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關燈
小
中
大
河南郡舊置洛州。
大業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東面三門,北曰上春,中曰建陽,南曰永通。
南面二門,東曰長夏,正南曰建國。
裡一百三,市三。
三年改為郡,置尹。
統縣十八,戶二十萬二千二百三十。
河南帶郡。
有關官。
有郏山。
有瀍水。
洛陽有漢已來舊都。
後魏置司州,東魏改曰洛州。
後周置東京六府、洛州總管。
開皇元年改六府,置東京尚書省。
其年廢東京尚書省。
二年廢總管,置河南道行台省。
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
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總監。
炀帝即位,廢省。
置河南縣,東魏遷鄴,改為宜遷縣。
後周複曰河南。
大業元年徙入新都。
又東魏置洛陽郡、河陰縣。
開皇初郡并廢,又析置伊川縣。
大業初河陰、伊川二縣并入焉。
阌鄉舊曰湖城,開皇十六年改焉。
有王澗、全鸠澗、秦山。
桃林開皇十六年置。
有上陽宮。
有淄水。
陝後魏置,及置陝州、恆農郡。
後周又置崤郡。
開皇初郡并廢。
大業初州廢,置弘農宮。
有常平倉、溫湯。
有砥柱。
熊耳後周置,有同軌郡。
開皇初郡廢。
又有後魏崤縣,大業初廢入。
有二崤。
有天柱山、大頭山、硖石山、谷水。
渑池後周置河南郡,大象中廢。
新安後周置中州及東垣縣,州尋廢。
開皇十六年置谷州,仁壽四年州廢,又廢新安入東垣。
大業初改名新安。
有冶官。
有騩山、強山、缺門山、孝水、澗水、金谷水。
偃師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有關官。
有河陽倉。
有都尉府。
有首陽山、郦山、乾脯山。
鞏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有興洛倉。
有九山,有天陵山、缑山、東首陽山。
宜陽後魏置宜陽郡,東魏置陽州,後周改曰熊州。
又複後魏置南渑池縣。
後周改曰昌洛。
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改昌洛曰洛水。
大業初廢熊州,省洛水入宜陽。
又東魏置金門郡,後周廢。
有福昌宮、金門山、女幾山、太陰山、嶕峣山。
壽安後魏置縣曰甘棠,仁壽四年改焉。
有顯仁宮。
有慈澗。
陸渾東魏置伊川郡,領南陸渾縣。
開皇初廢郡,改縣曰伏流。
大業初改曰陸渾。
又有東魏北荊州,後周改曰和州。
開皇初又改曰伊州。
大業初州廢。
又有東魏東亭縣,尋廢。
有方山、三塗山、孤山、陽山、王母澗。
伊阙舊曰新城,東魏置新城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伊阙山。
興泰大業初置。
有鹿歸山、石墨山、鐘山。
缑氏舊廢,東魏置。
開皇十六年廢,大業初又置。
有缑氏山、轘轅山、景山。
崇陽後魏置,曰颍陽。
東魏分置堙陽,後周廢颍陽入。
開皇六年改曰武林。
十八年改曰輪氏,大業元年改曰嵩陽。
又有東魏中川郡,後周廢。
有嵩高山、少室山、颍水。
陽城後魏置陽城郡,開皇初廢。
十六年置嵩州,仁壽四年廢。
又後魏置康城縣,仁壽四年廢入焉。
有箕山、偃月山、荊山、禹山、崤山。
荥陽郡舊鄭州。
開皇十六年置管州。
大業初複曰鄭州。
統縣十一,戶十六萬九百六十四。
管城舊曰中牟,東魏置廣武郡。
開皇初郡廢,改中牟曰内牟。
十六年析置管城。
十八年改内牟曰圃田入焉。
後魏置曲梁縣,後齊廢,有鄭水。
汜水舊曰成臯,即武牢也。
後魏置東中府,東魏置北豫州,後周置荥州。
開皇初曰鄭州,十八年改成臯曰汜水。
大業初置武牢都尉府。
有周山、天陵山。
荥澤開皇四年置,曰廣武。
仁壽元年改名焉。
原武開皇十六年置。
陽武圃田開皇十六年置,曰郏城。
大業初改焉。
浚儀東魏置梁州、陳留郡,後齊廢開封郡入,後周改曰汴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有通濟渠、蔡水。
酸棗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有關官。
新鄭後魏廢,開皇十六年複,大業初并宛陵縣入焉。
有關官。
有大騩山。
荥陽舊置荥陽郡。
後齊省卷、京二縣入,改曰成臯郡。
開皇初郡廢。
有京索水、梧桐澗。
開封東魏置郡,後齊廢。
梁郡開皇十六年置宋州。
統縣十三,戶十五萬五千四百七十七。
宋城舊曰睢陽,置梁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大業初又置郡。
又梁置北新安郡,尋廢。
雍丘後魏置陽夏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杞州。
大業初州廢。
襄邑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甯陵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虞城後魏曰蕭,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置,改名焉。
又後魏置沛郡,後齊廢。
谷熟後魏廢,開皇十六年複。
陳留後魏廢,開皇六年複。
十六年析置新裡縣,大業初廢入焉。
又有小黃縣,後齊廢入。
有睢水、渙水。
下邑後齊廢巳吾縣入焉。
考城後魏曰考陽,置北梁郡。
後齊郡縣并廢,為城安縣。
開皇十八年以重名,改曰考城。
楚丘後魏曰巳氏,置北谯郡。
後齊郡縣并廢。
開皇四年又置巳氏,六年改曰楚丘。
砀山後魏置,曰安陽。
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有砀山、魚山。
圉城舊曰圉,後齊廢,開皇六年複置,曰圉城。
有谷水。
柘城舊曰柘,久廢。
開皇十六年置,曰柘城。
谯郡後魏置南充州。
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亳州。
開皇元年府廢。
統縣六,戶七萬四千八百一十七。
谯舊曰小黃,置陳留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梅城縣。
大業三年,改小黃為谯縣,并梅城入焉。
酂舊廢,開皇十六年複。
舊有馬頭郡,後魏又置下邑縣,後齊并廢。
城父宋置,曰浚儀。
開皇十八年改焉。
谷陽後齊省,開皇六年複。
山桑後魏置渦州、渦陽縣,又置谯郡。
梁改渦州曰西徐州。
東魏改曰谯州。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改渦陽為肥水。
大業初州廢,改縣曰山桑。
又梁置北新安郡,東魏改置蒙郡。
後齊廢郡,置蒙縣,後又置郡。
開皇初郡廢。
又梁置陽夏郡,東魏廢。
臨渙後魏置臨渙郡,又别置丹城縣。
東魏析置白椫縣,後齊郡廢。
開皇元年丹城省,大業初白椫又省,并入焉。
有嵇山、龍岡。
濟陰郡後魏置西兗州,後周改曰曹州。
統縣九,戶十四萬九百四十八。
濟陰後魏置沛郡,後齊廢。
又開皇六年分置黃縣,十八年改為蒙澤,大業初廢入焉。
外黃後齊廢成安縣入。
又開皇十八年置首城縣,大業初廢入焉。
濟陽成武後齊置永昌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戴州。
大業初州廢。
冤句乘氏定陶單父後魏曰離狐,置北濟陰郡。
後齊郡縣并廢。
開皇六年更置,名單父。
金鄉開皇十六年分置昌邑縣,大業初并入。
襄城郡東魏置北荊州,後周改曰和州。
開皇初改為伊州,大業初改曰汝州。
統縣八,戶十萬五千九百一十七。
承休舊曰汝原,置汝北郡,後改曰汝陰郡。
後周郡廢。
大業初改縣曰承休,置襄城郡。
有黃水。
梁舊置汝北郡,後齊廢。
有濫泉。
郏城舊曰龍山。
東魏置順陽郡及南陽郡、南陽縣。
開皇初改龍山曰汝南,三年二郡并廢。
十八年改汝南曰輔城,南陽曰期城。
大業初改輔城曰郏城,廢期城入焉。
有關官,有大留山。
陽翟東魏置陽翟郡,開皇初郡廢。
有釣台。
有九山祠。
汝源汝南有後魏汝南郡及符壘縣,并後齊廢。
魯後魏置荊州,尋廢,立魯陽郡,後置魯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有和山、大義山。
犨城舊曰雉陽。
開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業初改名焉。
又有後周置武山郡,開皇初廢。
後魏置南陽縣、河山縣,大業初并廢入焉。
有應山。
颍川郡舊置颍州,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曰許州。
統縣十四,戶十九萬五千六百四十。
颍川舊曰長社,置穎川郡,後齊廢颍陰縣入,開皇初廢郡改縣焉。
又東魏置黃台縣,大業初廢入焉,置郡。
襄城舊置襄城郡,後周置汝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溵水。
汝墳後齊置漢廣郡,尋廢,有首山。
葉後齊置襄州。
後周廢襄州,置南襄城郡。
開皇初郡廢。
又東魏置定南郡,後周廢為定南縣。
大業初省入。
北舞舊置定陵郡,開皇初廢。
有百尺溝。
郾城開皇初置,十六年置道州,大業初州廢。
又後魏置颍川郡,後齊改為臨颍郡,開皇初郡廢。
又有邵陵縣,大業初廢。
有溵水。
繁昌臨颍尉氏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長葛開皇六年置。
許昌氵隐強開皇十六年置,曰陶城,大業初改焉。
扶溝鄢陵東魏置許昌郡,後齊廢縣。
開皇初郡廢,七年複鄢陵縣。
十六年置洧州,大業初州廢。
又開皇十六年置蔡陂縣,至是省入焉。
汝南郡後魏置豫州,東魏置行台。
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複曰豫州,及改洛州為豫州,此為溱州,又改曰蔡州。
統縣十一,戶十五萬二千七百八十五。
汝陽舊曰上蔡,置汝南郡。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置郡,改縣曰汝陽,并廢保城縣入焉。
有鴻郄陂。
城陽舊廢,梁置,又有義興縣。
後魏置城陽郡,梁置楚州,東魏置西楚州,後齊曰永州。
開皇九年,廢入純州。
十八年改義興為純義。
大業初州縣并廢入焉。
又梁置伍城郡,後齊廢。
有十丈山、大木山。
真陽舊置郢州。
東魏廢州,置義陽郡。
後齊廢郡入保城縣。
開皇十一年廢縣。
十六年置縣,曰真丘。
大業初改曰真陽。
又有白狗縣,梁置淮州。
後齊廢州,以置齊興郡,郡尋廢。
開皇初,改縣曰淮川,至是亦省入焉。
又有後魏安陽縣,後廢。
有汶水。
新息後魏置東豫州。
梁改曰西豫州。
又改曰淮州。
東魏複曰東豫州,後周改曰息州,大業初州廢。
又後魏置汝南郡,開皇初郡廢。
又梁置滇州,尋廢。
又梁置北光城郡,東魏廢,又有北新息縣,後齊廢。
褒信宋改曰包信。
大業初改複舊焉。
又梁置梁安郡,開皇初廢。
又有長陵郡,後齊廢為縣。
大業初又省縣焉。
上蔡後魏置,曰臨汝。
後齊廢。
開皇中置,曰武津。
大業初改名焉。
平輿舊廢,大業初改新蔡置焉。
有葛陂。
新蔡齊置北新蔡郡,魏曰新蔡郡,東魏置蔡州。
後齊廢州置廣甯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舒州及舒縣、廣甯縣。
仁壽元年改廣甯曰汝北。
大業初州廢,改汝北曰新蔡。
又後齊置永康縣,後改名曰澺水,至是及舒縣并廢入焉。
朗山舊曰安昌,置初安郡。
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又梁置除州,後魏廢,又齊置荊州,尋廢。
大業元年移都,改曰豫州。
東面三門,北曰上春,中曰建陽,南曰永通。
南面二門,東曰長夏,正南曰建國。
裡一百三,市三。
三年改為郡,置尹。
統縣十八,戶二十萬二千二百三十。
河南帶郡。
有關官。
有郏山。
有瀍水。
洛陽有漢已來舊都。
後魏置司州,東魏改曰洛州。
後周置東京六府、洛州總管。
開皇元年改六府,置東京尚書省。
其年廢東京尚書省。
二年廢總管,置河南道行台省。
三年廢行台,以洛州刺史領總監。
十四年于金墉城别置總監。
炀帝即位,廢省。
置河南縣,東魏遷鄴,改為宜遷縣。
後周複曰河南。
大業元年徙入新都。
又東魏置洛陽郡、河陰縣。
開皇初郡并廢,又析置伊川縣。
大業初河陰、伊川二縣并入焉。
阌鄉舊曰湖城,開皇十六年改焉。
有王澗、全鸠澗、秦山。
桃林開皇十六年置。
有上陽宮。
有淄水。
陝後魏置,及置陝州、恆農郡。
後周又置崤郡。
開皇初郡并廢。
大業初州廢,置弘農宮。
有常平倉、溫湯。
有砥柱。
熊耳後周置,有同軌郡。
開皇初郡廢。
又有後魏崤縣,大業初廢入。
有二崤。
有天柱山、大頭山、硖石山、谷水。
渑池後周置河南郡,大象中廢。
新安後周置中州及東垣縣,州尋廢。
開皇十六年置谷州,仁壽四年州廢,又廢新安入東垣。
大業初改名新安。
有冶官。
有騩山、強山、缺門山、孝水、澗水、金谷水。
偃師舊廢,開皇十六年置。
有關官。
有河陽倉。
有都尉府。
有首陽山、郦山、乾脯山。
鞏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有興洛倉。
有九山,有天陵山、缑山、東首陽山。
宜陽後魏置宜陽郡,東魏置陽州,後周改曰熊州。
又複後魏置南渑池縣。
後周改曰昌洛。
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改昌洛曰洛水。
大業初廢熊州,省洛水入宜陽。
又東魏置金門郡,後周廢。
有福昌宮、金門山、女幾山、太陰山、嶕峣山。
壽安後魏置縣曰甘棠,仁壽四年改焉。
有顯仁宮。
有慈澗。
陸渾東魏置伊川郡,領南陸渾縣。
開皇初廢郡,改縣曰伏流。
大業初改曰陸渾。
又有東魏北荊州,後周改曰和州。
開皇初又改曰伊州。
大業初州廢。
又有東魏東亭縣,尋廢。
有方山、三塗山、孤山、陽山、王母澗。
伊阙舊曰新城,東魏置新城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八年縣改名焉。
有伊阙山。
興泰大業初置。
有鹿歸山、石墨山、鐘山。
缑氏舊廢,東魏置。
開皇十六年廢,大業初又置。
有缑氏山、轘轅山、景山。
崇陽後魏置,曰颍陽。
東魏分置堙陽,後周廢颍陽入。
開皇六年改曰武林。
十八年改曰輪氏,大業元年改曰嵩陽。
又有東魏中川郡,後周廢。
有嵩高山、少室山、颍水。
陽城後魏置陽城郡,開皇初廢。
十六年置嵩州,仁壽四年廢。
又後魏置康城縣,仁壽四年廢入焉。
有箕山、偃月山、荊山、禹山、崤山。
荥陽郡舊鄭州。
開皇十六年置管州。
大業初複曰鄭州。
統縣十一,戶十六萬九百六十四。
管城舊曰中牟,東魏置廣武郡。
開皇初郡廢,改中牟曰内牟。
十六年析置管城。
十八年改内牟曰圃田入焉。
後魏置曲梁縣,後齊廢,有鄭水。
汜水舊曰成臯,即武牢也。
後魏置東中府,東魏置北豫州,後周置荥州。
開皇初曰鄭州,十八年改成臯曰汜水。
大業初置武牢都尉府。
有周山、天陵山。
荥澤開皇四年置,曰廣武。
仁壽元年改名焉。
原武開皇十六年置。
陽武圃田開皇十六年置,曰郏城。
大業初改焉。
浚儀東魏置梁州、陳留郡,後齊廢開封郡入,後周改曰汴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有通濟渠、蔡水。
酸棗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有關官。
新鄭後魏廢,開皇十六年複,大業初并宛陵縣入焉。
有關官。
有大騩山。
荥陽舊置荥陽郡。
後齊省卷、京二縣入,改曰成臯郡。
開皇初郡廢。
有京索水、梧桐澗。
開封東魏置郡,後齊廢。
梁郡開皇十六年置宋州。
統縣十三,戶十五萬五千四百七十七。
宋城舊曰睢陽,置梁郡。
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大業初又置郡。
又梁置北新安郡,尋廢。
雍丘後魏置陽夏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杞州。
大業初州廢。
襄邑後齊廢,開皇十六年複。
甯陵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虞城後魏曰蕭,後齊廢。
開皇十六年置,改名焉。
又後魏置沛郡,後齊廢。
谷熟後魏廢,開皇十六年複。
陳留後魏廢,開皇六年複。
十六年析置新裡縣,大業初廢入焉。
又有小黃縣,後齊廢入。
有睢水、渙水。
下邑後齊廢巳吾縣入焉。
考城後魏曰考陽,置北梁郡。
後齊郡縣并廢,為城安縣。
開皇十八年以重名,改曰考城。
楚丘後魏曰巳氏,置北谯郡。
後齊郡縣并廢。
開皇四年又置巳氏,六年改曰楚丘。
砀山後魏置,曰安陽。
開皇十八年改名焉。
有砀山、魚山。
圉城舊曰圉,後齊廢,開皇六年複置,曰圉城。
有谷水。
柘城舊曰柘,久廢。
開皇十六年置,曰柘城。
谯郡後魏置南充州。
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亳州。
開皇元年府廢。
統縣六,戶七萬四千八百一十七。
谯舊曰小黃,置陳留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分置梅城縣。
大業三年,改小黃為谯縣,并梅城入焉。
酂舊廢,開皇十六年複。
舊有馬頭郡,後魏又置下邑縣,後齊并廢。
城父宋置,曰浚儀。
開皇十八年改焉。
谷陽後齊省,開皇六年複。
山桑後魏置渦州、渦陽縣,又置谯郡。
梁改渦州曰西徐州。
東魏改曰谯州。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改渦陽為肥水。
大業初州廢,改縣曰山桑。
又梁置北新安郡,東魏改置蒙郡。
後齊廢郡,置蒙縣,後又置郡。
開皇初郡廢。
又梁置陽夏郡,東魏廢。
臨渙後魏置臨渙郡,又别置丹城縣。
東魏析置白椫縣,後齊郡廢。
開皇元年丹城省,大業初白椫又省,并入焉。
有嵇山、龍岡。
濟陰郡後魏置西兗州,後周改曰曹州。
統縣九,戶十四萬九百四十八。
濟陰後魏置沛郡,後齊廢。
又開皇六年分置黃縣,十八年改為蒙澤,大業初廢入焉。
外黃後齊廢成安縣入。
又開皇十八年置首城縣,大業初廢入焉。
濟陽成武後齊置永昌郡。
開皇初郡廢,十六年置戴州。
大業初州廢。
冤句乘氏定陶單父後魏曰離狐,置北濟陰郡。
後齊郡縣并廢。
開皇六年更置,名單父。
金鄉開皇十六年分置昌邑縣,大業初并入。
襄城郡東魏置北荊州,後周改曰和州。
開皇初改為伊州,大業初改曰汝州。
統縣八,戶十萬五千九百一十七。
承休舊曰汝原,置汝北郡,後改曰汝陰郡。
後周郡廢。
大業初改縣曰承休,置襄城郡。
有黃水。
梁舊置汝北郡,後齊廢。
有濫泉。
郏城舊曰龍山。
東魏置順陽郡及南陽郡、南陽縣。
開皇初改龍山曰汝南,三年二郡并廢。
十八年改汝南曰輔城,南陽曰期城。
大業初改輔城曰郏城,廢期城入焉。
有關官,有大留山。
陽翟東魏置陽翟郡,開皇初郡廢。
有釣台。
有九山祠。
汝源汝南有後魏汝南郡及符壘縣,并後齊廢。
魯後魏置荊州,尋廢,立魯陽郡,後置魯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關官。
有和山、大義山。
犨城舊曰雉陽。
開皇十八年改曰湛水,大業初改名焉。
又有後周置武山郡,開皇初廢。
後魏置南陽縣、河山縣,大業初并廢入焉。
有應山。
颍川郡舊置颍州,東魏改曰鄭州,後周改曰許州。
統縣十四,戶十九萬五千六百四十。
颍川舊曰長社,置穎川郡,後齊廢颍陰縣入,開皇初廢郡改縣焉。
又東魏置黃台縣,大業初廢入焉,置郡。
襄城舊置襄城郡,後周置汝州。
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
有溵水。
汝墳後齊置漢廣郡,尋廢,有首山。
葉後齊置襄州。
後周廢襄州,置南襄城郡。
開皇初郡廢。
又東魏置定南郡,後周廢為定南縣。
大業初省入。
北舞舊置定陵郡,開皇初廢。
有百尺溝。
郾城開皇初置,十六年置道州,大業初州廢。
又後魏置颍川郡,後齊改為臨颍郡,開皇初郡廢。
又有邵陵縣,大業初廢。
有溵水。
繁昌臨颍尉氏後齊廢,開皇六年複。
長葛開皇六年置。
許昌氵隐強開皇十六年置,曰陶城,大業初改焉。
扶溝鄢陵東魏置許昌郡,後齊廢縣。
開皇初郡廢,七年複鄢陵縣。
十六年置洧州,大業初州廢。
又開皇十六年置蔡陂縣,至是省入焉。
汝南郡後魏置豫州,東魏置行台。
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複曰豫州,及改洛州為豫州,此為溱州,又改曰蔡州。
統縣十一,戶十五萬二千七百八十五。
汝陽舊曰上蔡,置汝南郡。
開皇初郡廢。
大業初置郡,改縣曰汝陽,并廢保城縣入焉。
有鴻郄陂。
城陽舊廢,梁置,又有義興縣。
後魏置城陽郡,梁置楚州,東魏置西楚州,後齊曰永州。
開皇九年,廢入純州。
十八年改義興為純義。
大業初州縣并廢入焉。
又梁置伍城郡,後齊廢。
有十丈山、大木山。
真陽舊置郢州。
東魏廢州,置義陽郡。
後齊廢郡入保城縣。
開皇十一年廢縣。
十六年置縣,曰真丘。
大業初改曰真陽。
又有白狗縣,梁置淮州。
後齊廢州,以置齊興郡,郡尋廢。
開皇初,改縣曰淮川,至是亦省入焉。
又有後魏安陽縣,後廢。
有汶水。
新息後魏置東豫州。
梁改曰西豫州。
又改曰淮州。
東魏複曰東豫州,後周改曰息州,大業初州廢。
又後魏置汝南郡,開皇初郡廢。
又梁置滇州,尋廢。
又梁置北光城郡,東魏廢,又有北新息縣,後齊廢。
褒信宋改曰包信。
大業初改複舊焉。
又梁置梁安郡,開皇初廢。
又有長陵郡,後齊廢為縣。
大業初又省縣焉。
上蔡後魏置,曰臨汝。
後齊廢。
開皇中置,曰武津。
大業初改名焉。
平輿舊廢,大業初改新蔡置焉。
有葛陂。
新蔡齊置北新蔡郡,魏曰新蔡郡,東魏置蔡州。
後齊廢州置廣甯郡。
開皇初郡廢。
十六年置舒州及舒縣、廣甯縣。
仁壽元年改廣甯曰汝北。
大業初州廢,改汝北曰新蔡。
又後齊置永康縣,後改名曰澺水,至是及舒縣并廢入焉。
朗山舊曰安昌,置初安郡。
廢,十八年縣改名焉。
又梁置除州,後魏廢,又齊置荊州,尋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