢。
十年置廉州,十八年改為?城縣,大業初州廢。
又開皇十六年置柏鄉縣,亦廢入焉。
鼓城舊曰曲陽,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分置昔陽縣,十八年改為鼓城。
十六年又置廉平縣,大業初并入。
恆山郡後周置恆州。
統縣八,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十一。
真定舊置常山郡,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分置常山縣。
大業初置恆山郡,省常山入焉。
滋陽開皇六年置。
十六年又置王亭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大茂山、歲山。
行唐石邑舊縣,後齊改曰井陉,開皇六年改焉。
十六年析置鹿泉縣,大業初并入。
有封龍山、抱犢山。
九門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大業初,又并新市縣入焉。
有許春壘。
井陉後齊廢石邑,以置井陉。
開皇六年複石邑縣,分置井陉。
十六年于井陉置井州,及置葦澤縣。
大業初廢州,并廢葦澤縣及蒲吾縣入焉。
房山開皇十六年置。
靈壽後周置蒲吾郡,開皇初郡廢。
博陵郡舊置定州。
後周置總管府,尋罷。
統縣十,戶十萬二千八百一十七。
鮮虞舊曰盧奴,置鮮虞郡。
後齊廢盧奴入安喜。
開皇初廢郡,以置鮮虞縣。
大業初置博陵郡,又廢安喜入焉。
有盧水。
北平舊置北平郡。
後齊郡廢,又并望都、蒲陰二縣來入。
開皇六年又置望都,大業初又廢。
有都山、伊祁山。
有濡水。
唐舊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有堯山、郎山、中山。
恆陽舊曰上曲陽,後齊去上字。
開皇六年改為石邑,七年改曰恆陽。
有恆山,有恆陽溪,有範水。
新樂開皇十六年置。
有黃山。
隋昌後魏曰魏昌,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複,仍改焉。
毋極義豐開皇六年置。
舊有安國縣,後齊廢。
深澤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安平後齊置博陵郡,開皇初廢。
十六年置深州,大業初州廢。
河間郡舊置瀛州。
統縣十三,戶十七萬三
開皇初郡并廢。
又有後魏永安縣,開皇初改為西河,大業初省。
又有舊襄城縣,後齊省。
有姑射山。
襄陵後魏太武禽赫連昌,乃分置禽昌縣。
齊并襄陵入禽昌縣。
大業初又改為襄陵。
冀氏後魏置冀氏郡,領冀氏、合陽二縣。
後齊郡廢,又廢合陽入焉。
楊霍邑後魏曰永安,并置永安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汾州,十八年改為呂州,縣曰霍邑。
大業初州廢。
有霍山。
有彘水。
汾西後魏曰臨汾,并置汾西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為汾西。
又有後周新城縣,開皇十年省入。
嶽陽後魏置,曰安澤。
大業初改焉。
龍泉郡後周置汾州。
開皇四年置西汾州總管,五年改為隰州總管。
大業初府廢。
統縣五,戶二萬五千八百三十。
隰川後周置縣,初曰長壽,又置龍泉郡。
開皇初郡廢,縣改曰隰川。
大業初置郡。
永和後周置,曰臨河縣及臨河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關官。
樓山後周置,曰歸化。
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有北石樓山,有孔山。
石樓舊置吐京郡及吐京縣,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
蒲後周置,有伍城郡及石城郡及石城縣,周末并廢。
又有後魏平昌縣,開皇中改曰蒲川,大業初廢入焉。
西河郡後魏置汾州,後齊置南朔州,後周改曰介州。
統縣六,戶六萬七千三百五十一。
隰城舊置西河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
有隐泉山。
介休後魏置定陽郡、平昌縣。
後周改郡曰介休,以介休縣入焉。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曰介休。
永安有雀鼠谷。
平遙開皇十六年析置清世縣,大業初廢入焉。
又後魏置蔚州,後周廢。
有鹿台山。
靈石開皇十年置。
有介山,有靖岩山。
綿上開皇十六年置。
有沁水。
離石郡後齊置西汾州,後周改為石州。
統縣五,戶二萬四千八十一。
離石後齊曰昌化縣,置懷政郡。
後周改曰離石郡及縣,又置甯鄉縣。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置郡,并甯鄉入焉。
修化後周置,曰窟胡,并置窟胡郡。
開皇初郡廢,後縣改為修化。
又後周置盧山縣,大業初并入焉。
有伏盧山。
定胡後周置,及置定胡郡。
開皇初郡廢。
有關官。
平夷後周置。
太和後周置,曰烏突,及置烏突郡。
開皇初郡廢,縣尋改焉。
有湫水。
雁門郡後周置肆州。
開皇五年改為代州,置總管府。
大業初府廢。
統縣五,戶四萬二千五百二。
雁門舊曰廣武,置雁門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曰雁門。
大業初置雁門郡。
有關官。
有長城。
有摐頭山,有夏屋山。
繁畤後魏置,并置繁畤郡。
後周郡縣并廢。
開皇十八年複置縣。
有東魏武州及吐京、齊、新安三郡,寄在城中。
後齊改為北靈州,尋廢。
有長城、滹沱水、泒水、唐山。
崞後魏置,曰石城縣。
東魏置廓州。
有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寄山城。
後齊廢郡。
改為北顯州。
後周廢。
開皇十年改縣曰平寇。
大業初改為崞縣。
又有雲中城,東魏僑置恆州,尋廢。
有無京山、崞山。
有土城。
五台舊曰慮虎,久廢。
後魏置,曰驢夷。
大業初改焉。
有五台山。
靈丘後魏置靈丘郡,後齊省莎泉縣入焉。
後周置蔚州,又立大昌縣。
開皇初郡廢,縣并入焉。
大業初州廢。
馬邑郡舊置朔州。
開皇初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
統縣四,戶四千六百七十四。
善陽後齊置,縣曰招遠,郡曰廣安。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縣改曰善陽,置代郡,尋曰馬邑。
又有後魏桑乾郡,後齊以置朔州及廣甯郡。
後周郡廢,大業初州廢。
神武後魏置神武郡,後齊改曰太平,後周罷郡。
有桑乾水。
雲内後魏立平齊郡,尋廢。
後齊改曰太平縣,後周改曰雲中,開皇初改曰雲内。
有後魏都,置司州,又有後齊安遠、臨塞、威遠、臨陽等郡屬北恆州,後周并廢。
有純真山、白登山、武周山。
有濕水。
開陽舊曰長甯,後齊置齊德、長甯二郡。
後周廢齊德郡。
開皇初郡廢,十九年縣改曰開陽。
定襄郡開皇五年置雲州總管府,大業元年府廢。
統縣一,戶三百七十四。
大利大業初置,帶郡。
有長城。
有陰山。
有紫河。
樓煩郡大業四年置。
統縣三,戶二萬四千四百二十七。
靜樂舊曰岢岚。
開皇十八年改為汾源,大業四年改焉。
有長城。
有汾陽宮。
有關官。
有管涔山、天池、汾水。
臨泉後齊置,曰蔚汾。
大業四年改焉。
秀容舊置肆州,後齊又置平寇縣。
後周州徙雁門。
開皇初置新興郡、銅川縣。
郡尋廢。
十年廢平寇縣。
十八年置忻州,大業初州廢,又廢銅川。
有程侯山、系舟山。
有岚水。
太原郡後齊并州,置省,立别宮。
後周置并州六府,後置總管,廢六府。
開皇二年置河北道行台,九年改為總管府,大業初府廢。
統縣十五,戶十七萬五千三。
晉陽後齊置,曰龍山。
帶太原郡。
開皇初郡廢,十年改縣曰晉陽,十六年又置清源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龍山、蒙山。
太原舊曰晉陽,帶郡。
開皇十年分置陽真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晉陽宮。
有晉水。
交城開皇十六年置。
汾陽舊曰陽曲。
開皇六年改為陽直,十六年又改名焉,複分置孟縣,大業初廢。
有摩笄山文水舊曰受陽,開皇十年改焉。
有文水、泌水。
祁後齊廢,開皇中複。
壽陽開皇十年改州南受陽縣為文水,分州東故壽陽置壽陽。
有甗岩。
榆次後齊曰中都,開皇中改焉。
太谷舊曰陽邑,開皇十八年改焉。
樂平舊置樂平郡,開皇初廢郡。
十六年分置遼州及東山縣,大業初廢州及東山縣。
有臯洛山。
有清漳水。
和順舊曰梁榆,開皇十年改。
有九京山。
遼山後魏曰遼陽,後齊省。
開皇十年置,改名焉。
十六年屬遼州,并置交漳縣。
大業初廢州,并罷交漳入焉。
有萁??水。
平城開皇十六年置。
有塗水。
石艾有蒙山。
孟開皇十六年置,曰原仇,大業初改焉。
有白鹿山。
襄國郡開皇十六年置邢州。
統縣七,戶十萬五千八百七十三。
龍岡舊曰襄國,開皇九年改名焉。
十六年又置青山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黑山。
有幹水。
南和舊置北廣平郡,後齊省入廣平郡,後周分置南和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任縣,大業初廢入。
平鄉沙河開皇十六置。
有罄山。
钜鹿後齊廢,開皇六年置南栾縣,後廢入焉。
内丘有幹言山。
柏仁有鵲山。
武安郡後周置洛州。
統縣八,戶十一萬八千五百九十五。
永年舊曰廣平,置廣平郡,後齊廢北廣平郡及曲梁、廣平二縣入。
開皇初郡廢,複置廣平,後改曰雞澤。
仁壽元年改廣平為永年。
大業初置武安郡,又并雞澤縣入。
肥鄉東魏省,開皇十年複。
清漳開皇十六年置。
平恩洺水舊曰斥漳,後齊省入平恩。
開皇六年分置曲周,大業初廢入焉。
武安開皇十年分置陽邑縣,大業初廢入焉。
有榆溪,有阏與山,有浸水。
邯鄲東魏廢。
開皇十六年複置陟鄉,大業初省入焉。
臨洺舊曰易陽。
後齊廢入襄國縣,置襄國郡。
後周改為易陽縣,别置襄國縣。
開皇六年改易陽為邯鄲,十年改邯鄲為臨洺。
開皇初郡廢。
有紫山、狗山、塔山。
趙郡開皇十六年置栾州,大業三年改為趙州。
統縣十一,戶十四萬八千一百五十六。
平棘舊置趙郡,開皇初省。
有宋子縣,後齊廢。
大業初置趙郡,廢宋子縣入焉。
高邑贊皇開皇十六年置。
有孔子嶺,有白溝。
元氏舊縣,後齊廢,開皇六年置。
大業初置趙郡,廢宋子縣入焉。
高邑贊皇開皇十六年置。
有孔子嶺,有白溝。
元氏舊縣,後齊廢,開皇六年置。
十六年分置靈山縣,大業初廢入焉。
有靈山。
Y陶舊曰Y遙,開皇六年改為“陶”。
栾城舊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大陸舊曰廣阿,置殷州及南钜鹿郡。
後改為南趙郡,改州為趙州。
開皇十六年分置栾州,仁壽元年改為象城。
大業初州廢,縣改為大陸。
又開皇十六年所置大陸縣,亦廢入焉。
柏鄉開皇十六年置。
有?宣?務山。
房子舊縣,後齊省,開皇六年複。
有贊皇山。
有彭水。
?城後齊廢下曲陽入焉。
改為高城縣,置钜鹿郡。
開皇初郡廢。
十年置廉州,十八年改為?城縣,大業初州廢。
又開皇十六年置柏鄉縣,亦廢入焉。
鼓城舊曰曲陽,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分置昔陽縣,十八年改為鼓城。
十六年又置廉平縣,大業初并入。
恆山郡後周置恆州。
統縣八,戶十七萬七千五百七十一。
真定舊置常山郡,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分置常山縣。
大業初置恆山郡,省常山入焉。
滋陽開皇六年置。
十六年又置王亭縣,大業初省入焉。
有大茂山、歲山。
行唐石邑舊縣,後齊改曰井陉,開皇六年改焉。
十六年析置鹿泉縣,大業初并入。
有封龍山、抱犢山。
九門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大業初,又并新市縣入焉。
有許春壘。
井陉後齊廢石邑,以置井陉。
開皇六年複石邑縣,分置井陉。
十六年于井陉置井州,及置葦澤縣。
大業初廢州,并廢葦澤縣及蒲吾縣入焉。
房山開皇十六年置。
靈壽後周置蒲吾郡,開皇初郡廢。
博陵郡舊置定州。
後周置總管府,尋罷。
統縣十,戶十萬二千八百一十七。
鮮虞舊曰盧奴,置鮮虞郡。
後齊廢盧奴入安喜。
開皇初廢郡,以置鮮虞縣。
大業初置博陵郡,又廢安喜入焉。
有盧水。
北平舊置北平郡。
後齊郡廢,又并望都、蒲陰二縣來入。
開皇六年又置望都,大業初又廢。
有都山、伊祁山。
有濡水。
唐舊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有堯山、郎山、中山。
恆陽舊曰上曲陽,後齊去上字。
開皇六年改為石邑,七年改曰恆陽。
有恆山,有恆陽溪,有範水。
新樂開皇十六年置。
有黃山。
隋昌後魏曰魏昌,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複,仍改焉。
毋極義豐開皇六年置。
舊有安國縣,後齊廢。
深澤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安平後齊置博陵郡,開皇初廢。
十六年置深州,大業初州廢。
河間郡舊置瀛州。
統縣十三,戶十七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