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一月出卻趙老。
”七月士開被誅,九月琅邪王遇害,十一月趙彥深出為西兗州刺史。
武平末,童謠曰:“黃花勢欲落,清樽但滿酌。
”時穆後母子淫僻,幹預朝政,時人患之。
穆後小字黃花,尋逢齊亡,欲落之應也。
鄴中又有童謠曰:“金作掃帚玉作把,淨掃殿屋迎西家。
”未幾,周師入鄴。
周初有童謠曰:“白楊樹頭金雞鳴,隻有阿舅無外甥。
”靜帝隋氏之甥,既遜位而崩,諸舅強盛。
周宣帝與宮人夜中連臂蹋蹀而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
”帝即位三年而崩。
開皇十年,高祖幸并州,宴秦孝王及王子相。
帝為四言詩曰:“紅顔讵幾,玉貌須臾。
一朝花落,白發難除。
明年後歲,誰有誰無。
”明年而子相卒,十八年而秦孝王薨。
大業十一年,炀帝自京師如東都,至長樂宮,飲酒大醉,因賦五言詩。
其卒章曰:“徒有歸飛心,無複因風力”。
令美人再三吟詠,帝泣下沾襟,侍禦者莫不欷歔。
帝因幸江都,複作五言詩曰:“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
鳥聲争勸酒,梅花笑殺人。
”帝以三月被弑,即遭春之應也。
是年盜賊蜂起,道路隔絕,帝懼,遂無還心。
帝複夢二豎子歌曰:“住亦死,去亦死。
未若乘船渡江水。
”由是築宮丹陽,将居焉。
功未就而帝被殺。
大業中,童謠曰:“桃李子,鴻鹄繞陽山,宛轉花林裡。
莫浪語,誰道許。
” 其後李密坐楊玄感之逆,為吏所拘,在路逃叛。
潛結群盜,自陽城山而來,襲破洛口倉,後複屯兵苑内。
莫浪語,密也。
宇文化及自号許國,尋亦破滅。
誰道許者,蓋驚疑之辭也。
毛蟲之孽梁武帝中大同元年,邵陵王綸在南徐州卧内,方晝,有狸鬥于櫩上,堕而獲之。
太清中,遇侯景之亂,将兵援台城。
至鐘山,有蟄熊無何至,齧綸所乘馬。
毛蟲之孽也。
綸尋為王僧辯所敗,亡至南陽,為西魏所殺。
中大同中,每夜狐鳴阙下,數年乃止。
京房《易飛候》曰:“野獸群鳴,邑中且空虛。
”俄而國亂,丹陽死喪略盡。
陳祯明初,狐入床下,捕之不獲。
京房《易飛候》曰:“狐入君室,室不居。
” 未幾而國滅。
東魏武定三年九月,豹入鄴城南門,格殺之。
五年八月,豹又上銅爵台。
京房《易飛候》曰:“野獸入邑,及至朝廷若道,上官府門,有大害,君亡。
”是歲,東魏師敗于玉壁,神武遇疾崩。
後齊武平二年,有兔出廟社之中。
京房《易飛候》曰:“兔入王室,其君亡。
” 案廟者,祖宗之神室也。
後五歲,周師入鄴,後主東奔。
武平末,并、肆諸州多狼而食人。
《洪範五行傳》曰:“狼,貪暴之獸,大體以白色為主,兵之表也。
又似犬,近犬禍也。
”京房《易傳》曰:“君将無道,害将及人,去之深山以全身。
厥妖狼食人。
”時帝任用小人,竟為貪暴,殘賊人物,食人之應。
尋為周軍所滅,兵之象也。
武平中,朔州府門外,無何有小兒腳迹,又擁土為城雉之狀。
時人怪而察之,乃狐媚所為,漸流至并、鄴。
與武定三年同占。
是歲,南安王思好起兵于北朔,直指并州,為官軍所敗。
鄭子饒、羊法皓等複亂山東。
犬禍後齊天保四年,鄴中及頓丘并有犬與女子交。
《洪範五行傳》曰:“異類不當交而交,悖亂之氣。
犬交人為犬禍。
”犬禍者,亢陽失衆之應也。
時帝不恤國政,恩澤不流于其國。
後主時,犬為開府儀同,雌者有夫人郡君之号,給兵以奉養,食以粱肉,藉以茵蓐。
天奪其心,爵加于犬,近犬禍也。
天意若曰,卿士皆類犬。
後主不悟,遂以取滅。
後周保定三年,有犬生子,腰已後分為兩身,二尾六足。
犬猛畜而有爪牙,将士之象也。
時宇文護與侯伏、侯龍恩等,有謀懷貳。
犬體後分,此其應也。
大業元年,雁門百姓間犬多去其主,群聚于野,形頓變如狼而啖噬行人,數年而止。
《五行傳》曰:“犬,守禦者也,而今去其主,臣下不附之象。
形變如狼,狼色白,為主兵之應也。
”其後帝窮兵黩武,勞役不息。
天戒若曰,無為勞役,守禦之臣将叛而為害。
帝不悟,遂起長城之役。
續有西域、遼東之舉,天下怨叛。
及江都之變,并宿衛之臣也。
白眚白祥梁大同二年,地生白毛,長二尺,近白祥也。
孫盛以為勞人之異。
先是大發卒築浮山堰,功費钜億,功垂就而複潰者,數矣。
百姓厭役,籲嗟滿道。
齊河清元年九月,滄州及長城之下,地多生毛,或白或黑,長四五寸,近白祥也。
時北築長城,内興三台,人苦勞役。
開皇六年七月,京師雨毛,如發尾,長者三尺餘,短者六七寸。
京房《易飛候》曰:“天雨毛,其國大饑。
”是時關中旱,米粟湧貴。
後齊天統初,岱山封禅壇玉璧自出,近白祥也。
岱山,王者易姓告代之所,玉璧所用币而自出,将有易姓者用币之象。
其後齊亡,地入于周,及高祖受周禅,天下一統,焚柴太山告祠之應也。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傍,有文曰:“齊亡走。
”人改之為“上延”,後主以為嘉瑞,百僚畢賀。
後周師入國,後主果棄鄴而走。
開皇十七年,石隕于武安、滏陽間十餘。
《洪範五行傳》曰:“石自高隕者,君将有危殆也。
”後七載,帝崩。
開皇末,高祖于宮中埋二小石于地,以志置床之所。
未幾,變為玉。
劉向曰:“玉者至貴也。
賤将為貴之象。
”及大業末,盜皆僭名号。
大業十三年,西平郡有石,文曰:“天子立千年。
”百僚稱賀。
有識者尤之曰:“千年萬歲者,身後之意也。
今稱立千年者,禍在非遠。
”明年而帝被殺。
木沴金梁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隧口石麒麟動。
木沴金也。
動者,遷移之象。
天戒若曰,園陵無主,石麟将為人所徙也。
後竟國亡。
後齊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兩兩相擊。
眭孟以為石陰類,下人象,殿上石自起者,左右親人離叛之應。
及周師東伐,寵臣尉相願、乞扶貴和兄弟、韓建業之徒,皆叛入周。
梁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二于建陵。
左雙角者至陵所。
右獨角者,将引,于車上振躍者三。
車兩轅俱折。
因換車。
未至陵二裡,又躍者三,每一振則車側人莫不聳奮,去地三四尺,車輪陷入土三寸。
木暕金也。
劉向曰:“失衆心,令不行,言不從,以亂金氣也。
石為陰,臣象也。
臣将為變之應。
”梁武暮年,不以政事為意,君臣唯講佛經、談玄而已。
朝綱紊亂,令不行,言不從之咎也。
其後果緻侯景之亂。
周建德元年,濮陽郡有石像,郡官令載向府,将刮取金。
在道自躍投地,如此者再。
乃以大繩縛著車壁,又絕繩而下。
時帝既滅齊,又事淮南,征伐不息,百姓疲敝,失衆心之應也。
”七月士開被誅,九月琅邪王遇害,十一月趙彥深出為西兗州刺史。
武平末,童謠曰:“黃花勢欲落,清樽但滿酌。
”時穆後母子淫僻,幹預朝政,時人患之。
穆後小字黃花,尋逢齊亡,欲落之應也。
鄴中又有童謠曰:“金作掃帚玉作把,淨掃殿屋迎西家。
”未幾,周師入鄴。
周初有童謠曰:“白楊樹頭金雞鳴,隻有阿舅無外甥。
”靜帝隋氏之甥,既遜位而崩,諸舅強盛。
周宣帝與宮人夜中連臂蹋蹀而歌曰:“自知身命促,把燭夜行遊。
”帝即位三年而崩。
開皇十年,高祖幸并州,宴秦孝王及王子相。
帝為四言詩曰:“紅顔讵幾,玉貌須臾。
一朝花落,白發難除。
明年後歲,誰有誰無。
”明年而子相卒,十八年而秦孝王薨。
大業十一年,炀帝自京師如東都,至長樂宮,飲酒大醉,因賦五言詩。
其卒章曰:“徒有歸飛心,無複因風力”。
令美人再三吟詠,帝泣下沾襟,侍禦者莫不欷歔。
帝因幸江都,複作五言詩曰:“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
鳥聲争勸酒,梅花笑殺人。
”帝以三月被弑,即遭春之應也。
是年盜賊蜂起,道路隔絕,帝懼,遂無還心。
帝複夢二豎子歌曰:“住亦死,去亦死。
未若乘船渡江水。
”由是築宮丹陽,将居焉。
功未就而帝被殺。
大業中,童謠曰:“桃李子,鴻鹄繞陽山,宛轉花林裡。
莫浪語,誰道許。
” 其後李密坐楊玄感之逆,為吏所拘,在路逃叛。
潛結群盜,自陽城山而來,襲破洛口倉,後複屯兵苑内。
莫浪語,密也。
宇文化及自号許國,尋亦破滅。
誰道許者,蓋驚疑之辭也。
毛蟲之孽梁武帝中大同元年,邵陵王綸在南徐州卧内,方晝,有狸鬥于櫩上,堕而獲之。
太清中,遇侯景之亂,将兵援台城。
至鐘山,有蟄熊無何至,齧綸所乘馬。
毛蟲之孽也。
綸尋為王僧辯所敗,亡至南陽,為西魏所殺。
中大同中,每夜狐鳴阙下,數年乃止。
京房《易飛候》曰:“野獸群鳴,邑中且空虛。
”俄而國亂,丹陽死喪略盡。
陳祯明初,狐入床下,捕之不獲。
京房《易飛候》曰:“狐入君室,室不居。
” 未幾而國滅。
東魏武定三年九月,豹入鄴城南門,格殺之。
五年八月,豹又上銅爵台。
京房《易飛候》曰:“野獸入邑,及至朝廷若道,上官府門,有大害,君亡。
”是歲,東魏師敗于玉壁,神武遇疾崩。
後齊武平二年,有兔出廟社之中。
京房《易飛候》曰:“兔入王室,其君亡。
” 案廟者,祖宗之神室也。
後五歲,周師入鄴,後主東奔。
武平末,并、肆諸州多狼而食人。
《洪範五行傳》曰:“狼,貪暴之獸,大體以白色為主,兵之表也。
又似犬,近犬禍也。
”京房《易傳》曰:“君将無道,害将及人,去之深山以全身。
厥妖狼食人。
”時帝任用小人,竟為貪暴,殘賊人物,食人之應。
尋為周軍所滅,兵之象也。
武平中,朔州府門外,無何有小兒腳迹,又擁土為城雉之狀。
時人怪而察之,乃狐媚所為,漸流至并、鄴。
與武定三年同占。
是歲,南安王思好起兵于北朔,直指并州,為官軍所敗。
鄭子饒、羊法皓等複亂山東。
犬禍後齊天保四年,鄴中及頓丘并有犬與女子交。
《洪範五行傳》曰:“異類不當交而交,悖亂之氣。
犬交人為犬禍。
”犬禍者,亢陽失衆之應也。
時帝不恤國政,恩澤不流于其國。
後主時,犬為開府儀同,雌者有夫人郡君之号,給兵以奉養,食以粱肉,藉以茵蓐。
天奪其心,爵加于犬,近犬禍也。
天意若曰,卿士皆類犬。
後主不悟,遂以取滅。
後周保定三年,有犬生子,腰已後分為兩身,二尾六足。
犬猛畜而有爪牙,将士之象也。
時宇文護與侯伏、侯龍恩等,有謀懷貳。
犬體後分,此其應也。
大業元年,雁門百姓間犬多去其主,群聚于野,形頓變如狼而啖噬行人,數年而止。
《五行傳》曰:“犬,守禦者也,而今去其主,臣下不附之象。
形變如狼,狼色白,為主兵之應也。
”其後帝窮兵黩武,勞役不息。
天戒若曰,無為勞役,守禦之臣将叛而為害。
帝不悟,遂起長城之役。
續有西域、遼東之舉,天下怨叛。
及江都之變,并宿衛之臣也。
白眚白祥梁大同二年,地生白毛,長二尺,近白祥也。
孫盛以為勞人之異。
先是大發卒築浮山堰,功費钜億,功垂就而複潰者,數矣。
百姓厭役,籲嗟滿道。
齊河清元年九月,滄州及長城之下,地多生毛,或白或黑,長四五寸,近白祥也。
時北築長城,内興三台,人苦勞役。
開皇六年七月,京師雨毛,如發尾,長者三尺餘,短者六七寸。
京房《易飛候》曰:“天雨毛,其國大饑。
”是時關中旱,米粟湧貴。
後齊天統初,岱山封禅壇玉璧自出,近白祥也。
岱山,王者易姓告代之所,玉璧所用币而自出,将有易姓者用币之象。
其後齊亡,地入于周,及高祖受周禅,天下一統,焚柴太山告祠之應也。
武平三年,白水岩下青石壁傍,有文曰:“齊亡走。
”人改之為“上延”,後主以為嘉瑞,百僚畢賀。
後周師入國,後主果棄鄴而走。
開皇十七年,石隕于武安、滏陽間十餘。
《洪範五行傳》曰:“石自高隕者,君将有危殆也。
”後七載,帝崩。
開皇末,高祖于宮中埋二小石于地,以志置床之所。
未幾,變為玉。
劉向曰:“玉者至貴也。
賤将為貴之象。
”及大業末,盜皆僭名号。
大業十三年,西平郡有石,文曰:“天子立千年。
”百僚稱賀。
有識者尤之曰:“千年萬歲者,身後之意也。
今稱立千年者,禍在非遠。
”明年而帝被殺。
木沴金梁大同十二年,曲阿建陵隧口石麒麟動。
木沴金也。
動者,遷移之象。
天戒若曰,園陵無主,石麟将為人所徙也。
後竟國亡。
後齊河清四年,殿上石自起,兩兩相擊。
眭孟以為石陰類,下人象,殿上石自起者,左右親人離叛之應。
及周師東伐,寵臣尉相願、乞扶貴和兄弟、韓建業之徒,皆叛入周。
梁大同十二年正月,送辟邪二于建陵。
左雙角者至陵所。
右獨角者,将引,于車上振躍者三。
車兩轅俱折。
因換車。
未至陵二裡,又躍者三,每一振則車側人莫不聳奮,去地三四尺,車輪陷入土三寸。
木暕金也。
劉向曰:“失衆心,令不行,言不從,以亂金氣也。
石為陰,臣象也。
臣将為變之應。
”梁武暮年,不以政事為意,君臣唯講佛經、談玄而已。
朝綱紊亂,令不行,言不從之咎也。
其後果緻侯景之亂。
周建德元年,濮陽郡有石像,郡官令載向府,将刮取金。
在道自躍投地,如此者再。
乃以大繩縛著車壁,又絕繩而下。
時帝既滅齊,又事淮南,征伐不息,百姓疲敝,失衆心之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