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志第十一 律曆上
關燈
小
中
大
始也。
陽管為律,陰管為呂,其氣以候四時,其數以紀萬物。
雲隸首作數,蓋律之本也。
夫一、十、百、千、萬、億、兆者,引而申焉,曆度量衡,出其中矣。
故有虞氏用律和聲,鄒衍改之,以定五始。
正朔服色,亦由斯而别也。
夏正則人,殷正則地,周正則天。
孔子曰:“吾得夏時焉。
”謂得氣數之要矣。
漢初興也,而張蒼定律,乃推五勝之法,以為水德。
實因戰國官失其守,後秦滅學,其道浸微,蒼補綴之,未獲詳究。
及孝武創制,乃置協律之官,用李延年以為都尉,頗解新聲變曲,未達音律之源,故其服色不得而定也。
至于元帝,自曉音律,郎官京房,亦達其妙,因使韋玄成等雜試問房。
房自叙雲:“學焦延壽,用六十律相生之法。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
陽下生陰,陰上生陽,乃還相為宮之正法也。
”于後劉歆典領條奏,著其始末,理漸研精。
班氏《漢志》,盡歆所出也,司馬彪《志》,并房所出也。
至于後漢,尺度稍長。
魏代杜夔,亦制律呂,以之候氣,灰悉不飛。
晉光祿大夫荀勖,得古銅管,校夔所制,長古四分,方知不調,事由其誤。
乃依《周禮》,更造古尺,用之定管,聲韻始調。
左晉之後,漸又訛謬。
至梁武帝時,猶有汲冢玉律,宋蒼梧時,鑽為橫吹,然其長短厚薄,大體具存。
臣先入栖誠,學算于祖?恆,問律于何承天,沈研三紀,頗達其妙。
後為太常丞,典司樂職,乃取玉管及宋太史尺,并以聞奏。
诏付大匠,依樣制管。
自斯以後,律又飛灰。
侯景之亂,臣兄喜于太樂得之。
後陳宣帝詣荊州為質,俄遇梁元帝敗,喜沒于周。
适欲上聞,陳武帝立,遂又以十二管衍為六十律,私侯氣序,并有徵應。
至太建時,喜為吏部尚書,欲以聞奏。
會宣帝崩,後主嗣立,出喜為永嘉内史,遂留家内,贻諸子孫。
陳亡之際,竟并遺失。
今正十二管在太樂者,陽下生陰,始于黃鐘,陰上生陽,終于中呂,而一歲之氣,畢于此矣。
中呂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終于南事。
六十律候,畢于此矣。
仲冬之月,律中黃鐘。
黃鐘者,首于冬至,陽之始也。
應天之數而長九寸,十一月氣至,則黃鐘之律應,所以宣養六氣,緝和九德也。
自此之後,并用京房律準,長短宮徵,次日而用。
凡十二律,各有所攝,引而申之,至于六十。
亦由八卦衍而重之,以為六十四也。
相生者相變。
始黃鐘之管,下生林鐘,以陽生陰,故變也。
相攝者相通。
如中呂之管,攝于物應,以母權子。
故相變者,異時而各應,相通者,同月而繼應。
應有早晚者,非正律氣,乃子律相感,寄母中應也。
其律,大業末于江都淪喪。
律直日宋錢樂之因京房南事之餘,更生三百律。
至梁博士沈重鐘《律議》曰:“《易》以三百六十策當期之日,此律曆之數也。
《淮南子》雲:‘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
律曆之數,天地之道也。
’此則自古而然矣。
”重乃依《淮南》本數,用京房之術求之,得三百六十律。
各因月之本律,以為一部。
以一部律數為母,以一中氣所有日為子,以母命子,随所多少,各一律所建日辰分數也。
以之分配七音,則建日冬至之聲,黃鐘為宮,太簇為商,林鐘為徵,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徵。
五音七聲,于斯和備。
其次日建律,皆依次類運行。
當日者各自為宮,而商徵亦以次從。
以考聲徵氣,辨識時序,萬類所宜,各順其節。
自黃鐘終于壯進,一百五十律,皆三分損一以下生。
自依行終于億兆,二百九律,皆三分益一以上生。
唯安運一律為終,不生。
其數皆取黃鐘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本,以九三為法,各除其實,得寸分及小分,餘皆委之。
即各其律之長也。
修其律部,則上生下生宮徵之次也。
今略其名次雲。
黃鐘:包育含微帝德廣運下濟克終執始握鑒持樞黃中通聖潛升殷普景盛滋萌光被鹹亨乃文乃聖微陽分動生氣雲繁郁湮升引屯結開元質未亻愛昧逋建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
每律直三十四分日之三十一大呂:荄動始贊大有坤元輔時匡弼分否又繁唯微棄望庶幾執義秉強陵陰侶陽識沈緝熙知道适時權變少出阿衡同雲承明善述休光右大呂一部,二十七律。
每律直一日及二十七分日之三太簇:未知其己義建亭毒條風湊始時息達生匏奏初角少陽柔桡商音屈齊扶弱承齊動植鹹擢兼山止速随期龍躍勾芒調序青要結萼延敷刑晉辨秩東作贊揚顯滞俶落右太簇一部,三十四律。
夾鐘明庶協侶陰贊風從布政萬化開時震德乘條芬芳散朗淑氣風馳佚喜幹黨四隙種生恣性逍遙仁威争南旭旦晨朝生遂群分潔新右夾鐘一部,二十七律。
姑洗:南授懷來考神方顯攜角洗陳變虞擢穎嘉氣始升卿雲媚嶺疏道路時日旅實沈炎風首節柔條方結刑始方齊物華革荑茂實登明壯進下生安運依行上生包育少選道從硃黻揚庭含貞右姑洗一部,三十四律。
中呂:硃明啟運景風初緩羽物斯奮南中離春率農有程南訛敬緻相趣内貞硃草含輝屈轶曜疇巳氣清和物應戒荒落貞轸天庭祚周右中呂一部,二十七律。
蕤賓:南事京房終律谧靜則選布萼滿羸潛動盛變賓安懷遠聲暨軌同海水息沴離躬安壯崇明遠眺升中鳳翥朝陽制時瑞通鹑火乂次高焰其煌。
右蕤賓一部,二十七律。
林鐘:謙侍崇德循道方壯陰升靡慝去滅華銷朋慶雲布均任仰成寬中安度德均無蹇禮溢智深任肅純恪歸嘉美音溫風候節蓂華繡嶺物無否與景口曜井日煥重輪财華右林鐘一部,三十四律。
夷則:升商清爽氣精陰德白藏禦叙鮮刑貞克金天劉狝會道歸仁陰侶去南陽消柔辛延乙和庚靡卉荑晉分積孔修九德鹹荩佥惟俾乂右夷則一部,二十七律。
南呂:白呂捐秀敦實素風勁物酋稔結躬肥遁羸中晟陰抗節威遠有截歸期中德王猷允塞蓐收撙辔搖落未印質随分滿道心貞堅蓄止歸藏夷汗均義悅使亡勞九有光贲右南呂一部,三十四律。
無射:思沖懷謙恭儉休老恤農銷祥閉奄降婁藏邃日在旋春閹藏明奎鄰齊軌衆大蓄啬斂下濟息肩無邊期保延年秋深野色玄月澄天右無射一部,二十七律。
應鐘:分焉祖微據始功成乂定靜谧遲内無為而乂姑射凝晦動寂應徵未育萬機萬壽無疆地久天長修複遲時方制無休九野八荒億兆安運右應鐘一部,二十八律。
審度《史記》曰:“夏禹以身為度,以聲為律。
”《禮記》曰:“丈夫布手為尺。
” 《周官》雲:“璧羨起度。
”鄭司農雲:“羨,長也。
此璧徑尺,以起度量。
” 《易緯通卦驗》:“十馬尾為一分。
”《淮南子》雲:“秋分而禾緌定,緌定
陽管為律,陰管為呂,其氣以候四時,其數以紀萬物。
雲隸首作數,蓋律之本也。
夫一、十、百、千、萬、億、兆者,引而申焉,曆度量衡,出其中矣。
故有虞氏用律和聲,鄒衍改之,以定五始。
正朔服色,亦由斯而别也。
夏正則人,殷正則地,周正則天。
孔子曰:“吾得夏時焉。
”謂得氣數之要矣。
漢初興也,而張蒼定律,乃推五勝之法,以為水德。
實因戰國官失其守,後秦滅學,其道浸微,蒼補綴之,未獲詳究。
及孝武創制,乃置協律之官,用李延年以為都尉,頗解新聲變曲,未達音律之源,故其服色不得而定也。
至于元帝,自曉音律,郎官京房,亦達其妙,因使韋玄成等雜試問房。
房自叙雲:“學焦延壽,用六十律相生之法。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以下生上,皆三生四。
陽下生陰,陰上生陽,乃還相為宮之正法也。
”于後劉歆典領條奏,著其始末,理漸研精。
班氏《漢志》,盡歆所出也,司馬彪《志》,并房所出也。
至于後漢,尺度稍長。
魏代杜夔,亦制律呂,以之候氣,灰悉不飛。
晉光祿大夫荀勖,得古銅管,校夔所制,長古四分,方知不調,事由其誤。
乃依《周禮》,更造古尺,用之定管,聲韻始調。
左晉之後,漸又訛謬。
至梁武帝時,猶有汲冢玉律,宋蒼梧時,鑽為橫吹,然其長短厚薄,大體具存。
臣先入栖誠,學算于祖?恆,問律于何承天,沈研三紀,頗達其妙。
後為太常丞,典司樂職,乃取玉管及宋太史尺,并以聞奏。
诏付大匠,依樣制管。
自斯以後,律又飛灰。
侯景之亂,臣兄喜于太樂得之。
後陳宣帝詣荊州為質,俄遇梁元帝敗,喜沒于周。
适欲上聞,陳武帝立,遂又以十二管衍為六十律,私侯氣序,并有徵應。
至太建時,喜為吏部尚書,欲以聞奏。
會宣帝崩,後主嗣立,出喜為永嘉内史,遂留家内,贻諸子孫。
陳亡之際,竟并遺失。
今正十二管在太樂者,陽下生陰,始于黃鐘,陰上生陽,終于中呂,而一歲之氣,畢于此矣。
中呂上生執始,執始下生去滅,終于南事。
六十律候,畢于此矣。
仲冬之月,律中黃鐘。
黃鐘者,首于冬至,陽之始也。
應天之數而長九寸,十一月氣至,則黃鐘之律應,所以宣養六氣,緝和九德也。
自此之後,并用京房律準,長短宮徵,次日而用。
凡十二律,各有所攝,引而申之,至于六十。
亦由八卦衍而重之,以為六十四也。
相生者相變。
始黃鐘之管,下生林鐘,以陽生陰,故變也。
相攝者相通。
如中呂之管,攝于物應,以母權子。
故相變者,異時而各應,相通者,同月而繼應。
應有早晚者,非正律氣,乃子律相感,寄母中應也。
其律,大業末于江都淪喪。
律直日宋錢樂之因京房南事之餘,更生三百律。
至梁博士沈重鐘《律議》曰:“《易》以三百六十策當期之日,此律曆之數也。
《淮南子》雲:‘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為六十音,因而六之,故三百六十音,以當一歲之日。
律曆之數,天地之道也。
’此則自古而然矣。
”重乃依《淮南》本數,用京房之術求之,得三百六十律。
各因月之本律,以為一部。
以一部律數為母,以一中氣所有日為子,以母命子,随所多少,各一律所建日辰分數也。
以之分配七音,則建日冬至之聲,黃鐘為宮,太簇為商,林鐘為徵,南呂為羽,姑洗為角,應鐘為變宮,蕤賓為變徵。
五音七聲,于斯和備。
其次日建律,皆依次類運行。
當日者各自為宮,而商徵亦以次從。
以考聲徵氣,辨識時序,萬類所宜,各順其節。
自黃鐘終于壯進,一百五十律,皆三分損一以下生。
自依行終于億兆,二百九律,皆三分益一以上生。
唯安運一律為終,不生。
其數皆取黃鐘之實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為本,以九三為法,各除其實,得寸分及小分,餘皆委之。
即各其律之長也。
修其律部,則上生下生宮徵之次也。
今略其名次雲。
黃鐘:包育含微帝德廣運下濟克終執始握鑒持樞黃中通聖潛升殷普景盛滋萌光被鹹亨乃文乃聖微陽分動生氣雲繁郁湮升引屯結開元質未亻愛昧逋建玄中玉燭調風右黃鐘一部,三十四律。
每律直三十四分日之三十一大呂:荄動始贊大有坤元輔時匡弼分否又繁唯微棄望庶幾執義秉強陵陰侶陽識沈緝熙知道适時權變少出阿衡同雲承明善述休光右大呂一部,二十七律。
每律直一日及二十七分日之三太簇:未知其己義建亭毒條風湊始時息達生匏奏初角少陽柔桡商音屈齊扶弱承齊動植鹹擢兼山止速随期龍躍勾芒調序青要結萼延敷刑晉辨秩東作贊揚顯滞俶落右太簇一部,三十四律。
夾鐘明庶協侶陰贊風從布政萬化開時震德乘條芬芳散朗淑氣風馳佚喜幹黨四隙種生恣性逍遙仁威争南旭旦晨朝生遂群分潔新右夾鐘一部,二十七律。
姑洗:南授懷來考神方顯攜角洗陳變虞擢穎嘉氣始升卿雲媚嶺疏道路時日旅實沈炎風首節柔條方結刑始方齊物華革荑茂實登明壯進下生安運依行上生包育少選道從硃黻揚庭含貞右姑洗一部,三十四律。
中呂:硃明啟運景風初緩羽物斯奮南中離春率農有程南訛敬緻相趣内貞硃草含輝屈轶曜疇巳氣清和物應戒荒落貞轸天庭祚周右中呂一部,二十七律。
蕤賓:南事京房終律谧靜則選布萼滿羸潛動盛變賓安懷遠聲暨軌同海水息沴離躬安壯崇明遠眺升中鳳翥朝陽制時瑞通鹑火乂次高焰其煌。
右蕤賓一部,二十七律。
林鐘:謙侍崇德循道方壯陰升靡慝去滅華銷朋慶雲布均任仰成寬中安度德均無蹇禮溢智深任肅純恪歸嘉美音溫風候節蓂華繡嶺物無否與景口曜井日煥重輪财華右林鐘一部,三十四律。
夷則:升商清爽氣精陰德白藏禦叙鮮刑貞克金天劉狝會道歸仁陰侶去南陽消柔辛延乙和庚靡卉荑晉分積孔修九德鹹荩佥惟俾乂右夷則一部,二十七律。
南呂:白呂捐秀敦實素風勁物酋稔結躬肥遁羸中晟陰抗節威遠有截歸期中德王猷允塞蓐收撙辔搖落未印質随分滿道心貞堅蓄止歸藏夷汗均義悅使亡勞九有光贲右南呂一部,三十四律。
無射:思沖懷謙恭儉休老恤農銷祥閉奄降婁藏邃日在旋春閹藏明奎鄰齊軌衆大蓄啬斂下濟息肩無邊期保延年秋深野色玄月澄天右無射一部,二十七律。
應鐘:分焉祖微據始功成乂定靜谧遲内無為而乂姑射凝晦動寂應徵未育萬機萬壽無疆地久天長修複遲時方制無休九野八荒億兆安運右應鐘一部,二十八律。
審度《史記》曰:“夏禹以身為度,以聲為律。
”《禮記》曰:“丈夫布手為尺。
” 《周官》雲:“璧羨起度。
”鄭司農雲:“羨,長也。
此璧徑尺,以起度量。
” 《易緯通卦驗》:“十馬尾為一分。
”《淮南子》雲:“秋分而禾緌定,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