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關燈
小
中
大
、趙、魏三州大水。
天統三年,并州汾水溢。
?曰:“水者純陰之精,陰氣洋溢者,小人專制。
”是時和士開、元文遙、趙彥深專任之應也。
武平六年八月,山東諸州大水。
京房《易飛候》曰:“小人踴躍,無所畏忌,陰不制于陽,則湧水出。
”是時群小用事,邪佞滿朝。
閹豎嬖幸,伶人封王。
此其所以應也。
開皇十八年,河南八州大水。
是時獨孤皇後幹預政事,濫殺宮人,放黜宰相。
楊素頗專。
水陰氣,臣妾盛強之應也。
仁壽二年,河南、河北諸州大水。
京房《易傳》曰:“颛事有智,誅罰絕理,則厥災水。
”亦由帝用刑嚴急,臣下有小過,帝或親臨斬決,又先是柱國史萬歲以忤旨被戮,誅罰絕理之應也。
大業三年,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帝嗣位已來,未親郊廟之禮,簡宗廟,廢祭祀之應也。
《洪範五行傳》曰:“土者中央,為内事。
宮室台榭,夫婦親屬也。
古者自天子至于士,宮室寝居,大小有差,高卑異等,骨肉有恩。
故明王賢君,修宮室之制,謹夫婦之别,加親戚之思,敬父兄之禮,則中氣和。
人君肆心縱意,大為宮室,高為台榭,雕文刻镂,以疲人力,淫泆無别,妻妾過度,犯親戚,侮父兄,中氣亂,則稼穑不成。
” 齊後主武平四年,山東饑。
是時,大興土木之功于仙都苑。
又起宮于邯鄲,窮侈極麗。
後宮侍禦千餘人,皆寶衣玉食。
逆中氣之咎也。
炀帝大業五年,燕、代、齊、魯諸郡饑。
先是建立東都,制度崇侈。
又宗室諸王,多遠徙邊郡。
《洪範五行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則下不敬。
陰氣勝,故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惡。
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有雞禍,有下體生上體之疴,有青眚青祥。
惟金沴木。
” 貌不恭侯景僭即尊号,升圓丘,行不能正履,有識者知其不免。
景尋敗。
梁元帝既平侯景,破蕭紀,而有驕矜之色。
性又沉猜,由是臣下離貳。
既位三年而為西魏所陷,帝竟不得其死。
陳後主每祀郊廟,必稱疾不行。
建甯令章華上奏谏曰:“拜三妃以臨軒,祀宗廟而稱疾,非祗肅之道。
”後主怒而斬之。
又引江總、孔範等内宴,無複尊卑之序,号為狎客,專以詩酒為娛,不恤國政。
秘書監傅縡上書谏曰:“人君者,恭事上帝,子愛下人,省嗜欲,遠邪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
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大神,專媚淫昏之鬼。
小人在側,宦豎擅權,惡誠直如仇雠,視時人如草芥。
後宮曳羅绮,廄馬餘菽粟,百姓流離,轉屍蔽野。
神怒人怨,衆叛親離。
臣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
”後主不聽,驕恣日甚。
未幾而國滅。
陳司空侯安都,自以有安社稷之功,驕矜日甚,每侍宴酒酣,辄箕踞而坐。
嘗謂文帝曰:“何如作臨川王時?”又借華林園水殿,與妻妾賓客置酒于其上,帝甚惡之。
後竟誅死。
東魏武定五年,後齊文襄帝時為世子,屬神武帝崩,秘不發喪,朝魏帝于鄴。
魏帝宴之,文襄起儛。
及嗣位,又朝魏帝于鄴,侍宴而惰。
有識者知文襄之不免。
後果為盜所害。
神武時,司徒高昂嘗詣相府,将直入門,門者止之。
昂怒,引弓射門者,神武不之罪。
尋為西魏所殺。
後齊後主為周師所迫,至鄴集兵。
斛律孝卿勸後主親勞将士,宜流涕慷慨,以感激之,人當自奮。
孝卿授之以辭,後主然之。
及對衆,默無所言,因赧然大笑,左右皆哂。
将士怒曰:“身尚如此,吾輩何急!”由是皆無戰心,俄為周師所虜。
炀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
嘗謂侍臣曰:“天下當謂朕承藉餘緒而有四海耶?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謂當世之賢,皆所不逮。
《書》雲:“謂人莫己若者亡。
”帝自矜己以輕天下,能不亡乎?帝又言習吳音,其後竟終于江都,此亦魯襄公終于楚宮之類也。
常雨水梁天監七年七月,雨,至十月乃霁。
《洪範五行傳》曰:“陰氣強積,然後生水雨之災。
”時武帝頻年興師,是歲又大舉北伐,諸軍頗捷,而士卒罷敝,百姓怨望,陰氣畜積之應也。
陳太建十二年八月,大雨霪霖。
時始興王叔陵驕恣,陰氣盛強之應也。
明年,宣帝崩,後主立。
叔陵刺後主于喪次。
宮人救之,亻堇而獲免。
叔陵出閤,就東府作亂。
後主令蕭摩诃破之,死者千數。
東魏武定五年秋,大雨七十餘日,元瑾、劉思逸謀殺後齊文襄之應也。
後齊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晝夜不息,至甲辰。
山東大水,人多餓死。
是歲,突厥寇并州,陰戎作梗,此其應也。
天統三年十月,積陰大雨。
胡太後淫亂之所感也。
武平七年七月,大霖雨,水澇,人戶流亡。
是時駱提婆、韓長鸾等用事,小人專政之罰也。
後周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
時衛刺王直潛謀逆亂。
屬帝幸雲陽宮,以其徒襲肅章門,尉遲運逆拒破之。
其日雨霁。
大雨雪梁普通二年三月,大雪,平地三尺。
《洪範五行傳》曰:“庶征之常,雨也,然尤甚焉。
雨,陰也;雪,又陰畜積甚盛也。
皆妾不妾、臣不臣之應。
”時義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于魏,臣不臣之應也。
大同三年七月,青州雪,害苗稼。
是時交州刺史李贲舉兵反,僭尊号,置百官,擊之不能克。
十年十二月,大雪,平地三尺。
是時邵陵王綸、湘東王繹、武陵王紀并權侔人主,頗為驕恣,皇太子甚惡之,帝不能抑損。
上天見變,帝又不悟。
及侯景之亂,諸王各擁強兵,外有赴援之名,内無勤王之實,委棄君父,自相屠滅,國竟以亡。
東魏興和二年五月,大雪。
時後齊神武作宰,發卒十餘萬築鄴城,百姓怨思之徵也。
武定四年二月,大雪,人畜凍死,道路相望。
時後齊霸政,而步落稽舉兵反,寇亂數州,人多死亡。
後齊河清二年二月,大雪連雨,南北千餘裡,平地數尺,繁霜晝下。
是時突厥木杆可汗與周師入并州,殺掠吏人,不可勝紀。
天統二年十一月,大雪;三年正月,又大雪,平地二尺;武平三年正月,又大雪。
是時馮淑妃、陸令萱内制朝政,陰氣盛積,故天變屢見,雷雨不時。
陳太建元年七月,大雨;震萬安陵華表,又震慧日寺刹,瓦官寺重閤門下一女子震死。
京房《易飛候》曰:“雷雨霹靂丘陵者,逆先人令,為火殺人者,人君用讒言殺正人。
”時蔡景曆以奸邪任用,右仆射陸繕以讒毀獲譴,發病而死。
十年三月,震武庫。
時帝好兵,頻年北伐,内外虛竭,将士勞敝。
既克淮南,又進圖彭、汴,毛喜切谏,不納。
由是吳明徹諸軍皆沒,遂失淮南之地。
武庫者,兵器之所聚也,而震之,天戒若曰,宜戢兵以安百姓。
帝不悟
天統三年,并州汾水溢。
?曰:“水者純陰之精,陰氣洋溢者,小人專制。
”是時和士開、元文遙、趙彥深專任之應也。
武平六年八月,山東諸州大水。
京房《易飛候》曰:“小人踴躍,無所畏忌,陰不制于陽,則湧水出。
”是時群小用事,邪佞滿朝。
閹豎嬖幸,伶人封王。
此其所以應也。
開皇十八年,河南八州大水。
是時獨孤皇後幹預政事,濫殺宮人,放黜宰相。
楊素頗專。
水陰氣,臣妾盛強之應也。
仁壽二年,河南、河北諸州大水。
京房《易傳》曰:“颛事有智,誅罰絕理,則厥災水。
”亦由帝用刑嚴急,臣下有小過,帝或親臨斬決,又先是柱國史萬歲以忤旨被戮,誅罰絕理之應也。
大業三年,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
帝嗣位已來,未親郊廟之禮,簡宗廟,廢祭祀之應也。
《洪範五行傳》曰:“土者中央,為内事。
宮室台榭,夫婦親屬也。
古者自天子至于士,宮室寝居,大小有差,高卑異等,骨肉有恩。
故明王賢君,修宮室之制,謹夫婦之别,加親戚之思,敬父兄之禮,則中氣和。
人君肆心縱意,大為宮室,高為台榭,雕文刻镂,以疲人力,淫泆無别,妻妾過度,犯親戚,侮父兄,中氣亂,則稼穑不成。
” 齊後主武平四年,山東饑。
是時,大興土木之功于仙都苑。
又起宮于邯鄲,窮侈極麗。
後宮侍禦千餘人,皆寶衣玉食。
逆中氣之咎也。
炀帝大業五年,燕、代、齊、魯諸郡饑。
先是建立東都,制度崇侈。
又宗室諸王,多遠徙邊郡。
《洪範五行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則下不敬。
陰氣勝,故厥咎狂,厥罰常雨,厥極惡。
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有雞禍,有下體生上體之疴,有青眚青祥。
惟金沴木。
” 貌不恭侯景僭即尊号,升圓丘,行不能正履,有識者知其不免。
景尋敗。
梁元帝既平侯景,破蕭紀,而有驕矜之色。
性又沉猜,由是臣下離貳。
既位三年而為西魏所陷,帝竟不得其死。
陳後主每祀郊廟,必稱疾不行。
建甯令章華上奏谏曰:“拜三妃以臨軒,祀宗廟而稱疾,非祗肅之道。
”後主怒而斬之。
又引江總、孔範等内宴,無複尊卑之序,号為狎客,專以詩酒為娛,不恤國政。
秘書監傅縡上書谏曰:“人君者,恭事上帝,子愛下人,省嗜欲,遠邪佞,未明求衣,日旰忘食,是以澤被區宇,慶流子孫。
陛下頃來,酒色過度,不虔郊廟大神,專媚淫昏之鬼。
小人在側,宦豎擅權,惡誠直如仇雠,視時人如草芥。
後宮曳羅绮,廄馬餘菽粟,百姓流離,轉屍蔽野。
神怒人怨,衆叛親離。
臣恐東南王氣,自斯而盡。
”後主不聽,驕恣日甚。
未幾而國滅。
陳司空侯安都,自以有安社稷之功,驕矜日甚,每侍宴酒酣,辄箕踞而坐。
嘗謂文帝曰:“何如作臨川王時?”又借華林園水殿,與妻妾賓客置酒于其上,帝甚惡之。
後竟誅死。
東魏武定五年,後齊文襄帝時為世子,屬神武帝崩,秘不發喪,朝魏帝于鄴。
魏帝宴之,文襄起儛。
及嗣位,又朝魏帝于鄴,侍宴而惰。
有識者知文襄之不免。
後果為盜所害。
神武時,司徒高昂嘗詣相府,将直入門,門者止之。
昂怒,引弓射門者,神武不之罪。
尋為西魏所殺。
後齊後主為周師所迫,至鄴集兵。
斛律孝卿勸後主親勞将士,宜流涕慷慨,以感激之,人當自奮。
孝卿授之以辭,後主然之。
及對衆,默無所言,因赧然大笑,左右皆哂。
将士怒曰:“身尚如此,吾輩何急!”由是皆無戰心,俄為周師所虜。
炀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
嘗謂侍臣曰:“天下當謂朕承藉餘緒而有四海耶?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謂當世之賢,皆所不逮。
《書》雲:“謂人莫己若者亡。
”帝自矜己以輕天下,能不亡乎?帝又言習吳音,其後竟終于江都,此亦魯襄公終于楚宮之類也。
常雨水梁天監七年七月,雨,至十月乃霁。
《洪範五行傳》曰:“陰氣強積,然後生水雨之災。
”時武帝頻年興師,是歲又大舉北伐,諸軍頗捷,而士卒罷敝,百姓怨望,陰氣畜積之應也。
陳太建十二年八月,大雨霪霖。
時始興王叔陵驕恣,陰氣盛強之應也。
明年,宣帝崩,後主立。
叔陵刺後主于喪次。
宮人救之,亻堇而獲免。
叔陵出閤,就東府作亂。
後主令蕭摩诃破之,死者千數。
東魏武定五年秋,大雨七十餘日,元瑾、劉思逸謀殺後齊文襄之應也。
後齊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晝夜不息,至甲辰。
山東大水,人多餓死。
是歲,突厥寇并州,陰戎作梗,此其應也。
天統三年十月,積陰大雨。
胡太後淫亂之所感也。
武平七年七月,大霖雨,水澇,人戶流亡。
是時駱提婆、韓長鸾等用事,小人專政之罰也。
後周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
時衛刺王直潛謀逆亂。
屬帝幸雲陽宮,以其徒襲肅章門,尉遲運逆拒破之。
其日雨霁。
大雨雪梁普通二年三月,大雪,平地三尺。
《洪範五行傳》曰:“庶征之常,雨也,然尤甚焉。
雨,陰也;雪,又陰畜積甚盛也。
皆妾不妾、臣不臣之應。
”時義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于魏,臣不臣之應也。
大同三年七月,青州雪,害苗稼。
是時交州刺史李贲舉兵反,僭尊号,置百官,擊之不能克。
十年十二月,大雪,平地三尺。
是時邵陵王綸、湘東王繹、武陵王紀并權侔人主,頗為驕恣,皇太子甚惡之,帝不能抑損。
上天見變,帝又不悟。
及侯景之亂,諸王各擁強兵,外有赴援之名,内無勤王之實,委棄君父,自相屠滅,國竟以亡。
東魏興和二年五月,大雪。
時後齊神武作宰,發卒十餘萬築鄴城,百姓怨思之徵也。
武定四年二月,大雪,人畜凍死,道路相望。
時後齊霸政,而步落稽舉兵反,寇亂數州,人多死亡。
後齊河清二年二月,大雪連雨,南北千餘裡,平地數尺,繁霜晝下。
是時突厥木杆可汗與周師入并州,殺掠吏人,不可勝紀。
天統二年十一月,大雪;三年正月,又大雪,平地二尺;武平三年正月,又大雪。
是時馮淑妃、陸令萱内制朝政,陰氣盛積,故天變屢見,雷雨不時。
陳太建元年七月,大雨;震萬安陵華表,又震慧日寺刹,瓦官寺重閤門下一女子震死。
京房《易飛候》曰:“雷雨霹靂丘陵者,逆先人令,為火殺人者,人君用讒言殺正人。
”時蔡景曆以奸邪任用,右仆射陸繕以讒毀獲譴,發病而死。
十年三月,震武庫。
時帝好兵,頻年北伐,内外虛竭,将士勞敝。
既克淮南,又進圖彭、汴,毛喜切谏,不納。
由是吳明徹諸軍皆沒,遂失淮南之地。
武庫者,兵器之所聚也,而震之,天戒若曰,宜戢兵以安百姓。
帝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