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關燈
後周又置威州,後又廢。

    吳房故曰遂甯,後齊省綏義縣入焉。

    大業初改曰吳房。

    西平後魏置襄城郡,後齊改郡曰文城,開皇初郡廢。

    又有故武陽縣,十八年改曰吳房,大業初省。

    又有故洧州、灊州,并後齊置,開皇初皆廢。

     淮陽郡開皇十六年置陳州。

    統縣十,戶十二萬七千一百四。

     宛丘後魏曰項,置陳郡。

    開皇初縣改名宛丘,尋廢郡,後析置臨蔡縣。

    大業初置淮陽郡,并臨蔡縣入焉。

    又後魏置南陽郡,東魏廢。

    西華舊曰長平,開皇十八年改曰鴻溝。

    大業初改焉。

    有舊長平縣,後齊廢。

    溵水開皇十六年置,又有後魏汝陽郡及縣,後齊郡廢,大業初縣廢。

    撫樂開皇十六年置。

    有渦水。

    太康舊曰陽夏,并置淮陽郡。

    開皇初郡廢,七年更名太康。

    有窪水。

    鹿邑舊曰武平,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項城東魏置揚州及丹陽郡、秣陵縣,梁改曰殷州,東魏又改曰北揚州,後齊改曰信州,後周改曰陳州。

    開皇初改秣陵為項縣。

    十六年分置沈州,大業初州廢,又有項城郡,開皇初分立陳郡,三年并廢。

    南頓舊置南頓郡。

    後齊廢郡及平鄉縣入,改曰和城。

    大業初又改為南頓。

    開皇六年置。

    鲖陽後齊廢,開皇十一年複。

    又東魏置财州,後齊廢,以置包信縣。

    開皇初廢。

     汝陰郡舊置颍州。

    統縣五,戶六萬五千九百二十六。

     汝陰舊置汝陰郡,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複置。

    颍陽梁曰陳留,并置陳留郡及陳州。

    東魏廢州。

    開皇初廢郡,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鄭縣,後齊廢。

    清丘梁曰許昌,及置颍川郡。

    開皇初廢郡,十八年縣改名焉。

    颍上梁置下蔡郡,後齊廢郡。

    大業初縣改名焉。

    下蔡梁置汴郡,後齊郡廢。

    大業初縣改名焉。

    又梁置淮陽郡,後齊改曰颍川郡。

    開皇初郡廢。

     上洛郡。

    舊置洛州,後周改為商州。

    統縣五,戶一萬五百一十六。

     上洛舊置上洛郡,開皇初郡廢,大業初複置。

    有秦嶺山、熊耳山、洛水、丹水。

     商洛有關官。

    洛南舊曰拒陽,置拒陽郡。

    開皇初郡廢,縣改名焉。

    有玄扈山、陽虛山。

    豐陽後周置,開皇初并南陽縣入。

    有洵水、甲水。

    上津舊置北上洛郡,梁改為南洛州,西魏又改為上州,後周并漫川、開化二縣入,大業初廢州。

    有天柱山、诏及山、女思山。

     弘農郡大業三年置。

    統縣四,戶二萬七千四百六十六。

     弘農舊置西恆農郡,後周廢。

    大業初置弘農郡。

    又有石城郡、玉城縣,西魏并廢。

    有石堤山。

    盧氏後魏置漢安郡,西魏置義川郡。

    開皇初郡廢,州改為虢州。

    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有石扇山。

    長泉後魏曰南陝,西魏改焉。

    有松楊山、檀山。

    硃陽舊置硃陽郡,後周郡廢。

    有邑陽縣,開皇末改為邑川,大業初并入。

    有肺山,有湖水。

     淅陽郡西魏置淅州。

    統縣七,戶三萬七千二百五十。

     南鄉舊置南鄉郡,後周并龍泉、湖裡、白亭三縣入。

    又有左南鄉縣,并置左鄉郡。

    西魏改郡為秀山,改縣為安山。

    後周秀山郡廢。

    開皇初南鄉郡廢。

    大業初置淅陽郡,并安山縣入焉。

    有石墨山。

    内鄉舊曰西淅陽郡,西魏改為内鄉。

    後周廢,并淅川、石人二縣入焉。

    有淅水。

    丹水舊置丹川郡。

    後周郡廢,并茅城、倉陵、許昌三縣入。

    有胡保山。

    武當舊置武當郡。

    又僑置始平郡,後改為齊興郡。

    梁置興州,後周改為豐州。

    開皇初二郡并廢,改為均州。

    大業初州廢。

    有石階山、武當山。

    均陽梁置。

    安福梁置,曰廣福,并為郡。

    開皇初郡廢,仁壽初改焉。

    鄖鄉有防山。

     南陽郡舊置荊州。

    開皇初,改為鄧州。

    統縣八,戶七萬七千五百二十。

     穰帶郡。

    有白水。

    新野舊曰棘陽,置新野郡。

    又有漢廣郡,西魏改為黃岡郡。

     又有南棘陽縣,改為百甯縣。

    後周二郡并廢,并南棘縣入焉。

    開皇初更名新野。

    南陽舊曰上陌,置南陽郡。

    後周并宛縣入,更名上宛。

    開皇初郡廢,又改為南陽。

    課陽舊曰涅陽,開皇初改焉。

    有課水、涅水。

    順陽舊置順陽郡。

    西魏析置鄭縣,尋改為清鄉。

    後周又并順陽入清鄉。

    開皇初又改為順陽。

    冠軍菊潭舊曰郦,開皇初改焉。

    有東弘農郡,西魏改為武關,至是廢入。

    有梅溪、湍水。

    新城西魏改為臨湍,開皇初複名焉。

    有朝水。

     淯陽郡西魏置蒙州。

    仁壽中,改曰淯州。

    統縣三,戶一萬七千九百。

     武川帶郡。

    有雉衡山。

    有淯水、纻水、沣水。

    向城西魏置,又立雉陽郡。

    開皇初郡廢。

    方城西魏置,及置襄邑郡。

    開皇初廢。

    東魏又置建城郡及建城縣,後齊郡縣并廢。

    又有業縣,開皇末改為沣水,大業并入。

    有西唐山。

      淮安郡後魏置東荊州,西魏改為淮州。

    開皇五年又改為顯州。

    統縣七,戶四萬六千八百四十。

      比陽帶郡。

    後魏曰陽平,開皇七年改為饒良,大業初又改焉。

    又有後魏城陽縣,置殷州、城陽郡。

    開皇初郡并廢,其縣尋省。

    又有昭越縣,大業初改為同光,尋廢。

      又有東南陽郡,西魏改為南郭郡,後周廢。

    又有比陽故縣,置西郢州。

    西魏改為鴻州,後周廢為真昌郡。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縣廢。

    平氏舊置漢廣郡,開皇初郡廢。

      有淮水。

    真昌舊曰北平,開皇九年改焉。

    顯岡舊置舞陰郡,開皇初郡廢。

    臨舞東魏置,及置期城郡。

    開皇初郡廢。

    又有東舞陽縣,開皇十八年改為昆水,大業初廢。

     慈丘後魏曰江夏,并置江夏郡。

    開皇初郡廢,更置慈丘于其北境。

    後魏有鄭州、潘州、溱州及襄城、周康二郡,上蔡、青山、震山三縣,并開皇初廢。

    有比水。

    桐柏梁置,曰淮安,并立華州,又立上川郡。

    西魏改州為淮州,後改為純州,尋廢。

    開皇初郡廢,更名縣曰桐柏。

    又梁置西義陽郡,西魏置淮陽郡及輔州,後周州郡并廢,又置淮南縣。

    開皇末改為油水,大業初廢。

    又有大義郡,後周置,開皇初廢。

    有桐柏山。

     豫州于《禹貢》為荊州之地。

    其在天官,自氐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于辰在卯,宋之分野,屬豫州。

    自柳九度至張十六度,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屬三河,則河南。

    準之星次,亦豫州之域。

    豫之言舒也,言禀平和之氣,性理安舒也。

     洛陽得土之中,賦貢所均,故周公作洛,此焉攸在。

    其俗尚商賈,機巧成俗。

    故《漢志》雲“周人之失,巧僞趨利,賤義貴财”,此亦自古然矣。

    荥陽古之鄭地,梁郡梁孝故都,邪僻傲蕩,舊傳其俗。

    今則好尚稼穑,重于禮文,其風皆變于古。

     谯郡、濟陰、襄城、颍川、汝南、淮陽、汝陰,其風頗同。

    南陽古帝鄉,搢紳所出,自三方鼎立,地處邊疆,戎馬所萃,失其舊俗。

    上洛、弘農,本與三輔同俗。

    自漢高發巴蜀之人,定三秦,遷巴之渠率七姓,居于商洛之地,由是風俗不改其壤。

    其人自巴來者,風俗猶同巴郡。

    淅陽、淯陽、亦頗同其俗雲。

     東郡開皇九年置杞州,十六年改為滑州,大業二年為兗州。

    統縣九,戶十二萬一千九百五。

     白馬舊置東郡,後齊并涼城縣入焉。

    大業初複置郡。

    靈昌開皇十六年置。

    衛南開皇十六年置,大業初廢西濮陽入焉。

    又有後魏平昌、長樂二縣,後齊并廢。

    濮陽開皇十六年分置昆吾縣,大業初入焉。

    封丘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匡城後齊曰長垣,開皇十六年改焉。

    胙城舊曰東燕,開皇十八年改焉。

    韋城開皇六年置,十六年分置長垣縣,大業初省入焉。

    離狐。

     東平郡後周置魯州,尋廢。

    開皇十年置郓州。

    統縣六,戶八萬六千九十。

     郓城後周置,曰清澤,又置高平郡。

    開皇初郡廢,改縣曰萬安。

    十八年改曰郓城。

    大業初置郡,并廪丘入焉。

    鄄城舊置濮陽郡,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濮州,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須昌開皇十六年置。

    有梁山。

    宿城後齊曰須昌,開皇十六年改焉。

    舊置東平郡,後齊并廢。

    雷澤舊曰城陽,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置,曰雷澤,又分置臨濮縣。

    大業初并入焉。

    有曆山、雷澤。

    钜野舊廢,開皇十六年複,又置乘丘縣,大業初廢入焉。

     濟北郡舊置濟州。

    統縣九,戶十萬五千六百六十。

     盧舊置郡,開皇初廢。

    六年分置濟北縣,大業初省入焉,尋置郡。

    有關官。

    有成回倉,有魚山、遊仙山。

    範後齊廢,開皇十六年置。

    陽谷開皇十六年置。

    東阿有浮山、?監山、狼水。

    平陰開皇十四年置,曰榆山,大業初改焉。

    長清開皇十四年置。

    又有東太原郡,後齊廢。

    濟北開皇十四年置,曰時平,大業初改焉。

    壽張肥城宋置濟北郡,後齊廢。

    後周置肥城郡,尋廢,又複。

    開皇初又廢。

     武陽郡後周魏置魏州。

    統縣十四,戶二十一萬三千三十五。

      貴鄉東魏置。

    又有平邑縣,後齊廢,開皇十六年又置。

    大業初置武陽郡,并省平邑縣入焉。

    有惬山。

    元城後齊廢。

    開皇六年複,又置馬陵縣,大業初廢入焉。

    有沙麓山。

    繁水舊曰昌樂,置昌樂郡。

    東魏郡廢,後周又置。

    舊有魏城縣,後齊廢。

     開皇初廢郡,六年置縣,曰繁水。

    大業初廢昌樂縣入焉。

    魏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十六年析置漳陰縣,大業初省入焉。

    莘舊曰陽平,後齊改曰樂平。

    開皇六年複曰陽平,八年改曰清邑,十六年置莘州。

    大業初州廢,改縣名莘,又廢莘亭縣入焉。

    後周置武陽郡焉,開皇初廢。

    頓丘後齊省,開皇六年置。

    又有舊陰安縣,後齊廢。

    觀城舊曰衛國,開皇六年改。

    臨黃後魏置,後齊省,開皇六年複,十六年分置河上縣,大業初省入焉。

    武陽後齊省,後周置。

    武水開皇十六年置。

    館陶舊置毛州,大業初州廢。

    又有舊陽平郡,開皇初廢。

    堂邑開皇六年置。

    冠氏開皇六年置。

    聊城舊置南冀州及平原郡,未幾,州廢。

    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博州,大業初州廢。

     渤海郡開皇六年置棣州,大業二年為滄州。

    統縣十,戶十二萬二千九百九。

     陽信帶郡。

    樂陵舊置樂陵郡,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分置鬲津縣,大業初廢入焉。

     滳河開皇十六置。

    又有後魏濕沃縣,後齊廢。

    有關官。

    厭次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蒲台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