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帝紀第一 高祖上
關燈
小
中
大
行台省,以秦王俊為秦州總管。
十一月己酉,發使巡省風俗,因下诏曰:“朕君臨區宇,深思治術,欲使生人從化,以德代刑,求草萊之善,旌闾裡之行。
民間情僞,鹹欲備聞。
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揚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為朕耳目。
如有文武才用,未為時知,宜以禮發遣,朕将铨擢。
其有志節高妙,越等超倫,亦仰使人就加旌異,令一行一善,獎勸于人。
遠近官司,遐迩風俗,巨細必紀,還日奏聞。
庶使不出戶庭,坐知萬裡。
” 庚辰,陳遣散騎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來聘。
陳主知上之貌異世人,使彥畫像持去。
甲午,罷天下諸郡。
閏十二月乙卯,遣兼散騎常侍曹令則、通直散騎常侍魏澹使于陳。
戊午,以上柱國窦榮定為右武衛大将軍,刑部尚書蘇威為民部尚書。
四年春正月甲子,日有蝕之。
己巳,有事于太廟。
辛未,有事于南郊。
壬申,梁主蕭巋來朝。
甲戌,大射于北苑,十日而罷。
壬午,齊州水。
辛卯,渝州獲獸似麋,一角同蹄。
壬辰,班新曆。
二月乙巳,上餞梁主于霸上。
丁未,靺鞨貢方物。
突厥蘇尼部男女萬馀人來降。
庚戌,幸隴州。
突厥可汗阿史那玷率其屬來降。
夏四月己亥,敕總管、刺史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
庚子,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為尚書右仆射,瀛州刺史楊尚希為兵部尚書,毛州刺史劉仁恩為刑部尚書。
甲辰,以上柱國叱李長叉為信州總管。
丁未,宴突厥、高麗、吐谷渾使者于大興殿。
丁巳,以上大将軍賀婁子幹為榆關總管。
五月癸酉,契丹主莫賀弗遣使請降,拜大将軍。
丙子,以柱國馮昱為汾州總管。
乙酉,以汴州刺史呂仲泉為延州總管。
六月庚子,降囚徒。
乙巳,以鴻胪卿乙弗實為冀州總管,上柱國豆盧勣為夏州總管。
壬子,開渠,自渭達河,以通運漕。
戊午,秦王俊來朝。
秋七月丙寅,陳遣兼散騎常侍謝泉、兼通直散騎常侍賀德基來聘。
八月甲午,遣十使巡省天下。
戊戌,衛王爽來朝。
是日,以秦王俊納妃,宴百僚,頒賜各有差。
壬寅,上柱國、太傅、鄧國公窦熾薨。
丁未,宴秦王官屬,賜物各有差。
壬子,享陳使。
乙卯,陳将夏侯苗請降,上以通和,不納。
九月甲子,幸襄國公主第。
乙醜,幸霸水,觀漕渠,賜督役者帛各有差。
己巳,上親錄囚徒。
庚午,契丹内附。
甲戌,駕幸洛陽,關内饑也。
癸未,太白晝見。
冬十一月壬戌,遣兼散騎常侍薛道衡、通直散騎常侍豆盧實使于陳。
癸亥,以榆關總管賀婁子幹為雲州總管。
五年春正月戊辰,诏行新禮。
三月戊午,以尚書左仆射高颎為左領軍大将軍,上柱國宇文忻為右領軍大将軍。
夏四月甲午,契丹主多彌遣使貢方物。
壬寅,上柱國王誼謀反,伏誅。
乙巳,诏征山東馬榮伯等六儒。
戊申,車駕至自洛陽。
五月甲申,诏置義倉。
梁主蕭巋殂,其太子琮嗣立。
遣上大将軍元契使于突厥阿波可汗。
秋七月庚申,陳遣兼散騎常侍王話、兼通直散騎常侍阮卓來聘。
丁醜,以上柱國宇文慶為涼州總管。
壬午,突厥沙缽略上表稱臣。
八月丙戌,沙缽略可汗遣子庫合真特勤來朝。
甲辰,河南諸州水,遣民部尚書邳國公蘇威赈給之。
戊申,有流星數百,四散而下。
己酉,幸栗園。
九月丁巳,至自栗園。
乙醜,改鮑陂曰杜陂,霸水為滋水。
陳将湛文徹寇和州,儀同三司費寶首獲之。
丙子,遣兼散騎常侍李若、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君贍使于陳。
冬十月壬辰,以上柱國楊素為信州總管,朔州總管吐萬緒為徐州總管。
十一月甲子,以上大将軍源雄為朔州總管。
丁卯,晉王廣來朝。
十二月丁未,降囚徒。
戊申,以上柱國達奚長儒為夏州總管。
六年春正月甲子,黨項羌内附。
庚午,班曆于突厥。
辛未,以柱國韋洸為安州總管。
壬申,遣民部尚書蘇威巡省山東。
二月乙酉,山南荊、淅七州水,遣前工部尚書長孫毗赈恤之。
丙戌,制刺史上佐每歲暮更入朝,上考課。
丁亥,發丁男十一萬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乙未,以上柱國崔弘度為襄州總管。
庚子,大赦天下。
三月己未,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上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子。
上曰:“朕承天命,撫育蒼生,日旰孜孜,猶恐不逮。
豈學近代帝王,事不師古,傳位于子,自求逸樂者哉!”癸亥,突厥沙缽略遣使貢方物。
夏四月己亥,陳遣兼散騎常侍周磻、兼通直散騎常侍江椿來聘。
秋七月辛亥,河南諸州水。
乙醜,京師雨毛,如馬鬃尾,長者二尺餘,短者六七寸。
八月辛卯,關内七州旱,免其賦稅。
遣散騎常侍裴豪、兼通直散騎常侍劉顗聘于陳。
戊申,上柱國、太師、申國公李穆薨。
閏月己酉,以河州刺史段文振為蘭州總管。
丁卯,皇太子鎮洛陽。
辛未,晉王廣、秦王俊并來朝。
丙子,上柱國、郕國公梁士彥,上柱國、杞國公宇文忻,柱國、舒國公劉昉,以謀反伏誅。
上柱國、許國公宇文善坐事除名。
九月辛巳,上素服禦射殿,诏百僚射,賜梁士彥三家資物。
丙戌,上柱國、宋安郡公元景山卒。
庚子,以上柱國李詢為隰州總管。
辛醜,诏大象已來死事之家,鹹命赈恤。
冬十月己酉,以河北道行台尚書令、并州總管、晉王廣為雍州牧,餘官如故;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
癸醜,置山南道行台尚書省于襄州,以秦王俊為尚書令。
丙辰,以芳州刺史駱平難為疊州刺史,衡州總管周法尚為黃州總管。
甲子,甘露降于華林園。
七年春正月癸巳,有事于太廟。
乙未,制諸州歲貢三人。
二月丁巳,祀朝日于東郊。
己巳,陳遣兼散騎常侍王亨、兼通直散騎常侍王?來聘。
壬申,車駕幸醴泉宮。
是月,發丁男十萬餘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夏四月己酉,幸晉王第。
庚戌,于揚州開山陽渎,以通運漕。
突厥沙缽略可汗卒,其子雍虞闾嗣立,是為都藍可汗。
癸亥,頒青龍符于東方總管、刺史,西方以驺虞,南方以硃雀,北方以玄武。
甲戌,遣兼散騎常侍楊同、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儦使于陳。
以民部尚書蘇威為吏部尚書。
五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己卯,雨石于武安、滏陽間十餘裡。
秋七月己醜,衛王爽薨,上發喪于門下外省。
八月丙午,以懷州刺史源雄為朔州總管。
庚申,梁主蕭琮來朝。
九月乙酉,梁安平王蕭岩掠于其國以奔陳。
辛卯,廢梁國,曲赦江陵。
以梁主蕭琮為柱國,封莒國公。
冬十月庚申,行幸同州,以先帝所居,降囚徒。
癸亥,幸蒲州。
丙寅,宴父老,上極歡,曰:“此間人物,衣服鮮麗,容止閑雅,良由仕宦之鄉,陶染成俗也。
”十一月甲午,幸馮翊,親祠故社。
父老對诏失旨,上大怒,免其縣官而去。
戊戌,至自馮翊。
十一月己酉,發使巡省風俗,因下诏曰:“朕君臨區宇,深思治術,欲使生人從化,以德代刑,求草萊之善,旌闾裡之行。
民間情僞,鹹欲備聞。
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揚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為朕耳目。
如有文武才用,未為時知,宜以禮發遣,朕将铨擢。
其有志節高妙,越等超倫,亦仰使人就加旌異,令一行一善,獎勸于人。
遠近官司,遐迩風俗,巨細必紀,還日奏聞。
庶使不出戶庭,坐知萬裡。
” 庚辰,陳遣散騎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來聘。
陳主知上之貌異世人,使彥畫像持去。
甲午,罷天下諸郡。
閏十二月乙卯,遣兼散騎常侍曹令則、通直散騎常侍魏澹使于陳。
戊午,以上柱國窦榮定為右武衛大将軍,刑部尚書蘇威為民部尚書。
四年春正月甲子,日有蝕之。
己巳,有事于太廟。
辛未,有事于南郊。
壬申,梁主蕭巋來朝。
甲戌,大射于北苑,十日而罷。
壬午,齊州水。
辛卯,渝州獲獸似麋,一角同蹄。
壬辰,班新曆。
二月乙巳,上餞梁主于霸上。
丁未,靺鞨貢方物。
突厥蘇尼部男女萬馀人來降。
庚戌,幸隴州。
突厥可汗阿史那玷率其屬來降。
夏四月己亥,敕總管、刺史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上,不得将之官。
庚子,以吏部尚書虞慶則為尚書右仆射,瀛州刺史楊尚希為兵部尚書,毛州刺史劉仁恩為刑部尚書。
甲辰,以上柱國叱李長叉為信州總管。
丁未,宴突厥、高麗、吐谷渾使者于大興殿。
丁巳,以上大将軍賀婁子幹為榆關總管。
五月癸酉,契丹主莫賀弗遣使請降,拜大将軍。
丙子,以柱國馮昱為汾州總管。
乙酉,以汴州刺史呂仲泉為延州總管。
六月庚子,降囚徒。
乙巳,以鴻胪卿乙弗實為冀州總管,上柱國豆盧勣為夏州總管。
壬子,開渠,自渭達河,以通運漕。
戊午,秦王俊來朝。
秋七月丙寅,陳遣兼散騎常侍謝泉、兼通直散騎常侍賀德基來聘。
八月甲午,遣十使巡省天下。
戊戌,衛王爽來朝。
是日,以秦王俊納妃,宴百僚,頒賜各有差。
壬寅,上柱國、太傅、鄧國公窦熾薨。
丁未,宴秦王官屬,賜物各有差。
壬子,享陳使。
乙卯,陳将夏侯苗請降,上以通和,不納。
九月甲子,幸襄國公主第。
乙醜,幸霸水,觀漕渠,賜督役者帛各有差。
己巳,上親錄囚徒。
庚午,契丹内附。
甲戌,駕幸洛陽,關内饑也。
癸未,太白晝見。
冬十一月壬戌,遣兼散騎常侍薛道衡、通直散騎常侍豆盧實使于陳。
癸亥,以榆關總管賀婁子幹為雲州總管。
五年春正月戊辰,诏行新禮。
三月戊午,以尚書左仆射高颎為左領軍大将軍,上柱國宇文忻為右領軍大将軍。
夏四月甲午,契丹主多彌遣使貢方物。
壬寅,上柱國王誼謀反,伏誅。
乙巳,诏征山東馬榮伯等六儒。
戊申,車駕至自洛陽。
五月甲申,诏置義倉。
梁主蕭巋殂,其太子琮嗣立。
遣上大将軍元契使于突厥阿波可汗。
秋七月庚申,陳遣兼散騎常侍王話、兼通直散騎常侍阮卓來聘。
丁醜,以上柱國宇文慶為涼州總管。
壬午,突厥沙缽略上表稱臣。
八月丙戌,沙缽略可汗遣子庫合真特勤來朝。
甲辰,河南諸州水,遣民部尚書邳國公蘇威赈給之。
戊申,有流星數百,四散而下。
己酉,幸栗園。
九月丁巳,至自栗園。
乙醜,改鮑陂曰杜陂,霸水為滋水。
陳将湛文徹寇和州,儀同三司費寶首獲之。
丙子,遣兼散騎常侍李若、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君贍使于陳。
冬十月壬辰,以上柱國楊素為信州總管,朔州總管吐萬緒為徐州總管。
十一月甲子,以上大将軍源雄為朔州總管。
丁卯,晉王廣來朝。
十二月丁未,降囚徒。
戊申,以上柱國達奚長儒為夏州總管。
六年春正月甲子,黨項羌内附。
庚午,班曆于突厥。
辛未,以柱國韋洸為安州總管。
壬申,遣民部尚書蘇威巡省山東。
二月乙酉,山南荊、淅七州水,遣前工部尚書長孫毗赈恤之。
丙戌,制刺史上佐每歲暮更入朝,上考課。
丁亥,發丁男十一萬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乙未,以上柱國崔弘度為襄州總管。
庚子,大赦天下。
三月己未,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上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子。
上曰:“朕承天命,撫育蒼生,日旰孜孜,猶恐不逮。
豈學近代帝王,事不師古,傳位于子,自求逸樂者哉!”癸亥,突厥沙缽略遣使貢方物。
夏四月己亥,陳遣兼散騎常侍周磻、兼通直散騎常侍江椿來聘。
秋七月辛亥,河南諸州水。
乙醜,京師雨毛,如馬鬃尾,長者二尺餘,短者六七寸。
八月辛卯,關内七州旱,免其賦稅。
遣散騎常侍裴豪、兼通直散騎常侍劉顗聘于陳。
戊申,上柱國、太師、申國公李穆薨。
閏月己酉,以河州刺史段文振為蘭州總管。
丁卯,皇太子鎮洛陽。
辛未,晉王廣、秦王俊并來朝。
丙子,上柱國、郕國公梁士彥,上柱國、杞國公宇文忻,柱國、舒國公劉昉,以謀反伏誅。
上柱國、許國公宇文善坐事除名。
九月辛巳,上素服禦射殿,诏百僚射,賜梁士彥三家資物。
丙戌,上柱國、宋安郡公元景山卒。
庚子,以上柱國李詢為隰州總管。
辛醜,诏大象已來死事之家,鹹命赈恤。
冬十月己酉,以河北道行台尚書令、并州總管、晉王廣為雍州牧,餘官如故;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
癸醜,置山南道行台尚書省于襄州,以秦王俊為尚書令。
丙辰,以芳州刺史駱平難為疊州刺史,衡州總管周法尚為黃州總管。
甲子,甘露降于華林園。
七年春正月癸巳,有事于太廟。
乙未,制諸州歲貢三人。
二月丁巳,祀朝日于東郊。
己巳,陳遣兼散騎常侍王亨、兼通直散騎常侍王?來聘。
壬申,車駕幸醴泉宮。
是月,發丁男十萬餘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夏四月己酉,幸晉王第。
庚戌,于揚州開山陽渎,以通運漕。
突厥沙缽略可汗卒,其子雍虞闾嗣立,是為都藍可汗。
癸亥,頒青龍符于東方總管、刺史,西方以驺虞,南方以硃雀,北方以玄武。
甲戌,遣兼散騎常侍楊同、兼通直散騎常侍崔儦使于陳。
以民部尚書蘇威為吏部尚書。
五月乙亥朔,日有蝕之。
己卯,雨石于武安、滏陽間十餘裡。
秋七月己醜,衛王爽薨,上發喪于門下外省。
八月丙午,以懷州刺史源雄為朔州總管。
庚申,梁主蕭琮來朝。
九月乙酉,梁安平王蕭岩掠于其國以奔陳。
辛卯,廢梁國,曲赦江陵。
以梁主蕭琮為柱國,封莒國公。
冬十月庚申,行幸同州,以先帝所居,降囚徒。
癸亥,幸蒲州。
丙寅,宴父老,上極歡,曰:“此間人物,衣服鮮麗,容止閑雅,良由仕宦之鄉,陶染成俗也。
”十一月甲午,幸馮翊,親祠故社。
父老對诏失旨,上大怒,免其縣官而去。
戊戌,至自馮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