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
關燈
小
中
大
如上占,禍亦應之。
又曰,五精潛潭,皆以類逆所犯,行失時指,下臣承類者,乘而害之,皆滅亡之征也。
入天子宿,主滅,諸侯五百謀。
雜妖一曰天鋒。
天鋒,彗象矛鋒者也,主從橫。
天下從橫,則天鋒星見。
二曰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不久而滅。
或曰,主星上有三彗上出。
燭星所出邑反。
又曰,燭星所燭者城邑亂。
又曰,燭星所出,有大盜不成。
三曰蓬星,一名王星,狀如夜火之光,多即至四五,少即一二。
亦曰,蓬星在西南,修數丈,左右銳,出而易處。
又曰,有星,其色黃白,方不過三尺,名曰蓬星。
又曰,蓬星狀如粉絮,見則天下道術士當有出者,布衣之士貴,天下太平,五谷成。
又曰,蓬星出北鬥,諸侯有奪地,以地亡,有兵起。
星所居者,期不出三年。
又曰,蓬星出太微中,天子立王。
四曰長庚,狀如一匹布著天。
見則兵起。
五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餘。
或曰,四填去地可四丈。
或曰,四填星大而赤,去地二丈,當以夜半時出。
四填星見,十月而兵起。
又曰,四填星見四隅,皆為兵起其下。
六曰地維臧光。
地維臧光者,五行之氣,出于四季土之氣也。
又曰,有星出,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謂之地維臧光。
四隅有星,望之可去地四丈,而赤黃搖動,其類填星,是謂中央之野星,出于四隅,名曰地維臧光。
出東北隅,天下大水。
出東南隅,天下大旱。
出西南隅,則有兵起。
出西北隅,則天下亂,兵大起。
又曰,地維臧光見,下有亂者亡,有德者昌。
七曰女帛。
女帛者,五星氣合變,出東北,水木氣合也。
又曰,東北有星,長三丈而出,名曰女帛,見則天下兵起,若有大喪。
又東北有大星出,名曰女帛,見則天下有大喪。
八曰盜星。
盜星者,五星氣合之變,出東南,火木氣合也。
又曰,東南有星,長三丈而出,名曰盜星,見則天下有大盜,多寇賊。
九曰積陵。
積陵者,五星氣合之變,出西北,金水氣合也。
又曰,西南有星,長三丈,名曰積陵,見則天下隕霜,兵大起,五谷不成,人饑。
十曰端星。
端星者,五星氣合之變,出與金木水火合于四隅。
又四隅有星,大而赤,察之中黃,數動,長可四丈。
此土之氣,效于四季,名曰四隅端星,所出,兵大起。
十一曰昏昌。
有星出西北,氣青赤以環之,中赤外青,名曰昏昌,見則天下兵起,國易政。
先起者昌,後起者亡。
高十丈,亂一年。
高二十丈,亂二年。
高三十丈,亂三年。
十二曰莘星。
有星出西北,狀如有環二,名山勤。
一星見則諸侯有失地,西北國。
十三曰白星。
有如星非星,狀如削瓜,有勝兵,名曰白星。
白星出,為男喪。
十四曰菟昌。
西北菟昌之星,有赤青環之,有殃,有青為水。
此星見,則天下改易。
十五曰格澤,狀如炎火。
又曰,格澤星也,上黃下白,從地而上,下大上銳,見則不種而獲。
又曰,不有土功,必有大客鄰國來者,期一年、二年。
又曰,格澤氣赤如火,炎炎中天,上下同色,東西纟亘天,若于南北,長可四五裡。
此熒惑之變,見則兵起,其下伏屍流血,期三年。
十六曰歸邪,狀如星非星,如雲非雲。
或曰,有兩赤彗上向,上有蓋狀如氣,下連星。
或曰,見必有歸國者。
十七曰濛星,夜有赤氣如牙旗,長短四面,西南最多。
又曰刀星,亂之象。
又曰,遍天薄雲,四方生赤黃氣,長三尺,乍見乍沒,尋皆消滅。
又曰,刀星見,天下有兵,戰鬥流血。
或曰,遍天薄雲,四方合有八氣,蒼白色,長三尺,乍見乍沒。
漢京房著《風角書》,有《集星章》,所載妖星,皆見于月旁,互有五色方雲,以五寅日見,各五星所生雲。
天槍星生箕宿中,天根星生尾宿中,天荊星生心宿中,真若星生房宿中,天扌袁星生氐宿中,天樓星生亢宿中,天垣星生左角宿中,皆歲星所生也。
見以甲寅日,其星鹹有兩青方在其旁。
天陰星生轸宿中,晉若星生翼宿中,官張星生張宿中,天惑星生七宿中,天雀星生柳宿中,赤若星生鬼宿中,蚩尤星生井宿中,皆熒惑之所生也。
出在丙寅日,有兩赤方在其旁。
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荊彗,皆鎮星之所生也。
出在戊寅日,有兩黃方在其旁。
若星生參宿中,帚星生觜宿中,若彗星生畢宿中,竹彗星生昴宿中,牆星生胃宿中,榬星生婁宿中,白雚星生奎宿中,皆太白之所生也。
出在庚寅日,有兩白方在其旁。
天美星生壁宿中,天毚星生室宿中,天杜星生危宿中,天麻星生虛宿中,天林星生女宿中,天高星生牛宿中,端下星生鬥宿中,皆辰星之所生也。
出以壬寅日,有兩黑方在其旁。
已前三十五星,即五行氣所生,皆出月左右方氣之中,各在其所生星将出不出日數期候之。
當其未出之前而見,見則有水旱兵喪饑亂,所指亡國失地,王死,破軍殺将。
客星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國皇、溫星,凡五星,皆客星也。
行諸列舍,十二國分野,各在其所臨之邦,所守之宿,以占吉兇。
周伯,大而色黃,煌煌然。
見其國兵起,若有喪,天下饑,衆庶流亡去其鄉。
瑞星中名狀與此同,而占異。
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
所出之國,為饑,為兇,為善,為惡,為喜,為怒。
常出見則兵大起,人主有憂。
王者以赦除咎則災消。
王蓬絮,狀如粉絮,拂拂然。
見則其國兵起,若有喪,白衣之會,其邦饑亡。
又曰,王蓬絮,星色青而熒熒然。
所見之國,風雨不如節,焦旱,物不生,五谷不成登,蝗蟲多。
國皇星,出而大,其色黃白,望之有芒角。
見則兵起,國多變,若有水饑,人主惡之,衆庶多疾。
溫星,色白而大,狀如風動搖,常出四隅。
出東南,天下有兵,将軍出于野。
出東北,當有千裡暴兵。
出西北,亦如之。
出西南,其國兵喪并起,若有大水,人饑。
又曰,溫星出東南,為大将軍服屈不能發者。
出于東北,暴骸三千裡。
出西亦然。
凡客星見其分,若留止,即以其色占吉兇。
星大事大,星小事小。
星色黃得地,色白有喪,色青有憂,色黑有死,色赤有兵,各以五色占之,皆不出三年。
又曰,客星入列宿中外官者,各以其所出部舍官名為其事。
所之者為其謀,其下之國,皆受其禍。
以所守之舍為其期,以五氣相賊者為其使。
流星流星,天使也。
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
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
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
聲隆隆者,怒之象也。
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遲。
大而無光者,衆人之事。
小而光者,貴人之事。
大而光者,其人貴且衆也。
乍明乍滅者,賊敗成也。
前大後小者,恐憂也。
前小後大者,喜事也。
蛇行者,奸事也。
往疾者,往而不返也。
長者,其事長久也。
短者,事疾也。
奔星所墜,其下有兵。
無風雲,有流星見,良久間乃入,為大風發屋折木。
小流星百數,四面行者,庶人流移之象。
流星異狀,名占不同。
今略古書及《荊州占》所載雲。
流星之尾,長二三丈,晖然有光竟天,其色白者,主使也,色赤者,将軍使也。
流星有光,其色黃白者,從天墜有音,如炬熛火下地,野雉盡鳴,斯天保也。
所墜國安有喜,若水。
流星其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墜者起兵。
流星有光青赤,其長二三丈,名曰天雁,軍之精華也。
其國起兵,将軍當從星所之。
流星晖然有光,白,長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将相軍從星所之。
凡星如甕者,為發謀起事。
大如桃者為使事。
流星大如缶,其光赤黑,有喙者,名曰梁星,其所墜之鄉有兵,君失地。
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削邑而不戰。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搖頭,乍上乍下,此謂降石,所下民食不足。
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星滅後,白者曲環如車輪,此謂解銜。
其國人相斬為爵祿,此謂自相齧食。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其後皎然白,長數丈,星滅後,後者化為雲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積骨。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白,缦缦然長可十餘丈而委曲,名曰天刑,一曰天飾,将軍均封疆。
天狗,狀如大奔星,色黃有聲,其止地類狗,所墜,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上銳,其下圓,如數頃田處。
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
或曰,星出,其狀赤白有光,下即為天狗。
一曰,流星有光,見人面,墜無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
其色白,其中黃,黃如遺火狀。
主候兵讨賊,見則四方相射,千裡破軍殺将。
或曰,五将鬥,人相食,所往之鄉有流血。
其君失地,兵大起,國易政,戒守禦。
餘占同前。
營頭,有雲如壞山堕,所謂營頭之星,所堕,其下覆軍,流血千裡。
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
雲氣瑞氣一曰慶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亦曰景雲。
此喜氣也,太平之應。
一曰昌光,赤如龍狀。
聖人起,帝受終則見。
妖氣一曰虹蜺,日旁氣也。
鬥之亂精,主惑心,主内淫,主臣謀君,天子诎後妃,颛妻不一。
二曰?雲,如狗,赤色長尾,為亂君,為兵喪。
又曰,五精潛潭,皆以類逆所犯,行失時指,下臣承類者,乘而害之,皆滅亡之征也。
入天子宿,主滅,諸侯五百謀。
雜妖一曰天鋒。
天鋒,彗象矛鋒者也,主從橫。
天下從橫,則天鋒星見。
二曰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不久而滅。
或曰,主星上有三彗上出。
燭星所出邑反。
又曰,燭星所燭者城邑亂。
又曰,燭星所出,有大盜不成。
三曰蓬星,一名王星,狀如夜火之光,多即至四五,少即一二。
亦曰,蓬星在西南,修數丈,左右銳,出而易處。
又曰,有星,其色黃白,方不過三尺,名曰蓬星。
又曰,蓬星狀如粉絮,見則天下道術士當有出者,布衣之士貴,天下太平,五谷成。
又曰,蓬星出北鬥,諸侯有奪地,以地亡,有兵起。
星所居者,期不出三年。
又曰,蓬星出太微中,天子立王。
四曰長庚,狀如一匹布著天。
見則兵起。
五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餘。
或曰,四填去地可四丈。
或曰,四填星大而赤,去地二丈,當以夜半時出。
四填星見,十月而兵起。
又曰,四填星見四隅,皆為兵起其下。
六曰地維臧光。
地維臧光者,五行之氣,出于四季土之氣也。
又曰,有星出,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謂之地維臧光。
四隅有星,望之可去地四丈,而赤黃搖動,其類填星,是謂中央之野星,出于四隅,名曰地維臧光。
出東北隅,天下大水。
出東南隅,天下大旱。
出西南隅,則有兵起。
出西北隅,則天下亂,兵大起。
又曰,地維臧光見,下有亂者亡,有德者昌。
七曰女帛。
女帛者,五星氣合變,出東北,水木氣合也。
又曰,東北有星,長三丈而出,名曰女帛,見則天下兵起,若有大喪。
又東北有大星出,名曰女帛,見則天下有大喪。
八曰盜星。
盜星者,五星氣合之變,出東南,火木氣合也。
又曰,東南有星,長三丈而出,名曰盜星,見則天下有大盜,多寇賊。
九曰積陵。
積陵者,五星氣合之變,出西北,金水氣合也。
又曰,西南有星,長三丈,名曰積陵,見則天下隕霜,兵大起,五谷不成,人饑。
十曰端星。
端星者,五星氣合之變,出與金木水火合于四隅。
又四隅有星,大而赤,察之中黃,數動,長可四丈。
此土之氣,效于四季,名曰四隅端星,所出,兵大起。
十一曰昏昌。
有星出西北,氣青赤以環之,中赤外青,名曰昏昌,見則天下兵起,國易政。
先起者昌,後起者亡。
高十丈,亂一年。
高二十丈,亂二年。
高三十丈,亂三年。
十二曰莘星。
有星出西北,狀如有環二,名山勤。
一星見則諸侯有失地,西北國。
十三曰白星。
有如星非星,狀如削瓜,有勝兵,名曰白星。
白星出,為男喪。
十四曰菟昌。
西北菟昌之星,有赤青環之,有殃,有青為水。
此星見,則天下改易。
十五曰格澤,狀如炎火。
又曰,格澤星也,上黃下白,從地而上,下大上銳,見則不種而獲。
又曰,不有土功,必有大客鄰國來者,期一年、二年。
又曰,格澤氣赤如火,炎炎中天,上下同色,東西纟亘天,若于南北,長可四五裡。
此熒惑之變,見則兵起,其下伏屍流血,期三年。
十六曰歸邪,狀如星非星,如雲非雲。
或曰,有兩赤彗上向,上有蓋狀如氣,下連星。
或曰,見必有歸國者。
十七曰濛星,夜有赤氣如牙旗,長短四面,西南最多。
又曰刀星,亂之象。
又曰,遍天薄雲,四方生赤黃氣,長三尺,乍見乍沒,尋皆消滅。
又曰,刀星見,天下有兵,戰鬥流血。
或曰,遍天薄雲,四方合有八氣,蒼白色,長三尺,乍見乍沒。
漢京房著《風角書》,有《集星章》,所載妖星,皆見于月旁,互有五色方雲,以五寅日見,各五星所生雲。
天槍星生箕宿中,天根星生尾宿中,天荊星生心宿中,真若星生房宿中,天扌袁星生氐宿中,天樓星生亢宿中,天垣星生左角宿中,皆歲星所生也。
見以甲寅日,其星鹹有兩青方在其旁。
天陰星生轸宿中,晉若星生翼宿中,官張星生張宿中,天惑星生七宿中,天雀星生柳宿中,赤若星生鬼宿中,蚩尤星生井宿中,皆熒惑之所生也。
出在丙寅日,有兩赤方在其旁。
天上、天伐、從星、天樞、天翟、天沸、荊彗,皆鎮星之所生也。
出在戊寅日,有兩黃方在其旁。
若星生參宿中,帚星生觜宿中,若彗星生畢宿中,竹彗星生昴宿中,牆星生胃宿中,榬星生婁宿中,白雚星生奎宿中,皆太白之所生也。
出在庚寅日,有兩白方在其旁。
天美星生壁宿中,天毚星生室宿中,天杜星生危宿中,天麻星生虛宿中,天林星生女宿中,天高星生牛宿中,端下星生鬥宿中,皆辰星之所生也。
出以壬寅日,有兩黑方在其旁。
已前三十五星,即五行氣所生,皆出月左右方氣之中,各在其所生星将出不出日數期候之。
當其未出之前而見,見則有水旱兵喪饑亂,所指亡國失地,王死,破軍殺将。
客星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國皇、溫星,凡五星,皆客星也。
行諸列舍,十二國分野,各在其所臨之邦,所守之宿,以占吉兇。
周伯,大而色黃,煌煌然。
見其國兵起,若有喪,天下饑,衆庶流亡去其鄉。
瑞星中名狀與此同,而占異。
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
所出之國,為饑,為兇,為善,為惡,為喜,為怒。
常出見則兵大起,人主有憂。
王者以赦除咎則災消。
王蓬絮,狀如粉絮,拂拂然。
見則其國兵起,若有喪,白衣之會,其邦饑亡。
又曰,王蓬絮,星色青而熒熒然。
所見之國,風雨不如節,焦旱,物不生,五谷不成登,蝗蟲多。
國皇星,出而大,其色黃白,望之有芒角。
見則兵起,國多變,若有水饑,人主惡之,衆庶多疾。
溫星,色白而大,狀如風動搖,常出四隅。
出東南,天下有兵,将軍出于野。
出東北,當有千裡暴兵。
出西北,亦如之。
出西南,其國兵喪并起,若有大水,人饑。
又曰,溫星出東南,為大将軍服屈不能發者。
出于東北,暴骸三千裡。
出西亦然。
凡客星見其分,若留止,即以其色占吉兇。
星大事大,星小事小。
星色黃得地,色白有喪,色青有憂,色黑有死,色赤有兵,各以五色占之,皆不出三年。
又曰,客星入列宿中外官者,各以其所出部舍官名為其事。
所之者為其謀,其下之國,皆受其禍。
以所守之舍為其期,以五氣相賊者為其使。
流星流星,天使也。
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
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
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
聲隆隆者,怒之象也。
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遲。
大而無光者,衆人之事。
小而光者,貴人之事。
大而光者,其人貴且衆也。
乍明乍滅者,賊敗成也。
前大後小者,恐憂也。
前小後大者,喜事也。
蛇行者,奸事也。
往疾者,往而不返也。
長者,其事長久也。
短者,事疾也。
奔星所墜,其下有兵。
無風雲,有流星見,良久間乃入,為大風發屋折木。
小流星百數,四面行者,庶人流移之象。
流星異狀,名占不同。
今略古書及《荊州占》所載雲。
流星之尾,長二三丈,晖然有光竟天,其色白者,主使也,色赤者,将軍使也。
流星有光,其色黃白者,從天墜有音,如炬熛火下地,野雉盡鳴,斯天保也。
所墜國安有喜,若水。
流星其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墜者起兵。
流星有光青赤,其長二三丈,名曰天雁,軍之精華也。
其國起兵,将軍當從星所之。
流星晖然有光,白,長竟天者,人主之星也,主将相軍從星所之。
凡星如甕者,為發謀起事。
大如桃者為使事。
流星大如缶,其光赤黑,有喙者,名曰梁星,其所墜之鄉有兵,君失地。
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削邑而不戰。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前卑後高,搖頭,乍上乍下,此謂降石,所下民食不足。
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然白,星滅後,白者曲環如車輪,此謂解銜。
其國人相斬為爵祿,此謂自相齧食。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其後皎然白,長數丈,星滅後,後者化為雲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積骨。
有飛星大如缶若甕,後皎白,缦缦然長可十餘丈而委曲,名曰天刑,一曰天飾,将軍均封疆。
天狗,狀如大奔星,色黃有聲,其止地類狗,所墜,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上銳,其下圓,如數頃田處。
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者。
或曰,星出,其狀赤白有光,下即為天狗。
一曰,流星有光,見人面,墜無音,若有足者,名曰天狗。
其色白,其中黃,黃如遺火狀。
主候兵讨賊,見則四方相射,千裡破軍殺将。
或曰,五将鬥,人相食,所往之鄉有流血。
其君失地,兵大起,國易政,戒守禦。
餘占同前。
營頭,有雲如壞山堕,所謂營頭之星,所堕,其下覆軍,流血千裡。
亦曰,流星晝隕名營頭。
雲氣瑞氣一曰慶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慶雲,亦曰景雲。
此喜氣也,太平之應。
一曰昌光,赤如龍狀。
聖人起,帝受終則見。
妖氣一曰虹蜺,日旁氣也。
鬥之亂精,主惑心,主内淫,主臣謀君,天子诎後妃,颛妻不一。
二曰?雲,如狗,赤色長尾,為亂君,為兵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