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帝紀第三 炀帝上

關燈
永言政術,多有缺然。

    況以四海之遠,兆民之衆,未獲親臨,問其疾苦。

    每慮幽仄莫舉,冤屈不申,一物失所,乃傷和氣,萬方有罪,責在朕躬,所以寤寐增歎,而夕惕載懷者也。

    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寬大。

    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揚風化,薦拔淹滞,申達幽枉。

    孝悌力田,給以優複。

    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加赈濟。

    義夫節婦,旌表門闾。

    高年之老,加其版授,并依别條,賜以粟帛。

    笃疾之徒,給侍丁者,雖有侍養之名,曾無赒贍之實,明加檢校,使得存養。

     若有名行顯著,操履修潔,及學業才能,一藝可取,鹹宜訪采,将身入朝。

    所在州縣,以禮發遣。

    其有蠢政害人,不便于時者,使還之日,具錄奏聞。

     己酉,以吳州總管宇文弼為刑部尚書。

    二月己卯,以尚書左仆射楊素為尚書令。

     三月丁未,诏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将作大匠宇文恺營建東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實之。

    戊申,诏曰:“聽采輿頌,謀及庶民,故能審政刑之得失。

    是知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達,彜倫有章。

    而牧宰任稱朝委,苟為徼幸,以求考課,虛立殿最,不存治實,綱紀于是弗理,冤屈所以莫申。

    關河重阻,無由自達。

    朕故建立東京,躬親存問。

    今将巡曆淮海,觀省風俗,眷求谠言,徒繁詞翰,而鄉校之内,阙爾無聞。

     恇然夕惕,用忘興寝。

    其民下有知州縣官人政治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于民者,宜聽詣朝堂封奏,庶乎四聰以達,天下無冤。

    ”又于皁澗營顯仁宮,采海内奇禽異獸草木之類,以實園苑。

    徙天下富商大賈數萬家于東京。

    辛亥,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于河,自闆渚引河通于淮。

    庚申,遣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龍舟、鳳甗、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

    夏四月癸亥,大将軍劉方擊林邑,破之。

    五月庚戌,民部尚書義豐侯韋沖卒。

    六月甲子,熒惑入太微。

    秋七月丁酉,制戰亡之家給複十年。

    丙午,滕王綸、衛王集并奪爵徙邊。

    閏七月甲子,以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弘為太子太保。

    丙子,诏曰:君民建國,教學為先,移風易俗,必自茲始。

    而言絕義乖,多曆年代,進德修業,其道浸微。

    漢采坑焚之餘,不絕如線,晉承闆蕩之運,掃地将盡。

    自時厥後,軍國多虞,雖複黉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

    遂使纡青拖紫,非以學優,制錦操刀,類多牆面。

    上陵下替,綱維靡立,雅缺道消,實由于此。

    朕纂承洪緒,思弘大訓,将欲尊師重道,用闡厥繇,講信修睦,敦獎名教。

    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奇秀!諸在家及見入學者,若有笃志好古,耽悅典墳,學行優敏,堪膺時務,所在采訪,具以名聞,即當随其器能,擢以不次。

    若研精經術,未願進仕者,可依其藝業深淺,門廕高卑,雖未升朝,并量準給祿。

    庶夫恂恂善誘,不日成器,濟濟盈朝,何遠之有!其國子等學,亦宜申明舊制,教習生徒,具為課試之法,以盡砥砺之道。

     八月壬寅,上禦龍舟,幸江都。

    以左武衛大将軍郭衍為前軍,右武衛大将軍李景為後軍。

    文武官五品已上給樓船,九品已上給黃蔑。

    舳舻相接,二百餘裡。

    冬十月己醜,赦江淮已南。

    揚州給複五年,舊總管内給複三年。

    十一月己未,以大将軍崔仲方為禮部尚書。

     二年春正月辛酉,東京成,賜監督者各有差。

    以大理卿梁毗為刑部尚書。

    丁卯,遣十使并省州縣。

    二月丙戌,诏尚書令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大将軍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禮部侍郎許善心制定輿服。

    始備辇路及五時副車。

    上常服,皮弁十有二琪,文官弁服,佩玉,五品已上給犢車、通幰,三公親王加油絡,武官平巾帻,褲褶,三品已上給瓟槊。

    下至胥吏,服色皆有差。

    非庶人不得戎服。

    戊戌,置都尉官。

    三月庚午,車駕發江都。

    先是,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雲定興盛修儀仗,于是課州縣送羽毛。

    百姓求捕之,網羅被水陸,禽獸有堪氅毦之用者,殆無遺類。

    至是而成。

    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陳法駕,備千乘萬騎,入于東京。

    辛亥,上禦端門,大赦,免天下今年租稅。

    癸醜,以冀州刺史楊文思為民部尚書。

    五月甲寅,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李通坐事免。

    乙卯,诏曰:“旌表先哲,式存飨祀,所以優禮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