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食貨
關燈
小
中
大
東至潼關三百餘裡,名曰廣通渠。
轉運通利,關内賴之。
諸州水旱兇饑之處,亦便開倉赈給。
五年五月,工部尚書、襄陽縣公長孫平奏曰:“古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積,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儲,雖水旱為災,而人無菜色,皆由勸導有方,蓄積先備故也。
去年亢陽,關内不熟,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
運山東之粟,置常平之官,開發倉廪,普加赈賜。
少食之人,莫不豐足。
鴻恩大德,前古未比。
其強宗富室,家道有餘者,皆競出私财,遞相赒贍。
此乃風行草偃,從化而然。
但經國之理,須存定式。
” 于是奏令諸州百姓及軍人,勸課當社,共立養倉。
收獲之日,随其所得,觀課出粟及麥,于當社造倉窖貯之。
即委社司,執帳檢校,每年收積,勿使捐敗。
若時或不熟,當社有饑謹者,即以此谷赈給。
自是諸州儲峙委積。
其後關中連年大旱,而青、兗、汴、許、曹、亳、陳、仁、谯、豫、鄭、洛、伊、颍、邳等州大水,百姓饑馑。
高祖乃命蘇威等,分道開倉赈給。
又命司農丞王禀,發廣通之粟三百餘萬石,以拯關中,又發故城中周代舊粟,賤粜與人。
買牛驢六千餘頭,分給尤貧者,令往關東就食。
其遭水旱之州,皆免其年租賦。
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饑。
上幸洛陽,因令百姓就食。
從官并準見口赈給,不以官位為限。
明年,東巡狩,因祠泰山。
是時義倉貯在人間,多有費捐。
十五年二月,诏曰:“本置義倉,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捐,于後乏絕。
又北境諸州,異于餘處,雲、夏、長、靈、鹽、蘭、豐、鄯、涼、甘、瓜等州,所有義倉雜種,并納本州。
若人有旱儉少糧,先給雜種及遠年粟。
”十六年正月,又诏秦、疊、成、康、武、文、芳、宕、旭、洮、岷、渭、紀、河、廓、豳、隴、泾、甯、原、敷、丹、延、綏、銀、扶等州社倉,并于當縣安置。
二月,又诏社倉,準上中下三等稅,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
其後山東頻年霖雨,杞、宋、陳、亳、曹、戴、谯、颍等諸州,達于滄海,皆困水災,所在沉溺。
十八年,天子遣使,将水工,巡行川源,相視高下,發随近丁以疏導之。
困乏者,開倉赈給,前後用谷五百餘石。
遭水之處,租調皆免。
自是頻有年矣。
開皇八年五月,高颎奏諸州無課調處,及課州管戶數少者,官人祿力,乘前已來,恆出随近之州。
但判官本為牧人,役力理出所部。
請于所管戶内,計戶征稅。
帝從之。
先是京官及諸州,并給公廨錢,回易生利,以給公用。
至十四年六月,工部尚書、安平郡公蘇孝慈等,以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唯利是求,煩擾百姓,敗損風俗,莫斯之甚。
于是奏皆給地以營農,回易取利,一皆禁止。
十七年十一月,诏在京及在外諸司公廨,在市回易及諸處興生,并聽之。
唯禁出舉收利雲。
炀帝即位,是時戶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之課。
男子以二十二成丁。
始建東都,以尚書令楊素為營作大監,每月役丁二百萬人。
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諸州富商大賈數萬家以實之。
新置興洛及回洛倉。
又于皁澗營顯仁宮,苑囿連接,北至新安,南及飛山,西至渑池,周圍數百裡。
課天下諸州,各貢草木花果、奇禽異獸于其中,開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東注于洛。
又自闆渚引河,達于淮海,謂之禦河。
河畔築禦道,樹以柳。
又命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于士澄,往江南諸州采大木,引至東都。
所經州縣,遞送往返,首尾相屬,不絕者千裡。
而東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每月載死丁,東至城臯,北至河陽,車相望于道。
時帝将事遼、碣,增置軍府,掃地為兵。
自是租賦之人益減矣。
又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篾舫。
募諸水工,謂之殿腳,衣錦行袴,執青絲纜挽船,以幸江都,帝禦龍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黃篾舫,舳舻相接,二百餘裡。
所經州縣,并令供頓,獻食豐辦者加官爵,阙乏者譴至死。
又盛修車輿辇辂,旌旗羽儀之飾。
課天下州縣,凡骨角齒牙,皮革毛羽,可飾器用,堪為氅毦者,皆責焉。
征發倉卒,朝命夕辦,百姓求捕,網罟遍野,水陸禽獸殆盡,猶不能給,而買于豪富蓄積之家,其價騰踴。
是歲,翟雉尾一直十缣,白鹭鮮半之。
乃使屯田主事常駿使赤土國,緻羅刹。
又使朝請大夫張鎮州擊流求,俘虜數萬。
士卒深入,蒙犯瘴疠,餒疾而死者十八九。
又以西域多諸寶物,令裴矩往張掖,監諸商胡互市。
啖之以利,勸令入朝。
自是西域諸蕃,往來相繼,所經州郡,疲于送迎,糜費以萬萬計。
明年,帝北巡狩。
又興衆百萬,北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綿亘千餘裡,死者太半。
四年,發河北諸郡百餘萬衆,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
自是以丁男不供,始以婦人從役。
五年,西巡河右。
西域諸胡,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迎候道左。
帝乃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
衣服車馬不鮮者,州縣督課,以誇示之。
其年,帝親征吐谷渾,破之于赤水。
慕容佛允委其家屬,西奔青海。
帝駐兵不出,遇天霖雨,經大鬥拔谷,士卒死者十二三焉,馬驢十八九。
于是置河源郡、積石鎮。
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
谪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開屯田,發西方諸郡運糧以給之。
道裡懸遠,兼遇寇抄,死亡相續。
六年,将征高麗,有司奏兵馬已多損耗。
诏又課天下富人,量其赀産,出錢市武馬,填元數。
限令取足。
複點兵具器仗,皆令精新,濫惡則使人便斬。
于是馬匹至十萬。
七年冬,大會涿郡。
分江淮南兵,配骁衛大将軍來護兒,别以舟師濟滄海,舳舻數百裡。
并載軍糧,期與大兵會平壤。
是歲山東、河南大水,漂沒四十餘郡,重以遼東覆敗,死者數十萬,因屬疫疾,山東尤甚。
所在皆以征斂供帳軍旅所資為務,百姓雖困,而弗之恤也。
每急徭卒賦,有所征求,長吏必先賤買之,然後宣下,乃貴賣與人,旦暮之間,價盈數倍,裒刻征斂,取辦一時。
強者聚而為盜,弱者自賣為奴婢。
九年,诏又課關中富人,計其赀産出驢,往伊吾、河源、且末運糧。
多者至數百頭
轉運通利,關内賴之。
諸州水旱兇饑之處,亦便開倉赈給。
五年五月,工部尚書、襄陽縣公長孫平奏曰:“古者三年耕而餘一年之積,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儲,雖水旱為災,而人無菜色,皆由勸導有方,蓄積先備故也。
去年亢陽,關内不熟,陛下哀愍黎元,甚于赤子。
運山東之粟,置常平之官,開發倉廪,普加赈賜。
少食之人,莫不豐足。
鴻恩大德,前古未比。
其強宗富室,家道有餘者,皆競出私财,遞相赒贍。
此乃風行草偃,從化而然。
但經國之理,須存定式。
” 于是奏令諸州百姓及軍人,勸課當社,共立養倉。
收獲之日,随其所得,觀課出粟及麥,于當社造倉窖貯之。
即委社司,執帳檢校,每年收積,勿使捐敗。
若時或不熟,當社有饑謹者,即以此谷赈給。
自是諸州儲峙委積。
其後關中連年大旱,而青、兗、汴、許、曹、亳、陳、仁、谯、豫、鄭、洛、伊、颍、邳等州大水,百姓饑馑。
高祖乃命蘇威等,分道開倉赈給。
又命司農丞王禀,發廣通之粟三百餘萬石,以拯關中,又發故城中周代舊粟,賤粜與人。
買牛驢六千餘頭,分給尤貧者,令往關東就食。
其遭水旱之州,皆免其年租賦。
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饑。
上幸洛陽,因令百姓就食。
從官并準見口赈給,不以官位為限。
明年,東巡狩,因祠泰山。
是時義倉貯在人間,多有費捐。
十五年二月,诏曰:“本置義倉,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捐,于後乏絕。
又北境諸州,異于餘處,雲、夏、長、靈、鹽、蘭、豐、鄯、涼、甘、瓜等州,所有義倉雜種,并納本州。
若人有旱儉少糧,先給雜種及遠年粟。
”十六年正月,又诏秦、疊、成、康、武、文、芳、宕、旭、洮、岷、渭、紀、河、廓、豳、隴、泾、甯、原、敷、丹、延、綏、銀、扶等州社倉,并于當縣安置。
二月,又诏社倉,準上中下三等稅,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
其後山東頻年霖雨,杞、宋、陳、亳、曹、戴、谯、颍等諸州,達于滄海,皆困水災,所在沉溺。
十八年,天子遣使,将水工,巡行川源,相視高下,發随近丁以疏導之。
困乏者,開倉赈給,前後用谷五百餘石。
遭水之處,租調皆免。
自是頻有年矣。
開皇八年五月,高颎奏諸州無課調處,及課州管戶數少者,官人祿力,乘前已來,恆出随近之州。
但判官本為牧人,役力理出所部。
請于所管戶内,計戶征稅。
帝從之。
先是京官及諸州,并給公廨錢,回易生利,以給公用。
至十四年六月,工部尚書、安平郡公蘇孝慈等,以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唯利是求,煩擾百姓,敗損風俗,莫斯之甚。
于是奏皆給地以營農,回易取利,一皆禁止。
十七年十一月,诏在京及在外諸司公廨,在市回易及諸處興生,并聽之。
唯禁出舉收利雲。
炀帝即位,是時戶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婢部曲之課。
男子以二十二成丁。
始建東都,以尚書令楊素為營作大監,每月役丁二百萬人。
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諸州富商大賈數萬家以實之。
新置興洛及回洛倉。
又于皁澗營顯仁宮,苑囿連接,北至新安,南及飛山,西至渑池,周圍數百裡。
課天下諸州,各貢草木花果、奇禽異獸于其中,開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東注于洛。
又自闆渚引河,達于淮海,謂之禦河。
河畔築禦道,樹以柳。
又命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于士澄,往江南諸州采大木,引至東都。
所經州縣,遞送往返,首尾相屬,不絕者千裡。
而東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每月載死丁,東至城臯,北至河陽,車相望于道。
時帝将事遼、碣,增置軍府,掃地為兵。
自是租賦之人益減矣。
又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篾舫。
募諸水工,謂之殿腳,衣錦行袴,執青絲纜挽船,以幸江都,帝禦龍舟,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黃篾舫,舳舻相接,二百餘裡。
所經州縣,并令供頓,獻食豐辦者加官爵,阙乏者譴至死。
又盛修車輿辇辂,旌旗羽儀之飾。
課天下州縣,凡骨角齒牙,皮革毛羽,可飾器用,堪為氅毦者,皆責焉。
征發倉卒,朝命夕辦,百姓求捕,網罟遍野,水陸禽獸殆盡,猶不能給,而買于豪富蓄積之家,其價騰踴。
是歲,翟雉尾一直十缣,白鹭鮮半之。
乃使屯田主事常駿使赤土國,緻羅刹。
又使朝請大夫張鎮州擊流求,俘虜數萬。
士卒深入,蒙犯瘴疠,餒疾而死者十八九。
又以西域多諸寶物,令裴矩往張掖,監諸商胡互市。
啖之以利,勸令入朝。
自是西域諸蕃,往來相繼,所經州郡,疲于送迎,糜費以萬萬計。
明年,帝北巡狩。
又興衆百萬,北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綿亘千餘裡,死者太半。
四年,發河北諸郡百餘萬衆,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
自是以丁男不供,始以婦人從役。
五年,西巡河右。
西域諸胡,佩金玉,被錦罽,焚香奏樂,迎候道左。
帝乃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
衣服車馬不鮮者,州縣督課,以誇示之。
其年,帝親征吐谷渾,破之于赤水。
慕容佛允委其家屬,西奔青海。
帝駐兵不出,遇天霖雨,經大鬥拔谷,士卒死者十二三焉,馬驢十八九。
于是置河源郡、積石鎮。
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
谪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開屯田,發西方諸郡運糧以給之。
道裡懸遠,兼遇寇抄,死亡相續。
六年,将征高麗,有司奏兵馬已多損耗。
诏又課天下富人,量其赀産,出錢市武馬,填元數。
限令取足。
複點兵具器仗,皆令精新,濫惡則使人便斬。
于是馬匹至十萬。
七年冬,大會涿郡。
分江淮南兵,配骁衛大将軍來護兒,别以舟師濟滄海,舳舻數百裡。
并載軍糧,期與大兵會平壤。
是歲山東、河南大水,漂沒四十餘郡,重以遼東覆敗,死者數十萬,因屬疫疾,山東尤甚。
所在皆以征斂供帳軍旅所資為務,百姓雖困,而弗之恤也。
每急徭卒賦,有所征求,長吏必先賤買之,然後宣下,乃貴賣與人,旦暮之間,價盈數倍,裒刻征斂,取辦一時。
強者聚而為盜,弱者自賣為奴婢。
九年,诏又課關中富人,計其赀産出驢,往伊吾、河源、且末運糧。
多者至數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