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志第九 音樂中
關燈
小
中
大
曆,大電遙源。
弓藏高隴,鼎沒寒門。
人生于祖,物本于天。
尊神配德,迄用康年。
皇帝初獻及獻配帝畢,奏登歌:歲之祥,國之陽。
蒼靈敬,翠雲長。
象為飾,龍為章。
乘長日,坯蟄戶。
列雲漢,迎風雨,大呂歌,雲門舞。
省滌濯,奠牲牷。
郁金酒,鳳凰樽。
回天眷,顧中原。
皇帝飲福酒,奏《皇夏》:國命在禮,君命在天。
陳誠惟肅,欽福惟虔。
洽斯百禮,福以千年。
鈎陳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飾斝,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從天之來。
撤奠奏《雍樂》:禮将畢,樂将闌。
回日辔,動天關。
翠鳳搖,和銮響。
五雲飛,三步上。
風為馭,雷為車。
無轍迹,有煙霞。
暢皇情,休靈命。
雨留甘,雲馀慶。
帝就望燎位,奏《皇夏》:六曲聯事,九司鹹則。
率由舊章,于焉允塞。
掌禮移次,燔柴在焉。
煙升玉帛,氣斂牲牜全。
休氣馨香,膋芳昭晰。
翼翼虔心,明明上徹。
帝還便座,奏《皇夏》:玉帛禮畢,人神事分。
嚴承乃眷,瞻仰回雲。
辇路千門,王城九軌。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萬斯甯。
受茲景命,于天告成。
方澤歌辭:降神,奏《昭夏》:報功陰澤,展禮玄郊。
平琮鎮瑞,方鼎升庖。
調歌絲竹,縮酒江茅,聲舒鐘鼓,器質陶匏。
列耀秀華,凝芳都荔。
川澤茂祉,丘陵容衛。
雲飾山罍,蘭浮泛齊。
日至之禮,歆茲大祭。
奠玉,奏《昭夏》:曰若厚載,欽明方澤。
敢以敬恭,陳之玉帛。
德包含養,功藏靈迹。
斯箱既千,子孫則百。
初獻,奏登歌辭:舞詞同員丘。
質明孝敬,求陰順陽。
壇有四陛,琮為八方。
牲牷蕩滌,蕭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來翔。
威儀簡簡,鐘鼓喤娶。
聲和孤竹,韻入空桑。
封中雲氣,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功深蓋藏。
望坎位,奏《皇夏》:司筵撤席,掌禮移次,回顧封壇,恭臨坎位。
瘗玉埋俎,藏芬斂氣。
是曰就幽,成斯地意。
祀五帝歌辭:奠玉帛,奏《皇夏》辭:嘉玉惟芳,嘉币惟量。
成形依禮,禀色随方。
神班有次,歲禮惟常。
威儀抑抑,率由舊章。
初獻,奏《皇夏》:惟令之月,惟嘉之辰。
司壇宿設,掌史誠陳。
敢用明禮,言功上神。
鈎陳旦辟,阊阖朝分。
旒垂象冕,樂奏《山雲》。
将回霆策,暫轉天文。
五運周環,四時代序。
鱗次玉帛,循回樽俎。
神其降之,介福斯許。
皇帝初獻青帝,奏《雲門舞》:甲在日,鳥中星。
禮東後,奠蒼靈。
樹春旗,命青史。
候雁還,東風起。
歌木德,舞震宮。
泗濱石,龍門桐。
孟之月,陽之天。
億斯慶,兆斯年。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帝出于震,蒼德于神。
其明在日,其位居春。
勞以定國,功以施人。
言從配祀,近取諸身。
皇帝初獻赤帝,奏《雲門舞》:招搖指午對南宮,日月相會實沈中。
離光布政動溫風,純陽之月樂炎精。
赤雀丹書飛送迎,硃弦绛鼓罄虔誠,萬物含養各長生。
皇帝獻配帝,奏舞:以炎為政,以火為官,位司南陸,享配離壇。
三和實俎,百味浮蘭。
神其茂豫,天步艱難。
皇帝初獻黃帝,奏《雲門舞》:三光儀表正,四氣風雲同。
戊己行初曆,黃鐘始變宮。
平琮禮内鎮,陰管奏司中。
齋壇芝晔晔,清野桂馮馮。
夕牢芬六鼎,安歌韻八風。
神光乃超忽,佳氣恆蔥蔥。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四時鹹一德,五氣或同論。
猶吹鳳凰管,尚對梧桐園。
器圜居土厚,位總配神尊。
始知今奏樂,還用我《雲門》。
皇帝初獻白帝,奏《雲門舞》:肅靈兌景,承配秋壇。
雲高火落,露白蟬寒。
帝律登年,金精行令。
瑞獸霜輝,祥禽雪映。
司藏肅殺,萬保鹹宜。
厥田上上,收功在斯。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金行秋令,白帝硃宣。
司正五雉,歌庸九川。
執文之德,對越彼天。
介以福祉,君子萬年。
皇帝初獻黑帝,奏《雲門舞》:北辰為政玄壇,北陸之祀員官。
宿設玄圭浴蘭,坎德陰風禦寒。
次律将回窮紀,微陽欲動細泉。
管猶調于陰竹,聲未入于春弦。
待歸餘于送曆,方履慶于斯年。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地始坼,虹始藏。
服玄玉,居玄堂。
沐蕙氣,浴蘭湯。
匏器潔,水泉香。
陟配彼,福無疆。
君欣欣,此樂康。
宗廟歌辭:皇帝入廟門,奏《皇夏》:肅肅清廟,嚴嚴寝門。
欹器防滿,金人戒言。
應懸鼓,崇牙樹羽。
階變升歌,庭紛象舞。
閑安象設,緝熙清奠。
春鲔初登,新萍先薦。
亻愛然入室,俨乎其位。
凄怆履之,非寒之謂。
降神奏《昭夏》:永惟祖武,潛慶靈長。
龍圖革命,鳳曆歸昌。
功移上墋,德耀中陽。
清廟肅肅,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聲和盛唐。
牲牷蕩滌,蕭合聲香。
和銮戾止,振鹭來翔。
永敷萬國,是則四方。
俎入,皇帝升階,奏《皇夏》:年祥辯日,上協龜言。
奉酎承列,來庭駿奔。
雕禾飾斝,翠羽承樽。
敬殚如此,恭惟執燔。
皇帝獻皇高祖,奏《皇夏》:慶緒千重秀,鴻源萬裡長。
無時猶戢翼,有道故韬光。
盛德必有後,仁義終克昌。
明星初肇慶,大電久呈祥。
皇帝獻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克昌光上烈,基聖穆西籓。
崇仁高涉渭,積德被居原。
帝圖張往迹,王業茂前尊。
重芬德陽廟,疊慶壽陵園。
百靈光祖武,千年福孝孫。
皇帝獻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雄圖屬天造,宏略遇群飛。
風雲猶聽命,龍躍遂乘機。
百二當天險,三分拒樂推。
函谷風塵散,河陽氛霧晞。
濟弱淪風起,扶危頹運歸。
地紐崩還正,天樞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畢隴或綿微。
終封三尺劍,長卷一戎衣。
皇帝獻文宣皇太後,奏《皇夏》:月靈興慶,沙祥發源。
功參禹迹,德贊堯門。
言容典禮,礻俞狄徽章。
儀形溫德,令問昭陽。
日月不居,歲時?宛晚。
瑞雲纏心,閟宮惟遠。
皇帝獻闵皇帝,奏《皇夏》:龍圖基代德,天步屬艱難。
讴歌還受瑞,揖讓乃登壇。
升與芒刺重,入位據關寒。
卷舒雲泛濫,遊揚日浸微。
出鄭終無反,居桐竟不歸。
祀夏今惟舊,尊靈谥更追。
皇帝獻明皇帝,奏《皇夏》:若水逢降君,窮桑屬惟政。
丕哉馭帝箓,郁矣當天命。
方定五雲官,先齊八風令。
文昌氣似珠,太史河如鏡。
南宮學已開,東觀書還聚。
文辭金石韻,毫翰風飚豎。
清室桂馮馮,齋房芝诩诩。
甯思玉管笛,空見靈衣舞。
皇帝獻高祖武皇帝,奏《皇夏》:南河吐雲氣,北鬥降星神。
百靈鹹仰德,千年一聖人。
書成紫微動,律定鳳凰馴。
六軍命西土,甲子陳東鄰。
戎衣此一定,萬裡更無塵。
煙雲同五色,日月并重輪。
流沙既西靜,盤木又東臣。
凱樂聞硃雁,铙歌見白麟。
今為六代祀,還得九疑賓。
皇帝還東壁,飲福酒,奏《皇夏》:禮殚裸獻,樂極休成。
長離前掞,宗祀文明。
縮酌浮蘭,澄罍合鬯。
磬折禮容,旋回靈贶。
受厘徹俎,飲福移樽。
惟光惟烈,文子文孫。
皇帝還便坐,奏《皇夏》:庭阕四始,筵終三薦。
顧步階墀,徘徊馀奠。
六龍矯首,七萃警途。
鼓移行漏,風轉相烏。
翼翼從事,綿綿四時。
惟神降嘏,永言保之。
太祖輔魏之時,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習以備飨宴之禮。
及天和六年,武帝罷掖庭四夷樂。
其後帝娉皇後于北狄,得其所獲康國、龜茲等樂,更雜以高昌之舊,并于大司樂習焉。
采用其聲,被于鐘石,取《周官》制以陳之。
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群臣于紫極殿,始用百戲。
武帝保定元年,诏罷之。
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
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
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相随,引入後庭,與宮人觀聽。
戲樂過度,遊幸無節焉。
武帝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案,每元正大會,列于懸間,與正樂合奏。
宣帝時,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
第一,改漢《硃鹭》為《玄精季》,言魏道陵遲,太祖肇開王業也。
第二,改漢《思悲翁》為《征隴西》,言太祖起兵,誅侯莫陳悅,掃清隴右也。
第三,改漢《艾如張》為《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關中也。
第四,改漢《上之回》為《平窦泰》,言太祖擁兵讨泰,悉擒斬也。
第五,改漢《擁離》為《複恆農》,言太祖攻複陝城,關東震
弓藏高隴,鼎沒寒門。
人生于祖,物本于天。
尊神配德,迄用康年。
皇帝初獻及獻配帝畢,奏登歌:歲之祥,國之陽。
蒼靈敬,翠雲長。
象為飾,龍為章。
乘長日,坯蟄戶。
列雲漢,迎風雨,大呂歌,雲門舞。
省滌濯,奠牲牷。
郁金酒,鳳凰樽。
回天眷,顧中原。
皇帝飲福酒,奏《皇夏》:國命在禮,君命在天。
陳誠惟肅,欽福惟虔。
洽斯百禮,福以千年。
鈎陳掩映,天驷徘徊。
雕禾飾斝,翠羽承罍。
受斯茂祉,從天之來。
撤奠奏《雍樂》:禮将畢,樂将闌。
回日辔,動天關。
翠鳳搖,和銮響。
五雲飛,三步上。
風為馭,雷為車。
無轍迹,有煙霞。
暢皇情,休靈命。
雨留甘,雲馀慶。
帝就望燎位,奏《皇夏》:六曲聯事,九司鹹則。
率由舊章,于焉允塞。
掌禮移次,燔柴在焉。
煙升玉帛,氣斂牲牜全。
休氣馨香,膋芳昭晰。
翼翼虔心,明明上徹。
帝還便座,奏《皇夏》:玉帛禮畢,人神事分。
嚴承乃眷,瞻仰回雲。
辇路千門,王城九軌。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萬斯甯。
受茲景命,于天告成。
方澤歌辭:降神,奏《昭夏》:報功陰澤,展禮玄郊。
平琮鎮瑞,方鼎升庖。
調歌絲竹,縮酒江茅,聲舒鐘鼓,器質陶匏。
列耀秀華,凝芳都荔。
川澤茂祉,丘陵容衛。
雲飾山罍,蘭浮泛齊。
日至之禮,歆茲大祭。
奠玉,奏《昭夏》:曰若厚載,欽明方澤。
敢以敬恭,陳之玉帛。
德包含養,功藏靈迹。
斯箱既千,子孫則百。
初獻,奏登歌辭:舞詞同員丘。
質明孝敬,求陰順陽。
壇有四陛,琮為八方。
牲牷蕩滌,蕭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來翔。
威儀簡簡,鐘鼓喤娶。
聲和孤竹,韻入空桑。
封中雲氣,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功深蓋藏。
望坎位,奏《皇夏》:司筵撤席,掌禮移次,回顧封壇,恭臨坎位。
瘗玉埋俎,藏芬斂氣。
是曰就幽,成斯地意。
祀五帝歌辭:奠玉帛,奏《皇夏》辭:嘉玉惟芳,嘉币惟量。
成形依禮,禀色随方。
神班有次,歲禮惟常。
威儀抑抑,率由舊章。
初獻,奏《皇夏》:惟令之月,惟嘉之辰。
司壇宿設,掌史誠陳。
敢用明禮,言功上神。
鈎陳旦辟,阊阖朝分。
旒垂象冕,樂奏《山雲》。
将回霆策,暫轉天文。
五運周環,四時代序。
鱗次玉帛,循回樽俎。
神其降之,介福斯許。
皇帝初獻青帝,奏《雲門舞》:甲在日,鳥中星。
禮東後,奠蒼靈。
樹春旗,命青史。
候雁還,東風起。
歌木德,舞震宮。
泗濱石,龍門桐。
孟之月,陽之天。
億斯慶,兆斯年。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帝出于震,蒼德于神。
其明在日,其位居春。
勞以定國,功以施人。
言從配祀,近取諸身。
皇帝初獻赤帝,奏《雲門舞》:招搖指午對南宮,日月相會實沈中。
離光布政動溫風,純陽之月樂炎精。
赤雀丹書飛送迎,硃弦绛鼓罄虔誠,萬物含養各長生。
皇帝獻配帝,奏舞:以炎為政,以火為官,位司南陸,享配離壇。
三和實俎,百味浮蘭。
神其茂豫,天步艱難。
皇帝初獻黃帝,奏《雲門舞》:三光儀表正,四氣風雲同。
戊己行初曆,黃鐘始變宮。
平琮禮内鎮,陰管奏司中。
齋壇芝晔晔,清野桂馮馮。
夕牢芬六鼎,安歌韻八風。
神光乃超忽,佳氣恆蔥蔥。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四時鹹一德,五氣或同論。
猶吹鳳凰管,尚對梧桐園。
器圜居土厚,位總配神尊。
始知今奏樂,還用我《雲門》。
皇帝初獻白帝,奏《雲門舞》:肅靈兌景,承配秋壇。
雲高火落,露白蟬寒。
帝律登年,金精行令。
瑞獸霜輝,祥禽雪映。
司藏肅殺,萬保鹹宜。
厥田上上,收功在斯。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金行秋令,白帝硃宣。
司正五雉,歌庸九川。
執文之德,對越彼天。
介以福祉,君子萬年。
皇帝初獻黑帝,奏《雲門舞》:北辰為政玄壇,北陸之祀員官。
宿設玄圭浴蘭,坎德陰風禦寒。
次律将回窮紀,微陽欲動細泉。
管猶調于陰竹,聲未入于春弦。
待歸餘于送曆,方履慶于斯年。
皇帝初獻配帝,奏舞:地始坼,虹始藏。
服玄玉,居玄堂。
沐蕙氣,浴蘭湯。
匏器潔,水泉香。
陟配彼,福無疆。
君欣欣,此樂康。
宗廟歌辭:皇帝入廟門,奏《皇夏》:肅肅清廟,嚴嚴寝門。
欹器防滿,金人戒言。
應懸鼓,崇牙樹羽。
階變升歌,庭紛象舞。
閑安象設,緝熙清奠。
春鲔初登,新萍先薦。
亻愛然入室,俨乎其位。
凄怆履之,非寒之謂。
降神奏《昭夏》:永惟祖武,潛慶靈長。
龍圖革命,鳳曆歸昌。
功移上墋,德耀中陽。
清廟肅肅,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聲和盛唐。
牲牷蕩滌,蕭合聲香。
和銮戾止,振鹭來翔。
永敷萬國,是則四方。
俎入,皇帝升階,奏《皇夏》:年祥辯日,上協龜言。
奉酎承列,來庭駿奔。
雕禾飾斝,翠羽承樽。
敬殚如此,恭惟執燔。
皇帝獻皇高祖,奏《皇夏》:慶緒千重秀,鴻源萬裡長。
無時猶戢翼,有道故韬光。
盛德必有後,仁義終克昌。
明星初肇慶,大電久呈祥。
皇帝獻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克昌光上烈,基聖穆西籓。
崇仁高涉渭,積德被居原。
帝圖張往迹,王業茂前尊。
重芬德陽廟,疊慶壽陵園。
百靈光祖武,千年福孝孫。
皇帝獻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雄圖屬天造,宏略遇群飛。
風雲猶聽命,龍躍遂乘機。
百二當天險,三分拒樂推。
函谷風塵散,河陽氛霧晞。
濟弱淪風起,扶危頹運歸。
地紐崩還正,天樞落更追。
原祠乍超忽,畢隴或綿微。
終封三尺劍,長卷一戎衣。
皇帝獻文宣皇太後,奏《皇夏》:月靈興慶,沙祥發源。
功參禹迹,德贊堯門。
言容典禮,礻俞狄徽章。
儀形溫德,令問昭陽。
日月不居,歲時?宛晚。
瑞雲纏心,閟宮惟遠。
皇帝獻闵皇帝,奏《皇夏》:龍圖基代德,天步屬艱難。
讴歌還受瑞,揖讓乃登壇。
升與芒刺重,入位據關寒。
卷舒雲泛濫,遊揚日浸微。
出鄭終無反,居桐竟不歸。
祀夏今惟舊,尊靈谥更追。
皇帝獻明皇帝,奏《皇夏》:若水逢降君,窮桑屬惟政。
丕哉馭帝箓,郁矣當天命。
方定五雲官,先齊八風令。
文昌氣似珠,太史河如鏡。
南宮學已開,東觀書還聚。
文辭金石韻,毫翰風飚豎。
清室桂馮馮,齋房芝诩诩。
甯思玉管笛,空見靈衣舞。
皇帝獻高祖武皇帝,奏《皇夏》:南河吐雲氣,北鬥降星神。
百靈鹹仰德,千年一聖人。
書成紫微動,律定鳳凰馴。
六軍命西土,甲子陳東鄰。
戎衣此一定,萬裡更無塵。
煙雲同五色,日月并重輪。
流沙既西靜,盤木又東臣。
凱樂聞硃雁,铙歌見白麟。
今為六代祀,還得九疑賓。
皇帝還東壁,飲福酒,奏《皇夏》:禮殚裸獻,樂極休成。
長離前掞,宗祀文明。
縮酌浮蘭,澄罍合鬯。
磬折禮容,旋回靈贶。
受厘徹俎,飲福移樽。
惟光惟烈,文子文孫。
皇帝還便坐,奏《皇夏》:庭阕四始,筵終三薦。
顧步階墀,徘徊馀奠。
六龍矯首,七萃警途。
鼓移行漏,風轉相烏。
翼翼從事,綿綿四時。
惟神降嘏,永言保之。
太祖輔魏之時,高昌款附,乃得其伎,教習以備飨宴之禮。
及天和六年,武帝罷掖庭四夷樂。
其後帝娉皇後于北狄,得其所獲康國、龜茲等樂,更雜以高昌之舊,并于大司樂習焉。
采用其聲,被于鐘石,取《周官》制以陳之。
明帝武成二年,正月朔旦,會群臣于紫極殿,始用百戲。
武帝保定元年,诏罷之。
及宣帝即位,而廣召雜伎,增修百戲。
魚龍漫衍之伎,常陳殿前,累日繼夜,不知休息。
好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相随,引入後庭,與宮人觀聽。
戲樂過度,遊幸無節焉。
武帝以梁鼓吹熊罴十二案,每元正大會,列于懸間,與正樂合奏。
宣帝時,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
第一,改漢《硃鹭》為《玄精季》,言魏道陵遲,太祖肇開王業也。
第二,改漢《思悲翁》為《征隴西》,言太祖起兵,誅侯莫陳悅,掃清隴右也。
第三,改漢《艾如張》為《迎魏帝》,言武帝西幸,太祖奉迎,宅關中也。
第四,改漢《上之回》為《平窦泰》,言太祖擁兵讨泰,悉擒斬也。
第五,改漢《擁離》為《複恆農》,言太祖攻複陝城,關東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