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帝紀第二 高祖下
關燈
小
中
大
八年春正月乙亥,陳遣散騎常侍袁雅、兼通直散騎常侍周止水來聘。
二月庚子,鎮星入東井。
辛酉,陳人寇硖州。
三月辛未,上柱國、隴西郡公李詢卒。
壬申,以成州刺史姜須達為會州總管。
甲戌,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兼通直散騎常侍韋恽使于陳。
戊寅,诏曰:昔有苗不賓,唐堯薄伐,孫皓僭虐,晉武行誅。
有陳竊據江表,逆天暴物。
朕初受命,陳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龔行為令,往來修睦,望其遷善。
時日無幾,釁惡已聞。
厚納叛亡,侵犯城戍,勾吳閩越,肆厥殘忍。
于時王師大舉,将一車書,陳顼反地收兵,深懷震懼,責躬請約,俄而緻殒。
矜其喪禍,仍诏班師。
叔寶承風,因求繼好,載伫克念,共敦行李。
每見珪璪入朝,輶軒出使,何嘗不殷勤曉喻,戒以惟新。
而狼子之心,出而彌野。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誅翦骨肉,夷滅才良。
據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險,劫奪闾閻,資産俱竭,驅蹙内外,勞役弗已。
征責女子,擅造宮室,日增月益,止足無期,帷薄嫔嫱,有逾萬數。
寶衣玉食,窮奢極侈,淫聲樂飲,俾晝作夜。
斬直言之客,滅無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
欺天造惡,祭鬼求恩,歌儛衢路,酣醉宮阃。
盛粉黛而執幹戈,曳羅绮而呼警跸,躍馬振策,從旦至昏,無所經營,馳走不息。
負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譴。
自古昏亂,罕或能比。
介士武夫,饑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溝渠。
君子潛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殺戳,各各任聚斂。
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
傾心翹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尋。
重以背德違言,搖蕩疆埸,巴峽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為鬼為蜮。
死隴窮發掘之酷,生居極攘奪之苦。
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事廢寝。
曆陽廣陵,窺觎相繼,或謀圖城邑,或劫剝吏人,晝伏夜遊,鼠竄狗盜。
彼則羸兵敝卒,來必就擒,此則重門設險,有勞籓捍。
天之所覆,無非朕臣,每關聽覽,有懷傷恻。
有梁之國,我南籓也,其君入朝,潛相招誘,不顧朕恩。
士女深迫脅之悲,城府緻空虛之歎。
非直朕居人上,懷此無忘,既而百辟屢以為言,兆庶不堪其請,豈容對而不誅,忍而不救!近日秋始,謀欲吊人。
益部樓船,盡令東骛,便有神龍數十,騰躍江流,引伐罪之師,向金陵之路,船住則龍止,船行則龍去,四日之内,三軍皆睹,豈非蒼旻愛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協贊軍威!以上天之靈,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舉也,永清吳越。
其将士糧仗,水陸資須,期會進止,一準别敕。
秋八月丁未,河北諸州饑,遣吏部尚書蘇威赈恤之。
九月丁醜,宴南征諸将,頒賜各有差。
癸巳,嘉州言龍見。
冬十月己亥,太白出西方。
己未,置淮南行台省于壽春,以晉王廣為尚書令。
辛酉,陳遣兼散騎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來聘,拘留不遣。
甲子,将伐陳,有事于太廟。
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并為行軍元帥以伐陳。
于是晉王廣出六合,秦王俊出襄陽,清河公楊素出信州,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宜陽公王世積出蕲春,新義公韓擒虎出廬江,襄邑公賀若弼出吳州,落叢公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裡。
曲赦陳國。
有星孛于牽牛。
十一月丁卯,車駕餞師。
诏購陳叔寶位上柱國、萬戶公。
乙亥,行幸定城,陳師誓衆。
丙子,幸河東。
十二月庚子,至自河東。
九年春正月己巳,白虹夾日。
辛未,賀若弼拔陳京口,韓擒虎拔陳南豫州。
癸酉,以尚書右仆射虞慶則為右衛大将軍。
丙子,賀若弼敗陳師于蔣山,獲其将蕭摩诃。
韓擒虎進師入建鄴,獲其将任蠻奴,獲陳主叔寶。
陳國平,合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
癸巳,遣使持節巡撫之。
二月乙未,廢淮南行台省。
丙申,制五百家為鄉,正一人;百家為裡,長一人。
丁酉,以襄州總管韋世康為安州總管。
夏四月己亥,幸骊山,親勞旋師。
乙巳,三軍凱入,獻俘于太廟。
拜晉王廣為太尉。
庚戌,上禦廣陽門宴将士,頒賜各有差。
辛亥,大赦天下。
己未,以陳都官尚書孔範,散騎常侍王瑳、王儀,禦史中丞沈觀等,邪佞于其主,以緻亡滅,皆投之邊裔。
辛酉,以信州總管楊素為荊州總管,吏部侍郎宇文弼為刑部尚書,宗正少卿楊異為工部尚書。
壬戌,诏曰:往以吳越之野,群黎塗炭,幹戈方用,積習未甯。
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
凡我臣僚,澡身浴德,開通耳目,宜從茲始。
喪亂已來,緬将十載,君無君德,臣失臣道,父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婦之義或違,長幼失序,尊卑錯亂。
朕為帝王,志存愛養,時有臻道,不敢甯息。
内外職位,遐迩黎人,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軌不法,蕩然俱盡。
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專行。
禁衛九重之餘,鎮守四方之外,戎旅軍器,皆宜停罷。
代路既夷,群方無事,武力之子,俱可學文,人間甲仗,悉皆除毀。
有功之臣,降情文藝,家門子侄,各守一經,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
京邑庠序,爰及州縣,生徒受業,升進于朝,未有灼然明經高第,此則教訓不笃,考課未精,明勒所由,隆茲儒訓。
官府從宦,丘園素士,心迹相表,寬弘為念,勿為跼促,乖我皇猷。
朕君臨區宇,于茲九載,開直言之路,披不諱之心,形于顔色,勞于興寝。
自頃逞藝論功,昌言乃衆,推誠切谏,其事甚疏。
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啟至誠,匡茲不逮。
見善必進,有才必舉,無或噤默,退有後言。
頒告天下,鹹悉此意。
閏月甲子,以安州總管韋世康為信州總管。
丁醜,頒木魚符于總管、刺史,雌一雄一。
己卯,以吏部尚書蘇威為尚書右仆射。
六月乙醜,以荊州總管楊素為納言。
丁醜,以吏部侍郎盧恺為禮部尚書。
時朝野物議,鹹願登封。
秋七月丙午,诏曰:“豈可命一将軍,除一小國,遐迩注意,便謂太平。
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虛言而幹上帝,非朕攸聞。
而今以後,言及封禅,宜即禁絕。
”八月壬戌,以廣平王雄為司空。
冬十一月壬辰,考使定州刺史豆盧通等上表,請封禅,上不許。
庚子,以右衛大将軍虞慶則為右武候大将軍,右領軍将軍李安為右領軍大将軍。
甲寅,降囚徒。
十二月甲子,诏曰:“朕祗承天命,清蕩
二月庚子,鎮星入東井。
辛酉,陳人寇硖州。
三月辛未,上柱國、隴西郡公李詢卒。
壬申,以成州刺史姜須達為會州總管。
甲戌,遣兼散騎常侍程尚賢、兼通直散騎常侍韋恽使于陳。
戊寅,诏曰:昔有苗不賓,唐堯薄伐,孫皓僭虐,晉武行誅。
有陳竊據江表,逆天暴物。
朕初受命,陳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龔行為令,往來修睦,望其遷善。
時日無幾,釁惡已聞。
厚納叛亡,侵犯城戍,勾吳閩越,肆厥殘忍。
于時王師大舉,将一車書,陳顼反地收兵,深懷震懼,責躬請約,俄而緻殒。
矜其喪禍,仍诏班師。
叔寶承風,因求繼好,載伫克念,共敦行李。
每見珪璪入朝,輶軒出使,何嘗不殷勤曉喻,戒以惟新。
而狼子之心,出而彌野。
威侮五行,怠棄三正,誅翦骨肉,夷滅才良。
據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險,劫奪闾閻,資産俱竭,驅蹙内外,勞役弗已。
征責女子,擅造宮室,日增月益,止足無期,帷薄嫔嫱,有逾萬數。
寶衣玉食,窮奢極侈,淫聲樂飲,俾晝作夜。
斬直言之客,滅無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
欺天造惡,祭鬼求恩,歌儛衢路,酣醉宮阃。
盛粉黛而執幹戈,曳羅绮而呼警跸,躍馬振策,從旦至昏,無所經營,馳走不息。
負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譴。
自古昏亂,罕或能比。
介士武夫,饑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溝渠。
君子潛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殺戳,各各任聚斂。
天災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鉗口,道路以目。
傾心翹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尋。
重以背德違言,搖蕩疆埸,巴峽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為鬼為蜮。
死隴窮發掘之酷,生居極攘奪之苦。
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事廢寝。
曆陽廣陵,窺觎相繼,或謀圖城邑,或劫剝吏人,晝伏夜遊,鼠竄狗盜。
彼則羸兵敝卒,來必就擒,此則重門設險,有勞籓捍。
天之所覆,無非朕臣,每關聽覽,有懷傷恻。
有梁之國,我南籓也,其君入朝,潛相招誘,不顧朕恩。
士女深迫脅之悲,城府緻空虛之歎。
非直朕居人上,懷此無忘,既而百辟屢以為言,兆庶不堪其請,豈容對而不誅,忍而不救!近日秋始,謀欲吊人。
益部樓船,盡令東骛,便有神龍數十,騰躍江流,引伐罪之師,向金陵之路,船住則龍止,船行則龍去,四日之内,三軍皆睹,豈非蒼旻愛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協贊軍威!以上天之靈,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舉也,永清吳越。
其将士糧仗,水陸資須,期會進止,一準别敕。
秋八月丁未,河北諸州饑,遣吏部尚書蘇威赈恤之。
九月丁醜,宴南征諸将,頒賜各有差。
癸巳,嘉州言龍見。
冬十月己亥,太白出西方。
己未,置淮南行台省于壽春,以晉王廣為尚書令。
辛酉,陳遣兼散騎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來聘,拘留不遣。
甲子,将伐陳,有事于太廟。
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并為行軍元帥以伐陳。
于是晉王廣出六合,秦王俊出襄陽,清河公楊素出信州,荊州刺史劉仁恩出江陵,宜陽公王世積出蕲春,新義公韓擒虎出廬江,襄邑公賀若弼出吳州,落叢公燕榮出東海,合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
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裡。
曲赦陳國。
有星孛于牽牛。
十一月丁卯,車駕餞師。
诏購陳叔寶位上柱國、萬戶公。
乙亥,行幸定城,陳師誓衆。
丙子,幸河東。
十二月庚子,至自河東。
九年春正月己巳,白虹夾日。
辛未,賀若弼拔陳京口,韓擒虎拔陳南豫州。
癸酉,以尚書右仆射虞慶則為右衛大将軍。
丙子,賀若弼敗陳師于蔣山,獲其将蕭摩诃。
韓擒虎進師入建鄴,獲其将任蠻奴,獲陳主叔寶。
陳國平,合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
癸巳,遣使持節巡撫之。
二月乙未,廢淮南行台省。
丙申,制五百家為鄉,正一人;百家為裡,長一人。
丁酉,以襄州總管韋世康為安州總管。
夏四月己亥,幸骊山,親勞旋師。
乙巳,三軍凱入,獻俘于太廟。
拜晉王廣為太尉。
庚戌,上禦廣陽門宴将士,頒賜各有差。
辛亥,大赦天下。
己未,以陳都官尚書孔範,散騎常侍王瑳、王儀,禦史中丞沈觀等,邪佞于其主,以緻亡滅,皆投之邊裔。
辛酉,以信州總管楊素為荊州總管,吏部侍郎宇文弼為刑部尚書,宗正少卿楊異為工部尚書。
壬戌,诏曰:往以吳越之野,群黎塗炭,幹戈方用,積習未甯。
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
凡我臣僚,澡身浴德,開通耳目,宜從茲始。
喪亂已來,緬将十載,君無君德,臣失臣道,父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婦之義或違,長幼失序,尊卑錯亂。
朕為帝王,志存愛養,時有臻道,不敢甯息。
内外職位,遐迩黎人,家家自修,人人克念,使不軌不法,蕩然俱盡。
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專行。
禁衛九重之餘,鎮守四方之外,戎旅軍器,皆宜停罷。
代路既夷,群方無事,武力之子,俱可學文,人間甲仗,悉皆除毀。
有功之臣,降情文藝,家門子侄,各守一經,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
京邑庠序,爰及州縣,生徒受業,升進于朝,未有灼然明經高第,此則教訓不笃,考課未精,明勒所由,隆茲儒訓。
官府從宦,丘園素士,心迹相表,寬弘為念,勿為跼促,乖我皇猷。
朕君臨區宇,于茲九載,開直言之路,披不諱之心,形于顔色,勞于興寝。
自頃逞藝論功,昌言乃衆,推誠切谏,其事甚疏。
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啟至誠,匡茲不逮。
見善必進,有才必舉,無或噤默,退有後言。
頒告天下,鹹悉此意。
閏月甲子,以安州總管韋世康為信州總管。
丁醜,頒木魚符于總管、刺史,雌一雄一。
己卯,以吏部尚書蘇威為尚書右仆射。
六月乙醜,以荊州總管楊素為納言。
丁醜,以吏部侍郎盧恺為禮部尚書。
時朝野物議,鹹願登封。
秋七月丙午,诏曰:“豈可命一将軍,除一小國,遐迩注意,便謂太平。
以薄德而封名山,用虛言而幹上帝,非朕攸聞。
而今以後,言及封禅,宜即禁絕。
”八月壬戌,以廣平王雄為司空。
冬十一月壬辰,考使定州刺史豆盧通等上表,請封禅,上不許。
庚子,以右衛大将軍虞慶則為右武候大将軍,右領軍将軍李安為右領軍大将軍。
甲寅,降囚徒。
十二月甲子,诏曰:“朕祗承天命,清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