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帝紀第二 高祖下

關燈
以趙州刺史楊達為工部尚書。

    丁未,以開府儀同三司韋沖為營州總管。

    五月癸酉,吐谷渾遣使朝貢。

    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銅魚符。

    六月戊子,诏鑿底柱。

    庚寅,相州刺史豆盧通貢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

    乙未,林邑遣使來貢方物。

    辛醜,诏名山大川未在祀典者,悉祠之。

    秋七月乙醜,晉王廣獻毛龜。

    甲戌,遣邳國公蘇威巡省江南。

    戊寅,至自仁壽宮。

    辛巳,制九品已上官以理去職者,聽并執笏。

    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書韋世康為荊州總管。

    十一月辛酉,幸溫湯。

    乙醜,至自溫湯。

    十二月戊子,敕盜邊糧一升已上皆斬,并籍沒其家。

    己醜,诏文武官以四考交代。

     十六年春正月丁亥,以皇孫裕為平原王,筠為安成王,嶷為安平王,恪為襄城王,該為高陽王,韶為建安王,煚為颍川王。

    夏五月丁巳,以懷州刺史龐晃為夏州總管,蔡陽縣公姚辯為靈州總管。

    六月甲午,制工商不得進仕。

    并州大蝗。

    辛醜,诏九品已上妻、五品已上妾夫亡不得改嫁。

    秋八月丙戌,诏決死罪者,三奏而後行刑。

    冬十月己醜,幸長春宮。

    十一月壬子,至自長春宮。

     十七年春二月癸未,太平公史萬歲擊西甯羌,平之。

    庚寅,幸仁壽宮。

    庚子,上柱國王世積讨桂州賊李光仕,平之。

    壬寅,河南王昭納妃,宴群臣,頒賜各有差。

     三月丙辰,诏曰:“分職設官,共理時務,班位高下,各有等差。

     若所在官人不相敬憚,多自寬縱,事難克舉。

    諸有殿失,雖備科條,或據律乃輕,論情則重,不即決罪,無以懲肅。

    其諸司論屬官,若有愆犯,聽于律外斟酌決杖。

    ”  辛酉,上親錄囚徒。

    癸亥,上柱國、彭國公劉昶以罪伏誅。

    庚午,遣治書侍禦史柳彧、皇甫誕巡省河南、河北。

    夏四月戊寅,頒新曆。

    壬午,诏曰:“周曆告終,群兇作亂,釁起蕃服,毒被生人。

    朕受命上玄,廓清區宇,聖靈垂祐,文武同心。

    申明公穆、鄖襄公孝寬、廣平王雄、蔣國公睿、楚國公勣、齊國公颎、越國公素、魯國公慶則、新甯公長叉、宜陽公世積、趙國公羅雲、隴西公詢、廣業公景、真昌公振、沛國公譯、項城公子相、钜鹿公子幹等,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綸之日,丹誠大節,心盡帝圖,茂績殊勳,力宣王府。

    宜弘其門緒,與國同休。

    其世子世孫未經州任者,宜量才升用,庶享榮位,世祿無窮。

    ”五月,宴百僚于玉女泉,頒賜各有差。

    己巳,蜀王秀來朝。

    高麗遣使貢方物。

    甲戌,以左衛将軍獨孤羅雲為涼州總管。

     閏月己卯,群鹿入殿門,馴擾侍衛之内。

    秋七月丁醜,桂州人李代賢反,遣右武候大将軍虞慶則讨平之。

    丁亥,上柱國、并州總管秦王俊坐事免,以王就第。

    戊戌,突厥遣使貢方物。

    八月丁卯,荊州總管、上庸郡公韋世康卒。

    九月甲申,至自仁壽宮。

    庚寅,上謂侍臣曰:“禮主于敬,皆當盡心。

    黍稷非馨,貴在祗肅。

    廟庭設樂,本以迎神,齋祭之日,觸目多感。

    當此之際,何可為心!在路奏樂,禮未為允。

    群公卿士,宜更詳之。

    ”冬十月丁未,頒銅獸符于骠騎、車騎府。

    戊申,道王靜薨。

     庚午,诏曰:“五帝異樂,三王殊禮,皆随事而有損益,因情而立節文。

    仰惟祭享宗廟,瞻敬如在,罔極之感,情深茲日。

    而禮畢升路,鼓吹發音,還入宮門,金石振響。

    斯則哀樂同日,心事相違,情所不安,理實未允。

    宜改茲往式,用弘禮教。

      自今已後,享廟日不須備鼓吹,殿庭勿設樂懸。

    ”辛未,京師大索。

    十一月丁亥,突厥遣使來朝。

    十二月壬子,上柱國、右武候大将軍、魯國公虞慶則以罪伏誅。

     十八年春正月辛醜,诏曰:“吳越之人,往承弊俗,所在之處,私造大船,因相聚結,緻有侵害。

    其江南諸州,人間有船長三丈已上,悉括入官。

    ”二月甲辰,幸仁壽宮。

    乙巳,以漢王諒為行軍元帥,水陸三十萬伐高麗。

    三月乙亥,以柱國杜彥為朔州總管。

    夏四月癸卯,以蔣州刺史郭衍為洪州總管。

    五月辛亥,诏畜貓鬼、蠱毒、厭魅、野道之家,投于四裔。

    六月丙寅,下诏黜高麗王高元官爵。

    秋七月壬申,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課役。

    丙子,诏京官五品已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九月己醜,漢王諒師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庚寅,敕舍客無公驗者,坐及刺史、縣令。

    辛卯,至自仁壽宮。

    冬十一月甲戌,上親錄囚徒。

      癸未,有事于南郊。

    十二月庚子,上柱國、夏州總管、任城郡公王景以罪伏誅。

    是月,自京師至仁壽宮,置行宮十有二所。

     十九年春正月癸酉,大赦天下。

    戊寅,大射武德殿,宴賜百官。

    二月己亥,晉王廣來朝。

    辛醜,以并州總管長史宇文弼為朔州總管。

    甲寅,幸仁壽宮。

    夏四月丁酉,突厥利可汗内附。

    達頭可汗犯塞,遣行軍總管史萬歲擊破之。

    六月丁酉,以豫章王暕為内史令。

    秋八月癸卯,上柱國、尚書左仆射、齊國公高颎坐事免。

    辛亥,上柱國、皖城郡公張威卒。

    甲寅,上柱國、城陽郡公李徹卒。

    九月乙醜,以太常卿牛弘為吏部尚書。

    冬十月甲午,以突厥利可汗為啟人可汗,築大利城處其部落。

    庚子,以朔州總管宇文弼為代州總管。

    十二月乙未,突厥都藍可汗為部下所殺。

    丁醜,星隕于勃海。

     二十年春正月辛酉朔,上在仁壽宮。

    突厥、高麗、契丹并遣使貢方物。

    癸亥,以代州總管宇文弼為吳州總管。

    二月己巳,以上柱國崔弘度為原州總管。

    丁醜,無雲而雷。

    三月辛卯,熙州人李英林反,遣行軍總管張衡讨平之。

    夏四月壬戌,突厥犯塞,以晉王廣為行軍元帥,擊破之。

    乙亥,天有聲如瀉水,自南而北。

    六月丁醜,秦王俊薨。

    秋八月,老人星見。

    九月丁未,至自仁壽宮。

    癸醜,吳州總管楊異卒。

     冬十月己未,太白晝見。

    乙醜,皇太子勇及諸子并廢為庶人。

    殺柱國、太平縣公史萬歲。

    己巳,殺左衛大将軍、五原郡公元旻。

    十一月戊子,天下地震,京師大風雪。

     以晉王廣為皇太子。

    十二月戊午,诏東宮官屬不得稱臣于皇太子。

    辛巳,诏曰:“佛法深妙,道教虛融,鹹降大慈,濟度群品,凡在含識,皆蒙覆護。

    所以雕鑄靈相,圖寫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誠敬。

    其五嶽四鎮,節宣雲雨,江河淮海,浸潤區域,并生養萬物,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

    敢有毀壞偷盜佛及天尊像、嶽鎮海渎神形者,以不道論。

    沙門壞佛像,道士壞天尊者,以惡逆論。

      仁壽元年春正月乙酉朔,大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