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
關燈
小
中
大
去。
故星畔天而隕,以見其象。
國有兵兇,則星墜為鳥獸。
天下将亡,則星墜為飛蟲。
天下大兵,則星墜為金鐵。
天下有水,則星墜為土。
國主亡,有兵,則星墜為草木。
兵起,國主亡,則星墜為沙。
星墜,為人而言者,善惡如其言。
又曰,國有大喪,則星墜為龍。
妖星妖星者,五行之氣,五星之變名,見其方,以為殃災。
各以其日五色占,知何國吉兇決矣。
行見無道之國,失禮之邦,為兵為饑,水旱死亡之征也。
又曰,凡妖星所出,形狀不同,為殃如一。
其出不過一年,若三年,必有破國屠城。
其君死,天下大亂,兵士亂行,戰死于野,積屍從橫。
餘殃不盡,為水旱兵饑疾疫之殃。
又曰,凡妖星出見,長大,災深期遠;短小,災淺期近。
三尺至五尺,期百日。
五尺至一丈,期一年。
一丈至三丈,期三年。
三丈至五丈,期五年。
五丈至十丈,期七年。
十丈以上,期九年。
審以察之,其災必應。
彗星,世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
見則兵起,大水。
主掃除,除舊布新。
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
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
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為災。
又曰,孛星,彗之屬也。
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
孛者,孛然非常,惡氣之所生也。
内不有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暗蔽不明,有所傷害。
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懼乎?”由是言之,災甚于彗。
歲星之精,流為天棓、天槍、天猾、天沖、國皇、反登。
一曰天棓,一名覺星,或曰天格。
本類星,末銳,長四丈。
主滅兵,主奮争。
又曰,天棓出,其國兇,不可舉事用兵。
又曰,期三月,必有破軍拔城。
又曰,天棓見,女主用事。
其本者為主人。
二曰天槍,主捕制。
或曰,攙雲如牛,槍雲如馬。
或曰,如槍,左右銳,長數丈。
天攙本類星,未銳,長丈。
三曰天猾,主招亂。
又曰,人主自恣,逆天暴物,則天猾起。
四曰天沖,狀如人,蒼衣赤首,不動。
主滅位。
又曰,沖星出,臣謀主,武卒發。
又曰,天沖抱極泣帝前,血濁霧下,天下冤。
五曰國皇。
或曰,機星散為國皇。
國皇之星,大而赤,類南極老人星也。
主滅奸,主内寇難。
見則兵起,天下急。
或雲,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狀。
後客星内亦有國皇,名同而占狀異。
六曰反登,主夷分,皆少陽之精,司徒之類,青龍七宿之域。
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春政者,以出時沖為期。
皆主君征也。
熒惑之精,流為析旦、蚩尤旗、昭明、司危、天攙。
一曰析旦,或曰昭旦,主弱之符。
又曰,析旦橫出,參?翟百尺,為相誅滅。
二曰蚩尤旗。
或曰,旋星散為蚩尤旗。
或曰,蚩尤旗,五星盈縮之所生也。
狀類彗而後曲,象旗。
或曰,四望無雲,獨見赤雲,蚩尤旗也。
或曰,蚩尤旗如箕,可長二丈,末有星。
又曰,亂國之王,衆邪并積,有雲若植雚竹長,黃上白下,名曰蚩尤旗。
主誅逆國。
又曰,帝将怒,則蚩尤旗出。
又曰,虐王反度,則蚩尤旗出。
或曰,本類星,而後委曲,其像旗,可長二三丈。
見則王者旗鼓,大行征伐,四方兵大起。
不然,國有大喪。
三曰昭明者,五星變出于西方,名曰昭明,金之氣也。
又曰,赤彗分為昭明。
昭明滅光,象如太白,七芒,故以為起霸之征。
或曰,機星散為昭明。
又曰,西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而有光,其類太白,數動,察之中赤,是謂西方之野星,名曰昭明。
出則兵大起。
其出也,下有喪。
出南方,則西方之邦失地。
或曰,昭明如太白,不行,主起有德。
又曰,西方有星,大而白,有角,目下視之,名曰昭明。
金之精,出則兵大起。
若守房心,國有喪,必有屠城。
昭明下則為天狗,所下者大戰流血。
四曰司危。
或曰,機星散為司危。
又曰,白彗之氣,分為司危。
司危平,以為乖争之征。
或曰,司危星大,有毛,兩角。
又曰,司危星類太白,數動,察之而赤。
司危出,強國盈,主擊強侯兵也。
又曰,司危見則主失法,期八年,豪傑起,天子以不義失國。
有聲之臣,行主德也。
又曰,司危見,則其下國相殘賊。
又曰,司危星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一曰,見,兵起強。
又曰,司危出則非,其下有兵沖不利。
五曰天攙,其狀白小,數動,是謂攙星,一名斬星。
天攙主殺罰。
又曰,天攙見,女主用事者,其本為主人。
又曰,天攙出,其下相攙,為饑為兵,赤地千裡,枯骨籍籍。
亦曰,天攙出,其國内亂。
又曰,太陽之精,赤鳥七宿之域,有謀反,恣虐為害,主失夏政。
填星之精,流為五殘、六賊、獄漢、大贲、炤星、绌流、茀星、旬始、擊咎。
一曰五殘。
或曰,旋星散為五殘。
亦曰,蒼彗散為五殘。
故為毀敗之征。
或曰,五殘五分。
亦曰,一本而五枝也。
期九年,奸興。
三九二十七,大亂不可禁。
又曰,五殘者,五行之變,出于東方,五殘木之氣也。
一曰,五縫又曰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星,狀類辰星,可去地六七丈,大而白,主乖亡。
或曰,東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大而赤,察之中青。
或曰,星表青氣如暈,有毛,其類歲星,是謂東方之野星,名曰五殘。
出則兵大起。
其出也,下有喪。
出北則東方之邦失地。
又曰,五殘出,四蕃虛,天子有急兵。
或曰,五殘大而赤,數動,察之有青。
又曰,五殘出則兵起。
二曰六賊者,五行之氣,出于南方。
或曰,六賊火之氣也。
或曰,六賊星形如彗。
又曰,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赤而數動,察之有光,其類熒惑,是謂南方之野星,名曰六賊。
出則兵起,其國亂。
其出也,下有喪。
出東方則南方之邦失地。
又曰,六賊星見,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有光。
三曰獄漢,一曰鹹漢。
或曰,權星散為獄漢。
又曰,鹹漢者,五行之氣,出于北方,水之氣也。
獄漢青中赤表,下有三彗從橫,主逐王刺王。
又曰,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黑,其類辰星,是謂北方之野星,名曰鹹漢。
出則兵起,其下有喪。
出西方則北方之邦失地。
又曰,獄漢動,諸侯驚,出則陰橫。
四曰大贲,主暴沖。
五曰炤星,主滅邦。
六曰绌流,動天下敖主伏逃。
又曰,绌流,主自理,無所逃。
七曰茀星,在東南,本有星,末類茀,所當之國,實受其殃。
八曰旬始。
或曰,樞星散為旬始。
或曰,五星盈縮之所生也。
亦曰,旬始妖氣。
又曰,旬始蚩尤也。
又曰,旬始出于北鬥旁,狀如雄雞。
其怒青黑,象伏鼈。
又曰,黃彗分為旬始。
旬始者,今起也。
狀如雄雞,土含陽,以交白接,精象雞,故以為立主之題。
期十年,聖人起代。
又曰,旬始主争兵,主亂,主招橫。
又曰,旬始照,其下必有滅王。
五奸争作,暴骨積骸,以子續食。
見則臣亂兵作,諸侯為虐。
又曰,常以戊戌日,視五車及天軍天庫中有奇怪,曰旬始。
狀如鳥有喙,而見者則兵大起,攻戰當其首者破死。
又曰,出見北鬥,聖人受命,天子壽,王者有福。
九曰擊咎,出,臣下主。
一曰,臣禁主,主大兵。
又曰,土精,鬥七星之域,以長四方,司空之位,有謀反恣虐者,占如上。
太白之精,散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奸、天狗、天殘、卒起。
一曰天杵,主?羊。
二曰天柎,主擊殃。
三曰伏靈,主領讒。
伏靈出,天下亂複人。
四曰大敗,主鬥沖。
或曰,大敗出,擊咎謀。
五曰司奸,主見妖。
六曰天狗。
亦曰,五星氣合之變,出西南,金火氣合,名曰天狗。
或曰,天狗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主征兵,主讨賊。
亦曰,天狗流,五将鬥。
又曰,西北方有星,長三丈,而出水金氣交,名曰天狗。
亦曰,西北三星,大而白,名曰天狗。
見則大兵起,天下饑,人相食。
又曰,天狗所下之處,必有大戰,破軍殺将,伏屍流血,天狗食之。
皆期一年,中二年,遠三年,各以其所下之國,以占吉兇。
後流星内天狗,名同,占狀小異。
七曰天殘,主貪殘。
八曰卒起。
卒起見,禍無時,諸變有萌,臣運柄。
又曰,少陰之精,大司馬之類,白獸七宿之域,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秋政者,期如上占,禍亦應之。
辰星之精,散為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廷、驚理、大奮祀。
一曰枉矢。
或曰,填星之變為枉矢。
又曰,機星散為枉矢。
亦曰,枉矢,五星盈縮之所生也,弓弩之像也。
類大流星,色蒼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長數匹,著天。
主反萌,主射愚。
又曰,黑彗分為枉矢。
枉矢者,射是也。
枉矢見,謀反之兵合,射所誅,亦為以亂伐亂。
又曰,人君暴專己,則有枉矢動。
亦曰,枉矢類流星,望之有尾目,長可一匹布,皎皎著天。
見則大兵起,大将出,弓弩用,期三年。
曰,枉矢所觸,天下之所伐,射滅之象也。
二曰破女。
破女若見,君臣皆誅,主勝之符。
三曰拂樞。
拂樞動亂,駭擾無調時。
又曰,拂樞主制時。
四曰滅寶。
滅寶起,相得之。
又曰,滅寶主伐之。
五曰繞廷。
繞廷主亂孳。
六曰驚理。
驚理主相署。
七曰大奮祀。
大奮祀主招邪。
或曰,大奮祀出,主安之。
太陰之精,玄武七宿之域,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冬政者,期
故星畔天而隕,以見其象。
國有兵兇,則星墜為鳥獸。
天下将亡,則星墜為飛蟲。
天下大兵,則星墜為金鐵。
天下有水,則星墜為土。
國主亡,有兵,則星墜為草木。
兵起,國主亡,則星墜為沙。
星墜,為人而言者,善惡如其言。
又曰,國有大喪,則星墜為龍。
妖星妖星者,五行之氣,五星之變名,見其方,以為殃災。
各以其日五色占,知何國吉兇決矣。
行見無道之國,失禮之邦,為兵為饑,水旱死亡之征也。
又曰,凡妖星所出,形狀不同,為殃如一。
其出不過一年,若三年,必有破國屠城。
其君死,天下大亂,兵士亂行,戰死于野,積屍從橫。
餘殃不盡,為水旱兵饑疾疫之殃。
又曰,凡妖星出見,長大,災深期遠;短小,災淺期近。
三尺至五尺,期百日。
五尺至一丈,期一年。
一丈至三丈,期三年。
三丈至五丈,期五年。
五丈至十丈,期七年。
十丈以上,期九年。
審以察之,其災必應。
彗星,世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數寸,長或竟天。
見則兵起,大水。
主掃除,除舊布新。
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主。
史臣案,彗體無光,傅日而為光,故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
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則為災。
又曰,孛星,彗之屬也。
偏指曰彗,芒氣四出曰孛。
孛者,孛然非常,惡氣之所生也。
内不有大亂,則外有大兵,天下合謀,暗蔽不明,有所傷害。
晏子曰:“君若不改,孛星将出,彗星何懼乎?”由是言之,災甚于彗。
歲星之精,流為天棓、天槍、天猾、天沖、國皇、反登。
一曰天棓,一名覺星,或曰天格。
本類星,末銳,長四丈。
主滅兵,主奮争。
又曰,天棓出,其國兇,不可舉事用兵。
又曰,期三月,必有破軍拔城。
又曰,天棓見,女主用事。
其本者為主人。
二曰天槍,主捕制。
或曰,攙雲如牛,槍雲如馬。
或曰,如槍,左右銳,長數丈。
天攙本類星,未銳,長丈。
三曰天猾,主招亂。
又曰,人主自恣,逆天暴物,則天猾起。
四曰天沖,狀如人,蒼衣赤首,不動。
主滅位。
又曰,沖星出,臣謀主,武卒發。
又曰,天沖抱極泣帝前,血濁霧下,天下冤。
五曰國皇。
或曰,機星散為國皇。
國皇之星,大而赤,類南極老人星也。
主滅奸,主内寇難。
見則兵起,天下急。
或雲,去地一二丈,如炬火狀。
後客星内亦有國皇,名同而占狀異。
六曰反登,主夷分,皆少陽之精,司徒之類,青龍七宿之域。
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春政者,以出時沖為期。
皆主君征也。
熒惑之精,流為析旦、蚩尤旗、昭明、司危、天攙。
一曰析旦,或曰昭旦,主弱之符。
又曰,析旦橫出,參?翟百尺,為相誅滅。
二曰蚩尤旗。
或曰,旋星散為蚩尤旗。
或曰,蚩尤旗,五星盈縮之所生也。
狀類彗而後曲,象旗。
或曰,四望無雲,獨見赤雲,蚩尤旗也。
或曰,蚩尤旗如箕,可長二丈,末有星。
又曰,亂國之王,衆邪并積,有雲若植雚竹長,黃上白下,名曰蚩尤旗。
主誅逆國。
又曰,帝将怒,則蚩尤旗出。
又曰,虐王反度,則蚩尤旗出。
或曰,本類星,而後委曲,其像旗,可長二三丈。
見則王者旗鼓,大行征伐,四方兵大起。
不然,國有大喪。
三曰昭明者,五星變出于西方,名曰昭明,金之氣也。
又曰,赤彗分為昭明。
昭明滅光,象如太白,七芒,故以為起霸之征。
或曰,機星散為昭明。
又曰,西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而有光,其類太白,數動,察之中赤,是謂西方之野星,名曰昭明。
出則兵大起。
其出也,下有喪。
出南方,則西方之邦失地。
或曰,昭明如太白,不行,主起有德。
又曰,西方有星,大而白,有角,目下視之,名曰昭明。
金之精,出則兵大起。
若守房心,國有喪,必有屠城。
昭明下則為天狗,所下者大戰流血。
四曰司危。
或曰,機星散為司危。
又曰,白彗之氣,分為司危。
司危平,以為乖争之征。
或曰,司危星大,有毛,兩角。
又曰,司危星類太白,數動,察之而赤。
司危出,強國盈,主擊強侯兵也。
又曰,司危見則主失法,期八年,豪傑起,天子以不義失國。
有聲之臣,行主德也。
又曰,司危見,則其下國相殘賊。
又曰,司危星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類太白。
一曰,見,兵起強。
又曰,司危出則非,其下有兵沖不利。
五曰天攙,其狀白小,數動,是謂攙星,一名斬星。
天攙主殺罰。
又曰,天攙見,女主用事者,其本為主人。
又曰,天攙出,其下相攙,為饑為兵,赤地千裡,枯骨籍籍。
亦曰,天攙出,其國内亂。
又曰,太陽之精,赤鳥七宿之域,有謀反,恣虐為害,主失夏政。
填星之精,流為五殘、六賊、獄漢、大贲、炤星、绌流、茀星、旬始、擊咎。
一曰五殘。
或曰,旋星散為五殘。
亦曰,蒼彗散為五殘。
故為毀敗之征。
或曰,五殘五分。
亦曰,一本而五枝也。
期九年,奸興。
三九二十七,大亂不可禁。
又曰,五殘者,五行之變,出于東方,五殘木之氣也。
一曰,五縫又曰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星,狀類辰星,可去地六七丈,大而白,主乖亡。
或曰,東方有星,望之去地可六丈,大而赤,察之中青。
或曰,星表青氣如暈,有毛,其類歲星,是謂東方之野星,名曰五殘。
出則兵大起。
其出也,下有喪。
出北則東方之邦失地。
又曰,五殘出,四蕃虛,天子有急兵。
或曰,五殘大而赤,數動,察之有青。
又曰,五殘出則兵起。
二曰六賊者,五行之氣,出于南方。
或曰,六賊火之氣也。
或曰,六賊星形如彗。
又曰,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赤而數動,察之有光,其類熒惑,是謂南方之野星,名曰六賊。
出則兵起,其國亂。
其出也,下有喪。
出東方則南方之邦失地。
又曰,六賊星見,出正南,南方之星,去地可六丈,大而赤,數動有光。
三曰獄漢,一曰鹹漢。
或曰,權星散為獄漢。
又曰,鹹漢者,五行之氣,出于北方,水之氣也。
獄漢青中赤表,下有三彗從橫,主逐王刺王。
又曰,北方有星,望之可去地六丈,大而赤,數動,察之中青黑,其類辰星,是謂北方之野星,名曰鹹漢。
出則兵起,其下有喪。
出西方則北方之邦失地。
又曰,獄漢動,諸侯驚,出則陰橫。
四曰大贲,主暴沖。
五曰炤星,主滅邦。
六曰绌流,動天下敖主伏逃。
又曰,绌流,主自理,無所逃。
七曰茀星,在東南,本有星,末類茀,所當之國,實受其殃。
八曰旬始。
或曰,樞星散為旬始。
或曰,五星盈縮之所生也。
亦曰,旬始妖氣。
又曰,旬始蚩尤也。
又曰,旬始出于北鬥旁,狀如雄雞。
其怒青黑,象伏鼈。
又曰,黃彗分為旬始。
旬始者,今起也。
狀如雄雞,土含陽,以交白接,精象雞,故以為立主之題。
期十年,聖人起代。
又曰,旬始主争兵,主亂,主招橫。
又曰,旬始照,其下必有滅王。
五奸争作,暴骨積骸,以子續食。
見則臣亂兵作,諸侯為虐。
又曰,常以戊戌日,視五車及天軍天庫中有奇怪,曰旬始。
狀如鳥有喙,而見者則兵大起,攻戰當其首者破死。
又曰,出見北鬥,聖人受命,天子壽,王者有福。
九曰擊咎,出,臣下主。
一曰,臣禁主,主大兵。
又曰,土精,鬥七星之域,以長四方,司空之位,有謀反恣虐者,占如上。
太白之精,散為天杵、天柎、伏靈、大敗、司奸、天狗、天殘、卒起。
一曰天杵,主?羊。
二曰天柎,主擊殃。
三曰伏靈,主領讒。
伏靈出,天下亂複人。
四曰大敗,主鬥沖。
或曰,大敗出,擊咎謀。
五曰司奸,主見妖。
六曰天狗。
亦曰,五星氣合之變,出西南,金火氣合,名曰天狗。
或曰,天狗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如狗形者,主征兵,主讨賊。
亦曰,天狗流,五将鬥。
又曰,西北方有星,長三丈,而出水金氣交,名曰天狗。
亦曰,西北三星,大而白,名曰天狗。
見則大兵起,天下饑,人相食。
又曰,天狗所下之處,必有大戰,破軍殺将,伏屍流血,天狗食之。
皆期一年,中二年,遠三年,各以其所下之國,以占吉兇。
後流星内天狗,名同,占狀小異。
七曰天殘,主貪殘。
八曰卒起。
卒起見,禍無時,諸變有萌,臣運柄。
又曰,少陰之精,大司馬之類,白獸七宿之域,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秋政者,期如上占,禍亦應之。
辰星之精,散為枉矢、破女、拂樞、滅寶、繞廷、驚理、大奮祀。
一曰枉矢。
或曰,填星之變為枉矢。
又曰,機星散為枉矢。
亦曰,枉矢,五星盈縮之所生也,弓弩之像也。
類大流星,色蒼黑,蛇行,望之如有毛目,長數匹,著天。
主反萌,主射愚。
又曰,黑彗分為枉矢。
枉矢者,射是也。
枉矢見,謀反之兵合,射所誅,亦為以亂伐亂。
又曰,人君暴專己,則有枉矢動。
亦曰,枉矢類流星,望之有尾目,長可一匹布,皎皎著天。
見則大兵起,大将出,弓弩用,期三年。
曰,枉矢所觸,天下之所伐,射滅之象也。
二曰破女。
破女若見,君臣皆誅,主勝之符。
三曰拂樞。
拂樞動亂,駭擾無調時。
又曰,拂樞主制時。
四曰滅寶。
滅寶起,相得之。
又曰,滅寶主伐之。
五曰繞廷。
繞廷主亂孳。
六曰驚理。
驚理主相署。
七曰大奮祀。
大奮祀主招邪。
或曰,大奮祀出,主安之。
太陰之精,玄武七宿之域,有謀反,若恣虐為害,主失冬政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