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帝紀第一 高祖上
關燈
小
中
大
常侍韋鼎、兼通直散騎常侍王瑳來聘于周,至而上已受禅,緻之介國。
是月,發稽胡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五月戊子,封邗國公楊雄為廣平王,永康郡公楊弘為河間王。
辛未,介國公薨,上舉哀于朝堂,以其族人洛嗣焉。
六月癸未,诏以初受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為火色,其郊及社廟,依服冕之儀,而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令尚赤。
戎服以黃。
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僚畢賀。
庚午,靺鞨酋長貢方物。
八月壬午,廢東京官。
突厥阿波可汗遣使貢方物。
甲午,遣行軍元帥樂安公元諧擊吐谷渾于青海,破而降之。
九月戊申,戰亡之家,遣使赈給。
庚午,陳将周羅?攻陷胡墅,蕭摩诃寇江北。
辛未,以越王秀為益州總管,改封為蜀王。
壬申,以上柱國、薛國公長孫覽,上柱國、宋安公元景山并為行軍元帥以伐陳,仍命尚書左仆射高颎節度諸軍。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貢方物。
是月,行五铢錢。
冬十月乙酉,百濟王扶餘昌遣使來賀,授昌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
戊子,行新律。
壬辰,行幸岐州。
十一月乙卯,以永昌郡公窦榮定為右武候大将軍。
丁卯,遣兼散騎侍郎鄭捴使于陳。
己巳,有流星,聲如隤牆,光燭于地。
十二月戊寅,以申州刺史爾硃敞為金州總管。
甲申,以禮部尚書韋世康為吏部尚書。
己醜,以柱國元衮為廓州總管,興勢郡公衛玄為淮州總管。
庚子,至自岐州。
壬寅,高麗王高陽遣使朝貢,授陽大将軍、遼東郡公。
太子太保柳敏卒。
二年春正月癸醜,幸上柱國王誼第。
庚申,幸安成長公主第。
陳宣帝殂,子叔寶立。
辛酉,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于并州,以晉王廣為尚書令。
置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于洛州,以秦王俊為尚書令。
置西南道行台尚書省于益州,以蜀王秀為尚書令。
戊辰,陳遣使請和,歸我胡墅。
辛未,高麗、百濟并遣使貢方物。
甲戌,诏舉賢良。
二月己醜,诏高颎等班師。
庚寅,以晉王廣為左武衛大将軍,秦王俊為右武衛大将軍,馀官并如故。
辛卯,幸趙國公獨孤陀第。
庚子,京師雨土。
三月戊申,開渠,引杜陽水于三疇原。
四月丁醜,以甯州刺史窦榮定為左武候大将軍。
庚寅,大将軍韓僧壽破突厥于雞頭山;上柱國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
五月戊申,以上柱國、開府長孫平為度支尚書。
己酉,旱,上親省囚徒。
其日大雨。
己未,高寶甯寇平州,突厥入長城。
庚申,以豫州刺史皇甫績為都官尚書。
壬戌,太尉、任國公于翼薨。
甲子,改傳國玺曰受命玺。
六月壬午,以太府卿蘇孝慈為兵部尚書,雍州牧、衛王爽為原州總管。
甲申,使使吊于陳國。
乙酉,上柱國李充破突厥于馬邑。
戊子,以上柱國叱李長叉為蘭州總管。
辛卯,以上開府爾硃敞為徐州總管。
丙申,诏曰:“朕祗奉上玄,君臨萬國,屬生人之敝,處前代之宮。
常以為作之者勞,居之者逸,改創之事,心未遑也。
而王公大臣陳謀獻策,鹹雲羲、農以降,至于姬、劉,有當代而屢遷,無革命而不徙。
曹、馬之後,時見因循,乃末代之晏安,非往聖之宏義。
此城從漢,凋殘日久,屢為戰場,舊經喪亂。
今之宮室,事近權宜,又非謀筮從龜,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衆所聚,論變通之數,具幽顯之情同心固請,詞情深切。
然則京師百官之府,四海歸向,非朕一人之所獨有。
苟利于物,其可違乎! 且殷之五遷,恐人盡死,是則以吉兇之土,制長短之命。
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雖暫劬勞,其究安宅。
今區宇甯一,陰陽順序,安安以遷,勿懷胥怨。
龍首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蔔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斯。
公私府宅,規模遠近,營構資費,随事條奏。
”仍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劉龍、巨鹿郡公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高龍叉等創造新都。
秋八月癸巳,以左武候大将軍窦榮定為秦州總管。
十月癸酉,皇太子勇屯兵鹹陽以備胡。
庚寅,上疾愈,享百僚于觀德殿。
賜錢帛,皆任其自取,盡力而出。
辛卯,以營新都副監賀婁子幹為工部尚書。
十一月丙午,高麗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辛未,上講武于後園。
甲戌,上柱國窦毅卒。
丙子,名新都曰大興城。
乙酉,遣沁源公虞慶則屯弘化備胡。
突厥寇周槃,行軍總管達奚長儒擊之,為虜所敗。
丙戌,賜國子生經明者束帛。
丁亥,親錄囚徒。
三年春正月庚子,将入新都,大赦天下。
禁大刀長槊。
癸亥,高麗遣使來朝。
二月己巳朔,日有蝕之。
壬申,宴北道勳人。
癸酉,陳遣兼散騎常侍賀徹、兼通直散騎常侍蕭褒來聘。
突厥寇邊。
甲戌,泾陽獲毛龜。
癸未,以左衛大将軍李禮成為右武衛大将軍。
三月丁未,上柱國、鮮虞縣公謝慶恩卒。
己酉,以上柱國達奚長儒為蘭州總管。
丙辰,雨,常服入新都。
京師醴泉出。
丁巳,诏購求遺書于天下。
庚申,宴百僚,班賜各有差。
癸亥,城榆關。
夏四月己巳,上柱國、建平郡公于義卒。
庚午,吐谷渾寇臨洮,洮州刺史皮子信死之。
辛未,高麗遣使來朝。
壬申,以尚書右仆射趙煚兼内史令。
丁醜,以滕王瓚為雍州牧。
己卯,衛王爽破突厥于白道。
庚辰,行軍總管陰壽破高寶甯于黃龍。
甲申,旱,上親祈雨于國城之西南。
丙戌,诏天下勸學行禮。
以濟北郡公梁遠為汶州總管。
己醜,陳郢州城主張子譏遣使請降,上以和好,不納。
辛卯,遣兼散騎常侍薛舒、兼通直散騎常侍王劭使于陳。
癸巳,上親雩。
甲午,突厥遣使來朝。
五月癸卯,行軍總管李晃破突厥于摩那渡口。
甲辰,高麗遣使來朝。
乙巳,梁太子蕭琮來賀遷都。
丁未,靺鞨貢方物。
戊申,幽州總管陰壽卒。
辛酉,有事于方澤。
壬戌,行軍元帥窦榮定破突厥及吐谷渾于涼州。
丙寅,赦黃龍死罪已下。
六月庚午,以衛王爽子集為遂安郡王。
戊寅,突厥遣使請和。
庚辰,行軍總管梁遠破吐谷渾于爾汗山,斬其名王。
壬申,以晉州刺史燕榮為青州總管。
己醜,以河間王弘為甯州總管。
乙未,幸安成長公主第。
秋七月辛醜,以豫州刺史周搖為幽州總管。
壬戌,诏曰:“行仁蹈義,名教所先,厲俗敦風,宜見褒獎。
往者山東河表,經此妖亂,孤城遠守,多不自全。
濟陰太守杜猷身陷賊徒,命懸寇手,郡省事範台玫傾産營護,免其戮辱。
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明沮勸。
台玫可大都督、假湘州刺史。
”丁卯,日有蝕之。
八月丁醜,靺鞨貢方物。
己卯,以右武衛大将軍李禮成為襄州總管。
壬午,遣尚書左仆射高颎出甯州道,内史監虞慶則出原州道,并為行軍元帥以擊胡。
戊子,上有事于太社。
九月壬子,幸城東,觀稼谷。
癸醜,大赦天下。
冬十月甲戌,廢河南道
是月,發稽胡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五月戊子,封邗國公楊雄為廣平王,永康郡公楊弘為河間王。
辛未,介國公薨,上舉哀于朝堂,以其族人洛嗣焉。
六月癸未,诏以初受天命,赤雀降祥,五德相生,赤為火色,其郊及社廟,依服冕之儀,而朝會之服,旗幟犧牲,盡令尚赤。
戎服以黃。
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黃,百僚畢賀。
庚午,靺鞨酋長貢方物。
八月壬午,廢東京官。
突厥阿波可汗遣使貢方物。
甲午,遣行軍元帥樂安公元諧擊吐谷渾于青海,破而降之。
九月戊申,戰亡之家,遣使赈給。
庚午,陳将周羅?攻陷胡墅,蕭摩诃寇江北。
辛未,以越王秀為益州總管,改封為蜀王。
壬申,以上柱國、薛國公長孫覽,上柱國、宋安公元景山并為行軍元帥以伐陳,仍命尚書左仆射高颎節度諸軍。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貢方物。
是月,行五铢錢。
冬十月乙酉,百濟王扶餘昌遣使來賀,授昌上開府、儀同三司、帶方郡公。
戊子,行新律。
壬辰,行幸岐州。
十一月乙卯,以永昌郡公窦榮定為右武候大将軍。
丁卯,遣兼散騎侍郎鄭捴使于陳。
己巳,有流星,聲如隤牆,光燭于地。
十二月戊寅,以申州刺史爾硃敞為金州總管。
甲申,以禮部尚書韋世康為吏部尚書。
己醜,以柱國元衮為廓州總管,興勢郡公衛玄為淮州總管。
庚子,至自岐州。
壬寅,高麗王高陽遣使朝貢,授陽大将軍、遼東郡公。
太子太保柳敏卒。
二年春正月癸醜,幸上柱國王誼第。
庚申,幸安成長公主第。
陳宣帝殂,子叔寶立。
辛酉,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于并州,以晉王廣為尚書令。
置河南道行台尚書省于洛州,以秦王俊為尚書令。
置西南道行台尚書省于益州,以蜀王秀為尚書令。
戊辰,陳遣使請和,歸我胡墅。
辛未,高麗、百濟并遣使貢方物。
甲戌,诏舉賢良。
二月己醜,诏高颎等班師。
庚寅,以晉王廣為左武衛大将軍,秦王俊為右武衛大将軍,馀官并如故。
辛卯,幸趙國公獨孤陀第。
庚子,京師雨土。
三月戊申,開渠,引杜陽水于三疇原。
四月丁醜,以甯州刺史窦榮定為左武候大将軍。
庚寅,大将軍韓僧壽破突厥于雞頭山;上柱國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
五月戊申,以上柱國、開府長孫平為度支尚書。
己酉,旱,上親省囚徒。
其日大雨。
己未,高寶甯寇平州,突厥入長城。
庚申,以豫州刺史皇甫績為都官尚書。
壬戌,太尉、任國公于翼薨。
甲子,改傳國玺曰受命玺。
六月壬午,以太府卿蘇孝慈為兵部尚書,雍州牧、衛王爽為原州總管。
甲申,使使吊于陳國。
乙酉,上柱國李充破突厥于馬邑。
戊子,以上柱國叱李長叉為蘭州總管。
辛卯,以上開府爾硃敞為徐州總管。
丙申,诏曰:“朕祗奉上玄,君臨萬國,屬生人之敝,處前代之宮。
常以為作之者勞,居之者逸,改創之事,心未遑也。
而王公大臣陳謀獻策,鹹雲羲、農以降,至于姬、劉,有當代而屢遷,無革命而不徙。
曹、馬之後,時見因循,乃末代之晏安,非往聖之宏義。
此城從漢,凋殘日久,屢為戰場,舊經喪亂。
今之宮室,事近權宜,又非謀筮從龜,瞻星揆日,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衆所聚,論變通之數,具幽顯之情同心固請,詞情深切。
然則京師百官之府,四海歸向,非朕一人之所獨有。
苟利于物,其可違乎! 且殷之五遷,恐人盡死,是則以吉兇之土,制長短之命。
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雖暫劬勞,其究安宅。
今區宇甯一,陰陽順序,安安以遷,勿懷胥怨。
龍首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蔔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斯。
公私府宅,規模遠近,營構資費,随事條奏。
”仍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劉龍、巨鹿郡公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高龍叉等創造新都。
秋八月癸巳,以左武候大将軍窦榮定為秦州總管。
十月癸酉,皇太子勇屯兵鹹陽以備胡。
庚寅,上疾愈,享百僚于觀德殿。
賜錢帛,皆任其自取,盡力而出。
辛卯,以營新都副監賀婁子幹為工部尚書。
十一月丙午,高麗遣使獻方物。
十二月辛未,上講武于後園。
甲戌,上柱國窦毅卒。
丙子,名新都曰大興城。
乙酉,遣沁源公虞慶則屯弘化備胡。
突厥寇周槃,行軍總管達奚長儒擊之,為虜所敗。
丙戌,賜國子生經明者束帛。
丁亥,親錄囚徒。
三年春正月庚子,将入新都,大赦天下。
禁大刀長槊。
癸亥,高麗遣使來朝。
二月己巳朔,日有蝕之。
壬申,宴北道勳人。
癸酉,陳遣兼散騎常侍賀徹、兼通直散騎常侍蕭褒來聘。
突厥寇邊。
甲戌,泾陽獲毛龜。
癸未,以左衛大将軍李禮成為右武衛大将軍。
三月丁未,上柱國、鮮虞縣公謝慶恩卒。
己酉,以上柱國達奚長儒為蘭州總管。
丙辰,雨,常服入新都。
京師醴泉出。
丁巳,诏購求遺書于天下。
庚申,宴百僚,班賜各有差。
癸亥,城榆關。
夏四月己巳,上柱國、建平郡公于義卒。
庚午,吐谷渾寇臨洮,洮州刺史皮子信死之。
辛未,高麗遣使來朝。
壬申,以尚書右仆射趙煚兼内史令。
丁醜,以滕王瓚為雍州牧。
己卯,衛王爽破突厥于白道。
庚辰,行軍總管陰壽破高寶甯于黃龍。
甲申,旱,上親祈雨于國城之西南。
丙戌,诏天下勸學行禮。
以濟北郡公梁遠為汶州總管。
己醜,陳郢州城主張子譏遣使請降,上以和好,不納。
辛卯,遣兼散騎常侍薛舒、兼通直散騎常侍王劭使于陳。
癸巳,上親雩。
甲午,突厥遣使來朝。
五月癸卯,行軍總管李晃破突厥于摩那渡口。
甲辰,高麗遣使來朝。
乙巳,梁太子蕭琮來賀遷都。
丁未,靺鞨貢方物。
戊申,幽州總管陰壽卒。
辛酉,有事于方澤。
壬戌,行軍元帥窦榮定破突厥及吐谷渾于涼州。
丙寅,赦黃龍死罪已下。
六月庚午,以衛王爽子集為遂安郡王。
戊寅,突厥遣使請和。
庚辰,行軍總管梁遠破吐谷渾于爾汗山,斬其名王。
壬申,以晉州刺史燕榮為青州總管。
己醜,以河間王弘為甯州總管。
乙未,幸安成長公主第。
秋七月辛醜,以豫州刺史周搖為幽州總管。
壬戌,诏曰:“行仁蹈義,名教所先,厲俗敦風,宜見褒獎。
往者山東河表,經此妖亂,孤城遠守,多不自全。
濟陰太守杜猷身陷賊徒,命懸寇手,郡省事範台玫傾産營護,免其戮辱。
眷言誠節,實有可嘉,宜超恆賞,用明沮勸。
台玫可大都督、假湘州刺史。
”丁卯,日有蝕之。
八月丁醜,靺鞨貢方物。
己卯,以右武衛大将軍李禮成為襄州總管。
壬午,遣尚書左仆射高颎出甯州道,内史監虞慶則出原州道,并為行軍元帥以擊胡。
戊子,上有事于太社。
九月壬子,幸城東,觀稼谷。
癸醜,大赦天下。
冬十月甲戌,廢河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