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帝紀第一 高祖上

關燈
期有日。

    英規潛運,大略川回,匡國庇人,罪人斯得。

    兩河遘亂,三魏稱兵,半天之下,洶洶鼎沸。

    祖宗之基已危,生人之命将殆。

    安陸作釁,南通吳越,蜂飛虿聚,江漢騷然,巴蜀鸱張,翻将問鼎,秦途更阻,漢門重閉。

    畫籌帷帳,建出師車,諸将禀其謀,壯士感其義,不違時日,鹹得清蕩。

    九功遠被,七德允諧,百僚師師,四門穆穆。

    光景照臨之地,風雲去來之所,允武允文,幽明同德,驟山驟水,遐迩歸心。

    使朕繼踵上皇,無為以治,聲高宇宙,道格天壤。

    伊尹輔殷,霍光佐漢,方之蔑如也。

     昔營丘、曲阜,地多諸國,重耳、小白,錫用殊禮。

    蕭何優贊拜之儀,番君越公侯之爵。

    姬、劉以降,代有令谟,宜崇典禮,憲章自昔。

    可授相國,總百揆,去都督内外諸軍事、大冢宰之号,進公爵為王,以隋州之崇業,鄖州之安陸、城陽,溫州之宜人,應州之平靖、上明,順州之淮南,士州之永川,昌州之廣昌、安昌,申州之義陽、淮安,息州之新蔡、建安,豫州之汝南、臨颍、廣甯、初安,蔡州之蔡陽,郢州之漢東二十郡為隋國。

    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備九錫之禮,加玺绂、遠遊冠、相國印、綠綟绶,位在諸侯王上。

    隋國置丞相已下,一依舊式。

     高祖再讓,不許。

    乃受王爵、十郡而已。

    诏進皇祖、考爵并為王,夫人為王妃。

     辛巳,司馬消難以陳師寇江州,刺史成休甯擊卻之。

     大定元年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賜姓,皆複其舊。

    ”是日,周帝诏曰:“伊、周作輔,不辭殊禮之錫,桓、文為霸,允應異物之典,所以表格天之勳,彰不代之業。

    相國隋王,前加典策,式昭大禮,固守謙光,絲言未纟孛。

    宜申顯命,一如往旨。

    王功必先人,賞存後己,退讓為本,誠乖朕意。

    宜命百辟,盡詣王宮,衆心克感,必令允納。

    如有表奏,勿複通聞。

    ”癸醜,文武百官詣閤敦勸,高祖乃受。

    甲寅,策曰:咨爾假黃钺、使持節、大丞相、都督内外諸軍事、上柱國、大冢宰隋王:天覆地載,藉人事以财成;日往月來,由王道而盈昃。

    五氣陶鑄,萬物流形。

    誰代上玄之工,斯則大聖而已。

    曰惟先正,翊亮皇朝。

    種德積善,載誕上相。

    精采不代,風骨異人。

    匡國濟時,除兇撥亂。

    百神奉職,萬國宅心。

    殷相以先知悟人,周輔乃弘道于代,方斯蔑如也。

    今将授王典禮,其敬聽朕命:朕以不德,早承丕緒,上靈降禍,夙遭愍兇。

    妖醜觊觎,密圖社稷,宮省之内,疑慮驚心。

    公受命先皇,志在匡弼,輯諧内外,潛運機衡,奸人懾憚,謀用丕顯,俾贅旒之危,為太山之固。

    是公重造皇室,作霸之基也。

    伊我祖考之代,任寄已深,入掌禁兵,外司籓政,文經武略,久播朝野。

    戎軒大舉,長驅晉魏,平陽震熊罴之勢,冀部耀貔豹之威。

    初平東夏,人情未一,叢台之北,易水之南,西距井陉,東至滄海,比數千裡,舉袂如帷。

    委以連城,建旌杖節,教因其俗,刑用輕典,如泥從印,猶草随風。

    此又公之功也。

    吳越不賓,多曆年代,淮海之外,時非國有。

    爰整其旅,出鎮于亳,武以威物,文以懷遠。

    群盜自奔,外戶不閉,人黎慕義,襁負而歸。

    自北之風,化行南國。

    此又公之功也。

    宣帝禦宇,任重宗臣,入典八屯,外司九伐。

    禁衛勤巡警之務,治兵得搜狩之禮。

    此又公之功也。

    銮駕遊幸,頻委留台,文武注意,軍國谘禀。

    萬事鹹理,反顧無憂。

    此又公之功也。

    朕在諒暗,公實總己。

     磐石之宗,奸回者衆,招引無賴,連結群小。

    往者國衰甫爾,已創陰謀,積惡數旬,昆吾方稔。

    泣誅磬甸,宗廟以甯。

    此又公之功也。

    尉迥猖狂,稱兵鄴邑,欲長戟而指北阙,強弩而圍南鬥,憑陵三魏之間,震驚九州之半,聚徒百萬,悉成蛇豕,淇水洹水,一飲而竭。

    人之死生,翻系兇豎,壽之長短,不由司命。

    公乃戒彼鷹揚,出車練卒,誓蒼兕于河朔,建瓴水于山東。

    口授兵書,手畫行陣,量敵制勝,指日克期。

    諸将遵其成旨,壯士感其大義,輕死忘生,轉鬥千裡,旗鼓奮發,如火燎毛。

     玄黃變漳河之水,京觀比爵台之峻。

    百城氛昆,一旦廓清。

    此又公之功也。

    青土連率,跨據東秦,藉負海之饒,倚連山之險,望三輔而将逐鹿,指六國而願連雞,風雨之兵,助鬼為虐。

    本根既拔,枝葉自殒,屈法申恩,示以大信。

    此又公之功也。

     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播以玄澤,迷更知反,服而舍之,無費遺镞。

    此又公之功也。

    宇文胄親則宗枝,外籓岩邑,影響鄴賊,有同就燥,迫脅吏人,叛換城戍。

    偏師讨蹙,遂入網羅,束之武牢,有同囹圄,事窮将軍,如伏國刑。

    此又公之功也。

    檀讓、席毗,擁衆河外。

    陳韓梁鄭,宋衛鄒魯,村落成枭獍之墟,人庶為豺狼之餌。

    強以陵弱,大則吞小,城有晝閉,巷無行人。

    授律出師,随機掃定,讓既授首,毗亦枭懸。

    此又公之功也。

    司馬消難與國親姻,作鎮安陸,性多嗜欲,意好貪聚。

    屬城子女,劫掠靡餘,部人貨财,多少具罄。

    擅誅刺舉之使,專殺儀台之臣。

    懼罪畏威,動而内?。

    蠶食郡縣,鸩毒華夷,聞有王師,自投南裔。

     帝唐崇山之罰,僅可方此,大漢流禦之刑,是亦相匹。

    逋逃入薮,荊郢用安。

    此又公之功也。

    王謙在蜀,翻為厲階,閉劍閣之門,塞靈關之宇,自謂五丁複起,萬夫莫向。

    分阃推毂,嘗不逾時,風馳席卷,一舉大定,擒斬兇惡,掃地無遺。

    此又公之功也。

    陳顼因循僞業,自擅金陵,屢遣醜徒,趑趄江北。

    公指麾籓鎮,無不摧殄。

      方置文深之柱,非止慰佗之拜。

    此又公之功也。

     公有濟天下之勤,重之以明德,始于辟命,屈己登庸。

    素業清徽,聲掩廊廟,雄規神略,氣蓋朝野。

    序百揆而穆四門,恥一匡之舉九合。

    尊賢崇德,尚齒貴功,錄舊旌善,興亡繼絕。

    寬猛相濟,彜倫攸叙,敦睦帝親,崇獎王室。

    星象不拆,陰陽自調,玄冥祝融,如奉太公之召;雨師風伯,似應成王之宰。

    祥風嘉氣,觸石搖林,瑞獸異禽,遊園鳴閣。

    至功至德,可大可久,盡品物之和,究杳冥之極。

     朕又聞之,昔者明王設官胙土,營丘四履,得征五侯,參墟寵章,異其禮物。

     故籓屏作固,垂拱責成,沈默岩廊,不下堂席。

    公道高往烈,賞薄前王。

    朕以眇身,托于兆人之上,求諸故實,甚用懼焉。

    往加大典,憲章在昔,謙以自牧,未應朝禮,日月不居,便已隔歲,時談物議,其謂朕何!今進授相國總百揆,以申州之義陽等二十郡為隋國。

    今命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杞國公椿,大宗伯、大将軍、金城公趙煚,授相國印绶。

    相國禮絕百辟,任總群官,舊職常典,宜