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帝紀第三 炀帝上

關燈
,以彰巍巍之德,仍遵月祭,用表蒸蒸之懷。

     有司以時創選,務合典制。

    又名位既殊,禮亦異等。

    天子七廟,事著前經,諸侯二昭,義有差降,故其以多為貴。

    王者之禮,今可依用,贻厥後昆。

     戊子,次榆林郡。

    丁酉,啟民可汗來朝。

    己亥,吐谷渾、高昌并遣使貢方物。

      甲辰,上禦北樓,觀漁于河,以宴百僚。

    秋七月辛亥,啟民可汗上表請變服,襲冠帶。

    诏啟民贊拜不名,位在諸侯王上。

    甲寅,上于郡城東禦大帳,其下備儀衛,建旌旗,宴啟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戲之樂。

    賜啟民及其部落各有差。

    丙子,殺光祿大夫賀若弼、禮部尚書宇文弼、太常卿高颎。

    尚書左仆射蘇威坐事免。

    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死者十五六。

    八月壬午,車駕發榆林。

    乙酉,啟民飾廬清道,以候乘輿。

    帝幸其帳,啟民奉觞上壽,宴賜極厚。

     上謂高麗使者曰:“歸語爾王,當早來朝見。

    不然者,吾與啟民巡彼土矣。

    ”皇後亦幸義城公主帳。

    己醜,啟民可汗歸蕃。

    癸巳,入樓煩關。

    壬寅,次太原。

    诏營晉陽宮。

    九月己未,次濟源。

    幸禦史大夫張衡宅,宴享極歡。

    己巳,至于東都。

    壬申,以齊王暕為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

    癸酉,以民部尚書楊文思為納言。

     四年春正月乙巳,诏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

    庚戌,百僚大射于允武殿。

    丁卯,賜城内居民米各十石。

    壬申,以太府卿元壽為内史令,鴻胪卿楊玄感為禮部尚書。

    癸酉,以工部尚書衛玄為右候衛大将軍,大理卿長孫熾為民部尚書。

    二月己卯,遣司朝谒者崔毅使突厥處羅,緻汗血馬。

    三月辛酉,以将作大匠宇文恺為工部尚書。

    壬戌,百濟、倭、赤土、迦羅舍國并遣使貢方物。

    乙醜,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

    丙寅,遣屯田主事常駿使赤土,緻羅刹。

    夏四月丙午,以離石之汾源、臨泉、雁門之秀容為樓煩郡。

    起汾陽宮。

    癸醜,以河内太守張定和為左屯衛大将軍。

    乙卯,诏曰:“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率領部落,保附關塞,遵奉朝化,思改戎俗,頻入谒觐,屢有陳請。

    以氈牆毳幕,事窮荒陋,上棟下宇,願同比屋。

    誠心懇切,朕之所重。

    宜于萬壽戍置城造屋,其帷帳床褥已上,随事量給,務從優厚,稱朕意焉。

    ”五月壬申,蜀郡獲三足烏,張掖獲玄狐,各一。

    秋七月辛巳,發丁男二十餘萬築長城,自榆谷而東。

    乙未,左翊衛大将軍宇文述破吐谷渾于曼頭、赤水。

    八月辛酉,親祠恆嶽,河北道郡守畢集。

    大赦天下。

    車駕所經郡縣,免一年租調。

    九月辛未,征天下鷹師悉集東京,至者萬餘人。

     戊寅,彗星出于五車,掃文昌,至房而滅。

    辛巳,诏免長城役者一年租賦。

    冬十月丙午,诏曰:“先師尼父,聖德在躬,誕發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

    命世膺期,蘊茲素王,而頹山之歎,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存于百代。

    永惟懿範,宜有優崇。

    可立孔子後為紹聖侯。

    有司求其苗裔,錄以申上。

    ”辛亥,诏曰:“昔周王下車,首封唐虞之胤,漢帝承曆,亦命殷周之後。

    皆所以褒立先代,憲章在昔。

    朕嗣膺景業,傍求雅訓,有一弘益,欽若令典。

    以為周兼夏殷,文質大備,漢有天下,車書混一,魏晉沿襲,風流未遠。

    并宜立後,以存繼絕之義。

    有司可求其胄緒列聞。

    ” 乙卯,頒新式于天下。

     五年春正月丙子,改東京為東都。

    癸未,诏天下均田。

    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

     己醜,制民間鐵叉、搭鈎、槊刃之類,皆禁絕之。

    太守每歲密上屬官景迹。

    二月戊戌,次于阌鄉。

    诏祭古帝王陵及開皇功臣墓。

    庚子,制魏、周官不得為廕。

    辛醜,赤土國遣使貢方物。

    戊申,車駕至京師。

    丙辰,宴耆舊四百人于武德殿,頒賜各有差。

    己未,上禦崇德殿之西院,愀然不怡,顧謂左右曰:“此先帝之所居,實用增感,情所未安,宜于此院之西别營一殿。

    ”壬戌,制父母聽随子之官。

    三月己巳,車駕西巡河右。

    庚午,有司言,武功男子史永遵與從父昆弟同居。

    上嘉之,賜物一百段,米二百石,表其門闾。

    乙亥,幸扶風舊宅。

    夏四月己亥,大獵于隴西。

    壬寅,高昌、吐谷渾、伊吾并遣使來朝。

    乙巳,次狄道,黨項羌來貢方物。

    癸亥,出臨津關,渡黃河,至西平,陳兵講武。

    五月乙亥,上大獵于拔延山,長圍周亘二千裡。

     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