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志第十五 天文中
關燈
小
中
大
,知雲雨之期也。
星不明,則魚多亡,若魚少。
動搖則大水暴出。
出漢中,則大魚多死。
杵三星,在箕南,杵給庖舂。
客星入杵臼,天下有急。
糠一星,在箕舌前,杵西北。
鼈十四星,在南鬥南。
鼈為水蟲,歸太陰。
有星守之,白衣會,主有水令。
農丈人一星,在南鬥西南,老農主稼穑也。
狗二星,在南鬥魁前,主吠守。
天田九星,在牛南。
羅堰九星,在牽牛東,岠馬也,以壅畜水潦,灌溉溝渠也。
九坎九星,在牽牛南。
坎,溝渠也,所以導達泉源,疏瀉盈溢,通溝洫也。
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一曰天海,主灌溉事。
九坎東列星:北一星曰齊,齊北二星曰趙,趙北一星曰鄭,鄭北一星曰越,越東二星曰周,周東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晉,晉北一星曰韓,韓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
其星有變,各以其國。
秦、代東三星南北列,曰離瑜。
離圭衣也,瑜玉飾,皆婦人之服星也。
虛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墳墓。
泣南十三星,曰天壘城,如貫索狀,主北夷丁零、匈奴。
敗臼四星,在虛危南,知兇災。
他星守之,饑兵起。
危南二星曰蓋屋,主治宮室之官也。
虛梁四星,在蓋屋南,主園陵寝廟。
非人所處,故曰虛梁。
室南六星曰雷電。
室西南二星曰土功吏,主司過度。
壁南二星曰土公,土公西南五星曰礔砺,礔砺南四星曰雲雨,皆在壘壁北。
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
一曰天軍,主軍騎,又主翼王也。
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主軍位,為營壅也。
五星有在天軍中者,皆為兵起,熒惑、太白、辰星尤甚。
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南。
北者,宿在北方也。
落,天之蕃落也。
師,衆也。
師門猶軍門也。
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北也。
主非常,以候兵。
有星守之,虜入塞中,兵起。
北落西北有十星,曰天錢。
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
北落東南九星,曰八魁,主張禽獸。
客星入之,多盜賊。
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一曰鈇钺。
有星入之,皆為大臣誅。
奎南七星曰外屏。
外屏南七星曰天溷,廁也。
屏所以障之也。
天溷南一星曰土司空,主水土之事故,又知禍殃也。
客星入之,多土功,天下大疾。
婁東五星曰左更,山虞也,主澤薮竹木之屬,亦主仁智。
婁西五星曰右更,牧師也,主養牛馬之屬,亦主禮義。
二更,秦爵名也。
天倉六星,在婁南,倉谷所藏也。
星黃而大,歲熟。
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廚粟之所也。
天囷十三星在胃南。
囷,倉廪之屬也,主給禦糧也。
星見則囷倉實,不見即虛。
天廪四星在昴南,一曰天”W,主畜黍稷,以供飨祀,《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象也。
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子之苑囿,養禽獸之所也,主馬牛羊。
星明則牛馬盈,希則死。
苑西六星曰刍藁,以供牛馬之食也。
一曰天積,天子之藏府也。
星盛則歲豐穰,希則貨财散。
苑南十三星曰天園,植果菜之所也。
畢附耳南八星,曰天節,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天節下九星,曰九州殊口,曉方俗之官,通重譯者也。
畢柄西五星曰天陰。
參旗九星在參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張,候變禦難。
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主水漿,以給廚。
西南九星曰九遊,天子之旗也。
玉井東南四星曰軍井,行軍之井也。
軍井未達,将不言渴,名取此也。
屏二星在玉井南,屏為屏風。
客星入之,四足蟲大疾。
天廁四星,在屏東,溷也,主觀天下疾病。
天矢一星在廁南,色黃則吉,他色皆兇。
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天軍貿易之市,使有無通也。
野雞一星,主變怪,在軍市中。
軍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東二星曰子,子東二星曰孫。
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
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渎,江、河、淮、濟之精也。
狼一星,在東井東南。
狼為野将,主侵掠。
色有常,不欲變動也。
角而變色動搖,盜賊萌,胡兵起,人相食。
躁則人主不靜,不居其宮,馳騁天下。
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
弧九星在狼東南,天弓也,主備盜賊,常向于狼。
弧矢動移,不如常者,多盜賊,胡兵大起。
狼弧張,害及胡,天下乖亂。
又曰,天弓張,天下盡兵,主與臣相謀。
弧南六星為天社。
昔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為星。
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
常以秋分之旦見于丙,春分之夕而沒于丁。
見則化平,主壽昌,亡則君危代天。
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柳南六星曰外廚。
廚南一星曰天紀,主禽獸之齒。
稷五星在七星南。
稷,農正也。
取乎百谷之長,以為号也。
張南十四星曰天廟,天子之祖廟也。
客星守之,祠官有憂。
翼南五星曰東區,蠻夷星也。
轸南三十二星曰器府,樂器之府也。
青丘七星在轸東南,蠻夷之國号也。
青丘西四星曰土司空,主界域,亦曰司徒。
土司空北二星曰軍門,主營候豹尾威旗。
自攝提至此,大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
并二十八宿輔官,名曰經星常宿。
遠近有度,小大有差。
苟或失常,實表災異。
天漢,起東方,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
乃分為二道,其南經傅說、魚、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經龜,貫箕下,次絡南鬥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
乃西南行,又分夾匏瓜,絡人星、杵、造父、騰蛇、王良、傅路、閣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絡五車,經北河之南,入東井水位而東南行,絡南河、阙丘、天狗、天紀、天稷,在七星南而沒。
天占《鴻範五行傳》曰:“清而明者,天之體也,天忽變色,是謂易常。
天裂,陽不足,是謂臣強,下将害上,國後分裂,其下之主當之。
天開見光,流血滂滂。
天裂見人,兵起國亡。
天鳴有聲,至尊憂且驚。
皆亂國之所生也。
” 漢惠帝二年,天開東北,長三十餘丈,廣十餘丈。
後有呂氏變亂。
晉惠帝太安二年,天中裂。
穆帝升平五年,又裂,廣數丈,并有聲如雷。
其後皆有兵革之應。
七曜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行以成陰陽寒暑之節。
是故《傳》雲:“日為太陽之精,主生養恩德,人君之象也。
”又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
故日月行有道之國則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甯。
日變色,有軍軍破,無軍喪侯王。
其君無德,其臣亂國,則日赤無光。
日失色,所臨之國不昌。
日晝昏,行人無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人不聊生,不出一年,有大水。
日晝昏,烏鳥群鳴,國失政。
日中烏見,主不明,為政亂,國有白衣會。
日中有黑子、黑氣、黑雲,乍三乍五,臣廢其主。
日食,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有死君,有大水。
日食見星,有殺君,天下分裂。
王者修德以禳之。
月者,陰之精也。
其形圓,其質清,日光照之,則見其明。
日光所不照,則謂之魄。
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間,盡睹其明,故形圓也。
二弦之日,日照其側,人觀其傍,故半明半魄也。
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裡,故不見也。
其行有遲疾。
其極遲則日行十二度強,極疾則日行十四度半強。
遲則漸疾,疾極漸遲,二十七日半強而遲疾一終矣。
又月行之道,斜帶黃道。
十三日有奇在黃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黃道裡。
表裡極遠者,去黃道六度。
二十七日有奇,陰陽一終。
張衡雲:“對日之沖,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暗虛。
暗虛逢月則月食,值星則星亡。
” 今曆家月望行黃道,則值暗虛矣。
值暗虛有表裡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
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
以之比德,刑罰之義。
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
故君明則月行依度,臣執權則月行失道。
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
女主外戚擅權,則或進或退。
月變色,将有殃。
月晝明,奸邪并作,君臣争明,女主失行,陰國兵強,中國饑,天下謀僭。
數月重見,國以亂亡。
歲星曰東方春木。
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
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則罰見歲星。
歲星盈縮,以其舍命國。
其所居久,其國有德厚,五谷豐昌,不可伐。
其對為沖,歲乃有殃。
歲星安靜中度,吉。
盈縮失次,其國有變,不可舉事用兵。
又曰,人主出象也。
色欲明光潤澤,德合同。
又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色亂行,主無福。
又主福,主大司農,主齊、吳,主司天下諸侯人君之過,主歲五谷。
赤而角,其國昌;赤黃而沉,其野大穰。
熒惑曰南方夏火。
禮也,視也。
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
熒惑法使行無常,出則有兵,入則兵散。
以舍命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居國受殃。
環繞勾已,芒角動搖變色,乍前乍後,乍左乍右,其殃愈甚。
其南丈夫、北女子喪。
周旋止息,乃為死喪,寇亂其野,亡地。
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順之戰勝。
又曰,熒惑主大鴻胪,主死喪,主司空,又為司馬,主楚、吳、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過,司驕奢亡亂妖孽,主歲成敗。
又曰,熒惑不動,兵不戰,有誅将。
其出色赤怒,逆行成鈎已
星不明,則魚多亡,若魚少。
動搖則大水暴出。
出漢中,則大魚多死。
杵三星,在箕南,杵給庖舂。
客星入杵臼,天下有急。
糠一星,在箕舌前,杵西北。
鼈十四星,在南鬥南。
鼈為水蟲,歸太陰。
有星守之,白衣會,主有水令。
農丈人一星,在南鬥西南,老農主稼穑也。
狗二星,在南鬥魁前,主吠守。
天田九星,在牛南。
羅堰九星,在牽牛東,岠馬也,以壅畜水潦,灌溉溝渠也。
九坎九星,在牽牛南。
坎,溝渠也,所以導達泉源,疏瀉盈溢,通溝洫也。
九坎間十星曰天池,一曰三池,一曰天海,主灌溉事。
九坎東列星:北一星曰齊,齊北二星曰趙,趙北一星曰鄭,鄭北一星曰越,越東二星曰周,周東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晉,晉北一星曰韓,韓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
其星有變,各以其國。
秦、代東三星南北列,曰離瑜。
離圭衣也,瑜玉飾,皆婦人之服星也。
虛南二星曰哭,哭東二星曰泣,泣哭皆近墳墓。
泣南十三星,曰天壘城,如貫索狀,主北夷丁零、匈奴。
敗臼四星,在虛危南,知兇災。
他星守之,饑兵起。
危南二星曰蓋屋,主治宮室之官也。
虛梁四星,在蓋屋南,主園陵寝廟。
非人所處,故曰虛梁。
室南六星曰雷電。
室西南二星曰土功吏,主司過度。
壁南二星曰土公,土公西南五星曰礔砺,礔砺南四星曰雲雨,皆在壘壁北。
羽林四十五星,在營室南。
一曰天軍,主軍騎,又主翼王也。
壘壁陣十二星,在羽林北,羽林之垣壘也,主軍位,為營壅也。
五星有在天軍中者,皆為兵起,熒惑、太白、辰星尤甚。
北落師門一星,在羽林南。
北者,宿在北方也。
落,天之蕃落也。
師,衆也。
師門猶軍門也。
長安城北門曰北落門,以象北也。
主非常,以候兵。
有星守之,虜入塞中,兵起。
北落西北有十星,曰天錢。
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主武帳。
北落東南九星,曰八魁,主張禽獸。
客星入之,多盜賊。
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質,一曰鈇钺。
有星入之,皆為大臣誅。
奎南七星曰外屏。
外屏南七星曰天溷,廁也。
屏所以障之也。
天溷南一星曰土司空,主水土之事故,又知禍殃也。
客星入之,多土功,天下大疾。
婁東五星曰左更,山虞也,主澤薮竹木之屬,亦主仁智。
婁西五星曰右更,牧師也,主養牛馬之屬,亦主禮義。
二更,秦爵名也。
天倉六星,在婁南,倉谷所藏也。
星黃而大,歲熟。
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廚粟之所也。
天囷十三星在胃南。
囷,倉廪之屬也,主給禦糧也。
星見則囷倉實,不見即虛。
天廪四星在昴南,一曰天”W,主畜黍稷,以供飨祀,《春秋》所謂禦廪,此之象也。
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子之苑囿,養禽獸之所也,主馬牛羊。
星明則牛馬盈,希則死。
苑西六星曰刍藁,以供牛馬之食也。
一曰天積,天子之藏府也。
星盛則歲豐穰,希則貨财散。
苑南十三星曰天園,植果菜之所也。
畢附耳南八星,曰天節,主使臣之所持者也。
天節下九星,曰九州殊口,曉方俗之官,通重譯者也。
畢柄西五星曰天陰。
參旗九星在參西,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張,候變禦難。
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主水漿,以給廚。
西南九星曰九遊,天子之旗也。
玉井東南四星曰軍井,行軍之井也。
軍井未達,将不言渴,名取此也。
屏二星在玉井南,屏為屏風。
客星入之,四足蟲大疾。
天廁四星,在屏東,溷也,主觀天下疾病。
天矢一星在廁南,色黃則吉,他色皆兇。
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天軍貿易之市,使有無通也。
野雞一星,主變怪,在軍市中。
軍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東二星曰子,子東二星曰孫。
東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
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渎,江、河、淮、濟之精也。
狼一星,在東井東南。
狼為野将,主侵掠。
色有常,不欲變動也。
角而變色動搖,盜賊萌,胡兵起,人相食。
躁則人主不靜,不居其宮,馳騁天下。
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
弧九星在狼東南,天弓也,主備盜賊,常向于狼。
弧矢動移,不如常者,多盜賊,胡兵大起。
狼弧張,害及胡,天下乖亂。
又曰,天弓張,天下盡兵,主與臣相謀。
弧南六星為天社。
昔共工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故祀以配社,其精為星。
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
常以秋分之旦見于丙,春分之夕而沒于丁。
見則化平,主壽昌,亡則君危代天。
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柳南六星曰外廚。
廚南一星曰天紀,主禽獸之齒。
稷五星在七星南。
稷,農正也。
取乎百谷之長,以為号也。
張南十四星曰天廟,天子之祖廟也。
客星守之,祠官有憂。
翼南五星曰東區,蠻夷星也。
轸南三十二星曰器府,樂器之府也。
青丘七星在轸東南,蠻夷之國号也。
青丘西四星曰土司空,主界域,亦曰司徒。
土司空北二星曰軍門,主營候豹尾威旗。
自攝提至此,大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
并二十八宿輔官,名曰經星常宿。
遠近有度,小大有差。
苟或失常,實表災異。
天漢,起東方,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
乃分為二道,其南經傅說、魚、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經龜,貫箕下,次絡南鬥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
乃西南行,又分夾匏瓜,絡人星、杵、造父、騰蛇、王良、傅路、閣道北端、太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絡五車,經北河之南,入東井水位而東南行,絡南河、阙丘、天狗、天紀、天稷,在七星南而沒。
天占《鴻範五行傳》曰:“清而明者,天之體也,天忽變色,是謂易常。
天裂,陽不足,是謂臣強,下将害上,國後分裂,其下之主當之。
天開見光,流血滂滂。
天裂見人,兵起國亡。
天鳴有聲,至尊憂且驚。
皆亂國之所生也。
” 漢惠帝二年,天開東北,長三十餘丈,廣十餘丈。
後有呂氏變亂。
晉惠帝太安二年,天中裂。
穆帝升平五年,又裂,廣數丈,并有聲如雷。
其後皆有兵革之應。
七曜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行以成陰陽寒暑之節。
是故《傳》雲:“日為太陽之精,主生養恩德,人君之象也。
”又人君有瑕,必露其慝,以告示焉。
故日月行有道之國則光明,人君吉昌,百姓安甯。
日變色,有軍軍破,無軍喪侯王。
其君無德,其臣亂國,則日赤無光。
日失色,所臨之國不昌。
日晝昏,行人無影,到暮不止者,上刑急,下人不聊生,不出一年,有大水。
日晝昏,烏鳥群鳴,國失政。
日中烏見,主不明,為政亂,國有白衣會。
日中有黑子、黑氣、黑雲,乍三乍五,臣廢其主。
日食,陰侵陽,臣掩君之象,有亡國,有死君,有大水。
日食見星,有殺君,天下分裂。
王者修德以禳之。
月者,陰之精也。
其形圓,其質清,日光照之,則見其明。
日光所不照,則謂之魄。
故月望之日,日月相望,人居其間,盡睹其明,故形圓也。
二弦之日,日照其側,人觀其傍,故半明半魄也。
晦朔之日,日照其表,人在其裡,故不見也。
其行有遲疾。
其極遲則日行十二度強,極疾則日行十四度半強。
遲則漸疾,疾極漸遲,二十七日半強而遲疾一終矣。
又月行之道,斜帶黃道。
十三日有奇在黃道表,又十三日有奇在黃道裡。
表裡極遠者,去黃道六度。
二十七日有奇,陰陽一終。
張衡雲:“對日之沖,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謂之暗虛。
暗虛逢月則月食,值星則星亡。
” 今曆家月望行黃道,則值暗虛矣。
值暗虛有表裡深淺,故食有南北多少。
月為太陰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
以之比德,刑罰之義。
列之朝廷,諸侯大臣之類。
故君明則月行依度,臣執權則月行失道。
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則月行乍南乍北。
女主外戚擅權,則或進或退。
月變色,将有殃。
月晝明,奸邪并作,君臣争明,女主失行,陰國兵強,中國饑,天下謀僭。
數月重見,國以亂亡。
歲星曰東方春木。
于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
仁虧貌失,逆春令,傷木氣,則罰見歲星。
歲星盈縮,以其舍命國。
其所居久,其國有德厚,五谷豐昌,不可伐。
其對為沖,歲乃有殃。
歲星安靜中度,吉。
盈縮失次,其國有變,不可舉事用兵。
又曰,人主出象也。
色欲明光潤澤,德合同。
又曰,進退如度,奸邪息;變色亂行,主無福。
又主福,主大司農,主齊、吳,主司天下諸侯人君之過,主歲五谷。
赤而角,其國昌;赤黃而沉,其野大穰。
熒惑曰南方夏火。
禮也,視也。
禮虧視失,逆夏令,傷火氣,罰見熒惑。
熒惑法使行無常,出則有兵,入則兵散。
以舍命國,為亂,為賊,為疾,為喪,為饑,為兵,居國受殃。
環繞勾已,芒角動搖變色,乍前乍後,乍左乍右,其殃愈甚。
其南丈夫、北女子喪。
周旋止息,乃為死喪,寇亂其野,亡地。
其失行而速,兵聚其下,順之戰勝。
又曰,熒惑主大鴻胪,主死喪,主司空,又為司馬,主楚、吳、越以南,又司天下群臣之過,司驕奢亡亂妖孽,主歲成敗。
又曰,熒惑不動,兵不戰,有誅将。
其出色赤怒,逆行成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