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帝紀第三 炀帝上

關燈
炀皇帝,諱廣,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

    母曰文獻獨孤皇後。

    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後于諸子中特所鐘愛。

    在周,以高祖勳,封雁門郡公。

    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

    尋授武衛大将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大将軍如故。

    高祖令項城公韶、安道公李徹輔導之。

    上好學,善屬文,沉深嚴重,朝野屬望。

    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隆起,貴不可言。

    ”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見樂器弦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以為不好聲妓,善之。

    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

    嘗觀獵遇雨,左右進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濕,我獨衣此乎!”乃令持去。

    六年,轉淮南道行台尚書令。

     其年,征拜雍州牧、内史令。

    八年冬,大舉伐陳,以上為行軍元帥。

    及陳平,執陳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市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斬之右阙下,以謝三吳。

    于是封府庫,資财無所取,天下稱賢。

    進位太尉,賜辂車、乘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

    複拜并州總管。

    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亂,徙上為揚州總管,鎮江都,每歲一朝。

    高祖之祠太山也,領武候大将軍。

    明年歸籓。

    後數載,突厥寇邊,複為行軍元帥,出靈武,無虜而還。

     及太子勇廢,立上為皇太子。

    是月,當受冊。

    高祖曰:“吾以大興公成帝業。

    ”令上出舍大興縣。

    其夜,烈風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壞,壓死者百餘口。

    仁壽初,奉诏巡撫東南。

    是後高祖每避暑仁壽宮,恆令上監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壽宮。

    八月,奉梓宮還京師。

    并州總管漢王諒舉兵反,诏尚書左仆射楊素讨平之。

    九月乙巳,以備身将軍崔彭為左領軍大将軍。

    十一月乙未,幸洛陽。

    丙申,發丁男數十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臨清關,度河,至浚儀、襄城,達于上洛,以置關防。

    癸醜,诏曰:乾道變化,陰陽所以消息,沿創不同,生靈所以順叙。

    若使天意不變,施化何以成四時,人事不易,為政何以厘萬姓!《易》不雲乎:“通其變,使民不倦”;“變則通,通則久。

    ”“有德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朕又聞之,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

    是故姬邑兩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湯後之業。

    若不因人順天,功業見乎變,愛人治國者可不謂欤!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

    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

    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

    ”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

    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

    我有隋之始,便欲創茲懷、洛,日複一日,越暨于今。

      念茲在茲,興言感哽!朕肅膺寶曆,纂臨萬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今者漢王諒悖逆,毒被山東,遂使州縣或淪非所。

    此由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戶,複在河南。

    周遷殷人,意在于此。

    況複南服遐遠,東夏殷大,因機順動,今也其時。

     群司百辟,佥諧厥議。

    但成周墟?脊,弗堪葺宇。

    今可于伊、洛營建東京,便即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也。

    夫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上棟下宇,足避風露,高台廣廈,豈曰适形。

    故《傳》雲:“儉德之共,侈惡之大。

    ”宣尼有雲:“與其不遜也,甯儉。

    ” 豈謂瑤台瓊室方為宮殿者乎,土階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

    民惟國本,本固邦甯,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複起于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将贻于後世。

    有司明為條格,稱朕意焉。

     十二月乙醜,以右武衛将軍來護兒為右骁衛大将軍。

    戊辰,以柱國李景為右武衛大将軍。

    以右衛率周羅?為右武候大将軍。

      大業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

    立妃蕭氏為皇後。

    改豫州為溱州,洛州為豫州。

    廢諸州總管府。

    丙申,立晉王昭為皇太子。

    丁酉,以上柱國宇文述為左衛大将軍,上柱國郭衍為左武衛大将軍,延壽公于仲文為右衛大将軍。

    己亥,以豫章王暕為豫州牧。

    戊申,發八使巡省風俗。

    下诏曰: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其在愛民乎。

    既富而教,家給人足,故能風淳俗厚,遠至迩安。

    治定功成,率由斯道。

    朕嗣膺寶曆,撫育黎獻,夙夜戰兢,若臨川谷。

    雖則聿遵先緒,弗敢失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