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志第十 音樂下

關燈
舊。

    惟舞人不須捉鞞拂等。

    ”及大業中,炀帝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

    樂器工衣創造既成,大備于茲矣。

     《清樂》其始即《清商三調》是也,并漢來舊曲。

    樂器形制,并歌章古辭,與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

    屬晉朝遷播,夷羯竊據,其音分散。

    苻永固平張氏,始于涼州得之。

    宋武平關中,因而入南,不複存于内地。

    及平陳後獲之。

    高祖聽之,善其節奏,曰:“此華夏正聲也。

    昔因永嘉,流于江外,我受天明命,今複會同。

     雖賞逐時遷,而古緻猶在。

    可以此為本,微更損益,去其哀怨,考而補之。

    以新定律呂,更造樂器。

    ”其歌曲有《陽伴》,舞曲有《明君》、《并契》。

    其樂器有鐘、磬、琴、瑟、擊琴、琵琶、箜篌、築、筝、節鼓、笙、笛、箫、篪、埙等十五種,為一部。

    工二十五人。

     《西涼》者,起苻氏之末,呂光、沮渠蒙遜等,據有涼州,變龜茲聲為之,号為秦漢伎。

    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謂之《西涼樂》。

    至魏、周之際,遂謂之《國伎》。

     今曲項琵琶、豎頭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

    《楊澤新聲》、《神白馬》之類,生于胡戎。

    胡戎歌非漢魏遺曲,故其樂器聲調,悉與書史不同。

    其歌曲有《永世樂》,解曲有《萬世豐》舞,曲有《于阗佛曲》。

    其樂器有鐘、磬、彈筝、搊筝、卧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箫、大筚篥、長笛、小筚篥、橫笛、腰鼓、齊鼓、擔鼓、銅拔、貝等十九種,為一部。

    工二十七人。

     《龜茲》者,起自呂光滅龜茲,因得其聲。

    呂氏亡,其樂分散,後魏平中原,複獲之。

    其聲後多變易。

    至隋有《西國龜茲》、《齊朝龜茲》、《土龜茲》等,凡三部。

    開皇中,其器大盛于闾幹。

    時有曹妙達、王長通、李士衡、郭金樂、安進貴等,皆妙絕弦管,新聲奇變,朝改暮易,持其音技,估衒公王之間,舉時争相慕尚。

     高祖病之,謂群臣曰:“聞公等皆好新變,所奏無複正聲,此不祥之大也。

    自家形國,化成人風,勿謂天下方然,公家家自有風俗矣。

    存亡善惡,莫不系之。

    樂感人深,事資和雅,公等對親賓宴飲,宜奏正聲;聲不正,何可使兒女聞也!”帝雖有此敕,而竟不能救焉。

    炀帝不解音律,略不關懷。

    後大制豔篇,辭極淫绮。

    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創《萬歲樂》、《藏鈎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擲磚續命》、《鬥雞子》、《鬥百草》、《泛龍舟》、《還舊宮》、《長樂花》及《十二時》等曲,掩抑摧藏,哀音斷絕。

    帝悅之無已,謂幸臣曰:“多彈曲者,如人多讀書。

    讀書多則能撰書,彈曲多即能造曲。

    此理之然也。

    ”因語明達雲:“齊氏偏隅,曹妙達猶自封王。

    我今天下大同,欲貴汝,宜自修謹。

    ”六年,高昌獻《聖明樂》曲,帝令知音者于館所聽之,歸而肄習。

    及客方獻,先于前奏之,胡夷皆驚焉。

    其歌曲有《善善摩尼》,解曲有《婆伽兒》,舞曲有《小天》,又有《疏勒鹽》。

    其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員鼓、都昙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拔、貝等十五種,為一部。

    工二十人。

      《天竺》者,起自張重華據有涼州,重四譯來貢男伎,《天竺》即其樂焉。

    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

    樂器有鳳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員鼓、都昙鼓、銅拔、貝等九種,為一部。

    工十二人。

     《康國》,起自周武帝娉北狄為後,得其所獲西戎伎,因其聲。

    歌曲有《戢殿農和正》,舞曲有《賀蘭缽鼻始》、《末奚波地》、《農惠缽鼻始》、《前拔地惠地》等四曲。

    樂器有笛、正鼓、加鼓、銅拔等四種,為一部。

    工七人。

     《疏勒》、《安國》、《高麗》,并起自後魏平馮氏及通西域,因得其伎。

    後漸繁會其聲,以别于太樂。

     《疏勒》,歌曲有《亢利死讓樂》,舞曲有《遠服》,解曲有《鹽曲》。

    樂器有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箫、筚篥、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等十種,為一部,工十二人。

     《安國》,歌曲有《附薩單時》,舞曲有《末奚》,解曲有《居和祗》。

    樂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箫、筚篥、雙筚篥、正鼓、和鼓、銅拔等十種,為一部。

     工十二人。

     《高麗》,歌曲有《芝栖》,舞曲有《歌芝栖》。

    樂器有彈筝、卧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箫、小筚篥、桃皮筚篥、腰鼓、齊鼓、擔鼓、貝等十四種,為一部。

    工十八人。

     《禮畢》者,本出自晉太尉庾亮家。

    亮卒,其伎追思亮,因假為其面,執翳以舞,象其容,取其谥以号之,謂之為《文康樂》。

    每奏九部樂終則陳之,故以禮畢為名。

    其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

    樂器有笛、笙、箫、篪、鈴槃、鞞、腰鼓等七種,三懸為一部。

    工二十二人。

     始齊武平中,有魚龍爛漫、俳優、硃儒、山車、巨象、拔井、種瓜、殺馬、剝驢等,奇怪異端,百有餘物,名為百戲。

    周時,鄭譯有寵于宣帝,奏征齊散樂人,并會京師為之。

    蓋秦角抵之流者也。

    開皇初,并放遣之。

    及大業二年,突厥染幹來朝,炀帝欲誇之,總追四方散樂,大集東都。

    初于芳華苑積翠池側,帝帷宮女觀之。

     有舍利先來,戲于場内,須臾跳躍,激水滿衢,鼋鼍龜鰲,水人蟲魚,遍覆于地。

     又有大鲸魚,噴霧翳日,倏忽化成黃龍,長七八丈,聳踴而出,名曰《黃龍變》。

      又以繩系兩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對舞繩上,相逢切肩而過,歌舞不辍。

    又為夏育扛鼎,取車輪石臼大甕器等,各于掌上而跳弄之。

    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騰透而換易之。

    又有神鰲負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曠古莫俦。

    染幹大駭之。

    自是皆于太常教習。

    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内,綿亘八裡,列為戲場。

    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

    至晦而罷。

    伎人皆衣錦繡缯彩。

    其歌舞者,多為婦人服,鳴環佩,飾以花毦者,殆三萬人。

    初課京兆、河南制此衣服,而兩京缯錦,為之中虛。

    三年,駕幸榆林,突厥啟民朝于行宮,帝又設以示之。

    六年,諸夷大獻方物。

    突厥啟民以下,皆國主親來朝賀。

    乃于天津街盛陳百戲,自海内凡有奇伎,無不總萃。

    崇侈器玩,盛飾衣服,皆用珠翠金銀,錦罽絺繡。

    其營費钜億萬。

    關西以安德王雄總之,東都以齊王暕總之,金石匏革之聲,聞數十裡外。

    彈弦扌厭管以上,一萬八千人。

    大列炬火,光燭天地,百戲之盛,振古無比。

    自是每年以為常焉。

      故事,天子有事于太廟,備法駕,陳羽葆,以入于次。

    禮畢升車,而鼓吹并作。

     開皇十七年诏曰:“昔五帝異樂,三王殊禮,皆随事而有損益,因情而立節文。

    仰惟祭享宗廟,瞻敬如在,罔極之感,情深茲日。

    而禮畢升路,鼓吹發音,還入宮門,金石振響。

    斯則哀樂同日,心事相違,情所不安,理實未允。

    宜改茲往式,用弘禮教。

    自今以後,享廟日不須設鼓吹,殿庭勿設樂懸。

    在廟内及諸祭,并依舊。

    其王公已下,祭私廟日,不得作音樂。

    ” 至大業中,炀帝制宴飨設鼓吹,依梁為十二案。

    案别有錞于、钲、铎、軍樂鼓吹等一部。

    案下皆熊罷貙豹,騰倚承之,以象百獸之舞。

    其大駕鼓吹,并硃漆畫。

      大駕鼓吹、小鼓加金镯、羽葆鼓、铙鼓、節鼓,皆五采重蓋,其羽葆鼓,仍飾以羽葆。

    長鳴、中鳴、大小橫吹,五采衣幡,绯掌,畫交龍,五采腳。

    大角幡亦如之。

     大鼓、長鳴、大橫吹、節鼓及橫吹後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等工人服,皆绯地苣文為袍袴及帽。

    金钲、?鼓,其钲鼓皆加八角紫傘。

    小鼓、中鳴、小橫吹及橫吹後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等工人服,并青地苣文袍袴及帽。

    羽葆鼓、铙及歌、箫、笳工人服,并武弁,硃褠衣,革帶。

    大角工人,平巾帻,绯衫,白布大口袴。

    其鼓吹督帥服,與大角同。

    以下準督帥服,亦如之。

     ?鼓一曲,十二變,與金钲同。

    夜警用一曲俱盡。

    次奏大鼓。

    大鼓,一十五曲供大駕,一十二曲供皇太子,一十曲供王公等。

    小鼓,九曲供大駕,三曲供皇太子及王公等。

     長鳴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駕,三十六具供皇太子,十八具供王公等。

      次鳴色角,一百二十具供大駕,十二具供皇太子,一十具供王公等。

     大角,第一曲起捉馬,第二曲被馬,第三曲騎馬,第四曲行,第五曲入陣,第六曲收軍,第七曲下營。

    皆以三通為一曲。

    其辭并本之鮮卑。

     铙鼓,十二曲供大駕,六曲供皇太子,三曲供王公等。

    其樂器有鼓,并歌箫、笳。

     大橫吹,二十九曲供大駕,九曲供皇太子,七曲供王公。

    其樂器有角、節鼓、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

     小橫吹,十二曲供大駕,夜警則十二曲俱用。

    其樂器有角、笛、箫、筚篥、笳、桃皮筚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