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
關燈
小
中
大
十煇《周禮》,眡祲氏掌十煇之法,以觀妖祥,辨吉兇。
一曰祲,謂陰陽五色之氣,昆淫相侵。
或曰,抱珥背璚之屬,如虹而短是也。
二曰象,謂雲如氣,成形象,雲如赤烏,夾日以飛之類是也。
三曰镌,日旁氣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镌也。
四曰監,謂雲氣臨在日上也。
五曰暗,謂日月蝕,或日光暗也。
六曰曹,謂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彌,謂白虹彌天而貫日也。
八曰序,謂氣若山而在日上。
或曰,冠珥背璚,重疊次序,在于日旁也。
九曰U,謂暈氣也。
或曰,虹也。
《詩》所謂“朝U于西” 者也。
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
或曰,想,思也,赤氣為人獸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兇。
自周已降,術士間出,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日,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
又曰,或黑或青或黃,師破。
又曰,遊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
若天氣清靜,無諸遊氣,日月不明,乃為失色。
或天氣下降,地氣未升,厚則日紫,薄則日赤,若于夜則月白,皆将雨也。
或天氣未降,地氣上升,厚則日黃,薄則日白,若于夜則月赤,将旱且風。
亦為日月暈之候,雨少而多陰。
或天氣已降,地氣又升,上下未交則日青,若于夜則月綠色,将寒候也。
或天地氣雖交而未密,則日黑,若于夜則月青,将雨不雨,變為雺霧,暈背虹蜺。
又曰,沉陰,日月俱無光,晝不見日,夜不見星,皆有雲鄣之,兩敵相當,陰相圖議也。
日曚曚光,士卒内亂。
日薄赤,見日中烏,将軍出,旌旗舉,此不祥,必有敗亡。
又曰,數日俱出若鬥,天下兵大戰。
日鬥下有拔城。
日戴者,形如直狀,其上微起,在日上為戴。
戴者德也,國有喜也。
一雲,立日上為戴。
青赤氣抱在日上,小者為冠,國有喜事。
青赤氣小,而交于日下,為纓。
青赤氣小而圓,一二在日下左右者,為紐。
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
負者得地為喜。
又曰,青赤氣長而斜倚日傍為戟。
青赤氣圓而小,在日左右為珥。
黃白者有喜。
又曰有軍。
日有一珥為喜,在日西,西軍戰勝,在日東,東軍戰勝。
南北亦如之,無軍而珥,為拜将。
又日旁如半環,向日為抱。
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者為背。
又曰,背氣青赤而曲,外向為叛象,分為反城。
璚者如帶,璚在日四方。
青赤氣長,而立日旁,為直。
日旁有一直,敵在一旁欲自立,從直所擊者勝。
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
順抱擊者勝,殺将。
氣形三抱,在日四方,為提。
青赤氣橫在日上下為格。
氣如半暈,在日下為承。
承者,臣承君也。
又曰,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名曰承福,人主有吉喜,且得地。
青白氣如履,在日下者為履。
日旁抱五重,戰順抱者勝。
日一抱一背為破走。
抱者,順氣也,背者,逆氣也。
兩軍相當,順抱擊逆者勝,故曰破走。
日抱且兩珥,一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
日重抱,内有璚,順抱擊者勝;亦曰軍内有欲反者。
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貫抱,順抱擊勝,得二将。
有三虹,得三将。
日抱黃白潤澤,内赤外青,天子有喜,有和親來降者。
軍不戰,敵降,軍罷。
色青,将喜;赤,将兵争;白,将有喪;黑,将死。
日重抱且背,順抱擊者勝,得地,若有罷師。
日重抱,抱内外有璚,兩珥,順抱擊者勝,破軍,軍中不和,不相信。
日旁有氣,圓而周市,内赤而外青,名為暈。
日暈者,軍營之象。
周環匝日無厚薄,敵與軍勢齊等。
若無軍在外,天子失禦,民多叛。
日暈有五色,有喜;不得五色,有憂。
凡占兩軍相當,必謹審日月暈氣,知其所起,留止遠近,應與不應,疾遲大小,厚薄長短,抱背為多少,有無實虛久亟,密疏澤枯。
相應等者勢等。
近勝遠,疾勝遲,大勝小,厚勝薄,長勝短,抱勝背,多勝少,有勝無,實勝虛,久勝亟,密勝疏,澤勝枯。
重背大破,重抱為和親,抱多親者益多,背為不和。
分離相去,背于内者離于内,背于外者離于外也。
凡占分離相去,赤内青外,以和相去;青内赤外,以惡相去。
日暈明久,内赤外青,外人勝;内青外赤,内人勝;内黃外青黑,内人勝;外黃内青黑,外人勝;外白内青,外人勝;内白外青,内人勝,内黃外青,外人勝;内青外黃,内人勝。
日暈周匝,東北偏厚,厚為軍福,在東北戰勝,西南戰敗。
日暈黃白,不鬥兵未解;青黑,和解分地;色黃,土功動,人不安;日色黑,有水,陰國盛。
日暈七日無風雨,兵大作,不可起,衆大敗。
不及日蝕,日暈而明,天下有兵,兵罷;無兵,兵起不戰。
日暈始起,前滅而後成者,後成面勝。
日暈有兵在外者,主人不勝。
日暈,内赤外青,群臣親外;外赤内青,群臣親内其身,身外其心。
日有朝夕暈,是謂失地,主人必敗。
日暈而珥,主有謀,軍在外,外軍有悔。
日暈抱珥上,将軍易。
日暈而珥如井幹者,國亡,有大兵交。
日暈上西,将軍易,兩敵相當。
日暈兩珥,平等俱起而色同,軍勢等,色厚潤澤者賀喜。
日暈有直珥為破軍,貫至日為殺将。
日暈員且戴,國有喜,戰從戴所擊者勝,得地。
日暈而珥背左右,如大軍辋者,兵起,其國亡城,兵滿野而城複歸。
日暈,暈内有珥一抱,所謂圍城者在内,内人則勝。
日暈有重抱,後有背,戰順抱者勝,得地有軍。
日暈有一抱,抱為順,貫暈内,在日西,西軍勝,有軍。
日暈有一背,背為逆,在日西,東軍勝。
餘方放此。
日暈而背,兵起,其分,失城。
日暈有背,背為逆,有降叛者,有反城。
在日東,東有叛。
餘方放此。
日暈背氣在暈内,此為不和,分離相去。
其色青外赤内,節臣受王命有所之。
日暈上下有兩背,無兵兵起,有兵兵入。
日暈四背在暈内,名曰不和,有内亂。
日暈而四背如大車辋者四提,設其國衆在外,有反臣。
日暈四提,必有大将出亡者。
日暈有四背璚,其背端盡出暈者,反從内起。
日暈而兩珥在外,有聚雲在内與外,不出三日,城圍出戰。
日暈有背珥直,而有虹貫之者,順虹擊之,大勝得地。
日暈,有白虹貫暈至日,從虹所指戰勝,破軍殺将。
日暈,有虹貫暈,不至日,戰從貫所擊之勝,得小将。
日暈,有一虹貫暈内,順虹擊者勝,殺将。
日暈,二白虹貫暈,有戰,客勝。
日重暈,有四五白虹氣,從内出外,以此圍城,主人勝,城不拔。
又日重暈,攻城圍邑不拔。
日暈二重,其外清内濁不散,軍會聚。
日暈三重,有拔城。
日交暈無厚薄,交争,力勢均,厚者勝。
日交暈,人主左右有争者,兵在外戰。
日在暈上,軍罷。
交暈貫日,天下有破軍死将。
日交暈而争者先衰,不勝即兩敵相向。
交暈至日月,順以戰勝,殺将。
一法日在上者勝。
日有交者,赤青如暈狀,或如合背,或正直交者,偏交也,兩氣相交也,或相貫穿,或相向,或相背也。
交主内亂,軍内不和。
日交暈如連環,為兩軍兵起,君争地。
日有三暈,軍分為三。
日方暈而上下聚二背,将敗人亡。
日暈若井垣,若車輪,二國皆兵亡。
又曰有軍。
日暈不匝,半暈在東,東軍勝,在西,西軍勝。
南北亦如之。
日暈如車輪半,軍在外者罷。
日半暈東向者,西夷羌胡來入國。
半暈西向者,東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北向者,南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南向者,北夷人欲反入國。
又曰,軍在外,月暈師上,其将戰必勝。
月暈黃色,将軍益秩祿,得位。
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天下大戰。
月暈而珥,兵從珥攻擊者利。
月暈有蜺雲,乘之以戰,從蜺所往者大勝。
月暈,虹蜺直指暈至月者,破軍殺将。
雜氣天子氣,内赤外黃正四方,所發之處,當有王者。
若天子欲有遊往處,其地亦先發此氣。
或如城門,隐隐在氣霧中,恆帶殺氣森森然,或如華蓋在氣霧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見。
或如千石倉在霧中,恆帶殺氣,或如高樓在霧氣中,或如山鎮。
蒼帝起,青雲扶日。
赤帝起,赤雲扶日。
黃帝起,黃雲扶日。
白帝起,白雲扶日。
黑帝起,黑雲扶日。
或日氣象青衣人,無手,在日西,天子之氣也。
敵上氣如龍馬,或雜色郁郁沖天者,此帝王之氣,不可擊。
若在吾軍,戰必大勝。
凡天子之氣,皆多上達于天,以王相日見。
凡猛将之氣如龍。
兩軍相當,若氣發其上,則其将猛銳。
或如虎,在殺氣中。
猛将欲行動,亦先發此氣;若無行動,亦有暴兵起。
或如火煙之狀,或白如粉沸,或如火光之狀,夜照人,或白而赤氣繞之,或如山林竹木,或紫黑如門上樓,或上黑下赤,狀似黑旌,或如張弩,或如埃塵,頭銳而卑,本大而高。
兩軍相當,敵軍上氣如囷倉,正白,見日逾明,或青白如膏,将勇。
大戰氣發,漸漸如雲,變作此形,将有深謀。
凡氣上與天連,軍中有貞将,或雲賢将。
凡軍勝氣,如堤如坂,前後磨地,此軍士衆強盛,不可擊。
軍上氣如火光,将軍勇,士卒猛,好擊戰,不可擊。
軍上氣如山堤,山上若林木,将士骁勇。
軍上氣如埃塵粉沸,其色黃白,旌旗無風而飏,揮揮指敵,此軍必勝。
敵上有白氣粉沸如樓,繞以赤氣者,兵銳。
營上氣黃白色,重厚潤澤者,勿與戰。
兩敵相當,有氣如人持斧向敵,戰必大勝。
兩敵相當,上有氣如蛇舉首向敵者戰勝。
敵上氣如一匹帛者,此雍軍之氣,不可攻。
望敵上氣如覆舟,雲如牽牛,有白氣出,似旌幟,在軍上,有雲如鬥雞,赤白相随,在氣中,或發黃氣,皆将士精勇,不可擊。
軍營上有赤黃氣,上達于天,亦不可攻。
凡軍營上五色氣,上與天連,此天應之軍,不可擊。
其氣上小下大,其軍日增益士卒。
軍上氣如堤,以覆其軍上,前赤後白,此勝氣。
若覆吾軍,急往擊之,大勝。
天氣銳,黃白團團而潤澤者,敵将勇猛,且士卒能強戰,不可擊。
雲如日月而赤氣繞之,如日月暈狀有光者,所見之地大勝,不可攻。
凡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軍上有氣如塵埃,前下後高者,将士精銳。
敵上氣如乳武豹伏者,難攻。
軍上恆有氣者,其軍難攻。
軍上雲如華蓋者,勿往與戰。
雲如旌旗,如蜂向人者,勿與戰。
兩軍相當,敵上有雲如飛鳥,徘徊其上,或來而高者,兵精銳,不可擊。
軍上雲如馬,頭低尾仰,勿與戰。
軍上雲如狗形,勿與戰。
望四方有氣如赤鳥,在烏氣中,如烏人在赤氣中,如赤杵
一曰祲,謂陰陽五色之氣,昆淫相侵。
或曰,抱珥背璚之屬,如虹而短是也。
二曰象,謂雲如氣,成形象,雲如赤烏,夾日以飛之類是也。
三曰镌,日旁氣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镌也。
四曰監,謂雲氣臨在日上也。
五曰暗,謂日月蝕,或日光暗也。
六曰曹,謂瞢瞢不光明也。
七曰彌,謂白虹彌天而貫日也。
八曰序,謂氣若山而在日上。
或曰,冠珥背璚,重疊次序,在于日旁也。
九曰U,謂暈氣也。
或曰,虹也。
《詩》所謂“朝U于西” 者也。
十曰想,謂氣五色,有形想也,青饑,赤兵,白喪,黑憂,黃熟。
或曰,想,思也,赤氣為人獸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兇。
自周已降,術士間出,今采其著者而言之。
日,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
又曰,或黑或青或黃,師破。
又曰,遊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
若天氣清靜,無諸遊氣,日月不明,乃為失色。
或天氣下降,地氣未升,厚則日紫,薄則日赤,若于夜則月白,皆将雨也。
或天氣未降,地氣上升,厚則日黃,薄則日白,若于夜則月赤,将旱且風。
亦為日月暈之候,雨少而多陰。
或天氣已降,地氣又升,上下未交則日青,若于夜則月綠色,将寒候也。
或天地氣雖交而未密,則日黑,若于夜則月青,将雨不雨,變為雺霧,暈背虹蜺。
又曰,沉陰,日月俱無光,晝不見日,夜不見星,皆有雲鄣之,兩敵相當,陰相圖議也。
日曚曚光,士卒内亂。
日薄赤,見日中烏,将軍出,旌旗舉,此不祥,必有敗亡。
又曰,數日俱出若鬥,天下兵大戰。
日鬥下有拔城。
日戴者,形如直狀,其上微起,在日上為戴。
戴者德也,國有喜也。
一雲,立日上為戴。
青赤氣抱在日上,小者為冠,國有喜事。
青赤氣小,而交于日下,為纓。
青赤氣小而圓,一二在日下左右者,為紐。
青赤氣如小半暈狀,在日上為負。
負者得地為喜。
又曰,青赤氣長而斜倚日傍為戟。
青赤氣圓而小,在日左右為珥。
黃白者有喜。
又曰有軍。
日有一珥為喜,在日西,西軍戰勝,在日東,東軍戰勝。
南北亦如之,無軍而珥,為拜将。
又日旁如半環,向日為抱。
青赤氣如月初生,背日者為背。
又曰,背氣青赤而曲,外向為叛象,分為反城。
璚者如帶,璚在日四方。
青赤氣長,而立日旁,為直。
日旁有一直,敵在一旁欲自立,從直所擊者勝。
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
順抱擊者勝,殺将。
氣形三抱,在日四方,為提。
青赤氣橫在日上下為格。
氣如半暈,在日下為承。
承者,臣承君也。
又曰,日下有黃氣三重若抱,名曰承福,人主有吉喜,且得地。
青白氣如履,在日下者為履。
日旁抱五重,戰順抱者勝。
日一抱一背為破走。
抱者,順氣也,背者,逆氣也。
兩軍相當,順抱擊逆者勝,故曰破走。
日抱且兩珥,一虹貫抱,至日,順虹擊者勝。
日重抱,内有璚,順抱擊者勝;亦曰軍内有欲反者。
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貫抱,順抱擊勝,得二将。
有三虹,得三将。
日抱黃白潤澤,内赤外青,天子有喜,有和親來降者。
軍不戰,敵降,軍罷。
色青,将喜;赤,将兵争;白,将有喪;黑,将死。
日重抱且背,順抱擊者勝,得地,若有罷師。
日重抱,抱内外有璚,兩珥,順抱擊者勝,破軍,軍中不和,不相信。
日旁有氣,圓而周市,内赤而外青,名為暈。
日暈者,軍營之象。
周環匝日無厚薄,敵與軍勢齊等。
若無軍在外,天子失禦,民多叛。
日暈有五色,有喜;不得五色,有憂。
凡占兩軍相當,必謹審日月暈氣,知其所起,留止遠近,應與不應,疾遲大小,厚薄長短,抱背為多少,有無實虛久亟,密疏澤枯。
相應等者勢等。
近勝遠,疾勝遲,大勝小,厚勝薄,長勝短,抱勝背,多勝少,有勝無,實勝虛,久勝亟,密勝疏,澤勝枯。
重背大破,重抱為和親,抱多親者益多,背為不和。
分離相去,背于内者離于内,背于外者離于外也。
凡占分離相去,赤内青外,以和相去;青内赤外,以惡相去。
日暈明久,内赤外青,外人勝;内青外赤,内人勝;内黃外青黑,内人勝;外黃内青黑,外人勝;外白内青,外人勝;内白外青,内人勝,内黃外青,外人勝;内青外黃,内人勝。
日暈周匝,東北偏厚,厚為軍福,在東北戰勝,西南戰敗。
日暈黃白,不鬥兵未解;青黑,和解分地;色黃,土功動,人不安;日色黑,有水,陰國盛。
日暈七日無風雨,兵大作,不可起,衆大敗。
不及日蝕,日暈而明,天下有兵,兵罷;無兵,兵起不戰。
日暈始起,前滅而後成者,後成面勝。
日暈有兵在外者,主人不勝。
日暈,内赤外青,群臣親外;外赤内青,群臣親内其身,身外其心。
日有朝夕暈,是謂失地,主人必敗。
日暈而珥,主有謀,軍在外,外軍有悔。
日暈抱珥上,将軍易。
日暈而珥如井幹者,國亡,有大兵交。
日暈上西,将軍易,兩敵相當。
日暈兩珥,平等俱起而色同,軍勢等,色厚潤澤者賀喜。
日暈有直珥為破軍,貫至日為殺将。
日暈員且戴,國有喜,戰從戴所擊者勝,得地。
日暈而珥背左右,如大軍辋者,兵起,其國亡城,兵滿野而城複歸。
日暈,暈内有珥一抱,所謂圍城者在内,内人則勝。
日暈有重抱,後有背,戰順抱者勝,得地有軍。
日暈有一抱,抱為順,貫暈内,在日西,西軍勝,有軍。
日暈有一背,背為逆,在日西,東軍勝。
餘方放此。
日暈而背,兵起,其分,失城。
日暈有背,背為逆,有降叛者,有反城。
在日東,東有叛。
餘方放此。
日暈背氣在暈内,此為不和,分離相去。
其色青外赤内,節臣受王命有所之。
日暈上下有兩背,無兵兵起,有兵兵入。
日暈四背在暈内,名曰不和,有内亂。
日暈而四背如大車辋者四提,設其國衆在外,有反臣。
日暈四提,必有大将出亡者。
日暈有四背璚,其背端盡出暈者,反從内起。
日暈而兩珥在外,有聚雲在内與外,不出三日,城圍出戰。
日暈有背珥直,而有虹貫之者,順虹擊之,大勝得地。
日暈,有白虹貫暈至日,從虹所指戰勝,破軍殺将。
日暈,有虹貫暈,不至日,戰從貫所擊之勝,得小将。
日暈,有一虹貫暈内,順虹擊者勝,殺将。
日暈,二白虹貫暈,有戰,客勝。
日重暈,有四五白虹氣,從内出外,以此圍城,主人勝,城不拔。
又日重暈,攻城圍邑不拔。
日暈二重,其外清内濁不散,軍會聚。
日暈三重,有拔城。
日交暈無厚薄,交争,力勢均,厚者勝。
日交暈,人主左右有争者,兵在外戰。
日在暈上,軍罷。
交暈貫日,天下有破軍死将。
日交暈而争者先衰,不勝即兩敵相向。
交暈至日月,順以戰勝,殺将。
一法日在上者勝。
日有交者,赤青如暈狀,或如合背,或正直交者,偏交也,兩氣相交也,或相貫穿,或相向,或相背也。
交主内亂,軍内不和。
日交暈如連環,為兩軍兵起,君争地。
日有三暈,軍分為三。
日方暈而上下聚二背,将敗人亡。
日暈若井垣,若車輪,二國皆兵亡。
又曰有軍。
日暈不匝,半暈在東,東軍勝,在西,西軍勝。
南北亦如之。
日暈如車輪半,軍在外者罷。
日半暈東向者,西夷羌胡來入國。
半暈西向者,東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北向者,南夷人欲反入國。
半暈南向者,北夷人欲反入國。
又曰,軍在外,月暈師上,其将戰必勝。
月暈黃色,将軍益秩祿,得位。
月暈有兩珥,白虹貫之,天下大戰。
月暈而珥,兵從珥攻擊者利。
月暈有蜺雲,乘之以戰,從蜺所往者大勝。
月暈,虹蜺直指暈至月者,破軍殺将。
雜氣天子氣,内赤外黃正四方,所發之處,當有王者。
若天子欲有遊往處,其地亦先發此氣。
或如城門,隐隐在氣霧中,恆帶殺氣森森然,或如華蓋在氣霧中,或有五色,多在晨昏見。
或如千石倉在霧中,恆帶殺氣,或如高樓在霧氣中,或如山鎮。
蒼帝起,青雲扶日。
赤帝起,赤雲扶日。
黃帝起,黃雲扶日。
白帝起,白雲扶日。
黑帝起,黑雲扶日。
或日氣象青衣人,無手,在日西,天子之氣也。
敵上氣如龍馬,或雜色郁郁沖天者,此帝王之氣,不可擊。
若在吾軍,戰必大勝。
凡天子之氣,皆多上達于天,以王相日見。
凡猛将之氣如龍。
兩軍相當,若氣發其上,則其将猛銳。
或如虎,在殺氣中。
猛将欲行動,亦先發此氣;若無行動,亦有暴兵起。
或如火煙之狀,或白如粉沸,或如火光之狀,夜照人,或白而赤氣繞之,或如山林竹木,或紫黑如門上樓,或上黑下赤,狀似黑旌,或如張弩,或如埃塵,頭銳而卑,本大而高。
兩軍相當,敵軍上氣如囷倉,正白,見日逾明,或青白如膏,将勇。
大戰氣發,漸漸如雲,變作此形,将有深謀。
凡氣上與天連,軍中有貞将,或雲賢将。
凡軍勝氣,如堤如坂,前後磨地,此軍士衆強盛,不可擊。
軍上氣如火光,将軍勇,士卒猛,好擊戰,不可擊。
軍上氣如山堤,山上若林木,将士骁勇。
軍上氣如埃塵粉沸,其色黃白,旌旗無風而飏,揮揮指敵,此軍必勝。
敵上有白氣粉沸如樓,繞以赤氣者,兵銳。
營上氣黃白色,重厚潤澤者,勿與戰。
兩敵相當,有氣如人持斧向敵,戰必大勝。
兩敵相當,上有氣如蛇舉首向敵者戰勝。
敵上氣如一匹帛者,此雍軍之氣,不可攻。
望敵上氣如覆舟,雲如牽牛,有白氣出,似旌幟,在軍上,有雲如鬥雞,赤白相随,在氣中,或發黃氣,皆将士精勇,不可擊。
軍營上有赤黃氣,上達于天,亦不可攻。
凡軍營上五色氣,上與天連,此天應之軍,不可擊。
其氣上小下大,其軍日增益士卒。
軍上氣如堤,以覆其軍上,前赤後白,此勝氣。
若覆吾軍,急往擊之,大勝。
天氣銳,黃白團團而潤澤者,敵将勇猛,且士卒能強戰,不可擊。
雲如日月而赤氣繞之,如日月暈狀有光者,所見之地大勝,不可攻。
凡雲氣,有獸居上者勝。
軍上有氣如塵埃,前下後高者,将士精銳。
敵上氣如乳武豹伏者,難攻。
軍上恆有氣者,其軍難攻。
軍上雲如華蓋者,勿往與戰。
雲如旌旗,如蜂向人者,勿與戰。
兩軍相當,敵上有雲如飛鳥,徘徊其上,或來而高者,兵精銳,不可擊。
軍上雲如馬,頭低尾仰,勿與戰。
軍上雲如狗形,勿與戰。
望四方有氣如赤鳥,在烏氣中,如烏人在赤氣中,如赤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