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志第五 禮儀五

關燈
蓋裡并黃,雕飾如一。

    沈約曰:“金象革木,《禮圖》不載其形。

    ”今旒數羽葆,并同玉辂。

    左建旐。

    案《周官》:“龜蛇為旐。

    ”《釋名》雲:“龜知氣兆之吉兇也。

    ”許慎雲:“旐有四斿,以象營室。

    ” 今木辂黑質,漆之。

    左建旐,畫玄武,右建闟戟。

    駕黑鳷。

    畋獵用之。

    四品方伯乘木辂,赤質,駕士十四人。

     安車,案《禮》,卿大夫緻事則乘之。

    其制如辎軿。

    蔡邕《獨斷》有五色安車,皆畫輪重毂。

    今畫輪,重輿,曲壁,紫油幢绛裡,通幰,硃絲絡網,赤鞶纓。

    駕四馬。

    省問臨幸則乘之。

    皇太子安車,斑輪,赤質,制略同乘輿,亦駕四馬。

     四望車,案晉《中朝大駕鹵簿》,四望車,駕牛中道。

    《東宮舊儀》,皇太子及妃,皆有畫輪四望車。

    今四望車制同犢車,黃金飾,青油幢硃裡,紫通幰,紫絲網。

    駕一牛。

    拜陵臨吊則用之。

    皇太子四望車,綠油幢,青通幰,硃絲絡網。

      耕根車,案沈約雲:“親幸耕籍禦之。

    三蓋車,一名芝車,又名耕根車。

    置耒耜于轼上。

    ”即潘嶽所謂“绀轅屬于黛耜”者也。

    開皇無之,駕出親耕,則乘木辂,蓋依宋泰始之故事也。

    今耕根車,以青為質,三重施蓋,羽葆雕裝,并同玉辂。

    駕六馬。

    其轼平,以青囊盛耒而加于上。

    籍千畝,行三推禮,則親乘焉。

     羊車,案晉司隸校尉劉毅奏護軍羊琇私乘者也。

    開皇無之,至是始置焉。

    其制如轺車,金寶飾,紫錦幰,硃絲網。

    馭童二十人,皆兩鬟髻,服青衣,取年十四五者為,謂之羊車小史。

    駕以果下馬,其大如羊。

     屬車,案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為八十一乘。

    漢遵不改。

     武帝祠太一甘泉,則盡用之。

    明帝上原陵,又用之。

    法駕三十六乘,小駕十二乘。

     開皇中,大駕十二乘,法駕減半。

    大業初,屬車備八十一乘,并如犢車,紫通幰,硃絲絡網,黃金飾。

    駕一牛。

    在鹵簿中,單行正道。

    至三年二月,帝嫌其多,問起部郎閻毗。

    毗曰:“臣共宇文恺參詳故實,此起于秦,遂為後式,故張衡賦雲‘屬車九九’是也。

    次及法駕,三分減一,此漢制也。

    故《文帝紀》‘奉天子法駕迎代邸’,如淳曰‘屬車三十六乘’是也。

    又據宋孝建時,有司奏議,晉遷江左,唯設五乘,尚書令建平王宏曰:‘八十一乘,無所準憑,江左五乘,儉不中禮。

    但帝王旂旒之數,皆用十二,今宜準此,設十二乘。

    開皇平陳,因以為法令。

    憲章往古,大駕依秦,法駕依漢,小駕依宋,以為差等。

    帝曰:“大駕宜用三十六,法駕宜用十二,小駕除之可也。

    ” 辇,案《釋名》“人所辇也。

    ”漢成帝遊後庭則乘之。

    徐爰《釋問》雲:“天子禦辇,侍中陪乘。

    ”今辇制象轺車,而不施輪,通幰硃絡,飾以金玉,用人荷之。

     副辇,加笨,制如犢車,亦通幰硃絡,謂之蓬辇。

    自梁武帝始也。

     輿,案《說文》雲:“箯,竹輿也。

    ”《周官》曰:“周人上輿。

    ”漢室制度,以雕為之,方徑六尺。

    今輿制如辇而但小耳,宮苑宴私則禦之。

     小輿,幰方,形同幄帳。

    自閤出升正殿則禦之。

      轺車,案《六韬》,一名遙車,蓋言遙遠四顧之車也。

    漢武帝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傳從。

    此又是馳傳車也。

    《晉氏鹵簿》,禦史轺車行中道。

    《晉公卿禮秩》雲:“尚書令轺,黑耳後戶。

    ”今轺車,青通幰,駕二馬。

    王侯入學,五品朝婚,通給之。

    司隸刺史及縣令、诏使品第六七,則并駕一馬。

     犢車,案《魏武書》,贈楊彪七香車二乘,用牛駕之。

    蓋犢車也。

    《長沙耆舊傳》曰:“劉壽常乘通幰車。

    ”今犢車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給乘之。

     三品已上,青幰硃裡,五品已上,绀幰碧裡,皆白銅裝。

    唯有慘及吊喪者,則不張幰而乘鐵裝車。

    六品已下不給,任自乘犢車,弗許施幰。

    初,五品已上,乘偏幰車,其後嫌其不美,停不行用,以亘幰代之。

    三品已上通幰車則青壁,一品轺車,油幰硃網,唯車辂一等,聽敕始得乘之。

     馬珂,三品已上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

     皇後重翟車,案《周禮》,正後亦有五辂:一曰重翟,二曰厭翟,三曰安車,四曰翟車,五曰辇車。

    漢制,後法駕,乘重翟車。

    今重翟,青質,金飾諸末。

    畫輪,金根硃牙,重毂。

    其箱飾以重翟羽。

    青油幢硃裡,通幰,紫繡帷,硃絲絡,紫繡帶。

      八銮在衡,镂錫,鞶纓十有二就,金棨方釳,插翟尾,硃總,綴于馬勒及兩金镳之上。

    駕蒼龍。

    受冊從祀郊禖享廟則供之。

      厭翟,赤質,金飾諸末。

    硃輪,畫硃牙。

    其箱飾以次翟羽,紫油幢硃裡,通幰,紅錦帷,硃絲絡網,紅錦帶。

    其餘如重翟。

    駕赤鳷。

    采桑則供之。

     翟車,黃質,金飾諸末。

    輪畫硃牙。

    其箱飾以翟羽,黃油幢黃裡,通幰,白紅錦帷,硃絲絡網,白紅錦帶。

    其餘如重翟。

    駕黃鳷。

    歸甯則供之。

    諸鞶纓之色,皆從車質。

     安車,金飾,紫通幰,硃裡。

    駕四馬。

    臨幸及吊則供之。

     辇車,金飾,同于蓬辇,通幰,斑輪,駕用四馬。

    宮苑近行則乘之。

     皇後屬車三十六乘,初宇文恺、閻毗奏定,請減乘輿之半。

    禮部侍郎許善心奏駁曰:“謹案《周禮》,後備六服,并設五辂,采章之數,并與王同,屬車之制,不應獨異。

    又宋孝建時,議定輿辇,天子屬車,十有二乘。

    至大明元年九月,有司奏皇後副車,未有定式,诏下禮官,議正其數。

    博士王燮之議:‘鄭玄雲:後象王立六宮,亦正寝一而燕寝五。

    推其所立,每與王同,謂十二乘通關為允。

    ’宋帝從之,遂為後式。

    今請依乘輿,不須差降。

    ”制曰:“可。

    ” 三妃乘翟車,以赤為質,駕二馬。

    九嫔已下,并乘犢車,青幰,硃絡網。

     皇太子妃乘翟車,以赤為質,駕三馬,畫轅金飾。

    犢車為副,紫幰,硃絡網。

     良娣已下,并乘犢車,青幰硃裡。

     三公夫人、公主、王妃,并犢車,紫幰,硃絡網。

    五品已上命婦,并乘青幰,與其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