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志第四 禮儀四

關燈


    ”帝從之。

    又尚書仆射沈約議:“《正會儀注》,禦出,乘輿至太極殿前,納舄升階。

    尋路寝之設,本是人君居處,不容自敬宮室。

     案漢氏則乘小車升殿。

    請自今元正及大公事,禦宜乘小輿至太極階,仍乘版輿升殿。

    ” 制:“可。

    ” 陳制,先元會十日,百官并習儀注,令仆已下,悉公服監之。

    設庭燎,街阙、城上、殿前皆嚴兵,百官各設部位而朝。

    宮人皆于東堂,隔绮疏而觀。

    宮門既無籍,外人但绛衣者,亦得入觀。

    是日,上事人發白獸樽。

    自餘亦多依梁禮雲。

      後齊正日,侍中宣诏慰勞州郡國使。

    诏牍長一尺三寸,廣一尺,雌黃塗飾,上寫诏書三。

    計會日,侍中依儀勞郡國計吏,問刺史太守安不,及谷價麥苗善惡,人間疾苦。

    又班五條诏書于諸州郡國使人,寫以诏牍一枚,長二尺五寸,廣一尺三寸,亦以雌黃塗飾,上寫诏書。

    正會日,依儀宣示使人,歸以告刺史二千石。

    一曰,政在正身,在愛人,去殘賊,擇良吏,正決獄,平徭賦。

    二曰,人生在勤,勤則不匮,其勸率田桑,無或煩擾。

    三曰,六極之人,務加寬養,必使生有以自救,沒有以自給。

    四曰,長吏華浮,奉客以求小譽,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謹察之。

    五曰,人事意氣,幹亂奉公,外内溷淆,綱紀不設,所宜糾劾。

    正會日,侍中黃門宣诏勞諸郡上計。

    勞訖付紙,遣陳土宜。

    字有脫誤者,呼起席後立。

    書迹濫劣者,飲墨水一升。

    文理孟浪無可取者,奪容刀及席。

    即而本曹郎中考其文迹才辭可聚者,錄牒吏部,簡同流外三品叙。

    元正大飨,百官一品已下,流外九品已上預會。

    一品已下、正三品已上、開國公侯伯、散品公侯及特命之官、下代刺史,并升殿。

    從三品已下、從九品以上及奉正使人比流官者,在階下。

    勳品已下端門外。

     隋制,正旦及冬至,文物充庭,皇帝出西房,即禦座。

    皇太子鹵簿至顯陽門外,入賀。

    複詣皇後禦殿,拜賀訖,還宮。

    皇太子朝訖,群官客使入就位,再拜。

    上公一人,詣西階,解劍,升賀;降階,帶劍,複位而拜。

    有司奏諸州表。

    群官在位者又拜而出。

    皇帝入東房,有司奏行事訖,乃出西房。

    坐定,群官入就位,上壽訖,上下俱拜。

    皇帝舉酒,上下舞蹈,三稱萬歲。

    皇太子預會,則設坐于禦東南,西向。

      群臣上壽畢,入,解劍以升。

    會訖,先興。

     後齊元日,中宮朝會,陳樂,皇後袆衣乘輿,以出于昭陽殿。

    坐定,内外命婦拜,皇後興,妃主皆跪。

    皇後坐,妃主皆起,長公主一人,前跪拜賀。

    禮畢,皇後入室,乃移幄坐于西廂。

    皇後改服褕狄以出。

    坐定,公主一人上壽訖,就坐。

    禦酒食,賜爵,并如外朝會。

      隋儀如後齊制,而又有皇後受群臣賀禮。

    則皇後禦坐,而内侍受群臣拜以入,承令而出,群臣拜而罷。

     後齊皇太子月五朝。

    未明二刻,乘小輿出,為三師降。

    至承華門,升石山安車,三師轺車在前,三少在後,自雲龍門入。

    皇帝禦殿前,設拜席位,至柏閣,齋帥引,洗馬、中庶子從。

    至殿前席南,北面再拜。

     天保元年,皇太子監國,在西林園冬會。

    群議皆東面。

    二年,于北城第内冬會,又議東面。

    吏部郎陸卬疑非禮,魏收改為西面。

    邢子才議欲依前,曰:凡禮有同者,不可令異。

    《詩》說,天子至于大夫,皆乘四馬,況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若太子定西面者,王公卿大夫士,複何面邪?南面人君正位,今一官之長,無不南面,太子聽政,亦南面坐。

    議者言皆晉舊事,太子在東宮西面,為避尊位,非為向台殿也。

    子才以為東晉博議,依漢、魏之舊,太子普臣四海,不以為嫌,又何疑于東面?《禮》“世子絕旁親”,“世子冠于阼”,“冢子生,接以太牢”。

    漢元著令,太子絕馳道。

    此皆禮同于君。

    又晉王公世子,攝命臨國,乘七旒安車,駕用三馬,禮同三公。

    近宋太子乘象辂,皆有同處,不以為嫌。

    況東面者,君臣通禮,獨何為避?明為向台,所以然也。

    近皇太子在西林園,在于殿猶且東面,于北城非宮殿之處,更不得邪?諸人以東面為尊,宴會須避。

    案《燕禮》、《燕義》,君位在東,賓位則在西,君位在阼階,故有《武王踐阼篇》,不在西也。

    《禮》“乘君之車,不敢曠左”。

    君在,惡空其位,左亦在東,不在西也。

    “君在阼,夫人在房”。

    鄭注“人君尊東也”。

    前代及今,皇帝宴會接客,亦東堂西面。

    若以東面為貴,皇太子以儲後之禮,監國之重,别第宴臣賓,自得申其正位。

    禮者皆東宮臣屬,公卿接宴,觀禮而已。

    若以西面為卑,實是君之正位。

    太公不肯北面說《丹書》,西面則道之,西面乃尊也。

    君位南面,有東有西,何可皆避?且事雖少異,有可相比者。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