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關燈
小
中
大
左仆射和士開言于帝曰:“自古帝王,盡為灰土,堯舜、桀纣,竟亦何異。
陛下宜及少壯,恣意歡樂,一日可以當千年,無為自勤約也。
”帝悅其言,彌加淫侈。
士開既導帝以非道,身又擅權,竟為禦史中丞所殺。
武平中,陳人寇彭城,後主發言憂懼,侍中韓長鸾進曰:“縱失河南,猶得為龜茲國子。
淮南今沒,何足多慮。
人生幾何時,但為樂,不須憂也。
”帝甚悅,遂耽荒酒色,不以天下為虞。
未幾,為周所滅。
武平七年,後主為周師所敗,走至鄴,自稱太上皇,傳位于太子恆,改元隆化。
時人離合其字曰“降死”。
竟降周而死。
周武帝改元為宣政,梁主蕭巋離合其字為“宇文亡日”。
其年六月,帝崩。
宣帝在東宮時,不修法度,武帝數撻之。
及嗣位,摸其痕而大罵曰:“死晚也。
” 年又改元為大象,蕭巋又離合其字曰“天子冢”。
明年而帝崩。
開皇初,梁王蕭琮改元為廣運。
江陵父老相謂曰:“運之為字,軍走也。
吾君當為軍所走乎?”其後琮朝京師而被拘留不反,其叔父岩掠居人以叛,梁國遂廢。
文帝名皇太子曰勇,晉王曰英,秦王曰俊,蜀王曰秀。
開皇初,有人上書曰:“勇者一夫之用。
又千人之秀為英,萬人之秀為俊。
斯乃布衣之美稱,非帝王之嘉名也。
”帝不省。
時人呼楊姓多為嬴者。
或言于上曰:“楊英反為嬴殃。
”帝聞而不怿,遽改之。
其後勇、俊、秀皆被廢黜,炀帝嗣位,終失天下,卒為楊氏之殃。
炀帝即位,号年曰大業。
識者惡之,曰:“于字離合為‘大苦來’也。
”尋而天下喪亂,率土遭荼炭之酷焉。
炀帝常從容謂秘書郎虞世南曰:“我性不欲人谏。
若位望通顯而來谏我,以求當世之名者,彌所不耐。
至于卑賤之士,雖少寬假,然卒不置之于地。
汝其知之!” 時議者以為古先哲王之馭天下也,明四目,達四聰,懸敢谏之鼓,立書謗之木,以聞言者之路,猶恐忠言之不至。
由是澤敷四海,慶流子孫。
而帝惡直言,雠谏士,其能久乎!竟逢殺逆。
旱梁天監元年,大旱,米鬥五千,人多餓死。
《洪範五行傳》曰:“君持亢陽之節,興師動衆,勞人過度,以起城邑,不顧百姓,臣下悲怨。
然而心不能縱,故陽氣盛而失度,陰氣沉而不附。
陽氣盛,旱災應也。
”初,帝起兵襄陽,破張沖,敗陳伯之,及平建康,前後連戰,百姓勞敝,及即位後,複與魏交兵不止之應也。
陳太建十二年春,不雨至四月。
先是周師掠淮北,始興王叔陵等諸軍敗績,淮北之地皆沒于周,蓋其應也。
東魏天平四年,并、肆、汾、建、晉、绛、秦、陝等諸州大旱,人多流散。
是歲,齊神武與西魏戰于沙苑,敗績,死者數萬。
東魏武定二年冬春旱。
先是西魏師入洛陽,神武親帥軍大戰于邙山,死者數萬。
後齊天保九年夏,大旱。
先是大發卒築長城四百餘裡,勞役之應也。
乾明元年春,旱。
先是發卒數十萬築金鳳、聖應、崇光三台,窮極侈麗,不恤百姓,亢陽之應也。
河清二年四月,并、晉已西五州旱。
是歲,發卒築轵關。
突厥二十萬衆毀長城,寇恆州。
後主天統二年春,旱。
是時大發卒,起大明宮。
開皇四年已後,京師頻旱。
時遷都龍首,建立宮室,百姓勞敝,亢陽之應也。
大業四年,燕、代緣邊諸郡旱。
時發卒百餘萬築長城,帝親巡塞表,百姓失業,道殣相望。
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
時發四海兵,帝親征高麗,六軍凍餒,死者十八九。
十三年,天下大旱。
時郡縣鄉邑,悉遣築城,發男女,無少長,皆就役。
詩妖梁天監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講于重雲殿,沙門志公忽然起儛歌樂,須臾悲泣,因賦五言詩曰:“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裡!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梁自天監至于大同,三十餘年,江表無事。
至太清二年,台城陷,帝享國四十八年,所言五十裡也。
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懸瓠來降。
在丹陽之北,子地。
帝惑硃異之言以納景。
景之作亂,始自戊辰之歲。
至午年,帝憂崩。
十年四月八日,志公于大會中又作詩曰:“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齧人傷,須臾之間自滅亡。
患在汝陰死三湘,橫屍一旦無人藏。
”侯景小字狗子,初自懸瓠來降,懸瓠則古之汝南也。
巴陵南有地名三湘,即景奔敗之所。
天監中,茅山隐士陶弘景為五言詩曰:“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意昭陽殿,忽作單于宮。
”及大同之季,公卿唯以談玄為務。
夷甫、平叔,朝賢也。
侯景作亂,遂居昭陽殿。
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
”其後侯景破丹陽,乘白馬,以青絲為羁勒。
陳初,有童謠曰:“黃班青骢馬,發自壽陽涘。
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
” 其後陳主果為韓擒所敗。
擒本名擒虎,黃班之謂也。
破建康之始,複乘青骢馬,往反時節皆相應。
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桃葉》之詞曰:“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度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晉王伐陳之始,置營桃葉山下,及韓擒渡江,大将任蠻奴至新林以導北軍之應。
陳後主造齊雲觀,國人歌之曰:“齊雲觀,寇來無際畔。
”功未畢,而為隋師所虜。
祯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
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
”時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齊神武始移都于鄴,時有童謠雲:“可憐青雀子,飛入鄴城裡。
作窠猶未成,舉頭失鄉裡。
寄書與婦母,好看新婦子。
”魏孝靜帝者,清河王之子也。
後則神武之女。
鄴都宮室未備,即逢禅代,作窠未成之效也。
孝靜尋崩,文宣以後為太原長公主,降于楊愔。
時婁後尚在,故言寄書于婦母。
新婦子,斥後也。
武定中,有童謠雲:“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燈澄滅。
”高者,齊姓也。
澄,文襄名。
五年,神武崩,摧折之應。
七年,文襄遇盜所害,澄滅之徵也。
天保中,陸法和入國,書其屋壁曰:“十年天子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疊代坐。
”時文宣帝享國十年而崩。
廢帝嗣立百餘日,用替厥位,孝昭即位一年而崩。
此其效也。
武平元年,童謠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其年四月,隴東王胡長仁謀遣刺客殺和士開,事露,返為士開所谮死。
二年,童謠曰:“和士開,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兒唱訖,一時拍手雲:“殺卻。
”至七月二十五日,禦史中丞、琅邪王俨執士開,送于南台而斬之。
是歲,又有童謠曰:“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
十月洗蕩飯甕
陛下宜及少壯,恣意歡樂,一日可以當千年,無為自勤約也。
”帝悅其言,彌加淫侈。
士開既導帝以非道,身又擅權,竟為禦史中丞所殺。
武平中,陳人寇彭城,後主發言憂懼,侍中韓長鸾進曰:“縱失河南,猶得為龜茲國子。
淮南今沒,何足多慮。
人生幾何時,但為樂,不須憂也。
”帝甚悅,遂耽荒酒色,不以天下為虞。
未幾,為周所滅。
武平七年,後主為周師所敗,走至鄴,自稱太上皇,傳位于太子恆,改元隆化。
時人離合其字曰“降死”。
竟降周而死。
周武帝改元為宣政,梁主蕭巋離合其字為“宇文亡日”。
其年六月,帝崩。
宣帝在東宮時,不修法度,武帝數撻之。
及嗣位,摸其痕而大罵曰:“死晚也。
” 年又改元為大象,蕭巋又離合其字曰“天子冢”。
明年而帝崩。
開皇初,梁王蕭琮改元為廣運。
江陵父老相謂曰:“運之為字,軍走也。
吾君當為軍所走乎?”其後琮朝京師而被拘留不反,其叔父岩掠居人以叛,梁國遂廢。
文帝名皇太子曰勇,晉王曰英,秦王曰俊,蜀王曰秀。
開皇初,有人上書曰:“勇者一夫之用。
又千人之秀為英,萬人之秀為俊。
斯乃布衣之美稱,非帝王之嘉名也。
”帝不省。
時人呼楊姓多為嬴者。
或言于上曰:“楊英反為嬴殃。
”帝聞而不怿,遽改之。
其後勇、俊、秀皆被廢黜,炀帝嗣位,終失天下,卒為楊氏之殃。
炀帝即位,号年曰大業。
識者惡之,曰:“于字離合為‘大苦來’也。
”尋而天下喪亂,率土遭荼炭之酷焉。
炀帝常從容謂秘書郎虞世南曰:“我性不欲人谏。
若位望通顯而來谏我,以求當世之名者,彌所不耐。
至于卑賤之士,雖少寬假,然卒不置之于地。
汝其知之!” 時議者以為古先哲王之馭天下也,明四目,達四聰,懸敢谏之鼓,立書謗之木,以聞言者之路,猶恐忠言之不至。
由是澤敷四海,慶流子孫。
而帝惡直言,雠谏士,其能久乎!竟逢殺逆。
旱梁天監元年,大旱,米鬥五千,人多餓死。
《洪範五行傳》曰:“君持亢陽之節,興師動衆,勞人過度,以起城邑,不顧百姓,臣下悲怨。
然而心不能縱,故陽氣盛而失度,陰氣沉而不附。
陽氣盛,旱災應也。
”初,帝起兵襄陽,破張沖,敗陳伯之,及平建康,前後連戰,百姓勞敝,及即位後,複與魏交兵不止之應也。
陳太建十二年春,不雨至四月。
先是周師掠淮北,始興王叔陵等諸軍敗績,淮北之地皆沒于周,蓋其應也。
東魏天平四年,并、肆、汾、建、晉、绛、秦、陝等諸州大旱,人多流散。
是歲,齊神武與西魏戰于沙苑,敗績,死者數萬。
東魏武定二年冬春旱。
先是西魏師入洛陽,神武親帥軍大戰于邙山,死者數萬。
後齊天保九年夏,大旱。
先是大發卒築長城四百餘裡,勞役之應也。
乾明元年春,旱。
先是發卒數十萬築金鳳、聖應、崇光三台,窮極侈麗,不恤百姓,亢陽之應也。
河清二年四月,并、晉已西五州旱。
是歲,發卒築轵關。
突厥二十萬衆毀長城,寇恆州。
後主天統二年春,旱。
是時大發卒,起大明宮。
開皇四年已後,京師頻旱。
時遷都龍首,建立宮室,百姓勞敝,亢陽之應也。
大業四年,燕、代緣邊諸郡旱。
時發卒百餘萬築長城,帝親巡塞表,百姓失業,道殣相望。
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
時發四海兵,帝親征高麗,六軍凍餒,死者十八九。
十三年,天下大旱。
時郡縣鄉邑,悉遣築城,發男女,無少長,皆就役。
詩妖梁天監三年六月八日,武帝講于重雲殿,沙門志公忽然起儛歌樂,須臾悲泣,因賦五言詩曰:“樂哉三十餘,悲哉五十裡!但看八十三,子地妖災起。
佞臣作欺妄,賊臣滅君子。
若不信吾語,龍時侯賊起。
且至馬中間,銜悲不見喜。
”梁自天監至于大同,三十餘年,江表無事。
至太清二年,台城陷,帝享國四十八年,所言五十裡也。
太清元年八月十三,而侯景自懸瓠來降。
在丹陽之北,子地。
帝惑硃異之言以納景。
景之作亂,始自戊辰之歲。
至午年,帝憂崩。
十年四月八日,志公于大會中又作詩曰:“兀尾狗子始著狂,欲死不死齧人傷,須臾之間自滅亡。
患在汝陰死三湘,橫屍一旦無人藏。
”侯景小字狗子,初自懸瓠來降,懸瓠則古之汝南也。
巴陵南有地名三湘,即景奔敗之所。
天監中,茅山隐士陶弘景為五言詩曰:“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意昭陽殿,忽作單于宮。
”及大同之季,公卿唯以談玄為務。
夷甫、平叔,朝賢也。
侯景作亂,遂居昭陽殿。
大同中,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
”其後侯景破丹陽,乘白馬,以青絲為羁勒。
陳初,有童謠曰:“黃班青骢馬,發自壽陽涘。
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
” 其後陳主果為韓擒所敗。
擒本名擒虎,黃班之謂也。
破建康之始,複乘青骢馬,往反時節皆相應。
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桃葉》之詞曰:“桃葉複桃葉,渡江不用楫。
但度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晉王伐陳之始,置營桃葉山下,及韓擒渡江,大将任蠻奴至新林以導北軍之應。
陳後主造齊雲觀,國人歌之曰:“齊雲觀,寇來無際畔。
”功未畢,而為隋師所虜。
祯明初,後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
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複久。
”時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齊神武始移都于鄴,時有童謠雲:“可憐青雀子,飛入鄴城裡。
作窠猶未成,舉頭失鄉裡。
寄書與婦母,好看新婦子。
”魏孝靜帝者,清河王之子也。
後則神武之女。
鄴都宮室未備,即逢禅代,作窠未成之效也。
孝靜尋崩,文宣以後為太原長公主,降于楊愔。
時婁後尚在,故言寄書于婦母。
新婦子,斥後也。
武定中,有童謠雲:“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燈澄滅。
”高者,齊姓也。
澄,文襄名。
五年,神武崩,摧折之應。
七年,文襄遇盜所害,澄滅之徵也。
天保中,陸法和入國,書其屋壁曰:“十年天子為尚可,百日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疊代坐。
”時文宣帝享國十年而崩。
廢帝嗣立百餘日,用替厥位,孝昭即位一年而崩。
此其效也。
武平元年,童謠曰:“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其年四月,隴東王胡長仁謀遣刺客殺和士開,事露,返為士開所谮死。
二年,童謠曰:“和士開,七月三十日,将你向南台。
”小兒唱訖,一時拍手雲:“殺卻。
”至七月二十五日,禦史中丞、琅邪王俨執士開,送于南台而斬之。
是歲,又有童謠曰:“七月刈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
十月洗蕩飯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